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百年来历经数代学者的努力,从开放口岸理解近代中国经济,逐渐描绘出一幅相对准确的图景,究竟怎样才能更全面准确地解读近代中国经济的多样性与矛盾性,给予贴近实情的分析,而不是面上的估测?如今发现从经济地理的角度,能够描绘近代中国经济的全息图,从而相对完整地理解大国经济的多样性,明晰其中同时共存的斑驳陆离,进而获得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实情。  相似文献   

2.
王伟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2):111-118,128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自2003年成立了中国经济研究项目组,在2009~2010年,该项目组共发布了24篇与当代中国经济有关的工作手稿,分别涉及当代中国的经济、人力资本、对外贸易等问题。通过这些手稿,可以了解到国外机构对于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一些新特点以及最新的发展趋势;可以在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得到比较全面的见解和看法,从多角度审视这些重要理论,在面对国内现实问题时提出更为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李青 《旅游纵览》2023,(12):167-169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这种新型旅游经济模式的出现,不仅有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且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参照模型。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围绕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旅游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新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思路予以全面阐述,旨在通过对低碳经济给旅游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的解读,强调低碳旅游模式在改善和丰富旅游体验与促进旅游经济持续稳步增长方面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随着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国近代货币经济的论著也不断问世。每每读一新作,都颇感获益良多。近读由戴建兵教授所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一书,又甚感受益匪浅。该书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中国近代货币与经济的关系,使人眼前一亮,读后顿感豁然开朗,堪称一部从全新视角研究中国近代货币经济问题的力作、佳著。  相似文献   

5.
《近代史研究》2000,(5):131-131
由中国经济史学会和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本次会议 2 0 0 0年8月 14- 17日在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日本等国的学者共 90余人。会议报告了中国经济史学会在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 ,提出了学会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设想 ,并分三组进行了学术讨论 :第一组 ,中国商人、商人组织与商业网络 ;第二组 ,商品流通与市场发展 ;第三组 ,中国市场与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经济组织与市场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相似文献   

6.
赵文河 《神州》2012,(32):215-2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税务筹划作为一种对经济权利和利益的分配方式,其本身就是在追求和谐,税务筹划对和谐社会的作用,不应当仅仅站在国家税收核算者的角度,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史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1 949— 1 999年半个世纪的中国经济理论发展过程作了全景式的勾勒 ,内容包括中国经济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和研究、对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和构造“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尝试 ,整理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史的发展线索 ,给出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史的理论框架 ,并作了纲要式的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8.
刘秋根 《史学月刊》2005,(11):98-105
《中国北方经济史》以经济重心的转移为主线,探讨了先秦、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国北方经济的兴衰及经济重心的演变过程。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北方经济史》既是一部运用历史区域经济地理方法对北方经济进行考察的力作,更是经济重心南移问题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后,中国学界涌现了一批与于光远相似的“改革策士”,许多改变中国经济未来的政策,正是受其影响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续修志书主要是记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这段历史,这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迅速、变化最深刻的历史时期,其中对外开放“功不可没”,对外开放冲破了闭关自守的经济格局,冲破了固步自封的思想观念,促进了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步伐,使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融合,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腾飞。续志写好对外开放,对于完整记录新时期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突出时代特点,充分发挥地方志的功能与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际背景与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小建 《人文地理》2004,19(1):27-31
近一、二十年来,以英美地理学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地理学界开始注重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柔性专业化、网络与根植性、集聚与集群,区域管制等概念,频聚出现于国际主导地理刊物和国际会议讨论之中。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引进这些相关理论并结合中国实例作了一些可喜的探索。这种引进理论--中国实际研究--理论总结的研究模式,推动着上世纪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但是,从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角度考虑,还应该探索其他研究思路。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背景,有一些在世界十分独特,如最大的且近20多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不相一致,体制变革、文化传统的特殊影响,人口与资源的尖锐矛盾,区域差异巨大,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地位的特殊性等。根据这些背景,中国经济地理学需要冷静地审视国际学术动向和中国特色。立足中国实际,加强国际交流,凝练解释中国特殊经济地理现象的理论观点,逐渐培育国际经济地理学界中的中国流派。  相似文献   

