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奉化南岙石菊花地墓群共清理各时期墓葬18座(其中M11无法确定墓坑和葬式,从出土器物组推测为唐代土坑墓;M7为近现代墓),简报主要内容为两汉时期的14座墓葬,六朝时期的2座墓葬。两汉时期墓葬包括土坑墓6座、砖室墓8座。其中土坑墓多数被破坏,个别墓坑中留有二层台,随葬器物有陶器和釉陶器,器物基本组合为鼎、盒、壶、罍、罐、瓿等。砖室墓亦多遭盗扰破坏,平面形制主要为凸字形,随葬器物有陶器、釉陶器、青釉瓷器。六朝墓葬共2座,均为凸字形,随葬器物均为青瓷器。作者在结语中从发掘的两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入手,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分期,分别是西汉晚至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西晋时期共计三期。《简报》的发表,无疑大大丰富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资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葬俗、随葬器物的演变规律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浙江奉化南岙石菊花地墓群共清理各时期墓葬18座(其中M11无法确定墓坑和葬式,从出土器物组推测为唐代土坑墓;M7为近现代墓),简报主要内容为两汉时期的14座墓葬,六朝时期的2座墓葬。两汉时期墓葬包括土坑墓6座、砖室墓8座。其中土坑墓多数被破坏,个别墓坑中留有二层台,随葬器物有陶器和釉陶器,器物基本组合为鼎、盒、壶、罍、罐、瓿等。砖室墓亦多遭盗扰破坏,平面形制主要为凸字形,随葬器物有陶器、釉陶器、青釉瓷器。六朝墓葬共2座,均为凸字形,随葬器物均为青瓷器。作者在结语中从发掘的两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入手,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分期,分别是西汉晚至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西晋时期共计三期。《简报》的发表,无疑大大丰富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资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葬俗、随葬器物的演变规律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2001年,考古工作者在重庆市丰都县汇南墓群会仙堡、祠堂堡、水井湾、吊脚崖4个发掘点共发掘墓葬33座,墓葬形制分为土坑墓、土坑—砖室复合结构墓和砖室墓三类.出土器物丰富,主要有陶器、釉陶器、青瓷器、铜器、铁器以及少量银器和玉石器,另外还出土了大量铜钱.墓葬时代大体可分为西汉、新莽、东汉和六朝4个时期.各时期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有所不同,其中土坑墓的年代为西汉至新莽时期,土坑—砖室复合结构墓的年代为东汉早期,砖室墓的年代从东汉至六朝.  相似文献   

4.
张鸿亮 《文物》2022,(1):4-17+1
2011年10~12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天皇岭村南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共清理西汉墓24座、东汉墓7座、唐墓2座,其中两座西汉墓(编号M26、M27)保存较好。两墓均为单室土洞墓,置双棺,出土陶器、陶模型明器、釉陶器、铜器等。M26出土的陶井,井栏四壁模印图案,较为精美;两墓出土的清白镜和昭明镜具有西汉晚期的典型风格。洛阳地区的西汉墓葬多位于今洛阳市区周边,其他区域所见西汉墓葬材料较少,本次发掘有助于全面了解洛阳地区西汉墓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2002年11月至2003年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重庆市丰都县汇南墓群加油站梁子和钟姑娘梁子发掘墓葬23座,其中西汉至新莽时期土坑墓9座、瓦棺葬墓1座、东汉时期土坑─砖室复合结构墓2座、东汉至六朝时期砖室墓6座。墓葬分布密集,有打破关系的墓葬共8座。出土器物以陶、瓷器为主,其次为铜、铁器,还出土了丰富的钱币。JM2出土的铜摇钱树干上有一尊佛像,为研究佛教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6.
2003年7月和2004年4月,湖南湘西自治州文物管理处在古丈县河西镇燕子窝墓地抢救性发掘战国、西汉、东汉墓葬10座,共出土文物110件。其中M8出土的一套仿铜陶礼器,造型庄重大方,彩绘纹样繁缛精细,色泽艳丽,在本地所出的楚式器中实属罕见。M9和M10所出土的器物相似性,表明了在东汉早期竖穴土坑墓与砖室墓之间的并存关系。燕子窝墓地是一处西汉末到东汉初在当地享有名望的家族墓地,出土的部分典型器物,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典型器物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4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吉县博物馆联合对安吉县天子湖工业园区的一处汉代土墩遗存(编号D14)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D14为椭圆形土墩,现存封土南北长33米、东西宽25米,经发掘清理汉代土坑墓葬6座(M1、M3~M7)、六朝窑炉2座(Y1、Y2)、明代墓葬1座(M2)。六朝窑炉为马蹄形窑,产品为青砖;明墓为长方形双室墓,出土青花瓷碗2件。汉代墓葬皆为竖穴土圹墓,年代为西汉早、中期。6座汉墓可分成三排、四组。面积最大的甲字型墓葬M7位于  相似文献   

