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朝以图们江为界河的状况,最早发生在公元14世纪末。由于朝鲜王朝继承高丽王朝实施北进政策,图们江便由此从下游开始了其最初作为界河的历史。15世纪中叶,因朝鲜王朝北设"六镇"等镇堡形成江防体系,图们江中下游界河完全形成。16-17世纪,又因朝鲜王朝在图们江上游南岸设立茂山镇,图们江上游也开始了成为界河的历史。18世纪之后的中朝勘界活动,更进一步确定了图们江上游"江源"段界河。显然,图们江历经五、六个世纪最终完全成为中朝界河,正是朝鲜王朝长期在其东北方积极开拓经营的结果。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主要是明朝的统治者们对此却始终处于"淡漠"甚至是"忽视"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试析15世纪中叶图们江成为中朝界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世纪之前,图们江两岸由中国的少数民族女真族所领,明王朝招抚女真族,在图们江两岸设置了地方行政机构,图们江南岸亦一度为明王朝领地。朝鲜李朝通过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不断向北拓展领土,于15世纪中叶沿图们江南岸设置了六个镇,标志着图们江开始成为中、朝两国的界河。  相似文献   

3.
王荣成  任晶 《人文地理》2004,19(1):37-41
本文在考察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现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影响与制约因素,预测了未来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的发展趋势。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是区域一体化的必然产物,短期内,基本发展框架是以中国珲春、俄罗斯斯拉夫扬卡和朝鲜罗津为顶点的"小三角"核心区为主;长期来看,则将在以中国延吉市、俄罗斯海参崴市、朝鲜清津市为顶点的"大三角"框架下发展,以现代国际网络城市系统构成东北亚地区国际物流中心与增长极。  相似文献   

4.
本对斡朵里女真与明、朝鲜的关系进行了考述。认为斡朵里女真自洪武初年已迁徙朝鲜吾音会,至正统五年(144)西迁苏子河畔,中间除西迁辽东凤州十余年外,一直居住图们江流域。斡朵里女真居住图们江流域对李朝政府向图们江流域拓展疆域进行了有效地抵制和斗争,致使李朝以图们江为界的欲望始终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朝鲜王朝向清王朝提出穆克登碑文所标示的界河"土门"不是图们江,而是海兰河(后来改为黄花松沟子),中朝两国应以"土门"分界。为此,双方进行了两次界务谈判。谈判中,朝鲜李重夏虽然坚决主张"土门"非今图们江的"两江说",但其实知晓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界务谈判后,李重夏以"别单"形式几次撰文上奏政府,阐述了他对"两江说"的真实看法,论证了"土门"即图们江、图们江自朝鲜王朝初年就已是中朝两国界河的史实,揭露了"两江说"的策划者是鱼允中,被朝鲜称为"分界江"的布尔哈通河与现实界河毫不相关等。  相似文献   

6.
王莲琴  全华 《人文地理》1993,8(2):118-125
本文从科学文献、学术会议、科学考察方面入手概括了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图们江地区开发的研究过程,从中分析了科学研究与实践和社会利益的相互关系及发展,指出今后研究重点和文献工作重点应放在国际关系动向及重大项目论证上。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图们江地区开发王荣成,李秀敏广大的面积,优越的地理位置俄罗斯远东地区位于欧亚大陆面向太平洋的突出部分,北起北冰洋沿岸,东濒太平洋,南同中国、朝鲜相邻,包括7个一级行政单元,总面积621.59平方公里。由于贝加尔——阿穆尔铁...  相似文献   

