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民初,在瓷都景德镇涌现出了一批绘瓷名家。他们大都师出名门,在绘画界卓有声誉。转入绘瓷领域后,又能潜心钻研,创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珠山八友就是其中技艺超群的代表人物。珠山八友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程意亭、邓碧珊、徐仲南、何许人、田鹤仙、毕伯涛、刘雨岑十位绘瓷名家的总称。所谓“八友”,并非实数,只是泛称。这十位大师级的绘瓷艺术家,年龄相差很大、最大的徐仲南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比最小的刘雨岑大32岁。而卒年跨距也不  相似文献   

2.
邓里 《南方文物》2023,(2):298-300+297+2+301
<正>中国的陶瓷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体现出不同时代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各具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将诗、书、画、印,与陶瓷工艺完美结合,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大量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将中国的陶瓷艺术推向了新的顶峰。“珠山八友”,最初指的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八位陶瓷艺人。他们先后组成“景德镇陶瓷研究社”“月圆社”,借此抒发胸志,以瓷会友,以“画法惟宗南北派,作风不让东西邻”的创作手法,制作生产的瓷器作品受到当时社会的追捧。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一个名为“珠山八友”的绘瓷艺人群体在景德镇悄然出现。他们以瓷代纸。在瓷上尽情展现中国画的气韵生动,画出了民国最美的瓷器,开创了中国现代陶瓷美术的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珠山八友的影响深远重大,至今无人能够超越。他们是何许人也?他们的作品又有着怎样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正>民国时期,中国的官窑制瓷业走到了尽头。民窑则于整体萧条没落中透露出一丝新气象,主要是诞生了中国第一个陶瓷艺术流派—"珠山八友"。八友的成员,既有传统的诗、书、画、印功底,又善于探索开拓,或吸收西洋画技法、或改变传统的色料使用方法、或巧用色料。因此,他们的作品,传统的艺术魅力和各具特色的新创画法、技法兼有,为中国传统制瓷业的晚景带来了一抹亮色。民间陶瓷艺人,除了著名的八友外,更  相似文献   

5.
<正>瓷板画四条屏汪野亭(1884—1942年),名平,字鉴,号平山、平生、老平、垂钓子,亦号传芳居士,平山草堂主人,斋名平山草堂,江西省乐平县人,近现代著名绘瓷艺家。为瓷都景德镇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珠山八友大师之一,工画花鸟、山水。在绘瓷技法上,采用油料,以水粉敷色,作品别具一格。汪野亭是20世纪前期景德镇陶瓷美术革故鼎新的著名陶瓷艺术家。他的山水画一直为后  相似文献   

6.
王琦,中国古陶瓷研究及收藏领域中一个几乎无人不晓的名字。因其位列民国"珠山八友"之首,传世作品常成为海内外各大拍卖公司的重要拍品,倍受关注程度有目共睹。笔者在近期拣选湖北省文物总店库存大路货文物时,发现了三件署王琦及相关款识瓷器,今特撰文考证。 1、王琦款粉彩人物图瓶喇叭口、束颈、溜肩,圆腹至下渐缓敛,足部略外倾。高61.5、口径23、腹径25.5、底径21.5厘米(图1)。腹部饰粉彩主纹二组。一侧画人物图,一边绘花鸟纹。  相似文献   

7.
在对待幼儿学习绘画的目的上,家长应以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为首。有很多家长在看到自己孩子的绘画作品时,总是不由自主地皱起眉头:"呀,看看你的画,画得乱七八糟,你瞧瞧人家谁谁画得多好……"这种言语指责是孩子学习绘画的绊脚石,会在无意间使孩子对画画  相似文献   

8.
宜泉 《收藏家》2004,(2):29-29
张大千(1899-1983年),名权,后改作爰,号大千。他生于四川省内江县,排行第八,7岁时开始启蒙教育,9岁习画,1岁即能画山水,人物和花鸟,被誉为神童。张大千幼习绘事,毕生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与作家画、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于一炉,境界高绝。其艺术创作分为古典作风期,转型期和高峰期3个时期。  相似文献   

9.
在人们研究、收藏二十世纪上半叶即习称民国时期中国陶瓷时,关注的是景德镇产各种仿古瓷、新品种瓷及名家名作如“珠山八友”瓷。这一时期有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瓷器迄今还鲜为人知,那就是陕甘宁边区生产的独具风格的瓷器。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16,(12)
正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出现过几位堪称一代宗师级的艺术大家,吴昌硕(1844~1927年)无疑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其以诗、书、画、印"四绝"名冠一时,尤其是在书、画、印领域成就卓然,"领一代新风",更被视为"海派"绘画开创性的旗手之一。他的影响力波及当时及其后时代的整个中国画坛,众多大师级艺术家如陈师曾、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介绍的是清初著名画家王时敏的一幅隶书对联。王时敏的绘画,在当时曾与王(钅监)、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又曾与董其昌诸人同为“画中九友”。这些画家俱长书法,独王时敏以隶书称能,正如“画中九友歌”的作者吴伟业所记:“董玄宰(其昌)署书为古今第一,顾以八分推许奉常(王时敏),语陈征君(继儒)曰:‘此君何所不作,吾当避会。’”从这些情况出发,至  相似文献   

