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州地区最普遍的民间信仰是陈靖姑信仰、城隍信仰、泰山信仰、五帝信仰和尚书公信仰等。既为民间信仰,那么它的传播途径也自然在于民间.其中最大规模的是移民的传播。自明代以来.福州不断有大小规模的移民到台湾.福州民间信仰随之迅速传播到台湾。下面说说陈靖姑信仰和城隍信仰在台湾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经典信仰是人类文化信仰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信仰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经典信仰文化建设,是构建和弘扬该社会信仰文化和信仰精神的有效途径,也是这个社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主流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与世俗权力纠葛的过程中,中国民间的信仰实践往往呈现为两种文本的信仰表达形式。显在的信仰文本处于权力的监控之中,更多地是一种社会性的信仰表达,除了呈现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地方利益,地方信仰的实践本身也是村落的"人格"在信仰世界中的具象表征。相比之下,民间信仰实践的隐藏文本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情感性的信仰表达,在性质上是对地方社会传统信仰结构的延续。实践中的中国民间信仰是一种权力的建构性与信仰的意志性相形而生的概念,地方信仰的"真实"并不是臣服于世俗权力的建构形态,而是一种脱离于权力意志和具有独立运作逻辑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近30年来的汉代民间信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信仰是近年来学术界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但关于汉代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这其中既有史料匮乏的原因,更与理论指导的缺位有关。近30年来文史学界在此领域的研究涉及民间信仰的主要对象、西王母信仰、伏羲女娲信仰、巫信仰、神仙信仰、民间佛教信仰和道教信仰等问题。以往的研究固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亦存在不足。今后要加强对汉代民间信仰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研究,尤其要深化对地域性神灵及其文化功能的研究,也要合理借鉴多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使得我们对汉代民间信仰的研究不仅要知其然,更要在深度分析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5.
三信仰是晋东南地区独特的信仰之一,其信仰是围绕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后羿展开,该信仰发源于隋唐之前,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晋东南地区存留了大量的三庙,通过对该信仰的研究,我们能够详细的了解承载三信仰的村落的真实面相。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该信仰的研究,透视出信仰圈中存在的神亲关系,以此来更加深入了解晋东南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6.
王立阳 《民俗研究》2016,(1):99-106
民间信仰因缺乏统一教义和组织形式而被杨庆堃先生归为分散性宗教,但是这种分散性的信仰形式却与世俗社会的制度和结构紧密联结在一起。以闽南保生大帝信仰为例,当地民众宣之于口的三个信仰观念——"灵""份"与"缘"以及相关实践,从信仰观念的共享和实践的角度,展示了民间信仰神明与庙宇网络的形成以及民间信仰的弱关系与地缘、血缘强关系的结合,从而围绕神明信仰形成了超越社区、地域甚至跨国的信仰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三嵕信仰是晋东南地区独特的信仰之一,其信仰是围绕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后羿展开,该信仰发源于隋唐之前,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晋东南地区存留了大量的三嵕庙,通过对该信仰的研究,我们能够详细的了解承载三嵕信仰的村落的真实面相。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该信仰的研究,透视出信仰圈中存在的神亲关系,以此来更加深入了解晋东南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8.
民间信仰是客家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文章从客家民间信仰的内涵与外廷、客家民间信仰的特性、客家的神明崇拜与风水信仰等方面对近十年来国内客家民间信仰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从社会文化史的视角进行了评析,以期展现十年来客家民间信仰研究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马新 《民俗研究》2010,(1):57-66
民间信仰是一个历史性概念,主要存在于民间社会所存在的历史时段中;它发生于文明诞生的过程中,与民间社会共同萌发、共同形成。同时,民间信仰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精神世界,不同时代的民间信仰因其信仰群体以及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民间信仰的研究范围是民间社会所发生与传承的种种信仰,对于官方社会中所存在的民间信仰的行为,可视之为民间信仰的影响与延伸。  相似文献   

10.
《攀登》2013,(6):68-72
当前中国社会"信仰缺失"的现状常被归结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然而,究竟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已不具备在新的时空境遇下满足当代中国人信仰需求的内在品质,还是我们没有发掘理解其真正本质?本文在反思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信仰境遇的基础上,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与特征,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真,并对新时期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陈立明  郑毅 《文史月刊》2012,(Z3):173-174
大学生信仰教育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信仰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是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状况的调研,分析了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不足,提出了分层递进式信仰教育的实现方式和内容设计。  相似文献   

12.
黄晶 《旅游纵览》2012,(10):156+158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在对西部民办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问卷调查中得出如下结论:西部民办高效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存在分化现象,信仰多元化已成为西部民办高校大学生信仰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3.
日本武士从登上政治舞台到完全掌握政权的过程中拥有了自己的信仰。武士的信仰不是为了拯救灵魂在死后得到一个安宁的去处,而是为了在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获得利益。武士的信仰不是单纯的本土信仰,而是吸收了异文化的营养,并使之融合在一起。因此可以说,武士信仰具有现世主义和兼容并包的特征。武士信仰的特征反映了武士与传统的贵族统治者的区别,也代表了日本人信仰的普遍特点。这些特点同样体现在当今日本人的信仰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贵州松桃县黄板乡干塘寨为调查点,重点考察该寨民间信仰情况。主要从祖先信仰、土地信仰与神鬼信仰三个方面探析该寨信仰体系,及其所受制度化宗教影响的情况,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信仰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民间信仰在促进文化认同起到重要作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藏关帝像及其相关物件见证了闽台两岸文化交流。本文围绕着关帝信仰对象的物化象征,即分析这些用于信仰祭祀的主要物品材质的相关物件构建如何表达对关帝信仰,探讨民间信仰如何促进两岸文化认同,从而维系着两岸民间行为模式、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陕西某地区炎帝信仰的祭祀仪式及其信仰类型为研究对象,从中梳理出炎帝信仰在当代重建过程中所呈现的官方、民间、官民共建等三种模式,进而揭示出其中所包含的权力、利益、资源、地缘等诸多现实要素及其与当代中国信仰建构的内在关系,梳理出"一个炎帝,三种信仰"的内在构成逻辑,以此讨论多种信仰类型之间的公共认同、如何能够构成的信仰社会学难题。  相似文献   

17.
钟宗炬 《黑龙江史志》2013,(15):311-313
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地位和内涵决定了其在高校大学生信仰上的主导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明确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了解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的困境,多角度分析导致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困境出现的原因,加强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途经的探索,是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陕西某地区炎帝信仰的祭祀仪式及其信仰类型为研究对象,从中梳理出炎帝信仰在当代重建过程中所呈现的官方、民间、官民共建等三种模式,进而揭示出其中所包含的权力、利益、资源、地缘等诸多现实要素及其与当代中国信仰建构的内在关系,梳理出“一个炎帝,三种信仰”的内在构成逻辑,以此讨论多种信仰类型之间的公共认同、如何能够构成的信仰社会学难题。  相似文献   

19.
周杨 《沧桑》2012,(4):107-108,117
民间信仰是区别于正统的、宗教的信仰的一种反映民间的社会意识,县志中记载了丰富的关于民间信仰的资料。本文以《嘉庆合肥县志》为主要资料,分析清代合肥地区民间信仰的类型与特点,并分析民间信仰反映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民间信仰历史悠久,尤其在农村地区,信仰形式多样,神灵种类繁多。将军信仰是福州义序半田村的村落民间信仰,其信仰对象是将军,信仰覆盖范围仅限半田村。本文以人类学的田野观察法,深入实地,在翔实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述将军信仰仪式活动,展现村落生活文化的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