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看贵州     
刘齐 《贵阳文史》2007,(3):55-56
旅游如看书。书有两种,一种是自己的书,一种是借来的书。借来的书总要抓紧看。美国是我借来的书,这几年我开着车,把美国都跑遍了。而中国的河山是自己的书,反倒不着急阅读,至今仍有许多地方我还没去过。西南旅游胜地贵州,我去得就挺晚,一去,就被贵州的美丽折服了,发现自己真是孤陋寡闻。  相似文献   

2.
他出生于香港,在加拿大受教育和工作,现在是跨国大公司的中国区总裁,但他也喜欢传统,经常身着唐装周六上午,北京东方广场。在接受我们采访前,林正刚特地安排,让我们感受  相似文献   

3.
1995年9月18日,南京《扬子晚报》报道了民间钱币收藏爱好者冯京三先生撰写的“太平天国女书文字钱”文章,首次披露他收藏了一枚刻有女书文字的太平天国雕母钱。后来这则报道引起了清华大学研究女书的专家赵丽明教授的兴趣。她专程赴南京拜访了冯先生,并了解到该女书钱币是冯先生1993年在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地摊上购得的。2000年3月2日,赵丽明教授撰写了“女书最早资料———太平天国女书铜币”一文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从而引起学术界对该女书钱币的广泛注意。所谓女书,原本是一种只在中国湖南省南江永、道县等个别地区农家妇女中…  相似文献   

4.
正我出生于1949年10月,与新中国同年同月。改革开放恢复了高考,我以高中毕业生的身份破格考取了第一届的硕士研究生,1978年进入武汉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专业学习。1981年毕业,分配到中南民族学院,在民族调查时发现了女书。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我的人生,是改革开放让我一生与女书结缘。邂逅女书1982年,我是中南民族学院的讲师,在都庞岭山区开展民族调查时,一位高龄老太太对我说,比她上一辈的妇女会写一种  相似文献   

5.
《越绝书》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越绝书》是在东汉初年郡国之书编纂之风兴起的历史背景下编辑成册的,是郡书的一种,是方志源流之一。它的问世,还与当时儒生“尊古卑今”历史社会观有关。同时认为,《越绝书》非一人之作,东汉初年的编辑者自己已经交代得十分清楚。编辑者隐其姓名,并非因撰述中抄录了大量前人的成果,而是因为当时东汉王朝刚刚建立,不得不有所顾忌。后代学者对《越绝书》子贡撰和成书年代最早提出疑问的是唐朝人司马贞,而不是宋朝人陈振孙。  相似文献   

6.
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发掘1000多枚竹简,其中包括两部分内容:一种是秦政府发布的文告或法律文书,如《秦律十八种》、《法律答问》等;另一种是《日书》甲乙种。睡虎秦墓竹简自公布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发表了大量的专著和研究文章,但是,这些成果大多是研究法律文书或其他内容的,而对《日书》的研究始终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睡虎地秦简《日书》作为一份珍贵的文物资料,其价值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日书》对研究中国古代数术,尤其是其中的择日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日书》是研究楚秦社会的一项重要资料;(3)有助…  相似文献   

7.
李舜臣 《文献》2022,(6):146-156
明初诗文僧释守仁的《梦观集》,在明代出现过两种刊本:一种是建文三年刊本,即日藏抄本的底本;另一种是约永乐至天顺年间的抽改本,南京图书馆藏有前三卷。南图藏本在建文刊本的基础上抽改了卷首序文和书末题识,将书前序作者方孝孺易为宋濂,将书末祥耏题识的落款由“建文二年岁在辛巳季春”改为“洪武岁在辛巳季春”。但研究者不识,误以抽改本为原刊本,以日藏抄本的底本为抽改本,以序作者为宋濂。《梦观集》两种刊本的细微变化,是永乐“革除”建文年号和“禁书令”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的日书汉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自甲午至抗战前夕,汉译日书数量一直处于各语种译书之领先地位。晚清之际,这一领先地位居于压倒性优势。民国初期,受国家政局的影响,出版业整体衰落,汉译日书事业亦大大退步。五四时期杂志繁荣而图书冷淡。战前十年堪称民国出版业的黄金十年,也是日书汉译的鼎盛时期。近代以来,中国人对翻译日书一直存有某种矛盾心态:一方面认为通过日本学习西方文化,因经过去粗取精的中间环节,可以力省效速;另一方面,又觉得西方文化被日本人咀嚼过后,难免掺和着日本文化的唾沫,难得西方文化的本相和真传。清末之际,尚处蒙昧状态和急于求成的中国人大多怀着前一种心态;五四以后,已被初步启蒙的中国人渐渐倾向后一种心态。在前一种心态下,认为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译西书不如译东书。在后一种心态下,留学西洋与留学东洋有镀金与镀银之分;转译东书远不如径译西书。  相似文献   

9.
薛永年 《收藏家》2003,(1):24-29
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是中国美术史上特有的问题,影响至为深远。书画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书入画,二是以画入书。(1)赵孟颊向来被认为是在以书入画上影响重大的人物。对赵氏的“以书入画”,以往的著述大致有两种诠释,一种以为是“运用书法于绘画之中,丰富了以线造型为主的中国画的形式美”。(2)另一种以为关键在于“追求以书法用笔来融合自我与物  相似文献   

