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近年来的出土资料与相关文献对景德镇地区明代仿龙泉窑瓷器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考察对象主要包括御窑厂遗址出土的明代官窑仿龙泉窑器,以及景德镇地区明代民窑仿烧的龙泉窑器。研究表明,明初景德镇地区受浙江龙泉窑的影响,仿烧技术已达较高水平。随着明代官窑仿烧技术的完善,以及景德镇地区仿龙泉窑的成功,龙泉青瓷的地位逐渐被景德镇窑所替代。  相似文献   

2.
<正>建窑以今天福建省建阳为代表,窑址位于今天福建北部建阳水吉镇的后井、池中村、芦花坪、大路后门、牛皮仑等地,以产黑瓷而著称。唐代始创烧,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为极盛时期,后元朝开始茶道衰落,茶风改变,建窑逐渐不济,至清代而终。明代的曹昭在《新增格古要论》中说:"古建窑,建窑器出福建,其碗盏都是撇口色黑而滋润,有黄兔斑,滴珠大者真,但体极厚,少见薄者。"这是有关"建窑"两字的最早记录,建  相似文献   

3.
瓷器山明代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西南丽阳乡彭家村瓷器山的西坡, 2005年7~11月由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其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出土了大量青花、白釉、仿龙泉釉、仿哥釉、紫金釉等瓷器,同时发现了一座明代前期葫芦形窑炉的遗迹。该窑炉的发现不仅可以填补在景德镇御窑遗址发现的明初葫芦形窑和在湖田窑址发现的明代中期葫芦形窑之间的空白,完善葫芦形窑的演变序列,而且印证了《天工开物》对葫芦形窑形制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有关宜兴紫砂的创烧时间一直有北宋说和明代中期说两种观点。近年宜兴蜀山窑址的发掘成果、北宋和明清时代相关的文献记载表明,北宋说难以得到认同,明代中期说也有待深入研究。紫砂壶可能创烧于明代中期,但紫砂器的创烧则可能更早一些。关于明代名家茗壶的研究,重新爬梳、分析历史文献记载和海内外实物资料,并借助科学测定手段,对研究时大彬、陈用卿、惠孟臣等明代名家的生平及其作品均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正一、明代早期龙泉窑青瓷的官器特征明代初期至成化时期,龙泉窑青瓷质量仍然较高,并为宫廷烧造御用器。浙江处州龙泉窑枫洞岩等窑场曾烧造宫廷用瓷,为明代龙泉窑发展高峰期。《大明会典》记有"洪武二十六年(1393)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明宣宗实录》记载:"成  相似文献   

6.
靳青万 《收藏家》2007,(12):32-36
时大彬紫砂壶名高天下,有"壶圣"之誉,在明代当世就已"价高难求",迄今为止一直是天下爱壶者和藏壶家梦寐以求的壶中至宝,价值连城。因此也就仿作伪造  相似文献   

7.
明代后期瓷塑工艺具有杰出的艺术成就,当时福建德化窑、江西景德窑都有出色的作品。这些瓷器塑像具有各种不同的精神形象和表现手法:有单纯简括的、也有精雕细琢的,互有优长。德化窑传说以嘉靖万历年间瓷工何朝宗所制瓷塑最好,传世德化窑瓷像的座垫往往用海水作为装饰,以及其他仿铜器作风的器皿,这与万历景德窑的某些作品相类似,但其表现手法,各有特点。德化窑系白釉,瑩润如玉,素静淡雅。景德窑多用色釉衬托,神采奕  相似文献   

8.
江苏宜兴周墓墩M4出土的青瓷神兽尊,一般认为是宜兴均山窑所产。通过对神兽尊铭文"东州"二字的仔细考证,可以推断其产地为浙江越窑。关于其造型,"辟邪"旧说被否定,而被认为是"嫦娥奔月"传说中嫦娥化身之蟾蜍;其用途并非镇墓、辟邪,而是盛放美食、供墓主人于冥界享用。  相似文献   

9.
谈柴窑     
五代后周(九五一年至九五九年)的柴窑,宋代没有记载,明代根据传说记载下来,并列为五大名窑(柴、汝、官、哥、定)之首。清末民初人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比较全面地转载了明、清有关柴窑的记述,并加以分析说:“柴窑,在河南郑州,即柴世宗所创也。相传当日请器式,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二语。可以想见《陶录》谓其‘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然薄如纸一语,乃指釉汁言,非指瓷胎言也,青如天一语也不尽然,柴窑固以天青为主色,但据《博物要览》则  相似文献   

10.
碧鲜庵考     
王宁邦 《东南文化》2012,(3):105-109
碧鲜庵最早是指宜兴刻有"祝英台读书处"的巨岩碧藓岩;碧鲜庵不是梁祝传说中祝英台读书的地方;新发现的失踪数百年的与梁祝传说有关的"祝英台读书处"石刻,是梁祝传说起源于宜兴的最重要文物。现存的碧鲜庵碑刻为明代遗存。  相似文献   

11.
宋元明时期闽北(福建北部)地区的青瓷生产受到了龙泉窑的影响,其仿龙泉青瓷的生产在宋代最盛,元代渐衰,明代仅余零星几处。闽北窑场对龙泉青瓷的仿烧程度不同并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即同一水系上的窑场受龙泉窑影响程度近似,距离龙泉窑中心产区愈近的流域所受影响愈大,反之则愈小。闽北仿龙泉青瓷主要为外销而生产,至迟在北宋末年,其产品已运销东南亚地区,到南宋早中期仍是重要的外销船货。  相似文献   

