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建农 《新疆钱币》2001,(2):37-37,38
去年夏天笔者从一位常到南疆出差也喜欢新疆红钱的泉友处购得一批红钱.约200多枚,从中发现一枚特厚的库车库十维文库车异字光绪通宝钱。此钱红铜质、径24mm,穿6mm,厚2.2mm,重7.8g;钱面有一些被击打、磨损的痕迹.穿椭圆形,外轮轮廓自然光滑、生坑,属自然流通钱(见图1)。  相似文献   

2.
陈鸿志 《新疆钱币》2002,(1):60-61,F003
(一)笔者最近得一红钱,面文乾隆通宝,背满汉文叶尔羌,俗称厚版叶尔羌红钱。此钱原为钱友陈根发先生收藏,是本人以一枚特重型“战国半两”交换若干古钱之一。钱径25.8mm,穿6mm,厚2.2mm,重7.06g。此钱锈结斑驳,红铜材质,当属出土古钱无疑。  相似文献   

3.
刘玉 《安徽钱币》2006,(3):40-40
历史上的白铜钱相对较少。笔者藏有两枚北宋白铜钱。其一为宣和通宝小平钱(图1),钱径24mm,穿6mm,厚2.3mm,“宣”字较大,“和”呈斜势,“宝”字方贝。查阅诸谱均未见此品,应是宣和小平钱的又一版别。  相似文献   

4.
马立新 《新疆钱币》2006,(1):61-61,63
本人藏有两枚铜钱钱牌,一枚为伊犁官钱总局发行的壹钱黄铜钱牌,长69mm,宽7.9mm-8.5mm,厚2.7mm,重11g,呈长条形状。正面正中刻有“壹钱”字样,上下刻有简单的花卉图纹,在花卉图纹中分别有打压而成的桃型和石榴型防伪标记。背面刻有“官钱总局”四字。该钱牌是以铜代银折合制钱100文铜钱牌。  相似文献   

5.
笔者藏有一枚宝伊局当五百大钱,该钱外径55.12mm,内径41mm,厚3.95mm,重65.1g,材质为青铜。现刊出,与共好同赏。  相似文献   

6.
朱坤  刘玉 《安徽钱币》2007,(3):36-36,I0004
2005年9月,淮北市烈山区蔡里镇境内出土两罐宋钱。一位泉友购得几十斤,从中挑出两枚靖康元宝折二钱。其一为靖康元宝折二隶书钱(图1),钱径29.4mm,穿5.2mm,重约8.3g。孔雀蓝锈,字体深峻挺拔,品相较好。另一枚靖康元宝折二篆书钱(图2),钱径29.1mm,穿5.2mm,  相似文献   

7.
笔者新近获得一枚钱币-汉粟双体“开元通宝”钱,圆形方孔,青铜所铸。内外有郭,径26mm,穿6mm,厚约2mm,重4.5g。该钱正面为“开元通宝”四个汉字,背面为粟特文,由四个单词组成,直译为“天(圣)的突骑施可汗钱”或译为“强大的突骑施可汗钱”。现将该钱刊出供广大泉家鉴赏,并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8.
笔者收藏了一枚罕见的山东省造五钱银饼,高45mm,腰宽20mm,厚2.5mm,重18.3g(一两银饼重36.6g,此为五钱)。  相似文献   

9.
2002年春.笔者在吐鲁番火焰山一带(即高昌故城所在地)收集到一枚汉粟双体文“开元通宝”钱(见图)。钱面的铭文为“开元通宝”,“元”字首横加长(大头元),第二笔左挑,连点走之儿“通”,为中期开元通宝钱;钱背为突厥粟特文.粟特文在钱背的廓和穿之间围成一圈。经测,径26mm,穿6mm,厚1.8mm,重3.4g,钱锈入骨,青铜制作,钱体虽有锈蚀,但钱文清晰,内外廓周正。  相似文献   

10.
汪有民 《安徽钱币》2007,(2):7-8,11,F0003
开元通宝铸行近300年,基本遵循径八分、重二铢四 的标准,制未变(图1,径24mm,重4g)。高宗初期、开元盛世、中兴早期,曾出现一些超标准的开元钱(图2,径25.1mm,重5g)。唐代,钱币始终不足,钱荒不断,钱币的购买力一直很高。因而,官炉的减重钱,主要是通过降低钱厚来减轻币重,直径和铸工没有明显变异(图3,径24mm,重2.9g;图4,径25.2mm,重仅3.5g)。私铸开元多选用23.5~24mm的普通开元,磨去大部外轮后充当母钱,再翻铸成轻小式钱(图5,径21.6mm,重2.7g)。也有少数是自制母钱翻铸的,其外轮阔窄不一(图6,径20mm,重2g),文字歪拙模糊。可见,官铸减重钱与私铸是不难分辨的。泉界俗将私铸开元称为小开元。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笔者在本县农村先后发现并收藏到两枚较奇异的古钱。 一.面双月纹“大定”钱 该钱径22mm,穿8mm,厚1.2mm,青铜质地,生坑,厚包浆,面背有穿郭。正面钱文为直读楷体“大定”二字,穿左右各有内张月纹(图1)。据出让者介绍,此钱若干年前出土于一座墓葬。既为“大定”,是否金世宗年间所铸(大定十八年曾铸大定通宝钱)?经查阅诸泉谱及金史《食货志》等书无果,不由陷入茫然。那么,它是否不属于流通货币,而是一种花钱?  相似文献   

