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继《明清时代的饮茶生活》一书之后,吴智和教授新近又推出一本力作——《明代的儒学教官》(以下简称《儒学教官》),已于一九九一年三月由台北学生书局出版发行。这本书的面世,不但为海峡两岸明史研究填补了空白,也必将推动明史学界同仁对这一领域的探讨与研究,从中寻求有益的借鉴。 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余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显然是一个  相似文献   

2.
《文献》2019,(1)
正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定价:3000元孔府档案是保存于曲阜孔府内的历代"衍圣公"在任时期形成的文书档案,其种类包括表笺奏章、朝会纪实、来往公文、族规谱牒、地契帐簿、信票告谕等,内容涉及宗族、社会、政治、宗教、经济、法制、建筑及教育等多个层面,时间上起明嘉靖十三年(1534),下至1948年,总数逾30万件。因其时间长、数量多、内涵丰富、历史久远,而成为研究传统中国社会的珍贵历史文献。孔府档案按时间可分为明代、清代和民国档案。本编为明代部分,起自明嘉  相似文献   

3.
李波 《沧桑》2013,(4):46-48
在对历任陕西提学进行简单考证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说明陕西提学的相关特点,尚需对其总体情况进行简要的阐述。这主要包括:明代历任陕西提学姓名与在任时长情况,明代陕西提学的出身与籍贯及地缘分布情况,明代陕西提学的身份构成情况,明代陕西提学的社会评价情况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明史·食货志》对明代的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记载,为梳理明代役法的流变提供了重要史料。均徭法是明代中后期役法改革的重要一环,提编则是对均徭法中的银、力二差通过里甲的形式重新编排,再对其进行征发的一种加派形式。提编最初用于北方的边费,之后与嘉靖年间的抗倭军费密切联系在一起,但是提编不仅仅局限在抗倭经费之中,还参与到地方事务的建设、宗室俸禄的发放等;提编在南直隶、浙江、福建等地区主要是用于平倭经费、军饷等军事行动,而在河南、河北、陕西、陕西、顺天府等内陆地区征发的提编主要用于边费或者发放宗室俸禄等。倭患平定之后,提编并未就此废行,反而成为地方日常开支的一部分,用于赈济灾害等。提编的实行推动了海防、边防的建设,保证了国家安全,但是提编的大量征发加剧了人民的负担,造成大量的逋欠,进一步加快了明代中后期以赋役折银为主要形式的赋役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5.
张素容 《清史研究》2007,1(2):75-84
清代的赋税“原额”与明代“万历原额”之间具有特别的承继关系,本文以大庾岭路所经之南雄地区为对象,考察清代原额在一个特定的地方、受到交通要道影响之后所出现的模式,藉此展现“万历原额”演变成清代“原额”的具体情形,以探讨国家赋税制度与基层地方历史的互动,以及在赋税问题上地方社会与国家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6.
因明代乡试分经取士的原则,使得同一解额区内,所业本经相同的科举群体,存在着竞争关系。受此影响,明代南直隶地区的《春秋》经取士,大致呈现为两个阶段的变化。正德以前,《春秋》经科举成功者几乎为徽州籍士子独占,嘉靖、万历之后,苏州开始崛起,常州、镇江等地也纷纷占据一席之地,地区间的《春秋》经竞争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在此过程中,又可见元明之际地方科举传统因国家干涉造成的中断,科举竞争加剧背景下科举人士的改经与科举家族的新旧更替,以及商业出版冲击下地方习经风气的流转等现象。对南直隶科举《春秋》经现象的考察,为重新理解地方科举人才地理的分布与演变、地方科举的兴衰更替提供了一个较翔实的案例。  相似文献   

7.
作为边陲疆土和多民族聚居地区,明王朝在东北地区内因地因势而置,因民因俗而治,统辖体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与内地各行省颇为不同。这些特点究竟是什么?论者或者以辽东都司为军政合一、独立设治的地方政权机构,或者谓东北地区分别置于辽东、大宁、奴儿干三都司的各自管辖之下,或者把东北地区的管辖体制简单归结为明代的军事卫所制。仔细寻绎史料,辨核有关情况,上述看法似可再作商榷,因为史实说明:明代辽东隶属于山东行  相似文献   

8.
明代兵备道是安定地方的重要军事层级。嘉靖四十一年,为应对岭东惠潮地区“矿贼”的跨省流窜及倭寇侵扰,南赣巡抚奏请置伸威道驻于赣州府平远县。后因地方形势变化,平远县改隶潮州府,广东巡抚重置,伸威道由“两属”于虔粤二抚转为专属广东巡抚,其管辖区域维持在惠潮二府以内而不再跨省,驻地也从平远县迁至惠州府城。粤东地方安定之后,出于统一惠潮地区兵备道事权的考虑,伸威道于万历五年被裁革。伸威道作为岭东诸兵备道的一支,由广东按察司佐官整饬兵备,却又同受南赣巡抚与广东巡抚节制,其统属、职责、辖区、驻所的变动运作是明中后期两属辖区兵备道的代表,伸威道的废设与分化调整也体现了明中后期广东惠潮区域地方复杂军事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御敌措施,烧荒在明代被长期执行,焚烧野草林木在断绝敌方草料物资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然环境,沿长城一带的边塞地区在持续的烧荒之后沙漠化日益严重,保卫与破坏成为明代烧荒政策的双刃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尽可能地对明代福州方志存佚情况作一全面统计;根据统计结果按不同分析角度制成图表,归纳出明代福州地区修志事业发展原因和趋势。试着提出明代福州修志事业的兴盛原因有四:朝廷政策的强力号召、地方官绅的积极响应、文教兴盛的坚实助力、资金技术的客观保障。  相似文献   