10.
198 3年出土于湖北江陵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的竹简包括《二年律令》、《奏谳书》、《脉书》、《引书》、《算术书》、《盖庐》、历谱、遣策等八种古文献资料 ,内容丰富 ,意义重大 ,倍受学者关注。2 0 0 1年 1 1月 ,《张家山汉墓竹简 (二四七号墓 )》正式出版 ,由此在国内外学术界掀起了一股新的研究热潮。两年来 ,张家山汉简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据不完全统计 ,公开发表的论著已有近百篇。现择要综述如下。《二年律令》是张家山 2 4 7号汉墓出土全部律令的总称 ,包括 2 7种律和一种令 ,内容涉及汉律的主体和西汉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社…  相似文献   

11.
雷峥嵘 《湖南文史》2011,(10):66-66
在清理旧书时,偶然从书中发现了一张1967年6月10日为自己恢复名誉的平反书,签发此平反书的是当时邵阳市六岭小学的校长曾素兰。  相似文献   

12.
地方志书的性质,是指地方志书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特性,是方志学全部理论的基石。历史上,方志界对地方志书的性质形成有多种说法。至清代,形成以戴震“志以考地理”为代表的地理书说和以章学诚“志属史体”为代表的历史书说。随后又有史地两性说、资料书说、地情书说、资料性著述说等等。直到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才确定地方志书是一种资料性文献。从这个定义可知:地方志书是记述本行政区域的事物,具有地方性;是完整反映一个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事物,具有资料性;是记述一个时期的历史与现状,具有时限性;是一种资料性文献,具有独特性。因此,地方志书应具备地方性、资料性、时限性、独特性四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清理旧书时,偶然从书中发现了一张1967年6月10日为自己恢复名誉的平反书,签发此平反书的是当时邵阳市六岭小学的校长曾素兰。  相似文献   

14.
明朝初期规定,地方官员进京晋见京官,必须送礼,“具一书一帕”,即送一本书,一个手帕,故名“书帕”。清人姚之胭《元明事类钞·书帕长安》中引用赵南星疏:“司选者每遇退朝,群遮留讲陧讲调;至署则公书私书,同户盈几,所谓面皮世界、书帕长安也。”书帕规定最初的本意只不过是一种象征性的礼节而已,但是随着明朝官场的日益腐败,书帕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公贿”行动。吴晗在《灯下集·唐顺之论明代刻书》一文中写道:“行贿用书陪衬,显得雅一些,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自甲午至抗战前夕,汉译日书数量一直处于各语种译书之领先地位。晚清之际,这一领先地位居于压倒性优势。民国初期,受国家政局的影响,出版业整体衰落,汉译日书事业亦大大退步。五四时期杂志繁荣而图书冷淡。战前十年堪称民国出版业的“黄金十年”,也是日书汉译的鼎盛时期。近代以来,中国人对翻译日书一直存有某种矛盾心态:一方面认为通过日本学习西方文化,因经过“去粗取精”的中间环节,可以“力省效速”;另一方面,又觉得西方文化被日本人“咀嚼”过后,难免掺和着日本文化的“唾沫”,难得西方文化的“本相”和“真传”。清末之际,尚处“蒙昧”状态和急于求成的中国人大多怀着前一种心态;五四以后,已被初步“启蒙”的中国人渐渐倾向后一种心态。在前一种心态下,认为“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译西书不如译东书”。在后一种心态下,留学西洋与留学东洋有“镀金”与“镀银”之分;转译东书远不如径译西书。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最古老的书只有手抄本,没有印刷的书.中国古代的书起先是抄写在“绢帛”、“竹简”上面.到汉代发明了纸以后,纸就成为抄写书籍的主要材料.在纸上抄写书,一次也只能抄写一部,抄一部书要几个月,大部头的书要抄写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成.其笨拙和艰难情形,是我们生活在机电化了的印刷书籍的现代所难想象的.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学者研究秦简《日书》述评沈颂金秦代竹简《日书》大规模出土有两次:一次是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竹简《日书》甲乙两种。除《日书》外,同时出土的尚有《编年纪》、《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  相似文献   

18.
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是中国美术史上特有的问题,影响至为深远。书画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书入画,二是以画入书。赵孟頫向来被认为是在以书入画上影响重大的人物。对赵氏的“以书入画”,以往的著述大致有两种诠释,一种以为是“运用书法于绘画之中,丰富了以线造型为主的中国画的形式美”。另一种以为关键在于“追求以书法用笔来融合自我与物象”。最近出版的《中国美术史》亦给予  相似文献   

19.
请问,您知道不知道:──二十世纪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是什么书?──一本“小红书”是怎样复盖全国又流向全球的?──这本搅得周天红彻的书当初是怎么搞出来的?──由此书又生发演变出了什么样的喜剧闹剧和悲剧惨剧?──这本书的猛涨急落到底反映和说明了什么? ──…… 猛涨急落的红色海洋 六十年代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 图书是中国的一本小红书──《毛 主席语录》。据报载,仅“文革”几年 之内,国内外就出版了用50多种文 字印成的500多种版本,总印数为 50余亿册。在当时,全世界30多亿 人口,男女老幼人均1.5册有余,被 国际上公认为:“是二十世纪…  相似文献   

20.
熟悉孔祥熙早年经历的人都知道,1903年在美国出版了一本名为《华夏两英雄》(Two heroes of cathy)的书,孔祥熙是书中的主人公之一.屈指数来,此书面世已过90年,但或许是因为传本太少的缘故,人虽多闻其名,而未见其书.《华夏两英雄》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的作者是谁,书中的内容是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