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直刀"这一名称,在钱币收藏界一般统指刀形较为挺直的赵刀、中山刀、晋刀等刀形货币。直刀的种类并非十分庞杂,以铭文而言,就那么十多种。然而,它留给我们研究、探索的东西,从来就很丰富。笔者对直刀也不吝关注,偶有几点思考。一、"城白"刀铭文的思考"城白"刀(图1),是战国时期中山国的货币。这个论点一改原先"赵国直刀"论,在钱币学术界及收藏界得到公认。这个论点的确立,归功于一九七四年对中  相似文献   

2.
人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存在各种可能的结局,其中一个,就是被一刀一刀剪成美丽的图案。  相似文献   

3.
丰宁县发现窖藏刀、布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宁县发现窖藏刀、布币白光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留子号村居民李永富、李万财叔侄俩人在1989年7月修区乡公路时发现一夹砂黑陶罐,里面装着一些刀、布币。由于刀、布币埋藏地下时间过久,造成严重的腐蚀。经过认真清理后,共得较完整的刀、布币57枚。现把这批刀、...  相似文献   

4.
洛阳新安县发现博山刀1995年初,笔者收集到20余枚博山刀,据说出于洛阳西新安县五头乡一砖窑场。刀币均残碎,计有缺环刀11枚、刀首2枚、刀柄8枚。这批博山刀与1枚明刀同,现将其中有代表性的几枚介绍如下:1,博山刀,弧背,面文“明”字作大方折、大圆状,...  相似文献   

5.
<正>麦不刀"吃板刀面,还是吃馄饨?"如同是梁山好汉的一声吆喝,让我想起了当年的面食"麦不刀"。迫不得已。水渐沸,面条未成。也许,"赶美超英"的出工号子太急,灶下的干柴热情万丈,而灶台上的面条还是一团面糊。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就有了急就章"麦不刀"。何谓"麦不刀"?一个字就是"赶"。既然铁锅等不得了,那我"面"也不在乎了——糊一糊,捏一捏,用刀那么一削,甚尔一劈,卟嗵卟嗵,奋不顾身,跳水,潜泳。于是,煮沸了,翻腾成浪里跳"麦  相似文献   

6.
一、货币类型的分析1960年2月,济南市区五里牌坊出土一瓮古代铜铸币,发现时瓮已破碎。计有刀形货币(从刀币的铭文来看,应该称为"刀化",  相似文献   

7.
祖国最古的医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四物鸟喙十分术十分细辛六分桂四分以温汤饮一刀(圭刀)日三再行解不出汗上面的译文和右边的照片、摹  相似文献   

8.
从尖首刀面文“■”“鼓”等谈到尖首刀的国别、年代及有关问题黄锡全本文所指的尖首刀,即泉界所谓的燕尖首刀和狄刀(包括针首刀),其中也有被称为中山国刀和山戎刀者,不包括燕“明”刀和齐刀。这种尖首刀的国别,年代及有关问题,以前虽有不少学者为之进行过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歌和刀     
歌声邀歌声,情满心 窝;‘你把刀捧给远方的兄 弟,长刀恋刀壳,劈斩藤 萝。“歌和刀—阿昌人的两件宝。”歌,会锻刀,刀,会“昌歌。“歌和刀—阿昌人的 两件宝。”歌,会锻刀,刀,会唱歌。这是一幅阿昌风俗画,是阿昌人的历史和生 活。这是一首边塞风俗诗,是阿昌人深挚情怀的寄歌儿唱给贴心的朋友,象映着水晶般月亮的户 撒河,刀锋逼向豺狼的胸膛,象黑夜中一条闪电掠 过。啊,望着血红的炉火,—我懂得爱与恨都须 诚挚,捧着海碗的醇酒,-—我胸中的诗情在奔 突。托。歌和着铁锤一次次银 打,刀在歌中一次次淬火。你把歌抛给邻近的姊 妹,本栏插图尾花干…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20,(7)
正鞘刀,由刀与鞘组合而成,《说文》释"鞘"曰:"刀室也。"鞘刀即是带套的刀具。有清一代的先民们为骑射民族,平时随身携带鞘刀以割肉、切吃食,甚至野外活动中有防身作用,乃实用之物。入关后坐拥天下,素日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鞘刀依然是皇家不可或缺的用物,所以宫内必备有一定数量的鞘刀。这些鞘刀材质多样、装饰各异,绝大多数融实用与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西周玉器雕刻过程中的斜刀技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斜刀技法的工艺特征。用实验考古的方法,模拟了不同类型的斜刀效果,并将实验结果与西周玉器上的斜刀刻痕进行了对比观察和分析,总结了西周斜刀技法的工艺特征,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斜刀技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燕国货币是先秦货币中的重要一支,它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铸行年代较早,根据考古界的研究,尖首刀始铸于春秋早中期,是先秦货币中比较早的一种;二是有比较明确的发展序列,从尖首刀到明刀,从大弧尖首到小弧尖首,从弧折明刀到方折明刀,发展脉络清晰可辨;三是铸行量大,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尖首刀出土了30余公斤又50O0余枚,明刀出土了1900公斤又5800余枚①,如此庞大的数量在先秦列国中是绝无仅有的。近年来,燕国货币的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成果,如利用田野考古资料对尖首刀和明刀类型、分期的重新划分,大量出土实物科…  相似文献   

