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浩明,著名学者、作家,其代表作《曾国藩》成为大陆最畅销长篇小说之一。更凭借主持出版的《曾国藩全集》、20余万字的曾国藩研究论文以及《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点燃"曾国藩热"。  相似文献   

2.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收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禀父母书》一通,说他上年秋天典试四川I回京后,托人带银干两回家。这是曾氏进京为官后第一次给家中付回较大一笔银子。唐氏评点题为《清代官员的薪俸》,其中说:“清代官员的正薪很低。一个七品县令年薪不过四十五两银子,禄米四十五斛;一品大学士年薪也不过一百八十两银子,禄米一百八十斛。按这个薪水过日  相似文献   

3.
家教是曾国藩思想中最有进步意义的部分,研究其家教思想的理论来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考察其家书,发现其家教思想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传统家训思想、湖湘地域文化和曾氏祖训的影响,并结合自身多年历练不断积淀而成。  相似文献   

4.
四卷《曾文正公家书》毛泽东早年曾深受曾国藩的影响,他在1917年8月23日写给黎锦熙的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毛泽东出生时,曾氏刚刚去世20年,曾国藩“中兴名臣”的声名尚未褪色,从地域文化来看,曾国藩是湘乡人,而湘乡是韶山的近邻。韶山曾有成千的民  相似文献   

5.
作为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曾国藩的一生彰显了湖湘文化的固有品质,唐浩明先生将之归纳为:无须依傍的独立意识、经世致用的功业追求、使气轻生的热血性格、倔强霸蛮的任事态度。湖南人自然对曾国藩怀有特殊的情感,每每揣摩他,解读他,挖掘他。本文便是曾国藩的研究者唐浩明与欧阳斌关于曾国藩与湖湘文化,以及其治学、修身、处世的谈话录。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与唐浩明对谈曾国藩》这篇文章通过两位作家以新闻采访对谈的形式,比较完整、全面地介绍了曾国藩为人、为官、治军、治学的人生经历,尤其是曾国藩与湖湘文化之间的关联,使我们读到的曾国藩,身上充满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的日记是否有斧凿的痕迹 欧阳斌(以下简称欧阳):非常荣幸第一个得到《唐浩明评点曾国藩日记》这部新书. 唐浩明(以下简称唐):确实是送出去的第一本. 欧阳:曾国藩日记对你写作小说《曾国藩》有哪些帮助? 唐:很有帮助.第一,日记毕竟是曾国藩对自己一天所思所想所行的现场记录,我们今天只能借助这些第一手资料才能真正走进历史人物的内心.第二,你可以借此揣摩出他平时说话的语气,习惯于什么样的表达方式等等.文章、诗词都是反复修改后的产物,即便是写给子弟们的信,我想可能都经过修改,但是日记不会.日记是当时氛围下的一种记录.平时讲话就是这种语气,思考问题也就是这种方式,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从哪个角度切入等等.  相似文献   

8.
熊峰 《贵阳文史》2007,(5):29-31
曾氏兄弟5人,除曾国藩文才武略,对于近代中国的影响深远外,四弟曾国荃的功名要高于其他3人,不仅对于清朝功不可没,对曾国藩的帮助也最大。  相似文献   

9.
重读《李秀成自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姜涛 《近代史研究》2002,(5):193-207
在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李秀成曾是最有争议的人物。究其原因,是他在1864年天京城破突围被俘后。应太平天国的老对手、湘军领袖曾国藩的要求,在囚笼中写下了数万字的供述(即《李秀成自述》),又被曾国藩在删改后刊刻了出来;而其供述原稿,后来又由曾氏后人于1963年在台北全影印发表。  相似文献   