12.
1996年12月中旬,我在库尔勒市购得古钱4枚,其中“大历元宝”2枚,“建中通宝”1枚,“乾元重宝”当五十钱1枚。“乾元重宝”当五十钱,径35mm,穿8mm,重14.15g,外廓宽3.5mm,厚2mm。隶书,字体工整稳健,面肉欠平整。红铜质。正面外廓上有四、五个沙眼,最大径约1mm。背重轮。  相似文献   

13.
此币是用机制银元模具所造的铜样币(图1)。钱径38mm、重16g、外郭“齿边”、郭内“齿纹”、边厚1.55mm。钱面有一珠圈,内汉直读“光绪银元”,中心满小字“光绪银元”。上缘“新疆省造”,下缘“库平重七钱二分”。钱背中央蟠龙图案为“坐龙”,  相似文献   

14.
《新疆钱币}2008年第4期发表了骆宏谟先生的短文《两枚西域回回钱》,骆宏谟先生在文章中详细介绍说:笔者在近几年中收到了两枚不同版式的“西域回回”钱,较大的一枚:直径20.3mm,厚1mm,穿5.2mm,重1.7g。较小的一枚:直径19.2mm,厚1mm,穿5.5mm,重1.38g(见图)。正面汉文:“西域回回”对读,  相似文献   

15.
王连根 《安徽钱币》2006,(3):21-21,20
2005年春,笔者在沪上收到两枚宝台局同治通宝小平钱。第一枚(图1),径18.9mm,穿7.9mm,厚0.8mm,重1.35g,黄铜质,双点角头通。其二(图2),径19.1mm,穿6mm,厚0.8mm,重1.3g,黄铜质,传世古包浆,单点平头通,有磨损痕迹,与《简明钱币辞典》所载基本一致。比较两钱的满文,可以认定非同一版别。  相似文献   

16.
《新疆钱币》1998年第二期刊登了杨万鹏先生的一枚“万历通宝”大花钱,惜图片不清,无法很好赏阅。笔者也有一枚“万历通宝”大花钱,今将照片附上,与泉友们共赏。该钱直径95.5mm,穿径20mm,厚5mm,重250g,为黄铜火漆钱,并残留有涂金的痕迹。正面为楷书“万历通宝”,  相似文献   

17.
钱伯泉 《新疆钱币》2002,(3):7-7,F003
二十年来,我在乌鲁木齐的钱币市场上陆续收集到大历元宝铅钱5枚,它们的大小和重量都不相同,直径26-29mm,穿宽4-5mm.重量5.7-7.8g。每一枚钱的正面和背面充满了黄白色的碱土包浆(见封三彩照)。  相似文献   

18.
传世有一种乾隆通宝背“安南”钱,史书不载,诸谱未录。此钱遗世也确属少见,笔者搜罗古钱近20载,于去岁始获二品。生坑硬锈,钱文楷书,顺读,背文右安左南,阔缘。有“生”隆与“正”隆两式,前者(见图1)径24.4mm、穿5mm、重2.93g。后者(见图2)径24.4mm、穿5mm、重2.75g,两品缘阔均4mm。  相似文献   

19.
苦泉 《安徽钱币》2007,(3):35-35
2005年2月初,凤阳县一农民在距临淮镇东北约三公里处的晏公庙遗址耕地时,挖出一批500余枚南宋铁钱。这批铁钱锈蚀较重,钱文不清,部分钱币已粘结成块。经笔者清洗整理,发现一枚宝庆元宝小平铁钱。其径20mm,穿7mm,厚2mm,重3.4g。背穿上“汉”字不清,穿下有一俯月。  相似文献   

20.
前些年,笔者在农村发现并收藏到一枚“道光通宝”背八年十新疆红钱。该钱直径26mm,穿经5mm,厚1.5mm,红铜质地,宽缘,铸工较精,手感细腻,面文:“道光通宝”四字,背穿上汉文“八年”两字,穿下“十”字,左右为满维文阿克苏局字样,面背字郭深峻、布局严谨。该钱为清道光初期新疆阿克苏局所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