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色站     
《文史天地》2008,(10):70-70
中国古代斗茶中外历史上有斗鸡、斗牛,可在中国古时还有斗茶之事。斗茶始于唐代,据考创造于出产贡茶闻名于世的福建建州茶乡。每年春季是新茶制  相似文献   

2.
陈勇 《文史月刊》2014,(2):78-78
在古书中,有不少古人斗鸡、斗蟋蟀的描绘,对此许多人都很熟悉,但知道古人有"斗茶"习俗的似乎就不多了。据唐冯贽《记事珠》记载,斗茶源自福建建安民间。以福建建安茶农为代表的世俗斗茶,目的是通过斗茶竞选出产贡茶的机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回报。由于贡茶的影响,历代以来从宫廷到市井,都乐于斗茶。范仲淹有首《斗茶歌》说得好:"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芝兰",说的就是斗茶时清香四溢的场面。斗茶是在品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品茶也称品茗,由主人邀请三五知己,品评名茶。但是斗茶作为排列新茶优劣顺序的活动,则与平和的品茗不同,有着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斗",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20,(4)
正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发达的朝代,此时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饮茶之风盛行,几乎达到全国皆嗜的地步,从君主至平民百姓,皆喜喝茶以自娱。从茶文化的发展史来看,宋代对中国茶文化的最大贡献,就是发明了一整套品评、鉴别茶之优劣的方法,这就是所称的斗茶。由于宋代仁宗皇帝好茶,因此带动了当时贵族士大夫的好茶风气,并由此扩展到社会各阶层,使品茶、斗茶成为一种流行时尚。斗茶出现于晚唐,盛行于宋代,在以产贡茶闻名的茶乡建州(今福建建瓯)最为流行。这种活动常常是三五知己相约,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  相似文献   

4.
趣说斗茶     
斗茶,即比赛茶的好坏之意,又叫“斗茗”、“茗战”,在我国古已有之.斗茶多为两人捉对厮杀,经常三斗两胜,计算胜负的单位术语叫“水”,说两种茶叶的好坏为“相差几水”.据考证,斗茶始于唐代,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客们比新茶优良次劣排名顺序,有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为民众所关注.  相似文献   

5.
福建观察使的名称来自于两个最主要的辖州——福州和建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王朝设置福建经略使,福建之名始见于史。大历六年(771年),开始设置权限较低的福建观察使。唐代福建的藩帅大多数是文职,对中央表现恭顺,在发展城市和交通建设、发展农业水利、科举教化、发展工商业、对外交往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福建史志》2014,(1):58-58
福建何时有铸币?据史籍记载和出土实物考证,当始于唐代中期。《福建通志·钱法志》载:“唐会昌五年(845年),令天下铸钱所,(铸币)各加本郡号。”当时全国各地地方铸币共有二十六种,其中有加“福”字的铜钱,货币学家普遍认为系福州铸造,通称。会昌开元福字钱”,这是福建铸造的最早的铜钱币。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饮茶习俗,自汉、唐以来已有2000年的历史,其极盛时期为宋代。宋代茶叶生产兴盛,饮茶之风普及,品饮方式愈益讲究,鉴赏水平不断提高,“斗茶”之风随之而起。“斗茶”,即一种赛茶活动,参赛者献出各自的精制茶叶,以轮流品尝的方式鉴别、评定其色、香、味、形的优次等级,决出胜负名次。宋代斗茶比较普及,与当朝皇帝爱茶嗜茶关系密切,同时,与宋代瓷器发展也密不可分。不少文人高士和茶专家也爱好斗茶。可以说,宋代“斗茶”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精制香茗与精美茶具的和谐组合。一、名人茶事中国历代帝王喜好饮茶,研究茶学…  相似文献   

8.
正福建茶文化源远流长,种类丰富,乌龙茶则是其中气压全场的佼佼者。作为福建的一张茶名片,想必安溪铁观音无人不晓,几百年来安溪漫山遍野的茶叶书写着一方茶叶史,铁观音也以其独特的韵味、口感和养生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铁观音茶溯源据《安溪县志》记载,福建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兴于明清,曾是古代海上茶路的起点。福建安溪群山环抱,终年气候温润,云雾缭绕,时有雾露。宋代安溪茶种已经十分丰富,漫山遍野都是茶园,宋人黄夷简《小居》诗可知,黄夷简眼中的安溪可谓满目  相似文献   

9.
张港 《文史天地》2005,(1):47-48
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茶叶专著《茶经》,是我国唐朝的陆羽写的。《茶经》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茶文化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是唐代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作者陆羽收集历代茶叶史料并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和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方昌国 《文史天地》2009,(4):I0001-I0004
贵定云雾贡茶,生长在云雾山。唐、宋、元、明、清均为贡品。云雾山海拔1583.6米,在贵州贵定南,为苗岭山脉的主峰,乌、沅、盘三江之分水岭,山多危峰峭壁。云雾弥漫。《贵州通志》载:“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山最有名”,“为贵州之冠。岁以充贡”。乾隆五十五年立“贡茶碑”,嘉庆十年立“贡茶地界碑”。光绪年间,贵州巡抚林绍年献贵定芽茶二匣,皇上一匣、老佛爷一匣。贵定云雾贡茶参加国内外茶评获20多项奖。中国茶叶专家沈培和题“茶中极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佛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贵定“中国苗岭贡茶之乡”、会长刘枫题“一湖两江水。云雾绕山间,处处贡茶绿,一片好江山”o  相似文献   

