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尽快争取外国列强的承认成为了民国政府外交工作的优先课题,日本则在该问题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同年7月,日本明治天皇病逝,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纷纷向日本驻华外交机构致以哀悼,同时中央政府还希望派遣正式代表赴日吊唁,意图借助于"葬礼外交"的舞台扩大中华民国的外交影响.由于日本当时还未承认民国政府,日本政府以非正式的方式向民国政府转达相关信息,并劝阻民国政府派遣代表赴日的计划.另一方面,日本还通过在华的报纸媒体发表文章,安抚中国官民的不满情绪.中日两国围绕明治天皇去世所展现的"迎"与"拒",反映了外交手段与外交实践的分离,以及民国政府寻求列国承认与日本政府意图扩大在华利益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2.
于非 《世界》2005,(1):38-40
外交部长李肇星很健谈,也很幽默,加之他待人随和,和他在一起,不论老少,都会觉得很轻松,也很开心。在外交场合,他也一样健谈、风趣、幽默。他的一句幽默,会化解尴尬,搞活气氛,抑或把不便直说的信息传递过去。  相似文献   

3.
邓显超 《攀登》2006,25(5):140-143
文化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力量”。文化外交作为一个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文化外交包括双边和多边文化交流、留学生培养、语言推广和媒体信息交流等活动。文化外交与公共外交关系密切,但又有所侧重。中国拥有悠久的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外交在配合国家整体外交,提升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宣传中国和平发展理念以及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尽管我国的文化外交仍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对外文化交流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但是潜力巨大的中国文化外交必将在新世纪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公共外交成为我国外交的重点内容。从9·11事件开始,中国外交部开始把公共外交纳入外交事务。公共外交作为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完善我国外交布局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外交的重要开拓方向。[1]与此同时,华侨华人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关注。目前国内学术界关注的代表性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当前侨务公共外交的发展过程;[2]二是讨论如何具体操作侨务公共外交;[3]三为关注侨务公共外交的实际意义与理论研究。[4]  相似文献   

5.
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环境成为美国外交的主要议题之一.尼克松政府通过北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国际组织,围绕环境监管、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主题进行外交活动.尼克松的环境外交体现出其先行一步的外交构想和具体的环境行动.美国的环境外交因先于其他国家而取得了国际环境领域的有利地位,并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初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达到一个高潮.不过,尼克松的环境外交更多地着眼于美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形势和现实利益,与第三世界为实现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环境主张形成了明显的对照.  相似文献   

6.
<正>汉王朝的统一及其强盛,使其成为公元前后长达四百年雄踞东亚、睥睨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国,其外交触角亦随之从东亚地区伸向了广袤的西方世界,登上了世界外交舞台。时代发展和外交新局面的需求,使其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促使其外交职能急速膨胀,构建了一整套相应的外交体制,从而把自先秦以来形成起来的中国古典外交体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发展阶段。它不仅在汉代发挥了外交职能的积极作用,而且还被日后诸王朝所取法,直至近代被欧美政治制度所取代。显然,这个时代的外  相似文献   

