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历史上的“南京”杨盛云大家都晓得江苏省会南京,乃中国“六大古都”之一,但也许有人并不知道河南历史上也出现过两个“南京”。一个“南京”出现在北宋时期,故址在今河南的商丘县一带。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做过后周宋州(今河南商丘)归德军节度使。后周显德七年...  相似文献   

2.
西京古道     
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在广东省乳源县大桥镇旁边穿过,这是现代快速路。在现代快速路旁边还有一条古代快速路,叫“西京古道”,千百年前这条路与京城相通。 “西京古道”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它还有历史遗存吗?怀着种种好奇,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走上了这条千年古道。  相似文献   

3.
在汉口黄浦路临江一端的西南处,有一条芦沟桥路,街道不长,却有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这条路原是往年日本租界的属地,它一头靠江滨,另一头正对着三元里铁路孔.从前日本人把这条路定名为“大正路”.“大正”是日本的一个年号,它是指“明治”以后即从1912年到1925年的14年期间,日本的历史上曾将这一段时期称为“大正期”.至于芦沟桥路,是 1946年汉口市政府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更改的路名.  相似文献   

4.
在2002年10月中旬于南京召开的“迎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范春歌女士报告了她重走郑和路的事迹,听后令人感奋和敬佩。报告中描述她在柬埔寨吴哥的访问及对历史的追忆。她确信,近600年前,郑和到过真腊(今柬埔寨)和吴哥,故而她才去重走。  相似文献   

5.
杭立武传略     
刘思祥 《江淮文史》2001,(1):139-153
他,取了个“立武”的名字,走的却是从政尚的路:当过教授、研究员、金陵大学董事长、“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部长,去台后创办了东海大学、出任台湾当局驻四个国家的“大使”、兼任过十数个学术团体的理事长;曾在国难当头,建立南京难民保护区,又曾负责迁运故宫珍宝免受日军染指……如果把政治、智囊、观念作为横坐标,把化、教育、学术作为纵坐标,杭立武的人生轨迹便是这一纵横坐标上的一条曲线。  相似文献   

6.
2006年8月17日,南京市地名办宣布首次建立《南京历史文化地名保护名单》。一旦人选名单,将力保这些老地名永不消失。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市六城区的废旧地名档案中,共记载消失的老地名1900条左右。15年来,南京已经有180多条有历史含义的路、街、巷名从地图上消失。  相似文献   

7.
秦淮河是南京第一大河,南京的历史文明都与此河息息相关,因此,她便成了南京的“母亲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可与南京齐名。就是这样一条河流,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特别是六朝定都,竟使她流淌出一条十里文化长廊。沿河两岸,先后出现了许多人文景观和名胜,这些景观和名胜,如镶嵌在秦淮河上的一串明珠,从而使这条河流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氛。只要提到“十里秦淮”,人们不由自主地就会联想到六朝文化余韵。可见秦淮河丰厚的文化积淀与影响是如此深远。正因如此,作为秦淮区的最大特点,就是历史悠久和文化积累的深厚,编修《秦淮区志》,理所当…  相似文献   

8.
龙卷 《文史春秋》2024,(1):47-54
<正>绪言纵观世界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似乎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东西方曾出现过的几个文明、多少帝国,无不是循着这条路走到尽头而分崩离析,最终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唯有中华文明总能“分久必合”,绵延五千多年从未中断,饱经风雨长盛不衰,甚至历经劫难浴火重生。创造这一世界历史奇迹的众多因素中,崇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大一统”思想,居功至伟,如定海神针,成为中国几千年政治思想的最大遗产、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半个多世纪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钟山风雨”见证了历史的天翻地覆、沧桑巨变。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当历史的镜头定格在55年前的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将红旗插上“总统府”的门楼,南京宣告解放。时序更替,政权更迭,一个旧时代结束了,一个新时代开始了。为纪念南京解放55周年,本刊约请历史的亲历者、当事人撰写了《南京〈新华日报〉诞生的前前后后》与《南京解放初期杂忆》两文。前文作者见证了最后一期南京《中央日报》终刊和第一期南京《新华日报》创刊的全过程,详细叙述了《中央日报》员工的起义、《解放新闻》的过渡直至南京《新华日报》的创办等前后经过,高度评价了创刊后的《新华日报》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最早的“南京”四川成都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上曾有过一些别称,大家比较熟悉的有"蓉城"、"锦城"等。可它曾一度被冠以"南京"的名字,却鲜为人知。唐代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李军先后攻占了唐王朝的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  相似文献   

