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南阳历史上,有一个在南阳写诗最多、并三任县令和邓州武胜军府幕僚、诗称“一代宗工”的文学家,他就是金代大诗人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金代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鲜卑族拓跋氏后裔,我国金元之际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诗人。 元好问一生曾三次来到南阳。第一次是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元好问应邀来南阳寓居游玩。南下逃生、对获得国史馆编修官不感兴趣的元好问,应镇守在方城的商州元帅完颜斜烈之邀,由登封到南阳暂居。初到南阳,他立即被南阳的灵山秀水所吸引,便和王渥、完颜陈…  相似文献   

2.
吴秀华 《文献》2000,(2):90-92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金代著名文学家.曾任金朝内乡、南阳令等官职,金亡不仕.金朝灭亡后,元好问北渡黄河,流寓在山东、河北一带.他著书授徒,并结交元朝许多权贵和一般文士,在中原一带影响颇大.元好问在真定路的行迹,一般可见诸他自己及同时代其他作家的诗文.最近,笔者在河北省鹿泉市(元时为真定路)龙泉寺发现一通元碑,碑文为元好问的学生王思廉所撰,记载了元好问在真定路的行迹.  相似文献   

3.
《沧桑》1994,(4)
元好问(山西忻州人,金代杰出诗人)小时候随叔父元格居住在太原.一天,元好问正和几个小伙伴在巡抚衙门街上玩,突然,一个公人骑着一匹快马从南狂奔而来.街上一个挑豆腐的老汉躲闪不及,被马撞倒,豆腐撒了一地.这个公人不但不向老汉赔礼道歉,还勒住马,翻身下来扇了老汉两上耳光,然后,又翻身上马,准备扬长而去.正在旁边玩耍的元好问“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拦住公人,要其向老汉赔礼道歉.公人见干涉自己的是一个  相似文献   

4.
略论元好问的史学成就周宝荣元好问由于显著的文学成就,在金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实,元好问的诗,不只是文学性的,而且是史诗;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与其深厚的史学功底是分不开的。本文试对元好问寓史于文,在史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加以论述。元好问所处的金...  相似文献   

5.
1989年我们在勘察设计元遗山书院时,曾多次亲临实地,并结合文献资料详细调查了遗山全部古建及其遗存,对遗山书院及环境的恢复多有益助,现将考察结果简报如下: 遗山,一名神山,也称地竺,位于山西省定襄县东北7.5公里。该山很小,东西长 160米,南北宽40至70米,高20米左右。牧马水流其前,滹沱水绕其后,地势险峻,环境清幽,山上古建遗存较多。金元一代成就最大的诗人元好问曾长期在此读书写作。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故此山也因之得名。光绪《定襄县志》也载:“神山,……元好问尝读书于此,因号遗山。” 遗山古建的始建年代已难详考,元好问《神山古刹》诗中写道“平地孤峰屹一拳,伊谁建寺在危巅。金身入梦基初立,白马驼经刹始安。碑断犹存蝌蚪字,梁空不辨汉唐年。山前借问缁衣老,屈指桑田几变迁。”可见早  相似文献   

6.
成吉思汗与“黄金绳索”钱伯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晚年,曾为重新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作出过不懈的努力和巨大的贡献。他和他的亲人把“丝绸之路”称为“黄金绳索”(详见《蒙古秘史》第25节),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黄金纽带”。成吉思汗编织“黄金绳索”的行...  相似文献   

7.
金源词人元好问对苏词有多方面接受.他借鉴苏词语汇,化用苏词词韵、语典,在语言形式、抒情精神等方面借鉴、学习苏词,从而将自己所经历的宦海沉浮乃至国破家亡的痛苦形诸于词.元好问对苏词的接受,客观上反映了金元时期南北文化融合的大势.  相似文献   