7.
吴泽林  钮维敢 《攀登》2012,(3):28-34
当代美国外交实践中,有时采取把国际法凌驾于国内法的做法,而有时又把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从而形成了外交实践的悖论,这个悖论涉及到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问题上一元论两种学说的争论,反映了美国外交实践的矛盾性。但是,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空中变换采用一元论的两种学说,形成法制体系隔空隔时的矛盾只是表面上的问题,实质上,美国无论采取国际法高于国内法的做法,还是采取国内法高于国际法的外交,都是为了在特定时空内使美国的自身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当代美国外交实践中,有时采取把国际法凌驾于国内法的做法,而有时又把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从而形成了外交实践的悖论,这个悖论涉及到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问题上一元论两种学说的争论,反映了美国外交实践的矛盾性。但是,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空中变换采用一元论的两种学说,形成法制体系隔空隔时的矛盾只是表面上的问题,实质上,美国无论采取国际法高于国内法的做法,还是采取国内法高于国际法的外交,都是为了在特定时空内使美国的自身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奕劻外交活动真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外交矛盾交织.庆亲王奕劻以皇族特殊身份进入中央政权,执掌军政外交,参与处理清廷与义和团、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和列强签订<辛丑议和条约>等.从中看出奕劻外交中的特点及经验教训,将给人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10.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外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出发,坚持对外文化交流为人民解放事业服务,认为文化外交是阶级斗争和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需要,强调依靠文化服务外交,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对外文化交流,扮演"开路先锋"和"外交先行官"的角色。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把文化交流作为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文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是中国最初步入国际政治舞台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中英两国在外交上的接触与冲突,是处于社会转轨关键时期的清政府遇到来自西方近代外交体制的首次冲击.然而,封闭的外交体制和自我陶醉的文化心态使清政府既无法体察中英两国国势的急剧变迁,又不能对西方近代外交体制的严峻挑战作出敏锐的反应.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不仅标志着天朝传统外交政策的结束,而且定下了近代中国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制度的外交格局;清朝落后的外交机制以及险恶的国际环境严重地阻滞着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于洋务运动史、近代外交思想史既有研究,利用近年来出版的有关档案,考察中法越南交涉这一洋务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外交个案,探讨洋务时期整体外交思想,认为义利结合的整体外交思想为洋务时期清朝政府的基本外交指导思想,从而反思中国近代外交思想史研究中若干误区.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国的外交都是与它的内政有关联的。一国的国内外政策,是这个国家政治生活的两个缺一不可的重要方面。从一般原则上讲,外交是内政在这个国家对外关系中的反映。换言之,外交实质上反映了这个国家对外部环境的要求和为实现这些要求所作的努力。所以,离开了一国的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外交就失去了依托。如果只孤立地看某些枝节的对外政策如何运作,孤立地看这个国家的外交家们怎样折冲樽俎、唇枪舌剑,那就把外交理解为纯“技术”问题了。  相似文献   

14.
晚清国人对外交人才观的演变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过程.从最初国人对选拔外交人才的讨论到外交官职业化思想的明晰,他们的观念可谓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已经初步树立起了近代化的外交人才观.中国传统外交人才观与近代西方外交人才观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属于两个不同的文明体系.近代西方的强势地位,决定了国人外交人才观的演进必然是接受西方理念的过程,其间不断交织着中西观念的冲突与碰撞.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不仅集中反映在对文化建设的内容、目标和文化外交战略地位和作用等问题的理论认识方面,更是体现在多元化、全方位的文化外交的实践活动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把"文化现代化"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相似文献   

16.
清末报刊评论与中国外交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云仙  牛杰 《安徽史学》2005,(6):35-38,34
清末报刊评论对外交的关注是中国民族危机的必然产物,是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重要表现.清末报刊评论不仅在组织民众参与外交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推动了中国外交思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徐希军 《安徽史学》2004,(5):97-101
胡适对苏联外交的评判大体是求是的.他高度评价苏俄初期的对华宣言,希望中国政府承认苏联,赞赏苏联在30年代中期的和平努力,认为苏联是维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充分肯定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无私援助.胡适也谴责了苏联外交所表现出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二战后,胡适以冷战思维判定苏联外交是侵略、扩张性的.  相似文献   

18.
1938年5月,宇垣一咸担任第一次近卫內阁外务大臣,重新探求对华"谋和"之路.日本外务省东亚局长石射猪太郎的"石射文书",对宇垣谋划对华"和平外交"政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运用日本原始档案资料,考证宇垣对华"和平外交"谋略实施和交涉过程,分析宇垣对华"和平外交"谋略实质.从而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日本侵华历史提供又一佐证.  相似文献   

19.
正为深入研究和宣传习近平重要外交理念,2014年7月5日,由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当代中国研究所外交史与港澳台史研究室和《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承办的"学习习近平重要外交理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当代世界》杂志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等机构的20位专家学者应邀参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几个问题蒋建农国内外有关新中国外交问题的论著大都把"一边倒"作为新中国基本的外交方针。由此而来,有的论者认为,由于中国共产党采取倒向苏联一边的方针,就使得新中国丧失了与欧美国家交往的可能,以至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也有的论者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