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哥窑之名的由来及演变,指出哥窑的时代当为元明时期。并根据文献及考古材料对龙泉哥窑、景德镇哥窑以及碎器窑做了辨识,认为其皆为伪"哥窑"。通过对传世哥窑瓷器与出土哥窑瓷器的对比,确定传世哥窑瓷器属不同窑口、不同时代,并在此基础上将传世哥窑瓷器分为四类,同时亦对清宫旧藏哥窑瓷器的来源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哥窑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瓷器到了宋代,名窑迭出,近百年来评瓷的人把“定”、“汝”、“官”、“哥”评为名窑;也有人把“钧窑”并入,因之有“五大名窑”之说。这两种说法,都有“哥窑”在内。入明以来,有关“哥窑”的记载与日俱增,仿“哥窑’’的作品也充斥市场,为谈瓷的人所津津乐道。对于这样一个鼎鼎大名的名窑,二十多年来文物考古及科研单位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与化验分析,研究的初步结果发现,文献记载的“哥窑”与传世和出土的标本有很大出入,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庶几可以把问题澄清。  相似文献   

3.
历年来元明墓葬、窖藏、沉船中发现了一批与官窑、哥窑特征相似的瓷器,被称为官窑型或哥窑型器物,对这批器物学者们有不同的认识。本文拟从器物造型与纪年器的对比入手,结合同出的其他器物,对这批官、哥窑型器物的年代、产地及性质等问题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4.
关于传世“宋哥窑”烧造地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但是,关于它的烧造地点和真实面目,一直是一个争议颇多而迄今没有解决的问题。据《天工开物》记载,哥窑的烧造地点系在龙泉华硫山下,华硫山显系硫华山之误。关于哥窑的胎骨、釉色和纹片等特征的记载,古书上都辗转抄袭,且内容贫乏,语多含糊,有的甚至前后矛盾。因此,哥窑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到今天为止,也没有能够作出肯定的结论。为了揭开这些问题的谜底,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56年以来,在龙泉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发掘工作,结果在大窑和溪口的瓦窑垟等处掘到大量黑胎青瓷,其胎、釉外观特征与文献上所描述的哥窑的特征颇为符  相似文献   

5.
由于哥窑不见宋人记载,亦未获得确切的窑址信息,因此传世哥窑的产地和年代一直是备受学界关注和争议的焦点,也是中国古陶瓷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利用便携X射线荧光能谱仪对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哥窑、明清仿哥釉器物釉进行无损测试分析,积累了传世哥窑的相关分析数据,总结了传世哥窑及明清仿哥釉器物釉的元素组成特征,对传世哥窑器的类群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浙江、河南和江西等地相关窑址瓷片釉的元素分析结果,对传世哥窑的产地进行了初步判别。  相似文献   

6.
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属青瓷系,其产品为单色釉装饰,以釉面开片为主要特色,造型古朴端庄,胎质大多坚致细腻,胎色有浅灰、黑灰等多种。哥釉瓷釉质浑厚开片纹,其釉色呈粉青、月白、油灰、米黄等各异。据文献记载,哥窑窑址在浙江省龙泉县琉田市。关于哥釉瓷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如传说浙江龙泉县有兄弟二人,哥名章生一,弟名章生二二人均由家父传习陶瓷艺术为生,但弟弟瓷艺远不及哥哥,因此心怀妒嫉,便在哥哥烧赛完毕,未等开窑,乘人不防,打开窑ti,倒醋人窑,从此哥窑瓷器全部有了开片纹。片纹倒也素雅、美丽,哥哥感到惊奇…  相似文献   

7.
张宇 《神州》2011,(25):70-74
继汝窑、官窑之后,哥窑与钧窑在宋瓷器史上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清乾隆帝尤喜宋代哥窑,曾欣然作诗赞云:"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宋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界有100余件,远少于元青  相似文献   

8.
从考古新材料看章氏与哥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新发现的考古材料,重新梳理相关文献后认定:杭州老虎洞瓷窑址是传世哥窑瓷器的生产窑场,其生产时间相当于元代晚期。主持生产哥窑瓷器者正是明代文献记述的章氏。  相似文献   

9.
杭州老虎洞瓷窑遗址对研究官、哥窑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杭州老虎洞瓷窑遗址发掘材料的考察,对比杭州乌龟山宋代郊坛下官窑材料,并结合有关的文献记载和宋元时期的官手工业及官府窑业制度,论证了老虎洞修内司窑的烧造下限当延伸到南宋中叶以后,同时考定传世的哥窑瓷器当是元代设在杭州老虎洞、宋修内司窑址故地的官府窑场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上篇通过部分传世哥窑诸多特点,论证为北宋官窑。哥窑名称最早记载于元末《至正直记》,这之前一直称其为宋官窑。传世哥窑不会是北宋官窑的唯一产品,极大可能是北宋官窑制作过程中存在有不开片、大开片和小开片等多种官釉(小开片被后人称为哥窑)。如果我们能找到北宋大开片官釉(现代称官窑),进行相互印证,就能进一步确认北宋官窑的存在和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杭州古中河南段采集之瓷片、窑具的工艺及烧制地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杭州古中河南段采集的瓷片及窑具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和烧制工艺,并对它们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对应分析处理,结果显示这些瓷片胎的化学组成较为接近,而且与杭州郊坛下官窑瓷胎化学组成非常接近。可见它们都是用杭州地区原料在杭州烧制的,但由于它们的釉料在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上又有较大差别,这说明它们不是同窑产品。 根据文献资料以及多年来对郊坛下官窑瓷、龙泉黑胎青釉瓷、故宫博物院“传世哥窑”瓷和景德镇明、清时期仿哥、官瓷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古中河南段采集的瓷片也包括所谓“传世哥窑”瓷有可能是史料中记载的南宋修内司官窑的制品。  相似文献   

