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工业合作运动是抗战时期的时代产物。在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倡导和组织下成立的工合东南区办事处,是"东南工合的总枢纽"。从经济史的角度考察,与全国其他区的工合相比,东南区设立的事务所(包括指导站)是最多的,也是抗战结束后中国工合协会最后撤销的地区办事处,还是最早创办培黎学校的地方;东南工合业务发展虽总体居于中游,但其造纸业独领风骚,淘金业、制革工业、机器工业名列前茅。东南工合是中国战时经济动员的重要新手段之一;它的迅猛发展,进一步充实了我国的"经济国防线",稳定了东南地区的抗战形势,有力支持了中国的持久抗战,并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叶春红 《民国档案》2006,3(3):113-117
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进入近代社会以后的中国西部地区的工业经济,远较东部沿海地区落后。而落后的西部地区在抗战爆发、东部沿海相对富庶的地区沦陷后,是不能承担抗击日本侵略的重任的。为此,国民党中央政府在抗战前后采取多种措施,以促进中国西部经济的开发和进步,其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在抗战时期的发展最为明显,并成为国民政府支撑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最为重要的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的华侨和中国工业合作运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抗日战争时期 ,世界的华侨给中国各种的支援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关于这个专题的研究在战后很长的阶段里却没有展开 ,直至最近 ,在中国关于华侨支援抗战的研究 ,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华侨对中国工业合作运动 (以下简称“工合”运动 )的积极支持也得到充分的评价。“工合”运动 ,是为了重建被日本侵略毁灭的工业而产生的小规模合作社式的工业自救运动 ,也是公开宣称为在国民政府行政院管辖下的抗日统一战线的运动。“工合”是由海伦·斯诺提出的构想 ,埃德加·斯诺加以宣传 ,路易·艾黎则积极推进展开形成。计划草案是由上海的实业界和文化界人士胡愈之、梁士纯、王艺生、王国秀、王立明、丁贵堂、徐新六、卢广绵等自发讨论协议而成 ,且向国民政府提出的。进而在 1 93 8年 7月于汉口设立由国民政府行政院管辖的“工合”协会。“工合”主张“难民抗战” ,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周恩来的强烈支持 ;其运动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环 ,发挥了经济的机能作用 ;且由于得到海外广泛支援 ,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合”跨国共两地区 ,西北、西南、东南各省偏远内地急速组织发展 ,大量生产军需、民用品 ,成为抗战工业生产的有力的支柱之一。本文专门以华侨援助“工合”运动为  相似文献   

4.
抗战前青年党的组织,自中央党部至各省、市、县,构成一个全国性的系统。但自抗战兴起后,青年党中央党部由沪迁往汉口,不久又迁往重庆,其“在前方各地党务,因受战事影响,次第陷于残破,后方的各地党务,又因受党治的影响,渐渐趋于松懈,只有四川的党务,尚能继续维持”。面对这种局面,青年党决意重整旗鼓,恢复和发展青年党在国统区的势力,遂于抗战初期制定和调整了其在抗战期间的活动战略:确定青年为组织发展的主要对象,对农民之争取,也应特别注意,以求掌握基层民意机构和政治机构;确立川康两省为活动重心,建立根据地;采取以公开掩护秘密,以公开领导和发展秘密的活动基本策略,甚至要不惜利用落后的帮会组织,广树外围,力图发展自己的势力。青年党领袖人物曾琦、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红十字运动研究的兴起,抗战时期的中国红十字运动研究日趋丰富,在整顿会务、战事救护、红十字文化传播等诸多问题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既有宏观上的考察,又有微观上的探讨,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研究前景较为乐观。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世界的华侨给中国各种的支援,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关于这个专题的研究在战后很长的阶段里却没有展开,直至最近,在中国关于华侨支援抗战的研究,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华侨对中国工业合作运动(以下简称“工合”运动)的积极支持也得到充分的评价.“工合”运动,是为了重建被日本侵略毁灭的工业而产生的小规模合作社式的工业自救运动,也是公开宣称为在国民政府行政院管辖下的抗日统一战线的运动.“工合”是由海伦·斯诺提出的构想,埃德加·斯诺加以宣传,路易·艾黎则积极推进展开形成.计划草案是由上海的实业界和文化界人士胡愈之、梁士纯、王艺生、王国秀、王立明、丁贵堂、徐新六、卢广绵等自发讨论协议而成,且向国民政府提出的.进而在1938年7月于汉口设立由国民政府行政院管辖的“工合”协会.“工合”主张“难民抗战”,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周恩来的强烈支持;其运动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环,发挥了经济的机能作用;且由于得到海外广泛支援,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合”跨国共两地区,西北、西南、东南各省偏远内地急速组织发展,大量生产军需、民用品,成为抗战工业生产的有力的支柱之一.本文专门以华侨援助“工合”运动专门以华侨援助“工合”运动目的、实态、特征及其意义进行考察论述.  相似文献   

