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蜀文化尖底陶器续论--兼谈成都金沙遗址的时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成都金沙遗址和其周围同一时期遗址考古发掘资料的比较研究,探讨金沙遗址的时代.尖底陶器是金沙等遗址出土较多的器物之一,以尖底陶器的器形演变、特点,确定金沙等遗址出土尖底陶器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的时代位置.结合共同出土的其它器物的特点以及它们本身的发展规律,提出金沙遗址的繁荣期在春秋后期,其上限可能达到西周时期.  相似文献   

2.
在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很多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其中有一些小口、大腹、尖底的陶器,因为它的形状比较奇特,不好给它定名。有的把它叫做尖底陶瓶,有的把它叫做尖底陶罐,甚至有人干脆就称它为尖底陶器。这种陶器  相似文献   

3.
再论蜀文化的渊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蜀文化的渊源这一问题,多数意见认为是来自岷江上游地区,似乎已成定论。笔者曾写过两篇小文章认为蜀文化是成都平原上土生土长的,是由成都平原上的新石器文化发展演变而来。根据考古新材料的不断发现,笔者认为这一意见是可以成立的,并且进一步证明蜀文化并不是由岷江上游地区而来。兹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4.
都江堰创建于两千二百多年前,至今不衰,是一重要水利工程与珍贵文物的结合体。都江堰创建之时,正是蜀文化继续发展之时。蜀文化中的水利科学、宗教意识、神话传说,在都江堰身上都有反映。通过对都江堰的研究,我们可进一步认识蜀文化的内涵。这一课题,以前无人进行过研究,这里首先提出不成熟的意见,以求引玉。 一、李冰建堰时对蜀神的借助 根据文献记载、考古发掘资料的映证,李冰在带领蜀人创建都江堰时,曾大力借助于蜀文化中的宗教意识、神话传说,来号召、组织、鼓励蜀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观察、分析庙底沟遗址出土陶器制作痕迹,认为庙底沟、西王村及庙底沟二期文化三个时期陶器在制作技术上基本一脉相承,但各个时期也有其时代特点。庙底沟文化存在集中作坊与家庭手工业两种生产组织。西王村文化存在集中作坊、个体手工业两种生产组织。庙底沟二期文化仅有个体作坊手工业生产组织一种。  相似文献   

6.
正尖底瓶是古代盛贮器,用以从河中取水,其物品原理是一种利用重心来调节平衡的器物,空的时候倾斜,装水不多不少时直立,水装多了就翻倒。正所谓"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尖底瓶是黄土高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独特产物,是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庙底沟西王村类型的遗址中,发现的尖底瓶口小、腹长、底尖,但各文化遗址出土的器形略有差异。半坡人早期使用的尖底瓶颈短,腹鼓,口部剖面呈方形、圆形、  相似文献   

7.
王瑛 《成都文物》2005,(3):54-64
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分裂割据的历史时期,也是一个承唐启宋的历史时期。当此之时,中原地区战乱频仍,而四川地区则在王建、王衍父子,孟知祥、孟昶父子的统治下,保持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局面,四川地区的化事业由此在唐朝奠定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西蜀与江南遂成为当时全国的两大化中心,不仅保存了唐代的化传统,而且对于北宋初年的化重建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北宋治时代的迅速到来,也与西蜀与江南两地化人的参与有极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古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起源之一。不仅有《华阳国志》的记载,更有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一大批考古证明。但是,像三星堆、金沙遗址这样的古蜀历史和古蜀文化,在《华阳国志》等关于古蜀历史文化的文献记载中却找不到记载。笔者试就古蜀文化的消逝和寻觅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作为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小口尖底瓶的功用一直争论不休。分析各家观点,综合来看主要有水器说和礼器说两大类,但均有可商榷的余地。大量出土于房址、灰坑、墓葬中的小口尖底瓶,首先应是生活实用器,结合其独特的造型,其应是当时先民们所使用的"暖瓶(杯)"。  相似文献   

