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枫窗脞语》(1984年,中华书局版)里写过一篇“宽永通宝”钱短文.我于1958年去农安普查文物时见到不少宽永钱,初以为是日本钱,日本宽永钱流行到中国很多,这次见到的,有人认为和日本钱不同,当是中国自造,但中国史上不见有用宽永两字作年号的.后来在曹廷杰《西伯利亚东偏纪要》里见所记珲春双城子东南里许德商火磨房内有古碑,字迹剥蚀,相传原文有“宽永十三年,湖北进马二千匹”语,今惟“宽永十三年,湖北进马”九字可识,“二千匹”字已乌有.我认为曹氏的说法有得有失,得的是解释“湖北”是兴凯湖北,而不是今天的湖北省;失的是日本宽永年,当  相似文献   

2.
宽永通宝是日本铸期最长、铸量最大、版别最复杂的古钱。它是历史上流入我国最多,收藏者最熟悉的外国钱。 宽永钱分小平和折二两等,我国均可见。史载宽永钱有金银铜铁四种,前两种属赏赐非行用钱,在日本也极难见。铜钱数量最大,有水红铜与黄铜之别。党永小平钱有光背、背字和背星纹三大类;折二钱仅有钱背均匀布有11条水波纹一种版式。宽永通宝仿中国宝文钱制,钱文对读,书写峻秀纤细,大多铸造较精,钱体厚重适中,官铸,也有粗劣轻薄品,属日本和我国民间私铸。宽永通宝从1626年(宽永三年)始铸到1867年结束,铸期达24…  相似文献   

3.
沔阳县博物馆,近两年在沔城收购站选拣了三种不同版式的“宽永通宝”。“宽永”,是日本帝号(即公元1624—1644年)。宽永元年正当我国明代天启四年,距今360余年。当时日本所铸铜钱,与明代铜钱的形制,规格,重量,基本一致。文字与汉文完全相同,钱面铭文“宽永通宝”与“天启通宝”“通宝”二字极似。可见当时中国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安庆钱币陈列馆藏有一枚日本背21波文久永宝未铸通用钱的钱母,堪称镇馆之宝之一。  相似文献   

5.
《新疆钱币》2000年第2期方绪灵《介绍一枚宝伊局当四样钱》(以下简称《样钱》),近总感到是仿铸品,但未见实物,难以判定。  相似文献   

6.
笔曾撰《宝伊局铸币及北疆钱制考》一论及宝伊钱局及铸币,现再考相关问题。咸丰三年(1853年)宝伊局遵旨铸大钱,自1853年11月初6日起宝伊局回收制钱,按户部规定改铸当十大钱,枚重四钱四分,按八十枚(八百元)折银一两搭放兵饷。四年(1854年)正月十五日加铸当五十(枚重八钱),有红、黄铜两种。当百(枚重一两四钱)、当千(未见)、当五百,只见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泉一枚近年出现多枚,真伪多有争议。  相似文献   

7.
本人在上海市肇嘉浜路原露天钱币市场得一枚咸丰宝苏局当三十大铁钱。该钱径42、穿 8 8、厚 2 7、缘宽 6 2毫米 ,重 2 0 5克 (图 1)。据《无锡钱币》总第八期第十四页记序 :“咸丰五年 ( 185 5 )三月宝苏局也提出铸当十铜钱 ,成本不敷 ,拟仿京师式样鼓铸小平及当十、当五大铁钱、并委员采铁 ,雇匠到清江浦 (今淮阴市 )试铸。但宝苏分局只是试铸铁钱 ,并未大量铸造 ,留存至今故甚稀少。”据《淮阴市志》第三十二卷载 :“咸丰三年淮阴设宝苏分局 ,清政府为筹措军费 ,铸大钱。咸丰四年二月在淮阴开铸当十以上铜钱 ,至十月底铸当十、当五十、…  相似文献   

