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胡涛  Rob Law 《旅游科学》2008,22(4):47-52
目前国内很多针对旅游网站的研究大多是关注旅游网站的功能,网站可用性方面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采用修正的启发式评价方法,定义了用户对网站评价的基准,对489份基于5大类24个指标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发现了我国内地旅游网站在可用性如内容服务形式、整体结构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是旅游相关从业者认识和提升旅游产品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旅游景区服务评价数据的集成和服务质量的评价,并利用其进行过程管理和决策管理影响旅游企业的发展方向。在服务质量的评价过程中,评价目的、评价模型、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等是其着重考虑的因素。本文主要根据目前已经形成的国内外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进行综述与评价,并结合目前旅游发展环境提出关于服务质量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莉 《旅游纵览》2013,(10):165-166
虚拟旅游是高科技和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本文通过剖析虚拟旅游的特征,指出对传统旅游的影响,探讨虚拟旅游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同时,展望了未来虚拟旅游的应用方向。虚拟现实技术给旅游业带来了一次科技革命,催生了虚拟旅游这一新生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发展走过了点式旅游、线式旅游、面式旅游和时空旅游四个阶段,目前进入了虚拟旅游时代。虚拟旅游是指现实旅游景观通过网络平台逼真  相似文献   

4.
基于元分析的国内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温碧燕  张子澎 《旅游科学》2010,24(2):40-48,63
本文采用元分析方法,从研究内容及对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3个方面对目前国内有关旅游竞争力评价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旅游竞争力评价是近年来国内旅游研究的一个热点,其研究特点如下:(1)研究内容多元化,其中以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和省级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为主;(2)研究对象以东部城市为主;(3)构建多层次指标体系是目前国内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的主流方式;(4)专家调查法是国内学者最常用的指标权重赋值方法;(5)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则是最常用的竞争力量化测评方法。本文归纳总结了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1个旅游竞争力评价一级指标和44个二、三级指标。本文并对当前国内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健康养生成为大众的一大需求。森林康养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学界和业界较高的关注。文章主要利用文献归纳法对森林康养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森林康养旅游的起源和国内发展历程,发现国内森林康养旅游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森林康养旅游的开发策略、评价指标体系和开发潜力评价、产品和模式、游客森林康养旅游意愿和森林康养旅游基地建设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实证研究较少、研究内容不具体,未来可从跨学科、高实践的角度对森林康养旅游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推动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VR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代,结合其与众多行业的发展,逐步实现智慧产业的建设,充分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为旅游景区提供方向性指引,这在大数据发展的云时代阶段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措施。同时,"+"时代给更多行业的转型提升提供了可能性。笔者基于对虚拟现实技术与旅游相关知识的了解,为了促进"旅游+虚拟现实"发展,创建景区虚拟管理系统,期望未来的旅游行业实现突破性进展、旅游景区实现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丁娟 《旅游科学》2014,28(6):51-61
本文从旅行社网站服务质量的视角,引入B2C电子商务网站服务质量的Web Qual评价体系,针对旅行社的业务特点对其加以细化和改进后,结合熵权法,构建了旅行社网站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模型T-Web Qual。然后利用该模型评估了部分2012年全国百强旅行社的在线服务质量。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旅行社电子商务网站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已经具有一定基础,但是商务理念和服务意识仍显不足;在线服务的技术性和专业性有待提高;在线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满意度不高。针对当前旅行社网站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变,旅游在提升人们精神消费水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基于体感交互的冰雪旅游虚拟现实产品设计现状,其次分析旅游者对冰雪旅游虚拟现实产品的新需求,最后提出基于体感交互的冰雪旅游虚拟产品设计思路,以期通过冰雪旅游虚拟现实产品的设计有效发扬独特的冰雪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9.
