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二次国共合作与“一国两制”浅议吴灿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现了第二次合作。认真研究这次合作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深刻理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一国两制"提供了经验和镜鉴首先,第二...  相似文献   

2.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之一."一国两制"构想孕育于20世纪50、60年代,周恩来对毛泽东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所作的概括即"一纲四目",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直接思想渊源.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到1984年5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认"一国两制"的构想,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国策,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阶段.1984年6月以后,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又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而且由理论变为法律、变为实践.  相似文献   

3.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以及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所提出的伟大构想,这是邓小平对祖国统一大业执着追求的结晶,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掌握“一国两制”这一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对于我们全面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好形式(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4.
李家泉 《百年潮》2009,(2):67-70
自邓小平1982年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以来,到现在已27年了."一国两制"原则本来是为台湾设计的,后来首先试用于港澳地区,实践证明是完全成功的.而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却极力把"一国两制"污名化,认为它不适用于台湾.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是按照“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他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这是个新事物。”①“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对于~国两制”的基本内涵,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②中共中央宣传部于1995年5月发表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这一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发展思想史上的创举,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它不仅是和平统一祖国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论基础,而且为世界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 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的坚持和发展 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是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运用这一原则率领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苦的斗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小平同志又将这一原则用到祖国统一上,从而使“一国两制”构想成为运用这一原则的典范。中国统一港、澳、台即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又是新中国不能动摇的基本国策。1983年6月邓小平指出的“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也就是说作为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7.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当今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重大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式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制定的一项重大决策。它一方面继承了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创造的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和优秀理论成果,另一方面也结合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实际,有许多新的发展和突破。与当年的“一纲四目”等设想相比较,今天的“一国两制”方针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深远的意义,已经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单项…  相似文献   

8.
刁维红 《攀登》2007,26(4):65-67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并推动实施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反映了中国政府在解决重大历史问题时务实而明智的作风。本文从国家学说和国家统一思想、国家宪法内容和地方自治立法、国家管理结构和地方自治体制以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思路和方式等四个方面,对"一国两制"政策在形成与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重大创新加以总结和探究。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作为我国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一项基本国策,"一国两制"构想从提出到实践,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卢荻 《百年潮》2014,(10):43-48
正进入社会主义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邓小平与叶剑英等中共领导人审时度势,提出"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在这一政策的架构下,20世纪80年代,国共两党代表进行了台前幕后的秘密谈判。  相似文献   

11.
易丽昆 《沧桑》2009,(5):67-68
关于"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著名的四条实现范式:"能抓住老鼠的猫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志于求是;"敢闯、敢试、敢冒"——敢于求是;坚持"三个有利于"——善于求是。这既回答了求什么样的"是"的问题,又回答了如何求"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澳门问题的圆满解决和回归祖国的历程,是在邓小平先生“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进行的。15年前的1984年9月,我有幸作为港澳同胞国庆观礼团的一员,应邀到首都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典活动,10月3日,邓小平先生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接见了我们。在聆听了邓先生介绍港人参与、香港驻军和台湾问题及解释“一国两制”方针后,我本人有机  相似文献   

13.
正"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回顾"一国两制"在香港回归过程中的实践历程,特别是邓小平在香港回归问题上的果敢与坚毅,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政策,进一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进一步保持和推动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并继续推动"一国两制"实践沿着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邓小平处理同美国的关系和探索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 ,阐述了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表现了邓小平在主权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在同美国建交过程中 ,宁可晚建交 ,也决不拿主权作交易。在改革开放后 ,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其经济实力 ,想借机插手中国事务 ,邓小平同样坚持原则 ,顶住压力 ,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对解决台湾问题 ,邓小平在坚持不承诺放弃武力方式 ,维护主权独立的前提下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表现出我党解决台湾的诚意 ,为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了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连依据邓小平的战略构想,规划用2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北方香港",使之成为技术先进的工业基地,东北亚地区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旅游中心、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对内对外均具有辐射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由于大连地理位置优越、港口状况良好,产业技术基础和科技力量雄厚,对外开放已取得可喜成果.投资环境日臻完善,所以具备了再造"香港"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为实现既定的总体目标,大连目前正在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加快利用外资步伐,充分发挥口岸优势,积极促成境外经济技术合作,并且对内加大改革力度,贯彻科教兴市的基本方针,推动产业结构协调化和高级化进程,努力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新格局.从而已使自己成为东北亚地区经济振兴带上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6.
澳门烟云     
澳门继香港之后即将回归祖国,这是世纪末的一个盛事,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又一次胜利.《澳门烟云》记叙了澳门四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和人民的英勇斗争,澳门人民始终与祖国人民心心相连.  相似文献   

17.
几十年前,最开始搞一国两制的时候,内地同胞根本就没有参与,是邓小平说“一国两制”就一国两制了。“内地对香港开放”是一直有研究的,但是“香港对内地开放”是一个新课题,这个课题过去根本没假设会有这么多,而是希望“在可控情况下发生”  相似文献   

18.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19,(4)
正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进入回归祖国的过渡期。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一国两制"构想在澳门的实践提供了法律保障。香港、澳门回归进程的启动,证明"一国两制"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经历了三个重要历史发展时期,外交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邓小平对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提出独立自主和不结盟,改善和发展同各主要大国的关系;妥善处理同邻国的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推动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推进了祖  相似文献   

20.
易读错的姓氏李碧宝在我国众多的姓氏中,有些姓氏由于所姓的人数很少,加之汉字的多音读法和有的字写法上有些相近,所以经常被人错读。下面试举几例:一是,有些汉字一字多音。如:仇,读"求",不读仇恨的"仇"。区,读"欧",不读地区的"区"。召,读"哨",不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