11.
镇守内官是明代政治制度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代"双轨制"中内官体制在地方的集中体现。镇守内官设置范围的普遍性表明其得到国家的认可并加以推广,公署及其附属人员表明镇守内官体制的日益稳定及其权势的扩张,敕书、关防、旗牌是明代官员行使权力的必备之物。明代镇守内官不再仅是皇帝的家奴、亲信,而是逐渐成为参与地方管理的公职人员。明代镇守内官体制在各地的运转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对地方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明代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卫所。在当时的徐州地区有两卫,徐州卫是其中之一。徐州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是徐州卫设置的主要原因。徐州卫的设置对明代徐州地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从维护地方治安、保障漕运、屯田、救灾这四个方面对这种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河南许昌地区大规模旧城改造过程中,揭露出大面积古代遗存。遗存中包含大量瓷器残片,其中尤以明代磁州窑类型瓷器最具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4.
青弋江流域是广义江南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朝时期流域内佛教稳定发展。通过对方志资料为中心的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发现,明代青弋江流域内寺院的新建、重修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时空差异。在新建寺院方面,时间上集中于洪武、万历、崇祯三朝,空间上则以宣城所在的中游地区为核心;在重修寺院方面,时间上以正统之前居多,空间上仍以宣城、泾县较为集中。宣城、泾县成为明代青弋江流域佛教发展的中心地区,与其悠久的佛教传统、良好的佛教基础以及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明后期福建地方行政的演变——兼论明中叶的财政改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明后期福建地方行政的演变——兼论明中叶的财政改革郑振满前人论及明代的政治体制,往往片面强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高度发展,而忽视地方行政的实际效能及其演变趋势。笔者认为,就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而言,明代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能趋于萎缩,因而导致了社会控制权的下移,...  相似文献   

16.
清代海南开发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屈指可数的海南研究论著中,几乎一致认为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海南发展的顶峰,而清代则远逊前朝。归纳其理由,主要有两组数字,一是史载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本岛官民耕地总数为383.4768万亩,经康乾盛世之后,到嘉庆十一年(1806年),全岛实征田地塘才仅有299.8227万亩,为近两个世纪前的78%。二是明代海南人才辈出,为清朝所不及,如科举中明代登进士者62人,中举人者594人,而治岛时间相仿的清代才  相似文献   

17.
宗藩制度是明代一项贯穿始终的政治制度。在明代所册封的51个藩王中,靖江王是唯一以旁支身份被直接册封的藩王,其独特的研究价值不言而喻。靖江王在明代最早建藩,而最后灭亡,其以自身的曲折经历见证了明代宗藩的盛衰兴亡。靖江王"旁支册封"的这一特殊性,奠定了他独特的政治地位,而这种与众不同的地位则给他带来了与其他藩王在封地、爵位、宗禄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此外,靖江王续存280年,对明代广西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皮影戏是傀儡戏的一种,是我国古老的戏曲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丰富而宝贵的民间艺术遗产之一。在我国大江南北大部分地区都有这种皮影戏种,甚至从明代起这种艺术形式流传到了国外,因此我国也有皮影戏故乡的美誉。虽然各地的皮影戏在表现形式上大同小异,但其唱词和唱腔却因地区不同而差别甚大,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9.
科举制度,是自唐代以来封建王朝甄拔培训全国文官的制度,也是牢笼知识分子的一种工具。其初是与学校相结合的,不过后来学校就变得有名无实了。宋朝各县设学,尚不普遍,明代乃饬全国各府州县一律建学宫,祀孔子,设有正副教官。正教官府学称教授,州学称学正,县学称教谕,其副都叫训导,学生入学,须经学校考试。入学后,归学官管理,免其徭役,有罪则送教官戒饬,或责手掌,严重者由知县会同教官呈请学政褫革衣衿,才能收监杖责。清顺治时,有上谕“禁止生员干预词讼”第八条,刊石立于学宫,叫作“卧碑”’生员必须遵守,违者严惩。  相似文献   

20.
明代华南的土地开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面貌。本文对明代华南土地开发和利用的情况进行了系统考察 ,在整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 ,论述了明代华南各地土地开发的历程、垦田面积的变化、垦殖指数的消长以及土地开发的地区差异 ,分析了明代华南土地开发的结果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