8.
史妍嵋 《攀登》2010,29(4):19-26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演绎着新的进展;金融领域的合作也迈出了新的步伐;图们江次区域合作有了一定的成果。当然,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还存在诸多难题,如何寻找有效的合作途径,这是摆在区域内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9.
付冰  宋博元 《旅游纵览》2014,(11):180-181
图们江区域是中国的核心地区,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立足图们江,面向东北亚,服务大东北,全面推进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是政府规划中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长吉图地区的旅游市场已基本处于买方市场阶段,旅游供给主体只有通过产品的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业态创新是产品创新的主要方面,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旅游供给主体越来越关注业态的创新,尤其是旅游新业态不断受到多方面的关注。但是在研究长吉图旅游业态方面还没有很成熟的观点,相关研究成果较少,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旅游业态发展的实际需求。本文从吉林旅游业态发展的角度,结合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大环境,对发展长吉图地区的新兴旅游业态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旅游业态发展规划思路,对长吉图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东北亚地区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回顾,说明这一地区始终是世界政治的热点和大国争夺的主要场所。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东北亚地区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在发展,双边与多边关系在不断改善。相互合作与信任的政治氛围开始形成,图们江地区合作开发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与焦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介入,推动了多国合作与联合开发的进程。图们江工程的实施必将给东北亚各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并促进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地缘政治特点与中韩经贸合作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平 《人文地理》1997,12(1):29-34
本文在简述亚太及东北亚地区战略格局的基础上,分析了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的两个特点,探讨评价了中韩两国经贸合作的基础、原因,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指出了两国今后经贸合作的趋势与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地理上的接近性与经济上的互补性是区际、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动力。本文分析了世界经济地域结构及其变动趋势,论述了珲春-图们江地区开发的优劣势和内外部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开发的三重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东北经济区对外通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荣成 《人文地理》2000,15(1):56-59
基于东北区在东北亚地区的特殊地位与作用,本文从东北亚区域系统的角度,对东北区对外通道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东北经济区在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必须加大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力度,而通道建设是个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杨青山 《人文地理》1993,8(2):96-101
旅游业的先导作用、文化效应和经济效应决定了它在东北亚地区经济技术合作中的地位,本文分析了东北亚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基础与协作潜力,就东北亚地区旅游业发展战略与中国延边地区的相应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A study of the movement of people within Northeast Asia at the end of the Pleistocene is critical for understanding how and when some of the first human populations entered North America. Chemical source studies of obsidian may provide the evidence necessary to document people's migrations between these regions. Sixty two obsidian artifacts from the late Pleistocene and Holocene Ushki Lake sites in Kamchatka Peninsula were analyzed by instrumental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INAA). Data generated demonstrate that multiple obsidian sources throughout Kamchatka were exploited by the inhabitants of Ushki Lake, and allow us to document long-distance population movements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and Holocene. It is reasonable to expect that obsidian from Kamchatka might have been transported to Alaska. This is true for the Chukotka region of Northeastern Siberia; obsidian from Chukotka has been found in late Holocene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Alaska. Ultimately, an expanded study that includes all areas of Northeast Asia and Alaska may provide the data necessary to document the earliest movements of people in these regions.  相似文献   

16.
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的文化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患成 《人文地理》1993,8(2):108-113
本文以地域文化观点,历史地论证了东北亚地区民族文化的若干相近之点;根据东北亚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论述了地区经济合作的必要与可能;随着地区经济的大规模合作,必然加强其间的科学文化交流,从而将产生巨大的文化地理效应,并可能在原有基础上形成更具地域性的文化圈。  相似文献   

17.
高乐才 《日本学论坛》2002,1(3):139-143
"九·一八"事变,日本武装占领中国整个东北之后,日本关东军、日本政府便开始积极策划向中国东北推行"武装移民"的侵略政策.到1937年日本实施"百万户移民"之前,先后向中国东北"武装移民"五次.日本"武装移民"的战略目的,就是要用日本移民来壮大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实力,配合日本关东军镇压东北抗日武装,加强殖民地统治,达到长期霸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大明衣冠今何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兆光 《史学月刊》2005,(10):41-48
在17世纪中叶以后出使北京的朝鲜使者的旅行记录中,对“薙发易服”后满清王朝的服装有大量尖刻和严厉的批评,通过这种批评可以看到,明清易代以后,朝鲜人对中国文化认同的巨大变化。朝鲜人对满清服装的鄙夷,其实来自一种文化立场,他们固执地认定汉族才是中华帝国的正统,大明衣冠才是中华文化的正宗,而满清却是蛮夷,穿满清服装则是文化沦落的象征。同时,他们想像在戏台演出、使团朝觐以及妇女衣着等方面保存的旧时衣冠,能够再度唤起汉族的历史记忆,这表现了当时朝鲜人坚定的“中华”观念以及这种观念后面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们对汉族服装的斥责,并没有充分理解一般民众“遵时”和“从俗”的习惯,因此在这种关于中国的批评中,既有正当的朝鲜民族主义感情,也有维护正统的偏见和过于严厉的高调。  相似文献   

19.
从1946年4月到1953年9月的8年里,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战后经济困难,百度待举的严峻形势下,不惜一切代价,认真履行国际义务,将东北地区的150多万日本侨民平安遣送回日本,在整个遣返过程中,中国人民对日本侨民始终体现着宽厚仁爱,讲究人道,尊重人权的崇高精神,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正义,慷慨,宽容,谦和的伟大品格,同时,遣返日侨使长期存在于中日两国之间的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侵略性移民问题得以妥善处理,为战后中日两国建睦邻友好关系,实现东亚和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努尔哈赤在起兵统一东北地区的过程中,对汉人实行"拒敌者杀之,不与敌者勿妄杀"的政策:即对据城不降的汉人实行野蛮、残忍的屠杀政策;对归降的汉人实行"恩养"政策,并以严法打击女真人侵犯汉人生命、财物和妇女贞洁等事件。在"恩养"的同时,汉人也被吸纳到后金的政权建设之中,承担起地方治理、教习"军令法纪"和传播中原文化的责任,随之而来的则是中原文化中"孝悌"之道、为政以德和惩恶扬善对努尔哈赤等女真人的影响。而随着女真人对中原文化认同的加深,民族之间的整合也在曲折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