7.
<正>抗战爆发后,面对国土不断沦丧及大量官兵为国捐躯,全国各界掀起了一场慰劳抗战将士的捐献运动,此类运动在政府及民间力量的动员下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它对于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涌现出一位家喻户晓的劳动英雄——赵占魁。他在工作中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劳动态度,受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赞许。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习赵占魁运动。这一运动促进了陕甘宁边区工业的发展,支援了抗日战争,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试论抗战时期的通货膨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财政收入骤然下降,而军费支出急剧上升的情况下,国民政府之财政收支出现严重失衡。为弥补日趋庞大的财政赤字,国民政府财政部采取了增加法币发行的政策。与此同时,由于自然灾害,及日军对国民党统治区的封锁,本已存在的供求矛盾更为加深,这大大刺激了物价的上涨。日军的破坏,更加速了法币价值的跌落。为了不让不断贬值的货币摧毁整个抗战工作,也为了维持国民政府本身的统治,国民党中央在管制信贷,实行田赋征实,推行各种储蓄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遏制通货恶性膨胀的措施,而所有举措只能是冲淡通货膨胀的表面现象,并不能够正本清源,对症下药。这是战争环境所形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叶美兰 《民国档案》1999,(4):13-16,31
澳门的命运始终与祖国休戚相关,抗日战争时期澳门虽未被日军占领,但也同样历经了日本掠夺的苦难,同时在抗战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澳门战略地位之重要与香港一样,世人皆知。它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也是东西方各国和东南亚各国的交通要道。由于澳门一直未被日军占领,它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曾发挥过积极和有力的作用。第一,澳门民众积极声援和直接参加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早在“九一八”事变后,澳门同胞就以“救灾”的名义投入神圣的抗日救国运动。后来在抗日战场上血洒长空的林耀等即是在此时返回内地,进入航空学校的。澳门同…  相似文献   

12.
引言 我的祖辈原是从安徽桐城迁来四川成都的,我从清末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降临人间起,便接触到“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的局面,而这些变化也具有全国意义。例如:推翻满清的辛亥革命起义、打倒袁世凯、拥护孙中山,四川就同云南、贵州有密切关系,有时三省军阀间相互结合,有时又相互斗争,历史形成了一条规律,军阀间的勾心斗角,总是以战争开始,又以战争解决问题。民国之初,成都两次内战,我的老家两次被烧毁。有一次是妈妈带我去投靠法国领事馆,逃避了军阀混战之灾。  相似文献   

13.
伦理观念是指道德观念,属于精神境界的问题。冯玉祥的伦理观念虽然在许多方面有一贯性,但本文为避免涉及范围太广,仅以抗日战争时期为限做初步探讨。冯玉祥在抗战时期虽然与蒋介石的矛盾相当尖锐,但从全方位上看他是国共双方都争取的人物,在国民党内是“民主派”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抗战时期的伦理观念是以民族抗战为背景的,所体现的是民族的“共性”,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所共同应有的品德。尽管蒋介石的特务造谣诬蔑冯玉祥为“伪君子”,但冯玉祥在这期间的有关伦理道德的言论和以身作则的道德风范,却为熟悉他的抗日阶层的人士…  相似文献   