12.
引言 断源,研究测定古代瓷器的烧制产地;断代,研究测定古代瓷器烧制年代,这是古陶瓷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此进行研究的方法较多,若按获取结果的研究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研究方法。如热释光测年技术,它的年代测定结果是样品在实验中反映出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独立的,与其它样品无关,在此我们称之为绝对测量方法。另一研究方法是首先对已知年代或产地的瓷器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或物理测量,对瓷器的化学元素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这些元素组成的分布规律与年代或产地的对应关系,由此建立起瓷器年代和产地的判别标准。在对未知的瓷器进行研究时,将该器物的元素信息与标准进行比较,由此得到瓷器的年  相似文献   

13.
杭州老虎洞南宋官窑窑址的考古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杭州老虎洞瓷窑遗址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极为丰富的遗存,自从发现以来即备受学界关注。遗址出土的与传世官窑、哥窑类同的瓷片更是为解决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南宋修内司官窑的有无及哥窑瓷器的具体窑口等问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为了科学探讨故宫博物院院藏"高钾低钙"类传世宋代官窑器物的烧制年代,本文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谱仪(EDXRF)对院藏传世宋代官窑器物和杭州老虎洞窑南宋及元代地层出土的青瓷标本的釉层成分进行了无损测试.结果 表明:故宫博物院院藏"高钾低钙"类传世宋代官窑瓷器与老虎洞元代地层出土青瓷标本的釉料成分更为接近,而与老虎洞窑南宋地层出土官窑青瓷标本相差甚远.根据瓷釉成分的判别分析结果以及从瓷釉技术发展史角度考察,本文推测这些"高钾低钙"类一直被认为是传世宋代官窑瓷器的烧制年代可能为元代早期,属于南宋官窑瓷器向元末烧制的典型传世哥窑瓷器转变过程中的过渡产品.  相似文献   

15.
高茂松 《东南文化》2011,(2):50-54,彩插三
1975年,江苏溧水县永阳镇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了以青花瓷、哥窑瓷、龙泉窑瓷及枢府瓷等瓷器为主的19件文物。比较发现,窖藏瓷器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均为元代晚期器物,为研究元代制瓷技术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窖藏形成原因可能与元末溧水的战乱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院藏33件宋代官窑瓷器和12件明清仿官瓷器进行了无损分析。研究人员通过对瓷器釉面、釉及胎釉中间层的显微观察,对瓷器釉纹片和釉中气泡的记录及统计,系统对比了宋代官窑和明清仿官瓷器显微结构特征的异同点,并对院藏宋代官窑瓷器和明清仿官瓷器的显微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7.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4):93-101+111
本研究采用能谱仪对龙坦窑址考古发掘出土的青花瓷器样品进行了无损分析,通过数据分析与讨论,取得如下成果:(1)探明了龙坦青花瓷器胎釉组成特征与演变规律;(2)揭示了龙坦青花标本与景德镇青花瓷器标本的产地差异和形成原因;(3)研究了龙坦窑址青花瓷器所用青花钴料与《明实录》《天工开物》以及《陶冶图说》中记载的"浙料"之间的关系。本工作不仅为科学认识青花"浙料"以及浙江明代青花瓷器工艺特征、发展规律等相关学术问题提供了科学数据,也为相关遗址出土青花瓷器标本甚至外销青花瓷器的产地判别提供了新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剔花、绞胎、黑釉跳刀刻花、红绿彩和孔雀蓝釉等“磁州窑类型”几种瓷器为对象,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有关遗物和考古资料——特别是一些重要新发现,对这几个品种的年代与产地作进一步“细化”,从而提出一些新见解。  相似文献   

19.
龙泉窑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龙泉窑,古代文献中有诸多记载,涉及其产品质量、釉色、制作方法、烧造过程、外销等各方面。近现代以来,相关考古部门纷纷对龙泉窑展开考古调查与发掘,专家学者在龙泉窑的开创年代、产品特征、与官窑及哥窑的关系、分期研究、外销等方面展开研究,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关于“哥窑”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建国以来,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根据文献记载,对窑址进行了发掘,于一九六三年发表了(《浙江省龙泉青瓷窑址调查发掘的主要收获》(以下简称《收获》)。据此,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又对发掘物和有关标本进行了化学分析,并于一九六四年发表了《关于传世“宋哥窑”烧造地点的初步研究》(以下简称《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