12.
《山茶》2011,(11):48-53
几乎所有的人都对第二天开始的路程充满期待。因为这是一条充满诱惑与想象力的路——古丝绸之路、玉石之路、天马之路、玄奘之路、马可·波罗之路、嚣域探险之路、石油天然气之路、中国第一条沙漠公路……冠在这条路上的名头实在太多。历史太久.故事当然也多。更何况还有什么“沙碛路”“死亡之路”等一系列充满险恶意味的名称,更激起了许多人的兴趣,也吊足了胃口。  相似文献   

13.
2005年8月,一直引起北京市民关注并广泛参与的市公交站牌改名工作告一段落。根据“符合历史,照顾习惯,好找好记,体现规划”原则,普查了573条公交线路的36,800块站牌,核对站位9000余处,重新确定站名1660个。在82%市民意见赞同保留有北京特色站名的情况下,决定带“坟”字的公交站名不再更改。13路东西行的“社会路”站改为“二七剧场路北口”,44路的“北京北站”改为“玉桃园站”……  相似文献   

14.
岱峻 《巴蜀史志》2000,(1):53-55
一条代代相传,若隐若现的路;一条荆棘丛生,滴血淌泪的路——“湖广填四川”:我们的先祖双手背缚,衣衫褴褛,离乡背井,步履蹒跚。攀秦岭,过夔门,奔巴山,聚蜀水,择地而居,开山垒石。置屋造田。历数百年而不绝,方有今日之锦绣四川。  相似文献   

15.
陈雅静 《铁军》2024,(2):44-45
<正>近年来,一条热门的网红路“皖南川藏线”在泾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这条路沿线不仅有皖南山水的精华,还有“318川藏线”之险峻,有江南天路之称。同时,这条公路还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幸福路”。就在这条公路的最精华段,桃岭公路上竖立了一块路碑,但这块路碑,跟咱们常见的路碑不太一样,它除了标上了路名之外,还刻了400多字,介绍一个人,结尾写道“饮水思源”,桃岭人民的子孙后代永远纪念这位“一心为民”的好领导——王乐平同志!  相似文献   

16.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已成为大多数现代人的口头禅。这本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因为它反映了现代人追求个性自由的心理。可是,这句张扬个性的名言却变了味,竟成了某些人的遮阳伞,潜台词变成了:我走我的路,您请回吧! 悲!如果不是这样的“个性张扬”、“独辟蹊径”,也许很多不必要的悲剧不会发生。南京,六朝古都,可是南京的建筑竟没有一样可以拿得出手的。是南京的电视塔吗?不,因为  相似文献   

17.
地名往往具有特定的政治背景,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有的地名带有明显的政治偏见和封建意识,对这类地名,新中国成立后已陆续作了更改,其意义可谓深远。而南京有几处地名,如“建邺区”、“建邺路”、“后宰门”,既有背史实,又不符今日建设事业发展需要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建议将“建邺区”、“建邺路”分别改为 “建业区”、“建业路”, “后宰门”改为“厚载门”,其读音并不改变,而意义更为贴切。 恢复历史本来面目,开创新时代伟大事业。1700多年前,东吴孙权立都“建业”,意在创建千秋伟业。后来被晋朝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8.
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入南京城的日军第六师团犯下了大量屠杀、强奸、掠夺等暴行,其师团长谷寿夫也因此在战后的南京法庭上被判处死刑并被执行。然而,第六师团的日军老兵中相当一部分人却以师团并未进入过南京城为由,至今依旧否认自身参与过南京大屠杀,甚至于企图为第六师团的“名声”翻案。为还原历史真相,本文引用中日双方幸存者、目击者的大...  相似文献   

19.
南京是闻名中外的历史化名城,也是我国名的四大古都之一。50万年的人类活动史。约2500年的建城史,1700多年的建都史,使南京这座“六朝古都”、“十朝故都”充满了深厚的内涵和迷人的魅力。南京历史的盛衰起伏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南京的悠久历史,灿烂化。引得无数帝王  相似文献   

20.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是南京乃至亚洲地区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日军“慰安所”旧址,也是唯一一处被在世“慰安妇”指认过的“慰安所”建筑,其旧址目前有7幢房屋,约2000平方米.2003年11月20日,抗战时期曾被日军诱骗到这里充当了三年“慰安妇”的朝鲜老人朴永心,在其82岁高龄时,在中日学者的帮助下,回到南京利济巷,指认了当年日军“慰安所”旧址,指认了她遭受日军侮辱与摧残的伤心之地.这处浸透了“慰安妇”血泪历史的民国建筑,将会得到永远的保护,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讲述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