12.
从浙江省武义县墓葬出土物谈婺州窑早期青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物》1981,(2)
关于婺州窑,文献中曾有一些记载。唐人陆羽在《茶经》中说:"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清代的蓝浦在《景德镇陶录》里也谈到"婺窑,亦唐时婺州所烧者,今之金华府是……"等等,所以在陶瓷界,长期以来都认为婺州窑创始于唐,它的产品比越州窑、鼎州窑的差一些,而比岳州、寿州、洪州所烧的要好。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金华地区的东阳、金华、江山等县,陆续发现了一批唐宋时期的婺州窑遗址,对婺州窑有了一些了解。近  相似文献   

13.
陈殿 《南方文物》2013,(1):114-120
对明代官窑青花瓷画的评价和对比有很多,如明代高濂认为“余意青花,成窑不及宣窑。  相似文献   

14.
杜娜 《神州》2013,(18):24-24
地处荣昌县西面的安富镇与四川省隆昌县交界,今为重庆市西大门,川渝经济发展走廊结合部重镇。安富镇鸦屿山一带,山峦起伏,松林遍布,地下蕴藏有丰富的优质陶土和烟煤,生活在这一带的人民早就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生产日用陶器。现在,荣昌的安富陶器与江苏宜兴的紫沙陶、云南建水的建陶、广东钦州的钦州陶已成为"中国四大名陶",而荣昌的安富与江苏宜兴、广东佛山石湾也已成为"中国三大陶都"。荣昌制陶业素有:"尧王天子,舜王大帝,开窑祖师,奇宝大王"的祀神例会,奉尧舜为祖师爷。但荣昌制陶业究竟起于何时却暂无定论。据安富刘家拱桥宋窑的发现,安富陶业可上  相似文献   

15.
清宫旧藏明代龙泉青瓷,应是明朝宫廷的原藏之物,反映了明初龙泉青瓷"官器"的烧制面貌。这批青瓷的制作工艺具有元代遗风,以礼器和陈列器为主。相关文献和近年窑址考古发现的新资料表明,在明代早期,处州龙泉与景德镇窑一样,也按照宫廷定样烧制了一定数量的青瓷"官器",其中部分器物应该是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场的产品。明代早期是龙泉窑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6.
"宜兴窑"是江苏乃至中国重要的陶瓷业窑口,其所指应是宜兴地区内从先秦一直到清代乃至当代所存在的陶瓷生产工艺及产品系统。"宜兴窑"的时代上限大约在先秦两周前后,以原始瓷和印纹硬陶为特色;发展到东汉时期到六朝、唐宋进入到较为成熟的青瓷系统,同时也存在陶器制作;进入到宋元明时期,逐渐形成以陶器为特色的体系,在陶器中又生长出素身素面的"紫砂陶工艺系统"和彩釉装饰的"均陶工艺系统";发展到现代,传统的青瓷、紫砂陶、均陶等工艺系统都得到了传承和复兴,其中紫砂一脉更是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7.
正钦州窑,属清代地方窑场之一,1934年叶麟趾著《古今中外陶瓷汇编》和1975年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编《中国的瓷器》等书将钦州窑归为清代地方窑场之一,叶喆民在《中国陶瓷史》曰:"以后鲜为人知,也较少见于文献。"为方便叙述,本文持此论。钦州坭兴陶,又称宜兴陶,因钦州方言中"宜、泥"发音相似,后逐渐称之为"坭兴陶"。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坭兴陶器兴盛一时,品种主要以文房、茶具等生活用品  相似文献   

18.
藏品     
《收藏家》2018,(10)
正德化窑白瓷观音像年代:现代尺寸:通高45厘米介绍:德化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名窑之一。明代后得到巨大发展。以白瓷塑佛像闻名。瓷质洁白如玉,胎骨细密,透光度好,釉面晶莹光亮,具有透明感,享有"中国白"、"象牙白"、"奶油白"、"中国瓷器之上品"等美称。丁宝书鸭戏图年代:民国  相似文献   

19.
高勇 《收藏家》2011,(2):89-89
《古壶鉴藏—李俊藏宜兴窑紫砂器鉴赏》日前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共计1008页,是一部涵盖明代、清代以及民国时期最系统的紫砂器鉴赏典籍。该书系统评点紫砂器诞生以来,尤其是明万历、清早期、清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各朝,  相似文献   

20.
<正>大龙缸,即形制巨大的瓷缸,它因周身饰龙纹而得名。根据主题纹饰的不同,大龙缸可分为龙纹缸、狮纹缸、海藻鱼纹缸等。《景德镇陶录》说"缸多画云龙,或青花,故统以龙缸窑名之",点出了器物名的由来。早在明洪武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便设有龙缸窑,专门烧制大龙缸。宣德时期龙缸窑一度达到32座,到明代中晚期的正德、嘉靖时期,由于青窑数少,龙缸窑空闲,就将龙缸窑改砌青窑16座,仍存大龙缸窑16座。这种大龙缸以及绘有其他图案的青花大缸主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