8.
2009年8月至9月、2011年5月至6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对位于巴东县三峡库区消落带中的五里堆、焦家湾、镇江寺古墓群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墓葬23座,其中砖室墓8座、石室墓1座、土坑墓14座,时代为战国、西汉、东汉、六朝和明代五个时期,出土各类器物66件。两次发掘为研究当时人们的丧葬风俗、生活水平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文物》2017,(9)
2014年8~9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庄浪寺角洼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7座、土方坑1座。墓葬均遭盗扰,可分为竖穴墓道砖券洞室墓、竖穴墓道土洞室墓、斜坡墓道土洞室墓、竖穴土坑墓四类,出土器物主要有铜器、铁器、陶器等。根据出土器物判断,墓葬年代应为西汉至东汉时期。其中,M1是等级较高的一座墓葬,其年代应为西汉早期,墓主人应是一位武将。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21,(2)
正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建设区域内发现的820余座东周祭祀坑和37座西汉、东汉、北魏、宋金时期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即虒祁遗址的第九次发掘。发掘地点位于山西省侯马市高村乡虒祁村西北约2.5公里处(图一)。在发掘的37座墓葬中,有北魏墓4座,其中一座(编号M1007)保存完整,出土器物丰富,且纪年明确。现将此墓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河南南阳市永泰小区汉画像石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南阳市永泰小区发掘清理了281座古墓葬,其中M194为砖石混合结构,存画像4幅,并出土178件随葬器物。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具西汉晚期的特征。此墓是南阳地区保存较好的一座画像石墓,为研究南阳地区画像石墓的墓葬形制,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2.
2018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于清凉山附近配合基建发掘60座古墓,其中M4、M10出土器物丰富,随葬品组合保存完好。结合墓葬地理位置、形制及出土器物特征分析,两座墓分别为东汉中期下杜城周围低等爵位的庶民和低级官吏的墓葬。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余杭镇的七里亭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战国至清代的墓葬30座,其中7座六朝墓葬,有4座墓发现纪年铭文砖,共出土67件器物。七里亭晋墓的发掘为研究南方地区两晋时期的丧葬习俗和制瓷工艺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4.
2010年5月下旬至7月底,湖北文理学院襄阳及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所对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仓房镇侯家村的李沟墓群进行了发掘,清理墓葬61座,其中TS90E14M13、TS44E32M48两座小墓出土陶、铜、铁器等随葬器物52件(枚),时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是李沟墓群中较具代表性的墓葬。  相似文献   

15.
郭家山11号墓出土了青瓷器、铜器、铜钱等,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推断,该墓应为西晋墓。这一墓葬的发掘为南京地区六朝考古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月28日至2月4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位于四川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寺经坪的高山庙西汉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11座,包括9座西汉土坑竖穴墓、1座东汉残砖室墓和1座清代砖瓦墓。其中M5规模最大,出土了一批陶、铜、漆木器。高山庙西汉墓群的发掘,为以严道古城为中心的聚落考古学观察增添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7.
  张义中 《东南文化》2018,(6):23-34,I0001-I0003
2016年2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淮北市渠沟墓群展开抢救性发掘,实际清理墓葬85座。其中M50为带墓道的单室砖墓,可能是一男二女妻妾合葬墓。M50规模较大,出土大量的模型明器和祭祀类器物。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M50的年代当在东汉前期。墓葬的发掘为研究两汉之际该地区乃至整个江淮流域之间的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夏晶  李则斌 《文物》2024,(1):23-45+98+1
联营汉墓位于江苏省仪征市刘集镇联营村谢庄、赵庄组。2018~2019年,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仪征市博物馆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相继清理西汉墓葬及祭祀坑136座,确认其为一处重要的西汉时期具有家族性质的墓地。其中,M58、M59为同茔异穴夫妻合葬墓,规模较大,M58为一椁一棺两箱,M59为双椁一棺四箱,出土器物丰富,包括釉陶器、铜器、玉器、漆木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特征判断,两墓时代为西汉早期,M59墓主为大夫级别或略高。M58、M59为本次发掘最重要的两座墓葬,为研究该墓地的布局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9.
张晗 《江汉考古》2023,(5):51-56
2000年2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南阳市拆迁办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281座。其中M23为一座大型穹窿顶砖室墓,墓葬虽经盗扰,仍出土了陶、铜、铅、铁、石等质地器物共70余件。墓葬年代为东汉中期,墓主身份较尊贵。该墓的发掘为研究汉代南阳地区的葬俗和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高伟  史骏  余伟 《东南文化》2022,(2):61-70+199-200
2018年,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对江苏溧阳青龙头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现并清理汉代至明代墓葬48座。其中,M35为带墓道竖穴土坑墓,推测时代为西汉晚期;M22为带墓道砖室墓,推测时代为新莽至东汉早期。两墓形制清晰,出土有丰富的陶器、硬陶器、釉陶器、铜器、铁器、琉璃器等,器物组合较为完整,代表了青龙头汉墓的两种类型,对深入研究本地区的汉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