10.
怕读曾国藩     
历史是用沧桑和沉重写出来的,太平天国的风云和血痕早已被风吹雨打而去,现在又著文重谈其对手曾国藩,似乎是对历史的充满了悲剧意味的重温。有此必要吗?但当前各种曾国藩书籍的火爆,加之书界朋友们对曾氏的种种议论和宣传,说明对曾国藩其人其书确有重新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青年毛泽东曾深受曾国藩的影响,他曾经说过:“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毛泽东出生时(1893年),离曾国藩去世(1872年)不过20年,曾氏“中兴名臣”的声名也尚未褪色,在韶山乡土文化中,曾国藩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毛泽东生于湖南,长于湖南,自然受到了曾国藩思想的熏陶,他甚至还主动地从曾国藩那里吸收“营养”。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不平常又颇有争议的人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是其最大的罪案 ,始终难逃干系 ,但他一生无论读书、理家、治军、行政 ,均有建树 ,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也是不容否定的事实。作为一个文弱书生 ,为了能力任烦剧、身膺艰巨 ,曾氏也非常注重身体锻炼和身心保健 ,他一生中对体育养生之法作过不少的探讨和实践 ,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养生之道。青年毛泽东在1917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第三卷第二号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 ,说他师法“曾文正临睡洗脚 ,食后千步之法 ,得益不少。”这说明曾氏的养生之法对…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家书中包含着丰富的家教思想,是湖湘文化的宝贵财富,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其家教思想主要有四方面:修业进德,和睦家邻;戒骄戒佚,克勤克俭;读书明理,学贵有法;顺乎自然,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国藩与中国传统文化朱东安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造就出来的最后一代出色人物的典型代表,不仅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且带头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既是其精华所聚,又是其糟粕所聚。精华所聚,...  相似文献   

15.
清朝咸同年间,西方列强在中国广建教堂,传播教义,教堂的所立之处,滋事不断。正如唐浩明文中所言:“凡教中犯案,教士不问是非,曲庇教民,领事不问曲直,一概庇护教士。遇民教争斗,平民疽屈,教民恒胜,教民势焰愈横,平民愤郁愈甚,郁极必发,则聚众而思一呈。”江西、四川、贵州、湖南等省连发教案,而天津教案因死人之多,闹事之大,尤为引人注目。中兴名臣曾国藩,时任直隶总督,因天津教案,清廷令曾氏驻节天津,悉心专理。该案事关多国主权,涉及清朝督、抚、道、府、县数级官员和方圆百里地方百姓,尤其是当时还存在国内士大夫阶层和民众爱国排教情绪高…  相似文献   

16.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家书中多次提到:“唯勤俭可以持久。”曾国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37岁任礼部侍郎,后任总督,任大学士,直到封侯拜相,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曾氏后人人才辈出,长子曾纪泽精通诗文书画,在清代末年,他自己刻苦学习英语,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在处理西北边境危机中,曾纪泽凭其斗志和谈判艺术舌战强敌,从沙俄口中夺回了伊犁城,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家书》反映了曾国藩对子弟独特的文学教育方式,其中对训诂和辞章关系的探讨就很有价值。曾国藩学兼汉宋,不主一偏。闳通的学术胸怀使得他能客观地评定和借鉴汉宋学家的成果,并结合自已的创作经验,提出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的文学创作法,并将韩愈古文与汉魏辞赋文学传统相勾贯,以建立不囿于前期桐城派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近年在大众生活中和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无论从哪一侧面来研究中国传统,无论其见仁见智有何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学术、文化、社会演进影响巨大,是一个共识。如何建构起既有深厚传统又有现代意识的学术和文化,这是当代中国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期刊发一组青年学者关于这一话题的笔谈,展示他们关注这一话题的视角,期望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近年在大众生活中和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无论从哪一侧面来研究中国传统,无论其见仁见智有何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学术、文化、社会演进影响巨大,是一个共识。如何建构起既有深厚传统又有现代意识的学术和文化,这是当代中国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期刊发一组青年学者关于这一话题的笔谈,展示他们关注这一话题的视角,期望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近年在大众生活中和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无论从哪一侧面来研究中国传统,无论其见仁见智有何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学术、文化、社会演进影响巨大,是一个共识。如何建构起既有深厚传统又有现代意识的学术和文化,这是当代中国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期刊发一组青年学者关于这一话题的笔谈,展示他们关注这一话题的视角,期望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