10.
1971年出土于陇西县首阳镇吕家坪的尖底彩陶瓶作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已被甘肃省博物馆收藏。尖底彩陶瓶是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中罕见的器物,作为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精品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1.
五十年代初期,中国考古研究所对西安半坡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发掘,获得了丰富的文物资料。在遗址出土的上千件陶器中,有二百多个形状奇特,具有流线型瓶体的小口尖底瓶格外引人注目。此陶瓶为直口,鼓腹,尖底,瓶身表面饰有粗糙的横篮纹,大部分是细泥红陶,也有个别夹砂陶瓶,有早期晚期之分。此后,在关中至鲁西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多次发掘出与半坡早期相同的尖底瓶,甚至在一些较晚的文化类型中也发现有尖底瓶的残片,反映了尖底瓶在仰韶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三门峡庙底沟唐墓出土塔罐、无系罐、双系罐、盘口壶的类型学研究,排出这四种陶器的演变序列,并参考三门峡纪年唐墓、三门峡印染厂唐墓出土器物,将庙底沟唐墓分为八期。从分期来看,墓地埋葬是按一定秩序进行的,鼎盛期在唐末、五代。  相似文献   

13.
古代陶器在墓葬内外遭遇到的损坏、侵蚀、污染等等千差万别,情况最为复杂。因此,古代陶器的修复保护工作是至为重要的。本文拟就古代陶器修复保护中对于缺损部位使用修补材料的情况及其相关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和经验,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4.
谈到欹器,一些学者便见仁见智地将它与我国仰韶文化时期的典型器物——小口尖底瓶联系起来。比如有人说:“尖底瓶即欹器”。也有人说:尖底瓶“这种精巧的生活用具,正是我国古代庙堂之器——欹器的原型。”还有人进一步提出了:“欹器是制造汲水陶瓶的废品。”“古人要制造的原本是汲水盛水的陶瓶,而并没有想制造欹器,只是在制造陶瓶的时候,由于瓶子做的不够匀称,有的陶瓶重心处于中心轴线之外,又由于两耳环装的太低,以致满水时的重心处于耳环连线的上方,于是出现了少数象欹器那样的  相似文献   

15.
论新出大汶口文化陶器符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划符号,近年已成为学术界热心关注的研究课题,被认为与中国文字起源问题有密切关系。国内外出现了不少论著,提出一系列重要见解,但所据材料仅限于1974年出版的《大汶口》报告列  相似文献   

16.
陶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序論陶器在考古學上的重要性陶器是用泥土制成,再經過火燒煉而成的器具,也就是一般所說的瓦器。它的起源很早,遠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應用,直到現在還被使用着。特別是當瓷器還沒有發明以前,陶器的地位更加重要,不但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且當制陶技術發達到最高峯時,又往往形成了精緻的美術品。因  相似文献   

17.
陶器     
正陶器是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生活而出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陶器残片出土于南方地区的一些洞穴居住遗址中,其年代距今9000~10000年。制陶的发明与人类知道用火有密切的关系。原始陶器的主要制作方式有泥条盘筑法和轮制法。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文化类型的陶器有杰出的成就。到了唐代,著名的三彩釉陶器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镇原县博物馆馆藏常山下层文化陶器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文博》2017,(1)
尖底杯是巴文化的典型器物,有角状尖底杯、炮弹型尖底杯和小底尊形杯三种类型。角状尖底杯和炮弹形尖底杯主要分布在峡江地区,向西传播至十二桥文化遗址群,而在城固洋县地区偶见的角状尖底杯,应是巴文化北上传播的结果。二里岗上层时期,小底尊形杯在清江流域、峡江地区和汉水上游地区开始传播,发展成三个亚型。从殷墟三期开始,小底尊形杯通过宝山文化与十二桥文化的交流,在川东地区继续发展演变,一直延续到金沙遗址时期,并发展出小底尊形杯的第四个亚型。  相似文献   

19.
古蜀文化与彝族杨甫旺一《华阳国志·蜀志》说:“蜀之为国,肇之人皇。”“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史记·五帝本纪》则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有士德之瑞,故黄帝。……...  相似文献   

20.
近日,读到宋治民先生亲笔签赠的新著《蜀文化》(文物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定价28元),感觉对蜀文化更有了一种新的、系统的认知和了解。由于笔者从事蜀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有十余年,愿将几点读书感言记录如下,供各位先生、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