12.
李晔 《收藏家》2011,(6):13-20
民国瓷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得到学界和收藏界的重视。最近几年随着几家国内知名博物馆相继举办民国瓷器展,以及艺术品市场民国瓷的价格一路走高,民国瓷才逐渐受到学界和收藏界的重视。民国时期景德镇生产的瓷器代表了民国瓷的最高水平,民国瓷中精品大多出自景德镇。本文主要介绍景德镇民国瓷中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精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洪宪"款识瓷器、总统堂名款识瓷器、"珠山八友"瓷器、仿古瓷器、江西瓷业公司瓷器等。  相似文献   

13.
颜辉,字秋月,江山(今浙江江山)人,一说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道释人物画家,大德年间(1297~1307年)尝画辅顺宫壁。一生多画道释人物,尤工画鬼,亦善画猿。其山水画也是造诣精深,意境旷远,可谓是元代山水画高手。他自幼好学,才华出众,据载他七岁时见圣果寺的壁画不忍归去,出纸摹绘,见者皆惊。从此他学习研究绘画,作品无论是道释人物,还是走兽、山水等,笔法劲健,线条简练粗豪,有自己独特的面貌和风格。后人对他的传世作品评价甚高,尤其是他的人物画,师法宋人,得力于梁楷,时人有"笔法奇绝,有八面生意"的赞誉。颜辉的这种绘画风格,开明初吴伟画法之先河;  相似文献   

14.
浅绛彩瓷画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咸丰年间,景德镇民窑开始出现一些特殊的粉彩瓷器,施彩浅淡,以赭彩(淡赭或赭褐色)为主要或重要着色剂,淡泊温和,有别于普通意义的粉彩。同治、光绪年间,这类釉上彩瓷又衍出以水绿、草绿等浅绿彩为主、佐配赭彩的品种。以上釉上彩瓷器被称之为“浅绛彩”瓷。它在同治、光绪时期很流行,至民国初期逐渐被以景德镇珠山八友作品为代表的“新粉彩”瓷所取代。  相似文献   

15.
高其佩的三幅指画张献哲(山西省博物馆)高其佩(公元1660一1734年),字韦之,号且园,又号南村。原籍辽宁铁岭人,生于江西建昌,曾任宿州知州、四川按察使,至刑部右侍郎。他自幼酷爱绘画,八岁学画,后弃笔用指作画,名震画坛。后继者较多,并形成一个新的画...  相似文献   

16.
马伟 《文史月刊》2007,(9):52-57
"多难之秋"见人才高钰,山西祁县子洪镇人。同治八年(1869年),出身寒微的他经人保荐,到祁县富商乔氏大德通票号当学徒,3年出徒后,他当上伙友,被派往外地几处分庄任职。此人原本精明强干,进号学习一段时间后,了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14,(2)
<正>明末清初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具有创造活力的一个历史时期,诞生了一大批在中国绘画史上极具有影响力的中国画家,绘画流派纷呈。"金陵画派"即是明末清初崛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域性绘画流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有重要的地位。"金陵画派"是作为为明末清初活动于金陵地区画家群体以及受其影响的画家的总称。按照龚贤的说法,明末清初实际上活动在南京地区的画家不下千人之多,最为重要的画家也不止八人,当时周亮工在《读画录》中就曾列金陵画家四十一人。以后陆续出现了金陵八家之说,分别将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谢荪、陈卓、蔡苍霖、李又李、武丹、施震(霖)、盛丹、王概等人列为金陵八家之中。  相似文献   

18.
栾晔  杜恒伟 《收藏家》2022,(2):29-38
<正>明代绘画承袭宋元画风,特别是受到"元四家"绘画的影响,文人画创作自始至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明代中期,画坛上开始出现具有领袖地位的绘画大师,形成几支具有重要影响的绘画流派,并深深影响到明晚期和有清一代的画坛,即文人画、院体绘画和浙派绘画,其中院体绘画与浙派绘画是明代早期最具影响力的画种,对明清绘画艺术有重要的影响。院体绘画以林良、吕纪的花鸟画,吴伟、  相似文献   

19.
张大千(1899-1983年),名权,后改作爰,号大千。他生于四川省内江县,排行第八,7岁时开始启蒙教育,9岁习画,12岁即能画山水、人物和花鸟,被誉为神童。张大千幼习绘事,毕生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与作家画、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于一炉,境界高绝。其艺术创作分为古典作风期、转型期和高峰期3个时期。60岁前他集中精力临摹学习古人技法直至敦煌壁画,风格从近似石涛、朱耷而渐变为晋唐宋元风范。60-70岁融“泼彩”于“泼墨”,创造了新的风貌。70岁后进入创作颠峰期,以个性鲜明的“泼彩”画法将其艺术从古典画风引导向现代画风,成为中国画革新大家。正可谓:“独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  相似文献   

20.
苏六朋(1791—1862),字枕琴、秋琴,号怎道人,广东顺德人。清代著名画家,尤擅诙谐辛辣的世风人物画,世人称其与苏仁山为"岭南画坛二苏"。少年的时候即喜爱绘画,他专程到罗浮山,拜宝积寺的名僧德堃和尚为师学习绘画。学成后,他来到广州,在城隍庙外摆摊卖画,并且以此养家为生。苏六朋最擅长人物画,内容大多取材于都市生活中百姓的市井风俗,平凡生活,以及市民喜爱的传说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