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清代修志蔚然成风,且名家荟萃,名志迭出,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就是其中的一部。近代方志名家瞿宣颖称赞该书"语语必有来历,足为传信之作。"1《中国地方志辞典》则以为:"参加编纂此志者多为当时名学者,此志体例整秩,考据严审,材料富实,历来颇受后人好评,一直视为清代名志。"2至于该志的整体评价、文献价值和特色,许卫平《〈(嘉庆)重修扬州府志〉编纂要略》3《〈(嘉庆)重修扬州府志〉续志方略评述》4等文章中均有具体阐述,本文不再赘述。这里,主要就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之《巡幸》所涵文献价值简要加以叙述。此前,无论是刻本还是影印本,阅读颇为不便。  相似文献   

2.
《续遵义府志》的编写方法和书中若干详实的资料,可供编写新志作参考。遵义在明万历时和清康熙时,太守孙敏政和县令陈瑄,先后修过志书。清道光时,遵义太守平翰和继任的张瑛、黄乐之,聘请郑珍、莫友芝纂修过著名的《遵义府志》。辛亥革命后第二年,麻哈人周恭寿(铭久)署遵义知县,在杨兆麟(次典)倡议下续修《遵义府志》  相似文献   

3.
《贵州文史丛刊》1988年三期所载《清代贵州师范教育》(以下简称《清》)一文,对贵阳的师范学堂情况,叙述颇详。笔者僻处黔北,对全省情况未窥全豹,无可置喙。但对于《清》文最后一段:“当时……师范教育机构皆设于贵阳,黔北遵义到民国初年始有师范”之说,则尚有疑义。最近因协助纂集遵义县教育志及为遵义县志编纂委员会将《续遵义府志》断句,得知该书所载与笔者幼时耳食之言相符,而与《清》文所述,则有未合。据《续遵义府志卷十五·学校二》载: 师范传习所在城北火神庙。光绪三十一(公元1905)年,袁玉锡(当时遵义知  相似文献   

4.
遵义有优良的修志传统,传世的三部志书都称得上志林翘楚。道光《遵义府志》不仅稽考精慎,搜罗赅备,而且博采众长,体例不专仿一家。好古之士比之《华阳国志》,梁启超誉之为“天下府志中第一”;民国《续遵义府志》率遵郑珍、莫友芝章法,记述清末史实,亦为贵州方志的重要成果;浙江大学史地研究所在遵编写的《遵义新志》,组合地理学方面的十余篇科学论文,体例一新,享誉志林。遵义亦有丰厚的历史沉淀,从南宋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开始形成遵义老城以来,历史的风云不时在此聚合,诸如肇自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的播州杨氏…  相似文献   

5.
清代学者郑珍和莫友芝合纂的《遵义府志》,成书于一八四一年,是我国著名的地方志之一,曾得到“精炼而无比,周密而罔遗”的评价。一九三七年又有杨恩元、赵恺合纂的《续遵义府志》。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于一九三八年迁到遵义。该校史地研究所认为遵义有这两部府志,大足为地方生色;但是他们认为:“中国过去之方志,意在保存桑梓文献,故其记载偏重于地方史料”。为了“补旧志之所缺”,他们在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等的支持和资助下,花了七年的时间,致力于遵义地方的实地考察,由十一位教授和研究人员写出关于地质、气候、地形、相对地势、土壤、土地利用、产业与资源、聚落、区域地理、历史地理的十一篇文章,由张其昀主编,汇编成册,名《遵义新志》。《遵义新志》大多为地学著作,特重于地图的表现。它是个人和集体研究的成果,对旧志是很好的补充。他们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掌握了充分的数据,从而作出比较科学的论断。如《历史地理》一章,根据旧志史实,分九个时期叙述遵义历史的发展情况,由此展望将来,得出遵义“不难成为西南工业重镇之一”的结论,这在解放后已经和正在变成现实。全书在体例风格上也有其特点,足资参考。本书曾在四十年代末少量印行,流传不广。因此,我们选取张其昀的《历史地理》一章和严德一的《产业与资源》一章的第二节发表,供编修新地方志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嘉靖《彰德府志》作为安阳地区现存的较早方志,其编纂具有鲜明的特点。在体例方面,嘉靖《彰德府志》抛弃当时惯用的罗列细目的方法,采用分纲列目的方法,使得整部书有统有属,条目分类简洁严谨。同时,嘉靖《彰德府志》还在叙后附载议论,立意深邃。在内容方面,重视地理志的编修,对寺庙阙而不录,重视考证,治学态度严谨。然而,嘉靖《彰德府志》也存在着没有注意用图和表,以致叙述繁复,以及人物志归类混乱的缺点。  相似文献   

