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收藏家》2020,(8)
正一、金石传拓技艺传统手工技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手工艺是指以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且有别于以工业机械化方式批量生产规格化日用工艺品的工艺美术。因为它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民族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工艺,且与该地区或民族的文化紧密相连,故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的传拓技艺就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和沿袭下来的一种手工工艺。传拓技艺是用传拓工具将纸、墨覆盖于被拓器物,并将其上的  相似文献   

2.
手工丝织艺术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之一,它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天水丝毯浮雕艺术特色的独特制作工艺与图案设计特征作一分析,探索在其形式背后的审美特征,以启迪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工艺美术作为我国各种美术形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的风范、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形态,为人类文化平添了智慧和灵性之光.  相似文献   

4.
《百年潮》2017,(10)
正工艺美术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新中国成立后,工艺美术事业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大革命"初期,工艺美术的优良传统遭到全盘否定,传统题材的工艺品被斥之为"复古""倒退",大量库存的所谓"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工艺美术品被砸烂、毁掉,工艺美术工厂大量停产、转产,大批技艺人员受到迫害,工艺美术事业蒙受重大损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织锦是中华民族织锦的奇葩,是土家族人众多优秀传统技艺的典范,也是土家族民族精神在工艺美术中的载体,曾广泛存在于各个土家族聚集地内,作为一种地域性和民族民间性很强的传统手工技艺,在工业不发达的过去曾有过辉煌的历史。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土家族织锦技艺逐步淡出历史舞台,逐渐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环境,成为濒危和亟待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其保护和传承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工艺美术作为我国各种美术形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的风范、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形态,为人类化平添了智慧和灵性之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张莹 《神州》2014,(8):286-28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工艺美术产品的审美和应用需求方面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是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趣味的集中反映,艺术本身就是具有创造性的属性,对于现代工艺美术设计而言,创造性的艺术构思是设计的首要环节;从艺术发展角度看,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作品应当具备抽象性、民族性、时代性等方面的内涵,功能必须和艺术有机地结合,才能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及趣味,从而才能真正体现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本文想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主要讨论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一支考古学文化:石峡文化的属性,文中也会涉及到其与珠江三角洲古文化及其它考古学文化的关系;第二想就沙丘遗址有关现象谈些粗浅看法。一、关于石峡文化的属性在广东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研究中,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这时期存在两种返然不同的文化遗存:一种是以珠江三角洲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为代表的“土著文化”;另一种是以石峡文化为代表的“外来文化”。“笔者认为,广东新石器时代晚期存在着的是既有联系又各具特色的二种考古学文化,他们分别代表了广东以稻作经济为…  相似文献   

9.
汉代徐州文化受到楚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影响,其画像石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色。徐州画像石刻画的俳优杂技场景有冲狭、倒立、高絙寻橦、跳九跳剑等,这些场景体现了汉代杂技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是研究汉代杂技艺术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10.
缂丝是我国古老的丝织工艺的一种,又称"刻丝"、"克丝",以"通经断纬"为基本技法,以本色丝作经,各色彩丝为纬,根据纹样的轮廓或色彩的变化采用不断换梭和局部回纬的方法织制图案。2006年5月,缂丝制造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2月成功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磊,1984年出生,南京市白下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缂丝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和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其缂丝技艺既汲取了云锦的织金工艺,又具有刺绣的细腻特点,采用纱地,并针对缂丝的独特性进行创新,其作品多次被编入《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精品集》、《中国民间艺术精品集》、《南京工艺美术》等等。  相似文献   

11.
许国发 《东方收藏》2023,(10):134-136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而雕刻技艺作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研究雕刻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可以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确保这一传统技艺的延续和繁荣,促进地方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艺术创新和人文精神传播。因此,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镂雕技艺和俏色利用为重要特色的浙江青田石雕,400年前就名盛东南,100多年前更越出故土,誉驰全球.它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已得到工艺美术界的诸多肯定和良好评价.但是,关于它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和特有的社会意义,还有待我们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3.
菜系,也称"帮菜",是指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的菜肴流派。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饮食由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上升至一种文化,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源远流长。早在1000多年前北宋时期,中国各  相似文献   

14.
我省14人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月11日,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有161位民间艺人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其中我省有14人榜上有名,成为获得“大师”称号人数最多的省份,其中南通蓝印花布技艺传人吴元新还是建国以来蓝印花布领域获得“大  相似文献   

15.
墨绿地加金缠枝莲花妆花缎南京“云锦”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杰出的丝织工艺品,它继承了三千多年来我国丝织工艺的优秀传统,并在技艺上不断有着新的发展和创造。在著名的南京云锦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两个代表性品种是:(一)“织金”(有织金锦和织金缎),这是从元代著...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得益于中国迅猛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和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有密切关系。文化属性是旅游业的属性之一,而旅游业的文化属性主要是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的,旅游者外出旅游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一种对旅游资源文化的追求,而历史在其中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分析历史因素在旅游资源文化属性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康熙青花瓷是我国青花瓷器中的杰出代表和主流产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市场认可度,近年来受到鉴藏界热捧。康熙青花瓷艺术特色十分鲜明,所体现的文化意识异常丰富。本文从器型、题材、画风三方面详述康熙青花瓷的艺术特色,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认为康熙青花瓷的制作技艺炉火纯青,其发展已经达到中国瓷器发展的顶峰,是集雅致的文人底蕴、高贵的宫廷风格于一体的艺术精品。同时,也要承认其题材的有限性,可见当时中西文化并未实现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8.
民间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民族特点五千年故国文化,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其种类之多,风格之异,特色之浓,举世瞩目。民间艺术,包括民间赞祝词、谣谚、民歌、民间器乐、民间舞蹈、民间曲艺、民间戏曲、民间造型艺术、民间工艺美术等,不仅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民族特点,还有独特的传承方式。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流传于某一特定的地域,被当地人民所喜爱和认可,有其代表性曲剧目和民间艺人(艺术家),并得以广泛传播,形成一定的艺术氛围,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这是民间艺术的第一个特点。引吭《茉…  相似文献   

19.
商箫怡  叶頔 《神州》2020,(4):56-57
新形势下,工艺美术作品不仅服务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与此同时也服务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现了很强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工艺美术设计是一项具有美学与传承性的艺术,体现了很高的综合性。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产品在设计的时候,不仅需要满足实用性,还需要将艺术性体现出来。想要增强艺术美术设计的美感,那么就需要具备创新别致的艺术创想。丰富的艺术创想可以让工艺美术设计更加的别具一格。在工艺美术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的精神,在满足人们的精神与物质需求的同时,对工艺美术设计中的艺术创想进行分析,为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中的应用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刘友君 《岭南文史》2006,(3):I0001-I0001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为广东创建文化大省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广东文化大省建设升华岭南文化特色,明确文化发展承载,是岭南文化发展过程中重大的创新之举。尊重岭南文化发展传统,探寻文化发展新模式,是文化繁荣的关键所在。文化思想或文化精神又是文化发展模式的核心。岭南文化精神是反对保守,敢于开风气之先的精神,在开拓进取之中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社会的和谐,是合天人之大美的和谐精神。对岭南文化进行精神层面的切入,积极倡导公民的个人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建设和谐广东,具有着指导和支柱的作用。这一点正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所在,也是《岭南文史》的办刊宗旨所在。《岭南文史》杂志收集、整理、研究、挖掘岭南历史文献,展现广东文化研究成果,为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提供了很好的学术平台,为文化多元化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广东文化大省、和谐社会建设中,不断提供新的思维和视野,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我们相信,《岭南文史》必将在赏古兴今之学术征程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