8.
新疆宣统通宝红钱,传世很少,为红钱之名品。版别有宽宣,小宣,长宝,短宝之分,一般制作不精。宣统通宝(见图),钱背汉文“库十”,左满文,右回文为“乌什”。直径2.2厘米,重3.6克,红铜质,1930年上海《泉币》杂志第二十三期最早载有一品,为戴葆庭先生所藏。该钱“文字阴起,色泽俱佳,前所未见,定于宣统初年库车局偶铸。”《宣统新疆图志》载乾隆三十一年,尚书永贵奏请  相似文献   

9.
清雍正年间,宝苏局所铸的雍正通宝版别较多,这也是众多泉友喜爱雍正钱的原因之一。笔者近来集得宝苏局雍正通宝宽缘大样(见拓图),实测直径2.99、厚0.18、面缘宽0.51、背缘宽0.54厘米,重6.88克。查普通的宝苏局雍正钱宽缘式并不少见,一般直径仅在2.73—2.88、面缘宽0.4—0.45、背缘宽0.4—0.48厘米,重量4.9—5.8克。似此枚超重、特宽缘、直径近3厘米者极为少见,它为研究宝苏局铸造雍正钱币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雍正通宝是清代宝苏局开铸的第一种制钱。自雍正八年至十年(1730—1732年),铸期不过两年多。此后160余年里宝苏局是江苏省惟一的省设…  相似文献   

10.
这里介绍一枚清咸丰年间迪化(今乌鲁木齐)宝迪局铸造的当八十大钱(该钱为周军灿同志藏品,见附图)。此钱外径5.1厘米,穿径1厘米,外缘宽0.7厘米,厚0.3厘米,重42.6克,黄铜质。正面铸汉文正楷“咸丰元宝”四字,笔划挺秀。背面穿上为汉文“当”字,穿下汉文“八十”两字(自右至左),穿左满文[boo](汉文“宝”字  相似文献   

11.
绍兴是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赵构的年号。高宗在绍兴年间(1131—1162年)铜钱铸有绍兴元宝和绍兴通宝两种钱文。绍兴通宝铸有小平、折二、折三3种,仅有楷书,直读。另有绍兴通宝仿瘦金书旋读折十、折五(实为折三钱)试样大钱。《历代古钱图说》中,马定祥先生批注:“此折五大钱,仅见。另有折十型大钱,亦为仅见。”  相似文献   

12.
《中国钱币》杂志一九八三年第三期刊有潘连贵同志《“得壹元宝”应为年号钱》一文,理由似不充足。“得壹”自有其义,不必定为年号。今略述如次。钱文铸年号,始自北魏,但其后亦多有不用年号者。史思明于公元七五九年正月建元应天,三个月后即改元顺天,共得一年十个月,史书记载,非不明白。《新唐书·食货志》四云:“史思明据东都,亦铸得一元宝钱,……既而恶‘得一’非长祚之兆,改其文曰‘顺天元宝。”则“得壹”之铸,当在应天时或顺天之初。故沈括《梦溪笔谈》说:“余按《唐书》史思明僭号,铸顺天、得一钱。顺天乃其伪年  相似文献   

13.
三铢钱在《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中已不十分清楚,三铢为孝武所铸,则无疑意。但三铢铸罢于建元,还是铸废于元狩,自来两种分歧,或说始铸建元元年(前140)罢于建元五年(前136)或说元狩四年(前119)铸至元狩五年(前118)废,可喜山东莱芜首  相似文献   

14.
正浙江省机器铸币发端于光绪十三年(1887)军火机器局内附铸制钱,后因洋铜货缺价昂,光绪十四年起暂行停铸。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军装制造局内修缮机具,重新开铸七分重制钱。~([1])光绪二十二年《杭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亦有相关记载:进口洋货中,主要是日本铜,计值关平银92217两,及锌块,计值关平银6580两,以上两项都系供杭州铸铜币厂使用。光绪二十三年(1897),杭州新开设了一间生产银币的造币厂,该厂有  相似文献   