11.
张威  王林 《黑龙江史志》2010,(17):9-9,17
唐宋时期,是我国茶叶制造、品赏、发展的重要时期,正所谓:"茶始于唐而兴于宋",而贡茶是茶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性不容忽视。由于唐宋贡茶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特点,故对唐宋贡茶从朝代上的纵向和产地及变化成因、品种、影响、文化等横向方面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对这一特殊时期贡茶重点方面进行全面的把握和了解,从而使得针对唐宋贡茶的区别和联系更容易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12.
宋代的茶饮技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煎泡茶叶的技艺,唐、宋、明三代各具特色而又相因发展,唐代煎煮,宋代冲点,明代瀹泡,明以后,瀹泡散条形叶茶成为中国茶叶品饮的主导方式,而在泡茶技艺的发展之路上,宋代的点茶法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而且宋代的点茶技艺,被入宋学习的日本僧人荣西等,从径山茶宴中带回日本,为日本历代茶道界人士学习吸收改造完善,成为现在日本诸流派抹茶茶道的源头。现在,宋代的末茶点茶技艺虽已不再为中国人所熟悉、使用,却在日本茶道中得到发扬光大。与其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相应,宋代有多种茶饮技艺同时并存。对于宋代极具特色的斗茶、分茶技艺,海内外已…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素有“名山出名茶”之说。贵定县的南部地区有座苗岭主峰云雾山,山下有个云雾湖,湖边有个云雾镇,镇上有个云雾村(寨)。云雾缭绕的云雾山腰种植着很大的一片茶园,此茶即闻名遐迩的云雾茶。云雾“贡茶”的起源云雾贡茶的历史悠久,唐、宋时期就开始种植、加工,属于中国名茶中的绿茶上品。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月在云雾镇、云雾村的关口寨立有石碑记载云雾茶作为宫廷贡茶一事。该石碑1985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单位。民国《贵州通志》记载:“全国各属该产茶,贵定云雾茶最有名,惜产量太少,得极不易”。明代万历三十年《黔记》记载:“贵阳军民府定番州辖长官司一年一贡朝觐,茶芽伍拾叁斤壹拾壹两陆钱伍厘”。当时定番州所管辖的云雾山地区(现云雾镇)生产的茶叶即是指现在的贵定云雾茶,所以,云雾茶也称“云雾贡茶”。可见,云雾贡茶的历史悠久,在历史上很早就享有盛名。云雾山是苗族聚居的地方。由于云雾茶的品质优良,冲泡出的茶汁汤色清澈、滋味浓郁持久、回甘力强,饮后略带清甜之感,能生津止渴、清热解暑、提神醒脑,具有消炎杀菌、降脂降压、抗衰老等保健功效,因此,当时茶农不仅要如数上缴贡茶,而且当地的土司爷和各级封建统治者贪婪无厌,...  相似文献   

14.
赵超  贺威 《福建史志》2010,(3):25-27,33
福建建州的茶叶生产历经唐五代发展。到宋代,无论贡额还是品质都有较大提升,其中北苑更是成为贡焙中心。北苑贡茶也因此成为福建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茶叶品牌,是福建茶业从地方走向全国和世界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茶事以《茶经》等茶学专著为基础,在唐代饮茶风尚的影响下,陶瓷茶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到了宋代,由于茶事的发展和斗茶之风的兴起,黑釉瓷成为饮茶的主要茶具。  相似文献   

16.
黄展岳 《文博》2004,(5):69-69
读贵刊2004年第3期晏新志《张臣合墓唐俑品鉴》,文中据张臣合墓志“龙朔三年(663)授泉州刺史”,断“泉州为今福建泉州”,实误。查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宋梁克家《三山志》以及清代编修的《福建通志》、《福州府志》、《泉州府志》等史料,福建在唐初只有泉州、丰州、建州三州,其后增置漳州、  相似文献   

17.
宋末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中曾说 :“茶之尚 ,盖自唐人始 ,至本朝为盛。”宋代饮茶文化登峰造极 ,其中斗茶艺术颇具特色。斗茶 ,又称茗战 ,是古人以战斗的姿态品评茶质优劣的技艺与风俗 ,是我国古代品茶艺术的集中体现。我国正式茶馆的产生、日本的茶道 ,都与宋代斗茶艺术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斗茶产生于唐末五代时期的福建建安一带 ,至北宋中期开始北移 ,之后很快风靡全国 ,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 ,从达官贵人到一般平民 ,无不“争新斗试夸击拂”。南宋时期 ,人们仍乐此不疲 ,兴意盎然。元代稍衰 ,明朝时 ,中国斗茶基本绝迹。斗茶的过程 ,包…  相似文献   

18.
“边茶”的概念“边茶”是内地销往藏区的专供茶,其叫法很多,有“西番茶”“乌茶”“马茶”等多种叫法,但在民间最普遍的叫法为“藏茶”。它早期始于唐代,到了元代,松潘、黎州、雅安地区藏族所需的茶叶已单独形成一个种,  相似文献   

19.
要知道祁门茶叶的起源,当考明祁门建县的地段.老徽州所属的六县(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在秦汉时,只有歙县黟县,故徽州人常称古歙古黟.祁门原是黟县的赤山镇,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邑人吴仁欢讨平流寇方清,因其旧垒建县.此县志所载"析黟六乡及侥州浮梁地置祁门县"是也.从上述情况来了解祁门茶叶的起源,是与江西浮梁县分不开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有句云"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足见唐代浮梁已产有大量茶叶,祁门西南地区是由浮梁划出来的,地面又大,产茶又多,是祁门在唐代就有茶叶的明证.  相似文献   

20.
自唐贞观四年(630年)太宗诏令天下州县学皆立孔子庙,孔庙依托官学普及而遍及各地。宋时,福建统县政区及下辖县均有1处孔庙,共计57处。对于宋代福建孔庙,学界已有一定研究,著述如《宋代的州县学》(周愚文著,台北:国立编译馆,1996年)、《福建教育史》(刘海峰、庄明水著,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福建教育史》(王豫生主编,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