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明雨     
清明,是燃着亲情的一炷香,也是斟满忆念的一杯酒。袅袅香烟萦绕着多少人生往事,盈盈酒杯盛下了一个民族的魂魄。记得有位作家曾经说过,每个人的清明都牵系着他的血脉,珍藏着他的人生底片。晚唐诗人杜牧曾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绘出一幅千年前的“清明放旅图”。我想,这首词平意远的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就因为它写活了人生旅程中的落魄、困顿、乡愁和追寻,写活了伤感和希望。那在天地间纷飞的愁绪,那在迷中透露的清丽,虽已遥隔百代,仍然如在目前———人们的心扉,人类的情感,有时是不受时代…  相似文献   

2.
陈忠实的树     
正清明前后是白鹿原最美的季节,嫩柳轻垂,樱桃花香。若有细雨飘洒,樱桃花便随微风四处飘落,草地上,泥土中,农户家的屋顶、院落,粉白的花瓣,记忆里满是历史的忧伤。往年的清明,陈忠实都会提前回乡祭祖,为先人扫墓,顺便看看祖屋的树木花草。今年的清明,不知会不会有他喜欢的细雨飘过,但樱桃花依然  相似文献   

3.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已成雷霆万钧、排山倒海之势,国民党政权已危如累卵、破在旦夕。下野后在溪口养病的蒋介石,日见干瘪、衰老,整日愁眉不展,忧心忡忡。转眼清明已到,这天,他佝偻着腰,拄着拐杖,率着儿孙们,来到蒋母墓前。他思绪纷繁,孩提时的玩耍嬉戏,母亲的音容笑貌,依依在目,宛如发生在昨天,是那般的清晰。霎时,悲从心起,潸然泪下,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连声嘱咐儿孙们“多磕几个头。”然后,他虔诚地在墓前躬身下拜,口中喃喃祈祷。祭毕,他缓缓地伸直腰板,轻挪脚步,嗫嚅哆嗦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相似文献   

4.
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主要成员被隔离审查时,从姚文元住处查获他手写的若干本札记。按姚文元在札记中说,这是他记录下来作“斗争参考”的。他在其中一篇中还给他的札记起了名字,叫《革命狂想曲札记》,并加了括号(浪漫主义的)。现在,我们原原本本摘录其中1976年“清明”前后的一部分札记,并稍作删节,发表于下。从这札记中可以看出“四人帮”是怎样密谋、策划、制造舆论打倒邓小平、压制悼念周恩来和疯狂镇压人民群众的,也透露出他们阴谋颠覆共和国、篡夺最高权力的野心。1976年清明到1997年,这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四人…  相似文献   

5.
宋仁宗的仁     
赵祯是宋朝笫四位天子,公元1022年进基,在位42年,是两宋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天性仁爱宽容,政治清明简缓,国家繁荣发展。仁宗优容厚待士大夫,  相似文献   

6.
正清明节是日期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或5日。是中国古老的节日,起源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在西汉的《淮南子·天文训》中就已经有"清明"的记载。清明节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前一两天的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纪念春秋时期晋国不肯出仕被烧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唐代的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正式规定,清明可以与寒食节  相似文献   

7.
《风景名胜》2008,(4):128-130
清明节由来: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重要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于是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寒食可作清明的别称,又变成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2008年,清明节首次作为法定节假日,与4月5日(星期六)、4月6日(星期日)连在一起,形成三天假期。  相似文献   

8.
森林 《神州民俗》2010,(3):14-15
在北京,清明节是农历三月份中最重要的节日。 按习惯,老北京人清明扫墓是在临近清明的前一天举行,据说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茔。祭扫仪式有的到坟地举行,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添些土,在坟上压上纸钱。祭扫完毕,全家饮酒游乐,儿童戴柳条圈,俗话说,“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相似文献   

9.
清明作为独立节日在唐代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勃 《民俗研究》2007,(1):169-181
清明节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学术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清明原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早在汉代以前即已出现。但作为节气的清明与作为节日的清明毕竟不同。譬如韩养民、郭兴文明确指出:“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  相似文献   

10.
清明会是华北乡村比较普遍的宗族组织和宗族活动。河北栾城县寺北柴村的清明会比较典型,同一个宗族以"院"为中心有若干清明会,它强化了宗族分化的局面。清明会的组织方式是平等与不平等并存。它既保证了普通族众参与祖先祭祀和聚餐的权利,又在管理架构上维护了精英群体的支配地位。与此相对应,清明会在实际运作中,既要满足宗族福利的需要,同时也不得不追求经济效益,以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清明会是透视华北乡村的宗族结构与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角度。  相似文献   

