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明是中国古代舆论最活跃的时期,其中又以东林党的舆论力量最为显著。从万历初年到天启末年,东林党人的舆论活动经历了三个阶段。东林党围绕官员诠选、官员考察、对阁臣的批判、以学术促清议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舆论活动,其主张在邸报发抄、印刷刻传和书信交流等方式的扩散之下,迅速流通于士林。东林党以舆论为载体,形成了与朝廷对峙和对话的政治力量。东林党的舆论活动加剧了明政府的党争态势,加速了官僚系统的分裂,不利于政治局面的稳定。但东林党的舆论主导了当时的社会思潮,对社会风气尤其是士大夫的气节产生了一种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光宗死后 ,东林党人对政局缺乏冷静的分析 ,忽视了后宫空虚的特殊性 ,没有利用唾手可得的有利条件去尽量巩固宫府一体的机制 ,而是简单地将李选侍推出政治舞台 ,直接造成了后宫无主的局面 ,客观上促使朱由校迅速地依靠客氏、魏忠贤一伙 ,不意为宦官专权扫清了障碍。“移宫”后 ,政局出现连锁反应 ,魏党反过来借“移宫”罗织罪名 ,又“因移宫而并成挺击、红丸之罪” ,东林党人被一网打尽。本文指出东林党人政治上的失误以及明代后宫制度的弊症 ,说明极度强化的皇权最终会削弱其本身  相似文献   

3.
《明季党社考》(以下简称《党社考》)是日本著名学者小野和子先生的一部力作。它的中译本已于2006年1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诚如它的译著者李庆先生在《前言》中所说“是一部从党争角度描述的晚明史”。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东林党虽然没有全景式和过程性的论述,但却澄清了一些颇有争议的问题。首先是东林党的历史定位。东林党形成于万历年间的后张居正时代。当时,张居正的改革已随着他的死去而归失败,但其影响依然弥散在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在研究东林党的形成时,常常会把张居正改革作为一杆标尺,对东林党加以衡量或评说。如…  相似文献   

4.
正年号作为中国古代王朝正统性的标志,变更具有一套完整的礼法规范。1620年一年内的两次皇位更替,导致明熹宗即位后中岁改元还是踰年改元成为廷臣争议的焦点。明熹宗最终选择调整传统礼法,中岁改元泰昌,踰年改元天启。而熹宗改元问题的解决则是由东林学派发展而来在朝的东林党"经世致用"理念践行的结果。改元之后,东林党与内宫宦官群体的争斗成为贯穿天启一朝的主要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5.
《明季党社考——东林党与复社》简评朱文杰日本研究中国晚明史著名学者小野和子教授所撰《明季党社考———东林党与复社》一书,已于1996年2月由日本同朋舍出版。本书是一部研究明季党争史的专门著作。全书630余页约50万字,可谓鸿篇巨制。内容主要对东林党和...  相似文献   

6.
寇慎字永修,山西人,万历四十四(1616年)进士,以工部虞衡司郎中于天启二年调任苏州知府。寇慎为人正直,体恤民情,百姓口碑极好。顾炎武《亭林余集》述及寇慎知吴二事。其一,寇慎上任不久,苏州遭百年不遇水灾,寇慎一面组织人力筑圩治水,一面组织百姓生产自救,遂使苏州"塗无饿殍,人心帖然",平安地渡过了灾荒之年。其二,东林党事发后,市民挺身而出,为东林党呼冤叫屈,魏党诬苏民造反,欲施镇压。寇慎  相似文献   

7.
正明思宗朱由检天启七年(1627年)8月24日继位,年号崇祯,时年16岁。他力图挽救明朝灭亡,诛魏忠贤,启用东林党人,抗后金,镇压农民起义,实行三饷(辽饷、剿饷、练饷)加派,滥铸钱币。《明史·食货志》记载,崇祯二年(1629年)"……江西复请开局,南京兵部、操江、应天府亦各纷纷铸钱,然皆自铸自用。"《明史·职官志》,"操江,以副都御史为之,领上下江防之事。"背"江"崇祯通宝为南京江防的操江所铸,始铸于崇祯二年(1629年)。《江苏历代货币史》言"江(江宁)"不确,  相似文献   

8.
阮大铖(1587-1646),字集之,号圆海,又号石巢,百子山樵等。安徽怀宁(今安庆)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年官给事中。曾作《百官图》进献阉党,导致杨琏、左光斗等被杀,而为奸佞魏忠贤青睐。又认魏为干爹,故时人称其为阉儿。因畏东林党人抨击,曾一度引退。寻召为太常寺少卿,事魏益勤。  相似文献   

9.
《东林列传》是研究明末东林党人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献参考价值,因此有关《东林列传》的版本问题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学术课题。  相似文献   

10.
明末,王朝濒临灭亡,东林党和复社对时局寄予很大的关心,纵论天下大事,形成在野的各种形式的政治运动。当时的浙东这种势力并不很强。翻阅《复社纪略》,崇祯二年的‘国表’——复社第一次大会的名册上看到的属浙东的人,计宁波府5人,绍兴府12人,金华府3人,不过20人而已。  相似文献   