12.
传媒作为经济的一种有效利用手段,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还不是很长。本文主要从传媒的概念性质介绍了传媒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主要从传媒经济在我国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和如何改进等方面进行阐述,归纳总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媒经济体制以及相关传媒产业。通过传媒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进一步阐述其对于我国经济的重要性,这一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具体概括出在哪些方面应要改进的策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传媒经济的实质性策略,希望可以为以后相关传媒经济的内容提供相关素材。  相似文献   

13.
2006年7月12~13日,由中国经济史学会、江西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参加会议的学者共提交了26篇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的论文及论文提要,其中有19篇论文研究了农业、农村及农民问题,另外的几篇论文探讨了中国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政府职能、中外经济关系、“五年计划”、行业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中日区域经济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翠 《人文地理》2001,16(2):70-72,41
本文以中国及日本的一级行政区为研究的区域单元,定量比较了中、日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了两国区域经济格局特点,探讨了中、日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初步研究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大于日本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必须重视PRED的协调及科技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凯恩斯经济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国际经济学界极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经济思想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革命意义。以1936年《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出版为标志,凯恩斯经济思想实现了从关注货币问题向关注整个宏观经济的转变。1936年之前,中国学者对凯恩斯货币理论的认识与解读基本没有形成系统,但基本接受了凯恩斯通货管理思想;1936年之后,凯恩斯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学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中国近代货币理论体系的建立、财政理论与就业理论的发展等。中国学者还尝试比较凯恩斯与其他学派经济思想之异同,对凯恩斯理论能否中国化提出质疑。由于政治与经济环境的影响,近代中国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研究与现实经济政策的应用之间存在割裂,这也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学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6.
葛春艳 《神州》2012,(24):210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巨大的,对经济总量的促进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国家的GDP总量高居世界第二位,因此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能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直接经济效应,间接经济效应和衍生经济效应,三个因素相辅相成共同左右着奥运经济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上半期尤其是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学者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以及农村社会经济的调查研究中,对中国农村经济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他们坚持以生产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强调阶级分析方法,与非马克思主义学者以及虽然标榜信仰马克思主义但对中共革命道路并不认同的学者进行论争,认为中国农村经济的现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农民处于贫困化状态、土地分配集中、地主剥削农民、小农经济仍占绝对优势;主张中国必须走反帝反封建之路,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集体化农村经济。以上研究和看法,对阐释、传播中共革命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社会、改造社会、为革命服务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东西     
《南方人物周刊》2014,(2):11-11
中国经济放缓是好事;“毒快递”折射中国快递业软肋;2014,暗流涌动 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据估测在75%左右,为十多年年来最慢。然而,中国经济放缓非但不值得担心,反而有理由让人感到乐观。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中国新经济政策的方向变得更为明朗.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是在金融危机中开始的,这使得经济刺激计划成为2009年绝对的焦点话题。欧美国家的捉襟见肘和新兴国家的崭露头角,引发了一场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建,“G+X”成为解读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的“密码”:中国跻身G2,“中美国”风行一时,G20取代G8成为全球议事中心,  相似文献   

20.
抗美援朝与新中国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被迫投入抗美援朝战争时 ,经济十分困难。面对经济实力远远超过中国的美国 ,经济能否支撑战争 ,会不会被战争拖垮 ?本文通过阐述新中国的经济体制 ,以及财政、金融、商业、外贸政策及其实施特色 ,试图回答这个令人疑虑和担忧的问题是如何得以解决的 ;并且指出这场战争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负担与激励 ;对经济体制迅速走向集中的作用。事实表明 ,在实力强大的美国的战争挑衅面前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屈不挠 ,不仅在军事上敢打敢赢 ,而且在经济上确立与实施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成功地实现了边打、边稳、边建 ,有效地支援了战争 ,维护与增强了民族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