8.
杜平  李艳蓉  王志英 《沧桑》2010,(6):96-97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他从青年时的异地求学,中年时的多变仕途,到晚年时的编写史书,都是在漂泊不定的艰苦环境中完成。他的踪迹频繁地往返于晋、冀、鲁、豫等地,采摭遗轶,收罗史料,编写出了颇具有学术和史料价值的杂编诗词等文献,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被尊为"一代文宗",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跟随元好问一生的踪迹,了解他一生的艰辛,瞻仰他一生的执著及"一代文宗"的风范。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故宫博物院老一辈学者单士元先生的一生,记述了他在宫廷历史文献、古建筑研究和管理,以及营造技艺等方面对故宫博物院的卓越贡献。阐述了应该从九个方面向单老学习,如严谨求实的研究精神、矢志不渝的事业守望、旗帜鲜明的保护原则、持之以恒的技艺传承和关爱备至的人才培养等。单士元先生的品质、学识和贡献,称得上是"故宫精神"的经典诠释,作为一代师表,他身上有许多宝贵精神和优秀品德,我们要学习和继承他的风范,把故宫博物院的工作做得更好,这才是对单老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10.
方志敏(1899─1935)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英年早逝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将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劳苦大众,他在狱中留下的《可爱的中国》、《清贫》、《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等十几篇遗作,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绝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财富。他在土地革命时期所做的重要贡献,曾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他领导创造的革命根据地,誉为“方志敏式根据地”、“苏维埃模范省”。正值方志敏诞辰百年之际,本文要介绍的,只是读者较少知道的,他与妻子缪敏的革命家庭生活。方志敏一生短暂,…  相似文献   

11.
[按]郭沫若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在史学研究中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对中国现代历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学术界和国际上都享有崇高的荣誉。设立“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不仅是为了纪念一代史学宗师,更重要的是鼓励广大史学工作者继...  相似文献   

12.
田频 《神州民俗》2007,(10):54-55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爱”与“美”的美学思想,是他表现人性最突出的作品。《边城》反映了湘西人在“自然”和“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的隐痛。  相似文献   

13.
钱大昕(1728—1804年)是有清一代的汉学大师,乾嘉学派的钜子,在当时学术界就负有声望。著名学者江藩在《汉学师承记》中称赞钱大昕说:“先生学究天人,博综群籍,自开国以来,蔚然一代儒宗也。”说明钱大昕学问的博大精深和造诣之高。 钱大昕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史学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他的《甘二史考异》则是反映清代史学成就的代表作之一。他对元史的研究,用功极深,在《廿二史考异》一百卷中,《元史考异》独占十五卷,几占七分之一,在整部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与此同时,钱大昕还专门撰述了《元史氏族表》三卷、《元史艺文志》四卷、《宋辽金元四史朔闰考》四卷。这一切,都说明了他对宋濂主编的《元史》是深为不满的,因而发奋重新编纂一部《元史》。  相似文献   

14.
古来分离多悲酸凄苦,梁代江淹《别赋》也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历经国亡家破之沧桑巨变,他乡别故知,元好问之凄苦较他人尤甚,其《定风波·白发相看老弟兄》正是一首挚友别离的怨歌。这首词做于蒙古太宗十年(1238)。这年秋天,元好问携家自山东还太原,途中遇老友杨叔能归家淄川,叔能以《鹧鸪天》相赠,元好问用《定风波·白发相看老弟兄》作答:白发相看老弟兄,恨无一语送君行。至竟交情何处好,向道、不如行路本无情。少日龙门星斗近,争信、凄凉湖海寄余生。耆旧风流谁复似,从此、休将文字占时名。这首词一咏三叹,哀怨缠绵,是元氏赠答…  相似文献   

15.
金运昌 《收藏家》2005,(1):73-73
范仲淹(989-1052年)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名篇《岳阳楼记》脍炙人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  相似文献   

16.
《元好问全集》标点中的一些问题张剑光姚奠中先生主持校点的《元好问全集》的出版(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对金代文学和历史的研究不仅提供了方便条件,而且也是巨大的推动。这是一项既有长远意义的重要工作,又是需要付出才、识、恒心和耐力的艰巨劳动...  相似文献   

17.
张维华先生常常对我们几个研究生说:“第一是人品,第二是学问。”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上所说的“道德文章”的一种通俗说法。张先生正是以这种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他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令世人景仰的成就,而且以他的高风亮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人。  相似文献   

18.
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堪称我们今天“法治中国”的历史奠基人.他在废除国民党旧法统的基础上,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立法运动,特别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订,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人治历史画上句号,开启了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9.
漫话佛子山     
《沧桑》1995,(6)
佛子山,简称佛山,海拔1791米,位于陵川县城东北20公里处,素有“太行第一峰”之称。它雄踞太行南端绝顶,山势巍峨峥嵘,挺拔突兀。登巅远眺,黄河在目,豫北平原,一望无余,确有“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气派。金代文坛巨匠元好问,曾以“佛山之高,  相似文献   

20.
正"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千百年来,这首赞美大雁殉情之词,以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使世人皆知元好问。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文学承前启后的主要桥梁,是金元两代的文坛巨擘,被尊为"一代文宗""北方文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