15.
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曹廷杰,在双城子(今苏联乌苏里斯克)的西城东南里许,德商火磨房院内发现了刻宽永十三年的墓碑,即宽永墓碑(巳残)。近年来,在东北吉林、黑龙江两省的古城中,都发现了宽永通宝钱。这为东北边疆史的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宽永墓碑和宽永通宝是哪一时代的遗物?是否属同一时代的遗物?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据目前所发表的文章来看,有三种不同看法。一是曹廷杰和魏声和认  相似文献   

16.
去年,本人随家父马定祥拜访了王健舆先生(他是已故著名古钱收藏家王荫嘉先生的后裔),承蒙青睐,使我亦有幸得见王老旧藏中的一枚罕见真品——“永乐通宝”折三钱。当时欣获王君应允,作了钱拓。(见图) 该钱楷书,直读“永乐通宝”,背穿右铸有“三钱”两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收集了徐州及邻近地区流通的一些顺治通宝"宁"字钱,有背单汉字"宁"字钱、背"宁一厘"钱、背满汉文"宁"字钱。细察之,有诸多不同版式。顺治通宝"宁"字钱为何局所铸,泉界长期意见不一,或曰甘肃宁夏局铸,或曰江南江宁局铸。在徐州及邻近地区,顺治通宝"宁"字钱尚属多见,笔者意为江南江宁局铸,不作详述。江南江宁局开铸时间也有不同记载,《皇朝文献通考》等文献记载为顺治五年(1648),《清  相似文献   

18.
宝苏局是江苏省的铸钱局。据《苏州府志》卷二十二,载:"宝苏局旧名钱局,在吴县北利三图,即永丰仑旧址"。①清雍正八年(1730年)七月改称为宝苏局,雍正九年得户部题准,铸雍正通宝小平钱。②后经乾隆、嘉庆、道光,直至咸丰初年,都铸背满文的咸丰通宝年号钱。  相似文献   

19.
从十六国时期成(汉)李寿铸“汉兴”钱(338—343年)开始,我国货币发展史上出现了以年号命名的钱币,古钱学家称它为“年号钱”。唐朝曾铸过“乾封”,“乾元”等年号钱,但就总体来看,通唐之世,主要的流通货币是“开元通宝”钱,但“开元通宝”不是年号钱,所以年号钱的真正盛行是在宋朝。北宋的第一种钱——“宋元通宝”钱(《宋史·食货志》读作“宋通元宝”。图1),始铸于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是沿袭唐朝“开元通宝”的制作,还不是年号钱。到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铸“太平通宝”钱以后,年号钱才风行起来。太宗以下,两宋计有十七帝,五十四个年号,每个皇帝往往更改几次年号,如北宋仁宗改元九次,南宋理宗改元八次,而且,几乎每改一次年号,就新铸一种钱,或称“通宝”,  相似文献   

20.
古钱     
大朝、中统、至元、元贞、大德、至大、大元、皇庆、延祐、至正通、元宝元钱。大朝通宝铸于蒙古未建立元朝以前,径2.3厘米,重3克;又有银钱。中统元宝、至元通宝、元贞通宝、大德通宝、至大通宝及大元通宝、皇庆元宝、延祐元宝、至正通宝分别铸于元世祖中统(1260—1264年)、至元(1264—1294年)、成宗元贞(1295—1297年)、大德(1297—1307年)、武宗至大(1308—1311年)、仁宗皇庆(1312—1313年)、延祐(1314—1320年)、惠宗至正(1341—1368年)年间。中统钱有篆、真二体钱文;至元、元贞、大德、大元钱均兼用汉文、蒙文(八斯巴文);至正钱背穿上模铸蒙文地支。一般有平钱及折二、折三型钱。平钱径2—2.5厘米,重2.5—3.6克;折二型径2.6—2.8厘米,重6.2—6.3克;折三型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