7.
赵乃康先生是民国时期遵义文化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沙滩文化传人;遵义文化教育的名师楷模;《续遵义府志》总纂;一生为推动遵义教育事业和遵义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郑珍在其《遵义府志·赋税》中辑存一块重要碑文,叫作《通商碑》。据《遵义府志·金石》记载,此碑在今习水县土城镇,为明朝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十月威远卫指挥袁立。袁重是明代播州的一位重要人物,惜郑珍《遵义府志》和《仁怀直隶厅志》均未为其立传,后人对袁宝事迹无从了解。新修《习水县志》虽为袁重立了传,但错误较多,史料也不齐全。今将袁重生平事迹介绍于下。袁重(音:“初”)字宝台,世居上城。袁氏为明代播州七大土司之一,其影响仅次于杨氏。袁里的生死年月均不详。袁宝大约于嘉、隆间袭任永宁宣抚司唐朝镇长官,(…  相似文献   

9.
道光二十一年(1841),80余万字的《遵义府志》编修成书,后人评论可与《华阳国志》相媲美.近百年后,梁启超先生也称赞为"天下府志第一".其作者便是被张之洞称誉为"西南两硕儒"的郑珍(字子尹,1806-1864年)、莫友芝(字子偲,号郘亭,1811-1871年),其修志过程,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10.
徐玲英 《安徽史学》2022,(6):146-152
戴震在其《毛诗补传序》中明确的考证名物字义的治经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被不疏园学者奉为圭臬,标志着皖派朴学矩矱的形成。他避仇入都后,通过结交学界名流、宣讲皖派朴学的治学方法和治学精神、推介江永及其著作,皖派朴学逐渐被京都学界所接受。戴震认为文字、音韵、训诂、历算和水地等都是订经的必要资助,故开拓出多元考据对象,并各有独到的建树。经过师友、弟子的笃守与广传,戴震倡导的情感哲学、因声求义的训诂学、勇于改字的校勘学、重视地理沿革的方志学以及西学中源的天算学,皆发展为独立的学科门类,戴震亦获得“皖派宗师”的尊称。皖派朴学在戴震的引领下终于突破地域限制,成为有清一代显赫的学派。  相似文献   

11.
正明万历平播以来,遵义为府城所在地,下辖一州四县,清雍正五年(1727)从四川划隶贵州,是贵州人口较多,文化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清道光年间,郑珍、莫友芝纂成《遵义府志》,浙江绍兴人、遵义知府平翰为序,其序言中评价遵义文化教育:"经行虽僻,无一二里无塾童声;省试举四十八人,郡获者常逾四分之一。谓昔地非夷乎,今视中州何异也?"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西迁遵义,编修了一部《遵义新志》,其中写道:"遵义县教育之遍及,虽江浙各县,罕为伦比。"可见前人对遵义的文化教育氛围有极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遵义历史文化名人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三人。世人皆知郑莫两人纂《遵义府志》、编《播雅》、为《黔诗纪略》作传征等,对地方文献有很大功劳。对黎庶昌则称颂他为外交家、散文家,赞誉他刻印《古逸丛书》,而他在地方文献方面的贡献,也是功绩斐然的。  相似文献   

13.
正黔北遵义县东乡,自古是个山明水秀的地方。乐安江畔、林壑幽深,禹门山头、暮鼓梵钟。沿岸沙滩村落人民耕读世居。自乾隆至民初的百余年间,黎、郑、莫三家互为师亲、诗文唱和,涌现出了几十位文化名人,刊行诗文集和学术著作数百种,所谓"万马如龙出贵州",蔚为文化大观。其中便有被后世尊为"西南巨儒"的郑珍、莫友芝二人,精研经史,著述甚丰,其合作修撰的《遵义府志》曾被梁启超誉为"天下第一"。这样的文化氛围,滋养出了"贵州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常州府有着纂修方志的优良传统,然而自清代雍正分县成为"八邑名都"后,直至清末的200余年内,没有纂修过一部府志,其原因在于乾隆年间的《常州府志》在纂修过程中发生诸多分歧而中途夭折,此后历任常州知府均以纂修府志为惧,致使"八邑名都,府志缺失"。文章根据〔乾隆〕《常州府志》主要纂志者文集中的记载,参考相关文章和文献资料,详尽还原了当年《常州府志》夭折的过程,并建议: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可集"常郡八邑"所纂各县志主干内容融通为一,补纂《八邑常州府志》而永世后传。  相似文献   