焦世泰 《人文地理》2013,(1):150-154
以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为研究对象,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游客感知研究相关文献,然后从分析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游客感知的影响因素入手,构建了一个评价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游客感知的多层次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法,萃取出5个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游客感知意象评价因子———魅力性、知识性、传统性、娱乐性、真实性,可以识别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管理和营销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虚拟旅游的喜与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虚拟现实技术参与旅游的实践,营造了独特的虚拟旅游环境。由于虚拟旅游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它必将对未来旅游事业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虚拟旅游在可以给未来人们带来优越性的同时,也潜在着可能出现一些负效应。虚拟旅游究竟是喜是忧,这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及营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体育旅游是近年来国内外旅游研究中的新兴课题。本文简述了体育旅游研究的产生背景,从营销角度探讨了大型体育赛事的旅游功效评价;在尝试对体育旅游进行类型划分的同时,分析了这些类型划分对有关体育旅游发展战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旅游虚拟社区参与者行为倾向形成机理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伟  张彦 《旅游科学》2010,24(4):77-83
旅游虚拟社区能够满足参与者的多种需求,由其促生的自助式组团旅游也成为常见的旅游现象。本文研究表明,旅游虚拟社区能够提供给参与者显著的功能收益和心理收益,影响这些主观收益产生的因素包括虚拟空间中的人际关系、信息内容和社区平台自身的属性。参与者对旅游虚拟社区的价值感知会导致其出现持续参与和结伴旅游等后续行为。因此社区建设需要从信息提供、环境塑造和规则设计等入手,强化参与者的感知有用性和凝聚力,进而产生忠诚行为,同时旅游企业也应积极介入到旅游虚拟社区中并加以创新使用。  相似文献   

13.
对发展温泉旅游的建议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高鹏  刘住 《旅游科学》2004,18(2):54-57
温泉旅游是温泉与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的产物。本文在简要论述了我国温泉发展现状及其与旅游业相结合所产生的新业态——温泉旅游的基础之上,针对我国温泉旅游的开发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导游人才的需求与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流 《旅游科学》2001,(4):44-46
本通过分析新世纪我国旅游业发展亟需大批高素质的导游人才,指出目前旅游高等教育在培养导游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新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5.
张楠 《神州》2011,(2X):22-23
旅游文化主要是由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与旅游介体文化共同组成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旅游客体文化是旅游文化的基础,也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近年来随着旅游主体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和审美情趣的个性化,旅游客体文化建设显示出诸多不足,因此提升旅游客体文化内涵、强化旅游客体文化价值对于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胶东旅游客体文化建设为例,结合旅游客体文化的特点,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旅游客体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给出旅游客体文化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双休日休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赵振斌 《人文地理》1999,14(4):46-49
本文对双休日休闲旅游性质及其市场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一旅游形式在当前我国国内旅游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旅游动机回归自然趋向明显,市场具有范围有限、组织化差、基本消费为主、淡旺季不明显等特征,最后,提出了双休日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国内旅游团利益相关者利益格局均衡发展模式探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慧君  郭鲁芳  吴理俊 《旅游科学》2005,19(5):21-26,32
一直以来,很多学者和业内人士把国内旅游团"旅游服务质量问题"归结为导游的素质,并探索过多种改善途径,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未达到根本解决的目的.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思考该问题,认为其症结主要在于各主体间利益关系的失衡,因此尝试通过构建国内旅游团利益相关者利益格局均衡发展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research adopts the mobilities approach to examining the everyday experience of tour guides. Scholars tend to highlight guides as service providers and cultural brokers, whose activities and feelings seem to be subordinate to tourism consumption. In contrast, the research moves beyond the context of business and economy and seeks to resituate tour guiding in ordinary life. It draws on the ethnographic fieldwork in Sanya, a coastal city in south China, and adopts the methods of secondary data collection,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for data generation. Specifically, the research scrutinises how tourism mobilities are embedded into the production of local guides’ daily practices, emotions and feelings. Tour guiding is characterised by movement/stillness, instability and contested meanings. On working days, guides travel with tourists between scenic sites, receiving unstable income. The mobile work greatly shapes their everyday rhythms, social networks, familial lives and identities. On jobless days, guides are likely to confine ordinary practices to residence and suffer from deep anxiety. Immobilities arouse their feelings of inability and worries about the future, thus lowering their expectations of career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problematises the idiosyncrasy of tour guiding and underscores it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oduction of everyday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 thus giving a wider view on tourism work. In so doing, it also enrich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ity of tourism mobilities and contributes to the debate on the de-differentiation of tourism.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杨勇 《旅游科学》2006,20(2):40-46
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有关学者研究的对象,这也导致了对旅游业地位的不同认识。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认为我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因果关系。文章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谢园方  赵媛 《人文地理》2010,25(5):27-31
低碳概念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随着低碳理念的出现和发展,低碳旅游成为旅游业对低碳经济的响应方式。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对国内外低碳旅游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低碳旅游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多以宏观定性分析为主,而国外则利用问卷调查、构建模型等方法多方面收集信息和数据,侧重于定量分析。通过对低碳旅游研究进程、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总结,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低碳旅游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