11.
气清景明,清明标示着一年中空气清爽、草长莺飞、景色宜人的时节。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这在二十四节气中绝无仅有,除了农事之外,清明还有扫墓、踏青、祭祀等特殊的内涵,东北各族人民过清明与我国其他地区有相同的扫墓、踏青等习俗,而形式上又有一些特有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扫墓时人们在亲人墓前供祭酒食果品,为坟墓培上新土插上嫩绿的新枝,叩头祭拜,寄托对故去亲人的思念。清明又是踏青节,初春阳光明媚,草木新绿,自古就有在祭扫之余出游、  相似文献   

13.
费佩君 《文史春秋》2002,(10):40-41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他当政期间,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呈现出“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今天,当人们称道唐太宗的功绩时,不能不提起他的“贤内助”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以她的贤明大度辅佐唐太宗安邦治国,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4.
正清明,是农历节气之一,其名称最早见于《淮南子·天文训》,一是说"八风",其中有"清明风",清明风至的日期在冬至后135日;二是说春分后15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其实这两种说法是一致的。清明节气之时,"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此时,华夏大部分地区春光融融,晴和明朗,盎然着一片生机。人们纷纷走向郊外,开始一年一度的踏青游乐活动。这一活动大致始于唐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清明前夕,父亲不幸与世长辞,至今整整10年了,他那熟悉的音容笑貌始终浮现在眼前。10年来,父亲爱国为民的精神与他倡导的家风无时无刻不在教育、激励着我们。我们无法相信,父亲,他已经离开10年了,此时此刻,我们依然对父亲怀思深切,心如潮涌。  相似文献   

16.
清明粿     
正"清明馃"也已跨越节日,不为清明节日所独有,悠然进入城区,外卖可得,俨然时令小吃,却已难觅少时的味道。清明时节,除了慎终追远、郊游踏青以外,印象较深的还有来自乡间田野的风味——"清明粿"。"清明粿",坊间又称"清明果",顾名思义,意为清明时节的特色小吃,实质上不是一种植物果实,而是一种时令糕点。在乡间,人们喜欢采集初春时节的田间野菜,和上糯米粉,加入各种馅料,包裹成粿,在饮食中吸呼着春天的气息。由于此"粿"易得,再打上清明的烙印,就随着节日而风靡,遂成清明时节的地域性文化风情。  相似文献   

17.
黄崇远 《文博》2007,(3):94-96
今天是母亲的生日,也是母亲的忌日;前年的今天,刚过完八十六岁寿辰,母亲便与世长辞了,两天后是清明节正日。清明这个词与母亲实在太亲近了,不仅清明时节来清明时节去,回忆母亲的一生,也唯有清  相似文献   

18.
董成家 《文史月刊》2014,(10):72-74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尚俭皇帝,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吃不饱、穿不暖,根本无奢华的条件。后来即使地位变了,他也仍然讲究俭朴,不事奢华,这一点,在中国古代众多皇帝中也是少有的。正因为朱元璋倡导俭朴,从严治官,所以明初的吏治比较清明,经济也得以很快复苏,从而为“明初盛世”创造了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9.
清明时节雨纷纷,可是,1955年的清明时节,吴江一带天气却出奇的好。节后的一天,上午八九点钟时光,万里无云,阳光普照,从县城松陵流经庞山湖的河道里,一艘小轮船正缓缓向古镇同里驶来。那时,从松陵镇到同里没有公路,最方便的还是乘坐轮船。船舱里坐着六七位男子,其中一位身穿藏青呢上装,身材适中,体形结实,脸形稍圆,精神矍铄,双目炯炯有神,而又眉慈目善、年近古稀的老人尤其引人注目,他就是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部副部长、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席的同里骄子王绍鏊。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他第一次返回家乡。离同里越来越近,他心情显得分外激动…  相似文献   

20.
闫润鱼 《百年潮》2002,(12):62-67
胡适虽然动了组建"自由党"的念头,却没能兑现其欲做"以改革政治为主旨"的政党政治的计划 像许多无党派的政治思想家一样,胡适是一个两党制的坚定信仰者,在他看来,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应有一个合法的反对党,否则,政治就不可能清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