15.
俞正燮癸巳两稿引文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石 《古籍研究》2003,(3):94-99
清嘉道间名朴学家俞正燮的《癸巳类稿》和《癸巳存稿》,是史工作案头常备的工具书性质的典籍。这两本书,洋洋八百余篇章,都是考据性的,都是引各种各样的书的句堆砌而成的。所引之书,有经史子集、稗官小说、天地舆、阴阳医卜、古奇字、佛经道藏,几无所不及。俞  相似文献   

16.
父子巡抚     
往昔人们谈及贵阳的名门望族时 ,总是兴趣盎然地念着“唐家的顶子 ,华家的银子 ,高家的房子”的顺口溜。所谓唐家的顶子 ,是指唐氏家族在清代做官的人多。唐氏的祖籍原是四川涪州 ,先世因逃避张献忠难而迁往遵义定居 ,清初以来 ,诗礼传家 ,人才辈出。据《遵义府志》及《续遵义府志》所载 ,自康熙年间至光绪年间 ,唐家有功名者达20余人 ,其中唐树义、唐炯父子 ,官拜巡抚 ,成为统治集团中的重要人物。昔日遵义城中流传着顺口溜“要想唐家不当官 ,除非干断洗马滩” ,可见唐家人气之旺。乾隆五十七年(1792) ,唐树义诞生于遵义老城的一书…  相似文献   

17.
《续遵义府志·艺文目录》中 ,记载了遵义从汉代至清代的专著名称和作者姓名 ,充分展示了遵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其中清代的“沙滩文化”是遵义文化的一个高峰。在方圆数里一弹丸之地 ,郑、莫、黎三家涌现出数十名作家学者 ,共刊行专著 10 0余种 ,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是世世代代的遵义人感到自豪和值得继承的精神财富。但从近几年发现的资料看 ,《续府志》所载仍有遗漏 ,尚需拾遗补缺。明代黎氏始祖朝邦占籍沙滩 ,传及 6代至清乾隆年间 ,始有人应科举考试 ,步入仕途。嘉庆十三年 (180 8年 ) ,黎安理以举人选长山令 ,…  相似文献   

18.
清代贵州遵义人黎恂,进士出身,为官二十余年,不过州县主官,晚年升云南东川府巧家厅同知,方至五品,却未赴任而辞官归籍养老。黎恂也是贵州文化学界公认的贵州重要文化史阶段——"沙滩文化"的重要奠基人,其生平事迹,民国《贵州通志》、民国《续遵义府志》均有列传可查。但其在云南为州县官的十六年,叙述颇有不清者。今查云南诸府州县志,得黎恂云南仕宦履历、事迹颇为清晰,又其所著《运铜纪程》一书则揭示其心理甚多,于是黎恂一生之情怀与追求可以毕览。"施于有政,是亦为政"的孔子教诲,是其家风,亦是其毕生所信、所行者。类似黎恂这样情怀与才干兼备的基层官员而不得升迁,是清廷政治之哀,亦是当今之深可鉴者。  相似文献   

19.
94卷本崇祯《松江府志》,为明崇祯年间松江地区所纂两部府志之一,目前仅知上海图书馆藏有一部残本。通过与学界较为熟知的58卷本崇祯《松江府志》的比较,可知94卷本早出,为陈继儒所纂修;58卷本后出,为俞廷谔所删改。此前通行的58卷本早出的说法并不准确。尽管94卷本存在着内容泛滥、编次失当、文字讹误等问题,但其内容比58卷本丰富很多,且反映了陈继儒初纂府志的面貌,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遵义府志》点校本“俗语”部分点校失误举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遵义市志办<遵义府志>点校本"卷二十风俗·俗语"部分与四川师范大学汉语研究所<蜀语>校注本进行对勘,指出<遵义府志>点校本三个方面的失误,即一脱文、二标点、三异文,以便研究者能更好的利用这一珍贵的语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