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上个世纪,郭沫若为了把曹操的奸雄形像翻转过来,创作了《蔡文姬》这个剧本,为曹操涂脂抹粉;又写了不少为曹操翻案的文章,甚至于说他继承了青州农民起义军的传统,几乎要把他描画成一个农民革命的英雄。近年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国》中,也对曹操赞颂有加。其文更绝,对曹操之枉杀好人也曲为之解。如说祢衡之被曹操借黄祖之刀杀害,乃“咎由自取”,“自己找死”;  相似文献   

2.
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几乎是每个中国父母的心愿,被称为"学术超男""学者明星"的厦门大学博导"麻辣教授"易中天也不例外。他曾经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笑谈自己是"一等爸爸、二等丈夫、三等教授",他将女儿易海贝培养成了同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那么既然是"一等爸爸",就必定有与众不同的教子经,对此,他说"我的家教就是不教育、不管",那么这个"不管"真的就是对孩子不管不问了吗?易中天有他自己的道理,正所谓"无为即有为,不教即家教"。  相似文献   

3.
《南方人物周刊》2014,(5):28-43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潘绥铭是国内。‘红灯区”研究的权威学者。从1998到2010年,潘绥铭及其团队共定性研究过中国23个“红灯区”,访谈过1132位“小姐”,239位“妈咪”或老板,以及212位嫖客。关于潘绥铭教授,读者可参考本刊第376期报道《一个性社会学家的自我修养》。本文为潘绥铭教授接受本刊4次专访中谈及在“红灯区”考察的部分。为保留潘教授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我们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口述形式  相似文献   

4.
《神州民俗》2008,(4):63
我想我对易中天所作出的最大贡献,是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他的小毛病——由此还他一个更可爱可信的草根教授的真实形象。  相似文献   

5.
易中天 我已经上了明星的“贼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真正希望传播自己思想、而且相信自己的思想和研究对社会有益的学者,是一定不会放过大众传媒这个平台的7月22日,易中天新书《品三国》在北京举行全国首发仪式及签售会,虽然主办方事先对签售的火爆已有所准备,但蜂拥而至的“易粉”还是多得超出了想像。为安全起见,签售活动进行了两个半小时后被有关部门强令中止。北京图书大厦外众多排队等候的读者非常失望,甚至有人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采访易中天就见识了他的厉害,他把一个电视女主持都要骂哭了,把另一个试图提出蠢问题的记者也撵走了,然后他指头点着我:“要不,你来吧。”当时正是《百家讲坛》最炙手可热的时候,《品三国》在书店里也快挤出人命了,  相似文献   

7.
黄彦宾 《神州》2012,(16):225-225
众所周知仰仗电视传媒的巨大优势,凭着自身独特的说史风格,易中天、纪连海两位先生走上央视“百家讲坛”之后一讲成名、人气迅速飙升。究其走红的原因,我想主要在于他们开创了“机智幽默,妙趣横生,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声情并茂,激情四射,条理清晰,思维缜密,论从史出,推断严谨……”的“说史”新方式,使精英文化大众化,从而为百姓喜闻乐见。难道“三尺讲台”就不能成为“百家讲坛”吗?如何把“百家讲坛”搬进中学历史课堂,让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也“活”起来、“火”起来呢?  相似文献   

8.
一方 《古今谈》2010,(2):7-7
我馆馆员董平教授首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主讲题目是《名相管仲》。这是浙江省第二位登上《百家讲坛》的教授先生。《百家讲坛》自本世纪初开播以来,相继推出了易中天、纪连海、于丹、曾士强、阎崇年、王立群、蒙曼、马未都、傅佩荣等二十多位主讲人,使他们一夜之间成为学术红人。  相似文献   

9.
史式 《文史天地》2008,(5):30-35
史式先生,重庆师大教授,著名历史学家,今已八十有六高龄。他的谈史文章,深入浅出,且常常打破传统旧说,自成一家。从本期起,我们特辟“漫话皇帝”栏目,并特邀史先生主笔。我们相信,读者将从史先生的文章中,逐一认识我国历史上各种脸嘴的皇帝们。当然,我们也欢迎其他方家为本栏目惠赐佳作。  相似文献   

