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参与非洲维和行动是中国参与联合国全球维和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非关系日益加强、中非建立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的一个方面。非洲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点区域,也是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的重点区域。中国派往非洲的维和人员以军事观察员、工兵和后勤部队为主,没有派出过作战部队;中国参与非洲维和的力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蒋俊 《史学集刊》2020,(6):106-114
族群政治是现代多族群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政治现象,这是基于族群利益并诉诸政治权力的族际互动,很多时候表现为对抗甚至冲突的形态。从卢旺达来看,在国家独立的重要历史关口,胡图族与图西族进行了激烈的权力争夺,从而建构起一种割裂和对立的族群政治。卢旺达独立后,对立的族群政治立场和以族群为界限的排他性统治,始终以显性或隐性方式存在。对于胡图族而言,这种族群政治拥有庞大的社会基础,广大族众被充分动员和组织起来争夺和维护"共有"资源,不仅取得所谓"多数人统治"的合法性与力量,且最终形成"多数人暴政",并以大屠杀的方式呈现出最糟糕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现代的心理学和政治学研究,已经证明普通人在特定的环境下也会变身为杀人不眨眼的魔鬼。除此之外,卢旺达大屠杀的发生,根源首先是卢旺达国内延绵几个世纪的种族矛盾  相似文献   

5.
魏宏运 《民国档案》2008,(2):125-129
联合国统帅部发表的《太平洋大战秘史》,以高度浓缩,突出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以南京大屠杀、将校也有罪、日本的虚伪宣传3个标题,概述了大屠杀的全过程,留下了历史真实的骨架。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认知和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经过了一个复杂的历史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原则否定、概不参与,改革开放后至冷战结束前的区另I对待、有限参与,冷战结束至今的积极支持、扩大参与三个阶段。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政策的调整与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政治的变化是相对应的,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世界观念的变革和中国外交行为方式的转型。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史演进过程表明,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责任意识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自1971年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至1981年,出于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把联合国作为争霸的场所、联合国维和部队被当作进行国际干涉和控制的工具的担忧,没有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1981~1988年是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态度发生根本转变的过渡时期。1984年10月15日,中  相似文献   

8.
1961年美蒋关于外蒙古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小松 《史学月刊》2003,22(1):61-65
20世纪60年代,国际社会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力量日益增加,为了阻止中国进入联合国,美国搬出外蒙古问题,企图通过让外蒙古进入联合国这一“迂回”手法,达到保护国民党席位的目的。在策划该计划的过程中,美蒋发生了激烈争吵。经过数轮讨价还价,美蒋最终达成妥协,从而为外蒙古进入联合国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9.
刘百陆  文畅 《世界历史》2006,(6):141-145
2006年7月11日至14日,由河南大学历史化学院与伦敦犹太化中心联合举办的“大屠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古城开封隆重举行,来自中国、英、法、美、德、以色列、奥地利等国的110位专家学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由欧盟大屠杀教育与研究行动委员会和法国大屠杀纪念基金会共同资助的。与会学围绕大屠杀的起因、过程、社会后果以及研究方法等问题展开分析与交流。会议涉猎的主要议题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4年2月,海地发生兵变,前总统阿里斯蒂德被推翻,海地局势持续动荡。2004年4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向海地派遣维和部队,以平息其动乱局势。应联合国要求,中国从2004年起开始向海地派遣维和警察防暴队和由民警组成的维和警队。迄今。中国已先后向海地派出了8支维和警察防暴队和7支维和警队,共计1000余人次。  相似文献   

11.
南京大屠杀后,日军暴行所导致的社会与经济环境恶化等系列恶果持续发酵,使南京民众陷入无尽的困苦之中。本文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伯克图书馆特藏南京鼓楼医院院长霍顿。丹尼尔斯夫妇南京大屠杀后的书信及文献资料,重点考察后大屠杀时期南京市民的生活实态,以及大屠杀期间产生的PTSD症候在日伪当局恐怖统治下难以愈合的情形。尽管后大屠杀...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空旅游》2014,(1):66-66
2013年11月9日,极草总设计师张雪峰先生在由国际健康与环境组织等共同发起的首届国际健康论坛中,获得由第67届联台国大会主席武克·耶雷米奇签发、联合国秘书长特别助理金垣洙现场颁发的“国际健康成就奖”。  相似文献   

13.
《文史月刊》2013,(12):67-67
联合国是“二战”时期各国为反对德、意、日三国的法西斯侵略组建的国际组织。联合国虽不是国家,但却有着自己的“领土”。供联合国使用的土地总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主要有三块。  相似文献   

14.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继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后国际环境保护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事件。大会的召开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范围的环保主义高潮有着直接的联系。在预备会议和正式会议上,南北国家代表围绕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几个主要焦点议题产生了分歧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会议取得的主要成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确立了世界各国在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合作的一般性原则。二是制订了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祝新华 《铁军》2016,(12):43-45
2012年3月7日,中央电视台十套首播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维和在行动》,该片以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为主线,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记录了中国军人为维护世界和平,走进战乱未息的异国他乡,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感人故事,全面展示了我军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史进程和辉煌成就,展现了我军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牺牲奉献。本文讲述了赣榆籍军人刘希堂是如何在撒哈拉大沙漠的南部边缘、全世界极度缺水的地方经受历练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重构世界     
《Facebook效应》作者大卫·柯克帕特里克认为,马克·扎克伯格真正想做的,就是促成社会信息流动加快,让整个社会结构因此而变得更加透明和扁平  相似文献   

17.
在"中美国"成为全球化热门语词之后,中美关系的竞争反而越演越烈。贸易战争和黄海海域的军演纷争,只是表面争斗,其实,在双方为各自核心利益争夺的背后,  相似文献   

18.
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徐蓝 《世界历史》2003,(6):44-56
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主导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和发展。在 2 1世纪 ,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最为重要的全球性的国际政治经济组织 ,应该通过不断地自我改革与完善 ,在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问:12月6日,挪威外交部和丹麦外交部宣布将联合行动,把叙利亚化学武器及制剂运出叙利亚供销毁。此前,中国也派出专家参与叙利亚化学武器销毁核查工作。然而,化学武器生产容易销毁难,面对叙利亚大量的化学武器,国际社会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积极参与创建联合国,为战后世界和平与稳定提供了政治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周边稳定大局为重,致力于和平解决领土主权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积极改善周边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