14.
黄爱军 《民国档案》2001,3(2):89-97
中国的抗日战争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这一观点,长期以来为史学界接受和采用。近年来,一些论对是否存在战略反攻阶段提出,不同意见,本试就这一问题现再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刊启示     
王真 《民国档案》2000,(3):83-83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其实质是国力特别是经济力的较量。发展自己的经济力,削弱敌方的经济力,便成为交战国重要的经济战略?本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同样是以这一经济战略为依归。以往对战时中日经济关系的研究,着重于日本对华经济资源的掠夺,而忽视其削弱中国国力的一面,没有把对日本的经济行为研究和战略行为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日本对国统区毒品走私活动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春风 《民国档案》2003,1(1):50-54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国沦陷区公然贩卖烟毒的行径 ,已为中外 (包括日本 )秉持正义的人士所揭露。① 那么 ,日本对它侵略势力鞭长莫及的国统区采取了什么政策 ?分割敌我的“阴阳界”是否阻挡住了日本汹涌的毒潮呢 ?对于这些问题 ,目前尚无专文述及 ,笔者拟对此做一些探讨 ,以求事实大白于天下。一、日本毒品走私政策的制定为困死中国抗日力量 ,日本采取了封锁中国沿海航行和向内地走私日货的两手政策。一方面 ,日本于 1 93 7年 9月 5日宣布封锁中国全部海岸。另一方面 ,它在侵占中国东部广大沿海地区后 ,建立了五大走私据点 :天津、徐州、上…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国统区与沦陷区间走私贸易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春风 《民国档案》1999,(1):77-82,99
一、走私的原因抗日战争时期,在国统区与沦陷区之间存在着大量的走私贸易。这种贸易之所以存在,与敌我双方的经济形势及其措施是分不开的。日本是自然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1936年日本各种军需原料的自给率分别为:铁砂23%,铣铁70%,铜59%,铝30%,棉花20%,铅8%,锡29%,锌29%,煤油8%,羊毛5%,橡皮、石油,镁、锑等几乎完全从国外进口。~①中国历来是日本所需生铁、煤、大豆、油料、生丝和盐等产品的主要供应国。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下令切断与敌占区的一切经济联系,日本除向欧美购买和从沦陷区掠夺…  相似文献   

18.
张红 《民国档案》1999,(3):103-107
一、抗战时期缅甸成为中英关系焦点的由来19世纪80年代以后,英帝国主义进入了大规模的海外扩张时期,无论在亚洲,还是在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非洲,它都在尽可能地攫取更多的领土和势力范围,以确保大英帝国的长盛不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886年缅甸沦为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地。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由英国驻印度总督委派一名专员进行统治。英国对缅甸的殖民统治使英国政府获得了丰厚的利益。首先,英国在缅甸大力推行稻谷单一作物制,使缅甸成为大英帝国的粮仓。据统计,1850年下缅甸稻谷种植面积仅40.2万…  相似文献   

19.
沈岚 《民国档案》1998,(2):83-86
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对于国家高等教育并无明确方针,只是沿用1929年公布的《大学组织法》、《大学规程》作为相应的指导性政策。到了三十年代中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国民政府的高等教育机构按办学规模分有大学、独立学院和专科学校三种,按办学单位又可分为公立(包括国立、省立)与私立两类。由于社会连年动荡、经济不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资源委员会的技术推进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爆发时,中国的国防重工业尚比较薄弱,相关的工业技术也比较落后,技术人才更为缺乏。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委员会作为当时主管、经营国防重工业的政府机构,为了满足中国战时对国防重工业产品的需求,为了使中国能够坚持持久抗战,在技术推进与人才培养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对持久抗战以及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