13.
简论商代青铜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后,全国各主要商代遗址相继出土了一批青铜生产工具,其中以青铜刀的形制变化最多,数量引入注目,约占出土青铜工具总数的三分之一。本文以目前发表的有关商代青铜刀的资料为依据,对其进行初步分型、分期,探讨青钔刀在商代社会生活中的用途,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4.
周祥 《钱币博览》2001,(4):9-25
齐明刀一般是指一种币面明字写作“ ”(或称作“方折明字”)的刀币,以前称之为“博山刀”,又有人称之为“齐莒刀”、“齐匽刀”。博山刀之名是因其清代嘉庆年问首次发现于山东博山县而得。这种博山刀的背面往往有铭文“莒冶&;#215;”或“莒&;#215;&;#215;”,1979年山东莒县故城也曾出土过带有“莒冶&;#215;”铭文的刀币范(图1)。但在目前已被确认为齐明刀的刀币中,  相似文献   

15.
见异寻源     
在阅读各家的明刀论述中,遇到两枚反写明刀。文字、形制与常见者不同,初则诧异,继而才想追寻它的原因。明刀的面背,是以手持刀柄,刀刃朝左,刀脊朝右时,向上者为刀面,向下者为刀背,其明字正写,固定在刀面,不见反写例。常见燕明刀都是面文明字正写,刀脊中断,向右;背文也正写,刀脊不断,向左。从未见有例外。两枚反写明刀,分别见例一、例二,面文、背文之字,都是反写,且面文不是明字,  相似文献   

16.
记新见数枚削刀和原始刀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在山西、山东和河北一带陆续见到一些实用削刀和原始刀币。这些刀对于探讨实用刀削和原始刀币之间的关系以及货币的起源问题具有参考价值。现选择数枚简要介绍如下,以飨读者。一、削刀下面介绍的6枚削刀,根据其形状特点,我们暂且将其分为背直首翘式、背弧首翘式、背弧式三种。背直首翘式此式的主要特点就是背部相对较直,刀首上翘(后仰)。山东德州发现一件(图一:1)。背直,首翘。色黑,绿锈。体大,重110克。柄部厚实。刀脊背下部与柄交接处宽厚,往刀首方向逐渐变窄。柄部正背中间各有一条线。柄与刀身衔接处呈一直线形。环厚,环孔小。通…  相似文献   

17.
山西盂县发现一批尖首刀唐晋源1996年5月间,笔者在太原市收集到尖首刀194枚,据持币农民讲,刀币出自盂县。经了解,这批尖首刀出自县城东0.5公里的建筑工地,原总数约300枚左右,盛于陶器内。尖首刀在山西为首次发现。仅笔者收集的这部分刀币铭文就达60...  相似文献   

18.
在独龙江边,我们可以常常见到独龙族青壮年象古时出征的勇士,左面挎着长刀,右面挎着弩弓,显得非常英武。他们挎长刀用的刀壳却只有半边,为什么会这样呢?传说,古时候,独龙江地区发了一场大水,人畜都被淹没了,只有兄妹两个人,有个神仙把他们安排到一个山顶上去挖药,才得以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19.
风流宛在     
提到扬州这座城市,很容易想到“扬州三把刀”。扬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丰富而深厚,这座城市经历了清康乾时期的喧嚣和繁华,也经历了清末到民国的衰颓和落寞。这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既是这座城市文化心理成熟而固定时期,也正是“扬州三把刀”就砺出鞘的时期。作为谋生手段的“三把刀”显然有着扬州人的辛酸和无奈。手持着“三把刀”的扬州人,透露着那固有的精致和灵性,那样气定神闲、风流俊赏。  相似文献   

20.
山东青州发现一批截首刀和博山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8年秋,山东省青州市郊某村发现一批截首刀和博山刀。据目击者叙述,两种类型刀币混在一起共约三百多枚,出土时锈蚀粘结成一大块,用锤子砸开后,有一半左右损毁,笔者所见大体完整的尚有103枚,其中除11枚为博山刀外,其余均为截首刀。这批截首刀均为截首的尖首刀,与《中国钱币》1987年第3期所载《招远切头尖首刀及其科学考察》一文中所描述的切头尖首刀形制相近。刀币外形亦为曲刃、拱背、环首。刀身全长10—13.5厘米,身宽1.4—1.6厘米,柄长(连环在内)5.8—6.4厘米,柄宽0.9—1.1厘米,刀身厚0.07—0.12厘米,背厚0.11—0.21厘米。环首外径1.6—1.9厘米,内径0.8—1.2厘米,环厚0.115—0.23厘米,均有铭文。现存的92枚中有21枚因截去部分铭文或锈蚀较重已难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