11.
东林党与东林学派研讨会综述无锡市东林党史研究会今年是明代顾宪成、高攀龙重修东林书院结社讲学390周年。无锡市人民政府为书院修缮竣工举行隆重的揭幕典礼,同时于10月26日──28日举行东林党与东林学派学术研讨会。到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近代史所、...  相似文献   

12.
黄成蔚 《文献》2021,(2):99-111
通过对罗振玉旧藏抄本彭宗孟《侍御公诗集》进行系统研究,可以还原出彭宗孟的交游网络,从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处于东林党对立面的晚明浙党成员,不仅不是像传统认知的那样一味在政治斗争上党同伐异,反而与不少东林党成员也保持着较为友好密切的关系,在生活上更喜与僧道频繁往来。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揭示出彭宗孟向往归隐与厌弃党争的真实创作风格与思想倾向。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彭宗孟作为清初著名文学家彭孙遹的祖父,其"宗唐"诗风对海盐彭氏的文学旨趣塑造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炎黄春秋》1998年5期63页《明末党社与清朝文字狱》一文说:“崇帧时,江苏太仓庶吉士张薄倡议文社大联合……举行社盟,取名‘复社’。”“复社”组织者不是张薄,而是张溥。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苍人,明末文学家,崇祯四年进士,授庶吉士,他和同乡张采组织“复社”,以复兴古学,务为有用相号召,主张改良政治,继承东林党(明朝万历年间,一些学者在江苏无锡东林书院讲学,常批评时政,在政治上与魏忠贤对立,反对他们的人称他们为东林党)人传统,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影响很大。著有《七录斋集》。组织“复…  相似文献   

14.
举世闻名的东林党人在明朝末年惨遭阉党迫害,他们讲学的场所东林书院亦遭拆毁。本文以生动翔实的史料阐述了书院被拆毁的经过,并简述了阉党被清除以后,明清两代书院建筑逐步恢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曾以南京永济寺的一副对联“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为蓝本,为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撰写了一副对联,联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相似文献   

16.
明崇祯二年(一六二九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极亲率十万后金兵借道蒙古,突破龙井关、大安口,由蓟门长驱北京城下,骚扰京都及京畿诸城达七月之久,因其年为己巳年,故史称“己巳之变”。己巳之变是后金军的首次入塞,在明清关系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东林党人刘宗周说:“己巳之变,误国者袁崇焕一人。小人竟修门户之怨,异己者概坐崇焕党,日造蜚语,次第去之。自此小人进而君子退,中官用事而外廷浸疏。文法日繁,欺罔日甚,朝政日隳,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东林党首领高攀龙手书家信一通(图版柒),原为无锡秦声洁先生珍藏,1984年国庆前夕由汤修毓老人将其捐献给文物部门,现藏东林书院文物保管所。家信共276字,写在每面纵长28.5、宽10.5厘米的四页黄色纸上。时近四百年,但保存完好。文字清晰,书体流畅,是目前所见高攀龙家书墨迹中较好的一件,内容也具有一定史料价值。高攀龙为无锡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他曾出仕万历、天启两朝,直言敢谏,在当时廷臣中很有声望,为朝野所推重。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高攀龙因上  相似文献   

18.
正马克昌(1926~2011年),河南省西华县人。著名法学家,新中国刑法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1950年从武汉大学法律系毕业并留校任教六十余年,系武汉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1980年,马克昌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邀请,参加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起诉书的讨论修改。随后受司法部委派,担任"两案"被告人吴法宪的辩护律师。  相似文献   

19.
赵素文 《文献》2002,(4):147-156
祁彪佳,字虎子,又字幼文、宏吉,号世培.生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万历四十六年十七岁举于乡试,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选福建兴化府推官,任职五年后丁外忧归,崇祯四年(1631)服满晋京,次年春考选福建道御史,六年出为苏松巡按,八年乞病归养母,此后家居八年,直至崇祯十五年才北上赴河南道御史之命,主掌计典,计事竣外迁为京畿刷卷.南明立国,被公荐为苏松巡抚,因与东林党人关系密切,为马士英、阮大铖所嫉,任事不过半年便不得不辞职告归.  相似文献   

20.
《石巢传奇四种》创作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书磊 《文献》2003,(3):151-163
《石巢传奇四种》作者阮大铖(1587-1646),字集之,号圆海,又号石巢、百子山樵、皖髯.安庆府怀宁(今安庆市)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中举,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官户科给事中.天启四年(1624)以谋迁吏科阴结魏忠贤,又惧东林党攻己,未满一月即请归.崇祯元年(1628)起光禄卿.崇祯二年(1629)阮大铖名在逆案,削职为民,后流寓金陵.弘光时,起兵部侍郎,进尚书.清兵渡江,走江东,不久降清,从攻仙霞岭暴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