10.
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上开讲7集《论语》、10集《庄子》,一举成名天下知。“学术明星”、“学术超女”、“女易中天”等众多普通女学者难以企及的桂冠一齐加冕。2007年国庆长假,央视3套《文化访谈录》推出《于丹·游园惊梦》。于丹从梦幻、深情、悲壮、苍凉、诙谐、灵异、风雅等7个方面阐述了昆曲之美。这档节目在黄金周期间播出,收视率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教授江应梁先生四十年前深入我省西部和南部地区进行民族考察,根据“第一手的直接资料”写成了《摆彝(解放后统称傣族)的生活文化》一书。这里连载的是有关民俗的部分,供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作为历史资料参考,也给读者提供一些解放前傣族习俗风尚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他从何处来     
从历史的长河里打捞起一段被湮没的往事,看到一代代人登场、谢幕,在他们的前尘往事中造访了几回,就像你也已经看出的,易中天的故事在他没出生之前就开始了。其实,我们的也一样。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这是一个“粉丝”的时代,这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偶像辈出,李宇春凭“帅”有了自己的“玉米”,郭德纲借“侃”有了自己的“钢丝”,甚至连易中天都有了大批拥趸,自称“乙醚”。台上选手歌舞升平,谈笑风生,台下“粉丝”则服装统一,加油助威,他们会为了选手的一次情绪波动而微笑、哭泣……中国人突然被“粉丝”的疯狂镇住了。但如果你真以为这些选  相似文献   

14.
在共产党眼中,他是汉奸;在国民党眼中,他也曾是汉奸,但后来又当了国民党的高官;在货真价实的汉奸们眼中,他又是“誓当杀之”的对象。自言“这一生,前一半是教授,后一半是记者”的陶希圣在读者的眼中,又会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百年潮》2000,(5)
毛泽东想让胡适当图书馆长的启示龚育之教授的文章使一个长期流传的故事得到了确凿的考订。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文化专制主义方面也有不少可以肯定的地方,然而,后来却“抛却人权说王权”,站到国民党方面去了。对胡适的变化,毛泽东当然是清楚的,但仍然要团结他,争取他,发挥他的专长。相信读者从这里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良渚文化与中国文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楠 《中原文物》2002,(2):11-13
20 0 1年 1 2月 8日 ,由哈佛燕京学社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文化研讨会第十六届年会在哈佛大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考古学与中国文明的再发现———纪念张光直教授学术研讨会”。在“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专题演讲中 ,有六位学者发言 ,他们就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和张光直教授对中国考古学做出的杰出贡献 ,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此次以中文为工具的考古学讲座 ,吸引了大量听众 ,引起很大反响。为了能够让读者及时了解演讲的内容 ,征得作者同意 ,我们特编发这组文稿。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组文稿 ,使学术界对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考古学和中国文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0 0 1年 1 2月 8日 ,由哈佛燕京学社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文化研讨会第十六届年会在哈佛大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考古学与中国文明的再发现———纪念张光直教授学术研讨会”。在“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专题演讲中 ,有六位学者发言 ,他们就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和张光直教授对中国考古学做出的杰出贡献 ,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此次以中文为工具的考古学讲座 ,吸引了大量听众 ,引起很大反响。为了能够让读者及时了解演讲的内容 ,征得作者同意 ,我们特编发这组文稿。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组文稿 ,使学术界对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考古学和中国文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原文化中的东方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 0 1年 1 2月 8日 ,由哈佛燕京学社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文化研讨会第十六届年会在哈佛大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考古学与中国文明的再发现———纪念张光直教授学术研讨会”。在“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专题演讲中 ,有六位学者发言 ,他们就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和张光直教授对中国考古学做出的杰出贡献 ,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此次以中文为工具的考古学讲座 ,吸引了大量听众 ,引起很大反响。为了能够让读者及时了解演讲的内容 ,征得作者同意 ,我们特编发这组文稿。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组文稿 ,使学术界对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考古学和中国文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0 1年 1 2月 8日 ,由哈佛燕京学社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文化研讨会第十六届年会在哈佛大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考古学与中国文明的再发现———纪念张光直教授学术研讨会”。在“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专题演讲中 ,有六位学者发言 ,他们就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和张光直教授对中国考古学做出的杰出贡献 ,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此次以中文为工具的考古学讲座 ,吸引了大量听众 ,引起很大反响。为了能够让读者及时了解演讲的内容 ,征得作者同意 ,我们特编发这组文稿。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组文稿 ,使学术界对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考古学和中国文明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东南沿海的史前文化与南岛语族的扩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焦天龙 《中原文物》2002,1(2):13-16
20 0 1年 1 2月 8日 ,由哈佛燕京学社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文化研讨会第十六届年会在哈佛大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考古学与中国文明的再发现———纪念张光直教授学术研讨会”。在“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专题演讲中 ,有六位学者发言 ,他们就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和张光直教授对中国考古学做出的杰出贡献 ,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此次以中文为工具的考古学讲座 ,吸引了大量听众 ,引起很大反响。为了能够让读者及时了解演讲的内容 ,征得作者同意 ,我们特编发这组文稿。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组文稿 ,使学术界对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考古学和中国文明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