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谈左宗棠整饬吏治张耀中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他一生一任巡抚(浙江),三任总督(闽浙、陕甘、两江),并曾以大学士入值军机,在总理衙门行走,直接参与清廷的最高决策,被誉为晚清的"中兴名臣"。有人评价左有三功(率师收复新疆,...  相似文献   

2.
胤凌 《文史天地》2008,(4):57-58
1866年左宗棠由江浙总督调任陕甘总督。次年,他在赴酒泉途经武威时,前往文庙拜祭儒门鼻祖孔圣人。当左宗棠走到文庙门口时,管理人员却只打开文庙两侧的小门迎接。  相似文献   

3.
张爱青 《沧桑》2009,(5):47-48
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曾通过票商筹借和汇兑了大量银两,以解西征军饷的燃眉之急。为感谢票商,左宗棠在回京述职路过山西时,特地到祁县乔家堡拜访票号东家之一的亮财主乔致庸并题词。本文通过票号在反对沙俄和阿古柏侵略新疆斗争中所起的作用来理解左宗棠此次题词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4.
潘文生 《沧桑》2009,(4):3-4
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在贫瘠而又落后的甘肃大地上,因地制宜,身体力行,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耕作方法,围绕屯田垦荒,振兴农牧,兴修水利,改革农业生态环境等进行了系统而有效的开发与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甘肃农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探讨左宗棠对甘肃农业开发的经验,对于今天甘肃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治理都具有比较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又字朴存,湖南湘阴人,早年自号“湖上农人”,道光举人。咸丰十年(1860)率湘军赴江西、皖南军镇压太平军。同治元年(1862)任浙江巡抚,次年升任闽浙总督。同治四年(1865)节制赣、粤、闽三省军务,镇压太平军。同治五年(1866)调任陕甘总督,次年镇压回民起义和捻军,  相似文献   

6.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1881年至1884年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事务大臣。海安、如皋、东台乃至如东的不少地方.许多耄耋老人口口相传,左宗棠曾不畏沿海风潮灾害和舟车疲惫亲临丁所、拼茶巡察网业加工出口和范公堤的毁损情况。那么,历史上的左宗棠是否真的到过丁所、拼茶?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名人,与兰州有深厚关系且名播中外的,可以说无有出左宗棠其右。兰州有关左宗棠的遗迹、物甚多,常常为前来参观、旅游的中外人士所瞻仰。左氏是晚清名的爱国人物,统治阶级中颇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莅官陕甘总督长达14年。他在任时对兰州城市建设所做的贡献,是很值得一说的。甘肃省博物馆所藏《金城揽胜  相似文献   

8.
评杨增新主政新疆17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增新字鼎臣,云南蒙自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同年以即用知县派往甘肃,先后任中卫知县、河州知州、甘肃武备学堂总办等职。1907年,杨因与陕甘总督升允“龃龉”而  相似文献   

9.
左公柳断想     
清朝封疆大吏左宗棠,自1866年由闽浙总督调任陕甘总督至1881年擢升军机大臣的10余年间,率兵10万,平定了西北。深谋远虑的左宗棠,为将西北与内地紧紧连在一起,使口外与中原腹地血脉相通,开拓、修筑了数千里的西兰及甘新驿运大道,并倡导军民在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种植柳树、杨树和沙枣树,名曰“道柳”,即世所称颂的“左公柳”。“道柳”的作用在于护路基,阻风沙,利行人。凡左公所到之处,都要动员军民植树造林,制定护林护树的措施,严加执行。因此,湘军所植“道柳”和沿途城池所栽树木,浓荫如幄,枝拂云霄,连绵…  相似文献   

10.
南华书院     
正南华书院初建于同治十三年(1874),左宗棠时任陕甘总督,十分关注文武官吏与士民子弟的求学问题,任期共倡导新建书院9所,恢复书院12所。甘州绅民集资,欲为左公立生祠,左公不许,以之兴建南华书院。解放后,南华书院改为新生机械厂,后辟为南环路。  相似文献   

11.
张繁 《巴蜀史志》2005,(5):37-39
19世纪中后期,在中国边疆海防处于严重危机的形势下。清朝疆臣之间就国防战略部署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有名的“海防”与“塞防”之争。在这场争论中,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以大局为重力排以直隶总督李鸿章为首的重“海防”轻“塞防”及以湖南巡抚王韶等人为首的重“塞防”轻“海防”的主张,总揽全局,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并重”的战略思想并积极将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2.
左宗棠(1812——1885),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今湖南湘阴县界头铺镇)。晚清重臣,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年时屡试不第,转而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来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定陕甘"同治回变"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3.
那彦成整饬青海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彦成(1764一1833),字绎堂,章佳氏,满洲正白旗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土。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任尚书及总督等职。一生为官虽几起几伏,但“遇事有执”①任总督时,三次考绩皆特旨优叙。处理与英吉利事务,英人“凤所敬惮”②。“中外想望风采”③。嘉庆帝也谓其为“柱石之臣”④。那彦成任陕甘总督时,政绩卓著。尤在处理青海民族事务期间,酌立章程,因地制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经济的发展。一、青海纷乱局面的形成青海地区以蒙藏为主要居民的民族分布格局由来已久。元、明以来,蒙古族就广泛活动于此,并以宗教为纽…  相似文献   

14.
《文献》2017,(6)
左宗棠是晚清名臣,其所作诗文曾汇编为《左文襄公全集》问世,但遗漏甚多。此后,湖南省社科院又广罗众本,整理成《左宗棠全集》一书,但仍未能穷尽。苏州图书馆藏程履丰所抄左宗棠书札一册,总计七十二通,其中九通《左宗棠全集》没有收录,另有批札十二通,《左宗棠全集》亦漏收。这批书札作于同治八年至十一年,批札则晚至光绪四年,内容涉及陕甘战事、州县治安、军需运输,以及"天津教案"、福州船政局事务等等,是研究左宗棠镇压陕甘回变以及其对外主张的重要文献,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遇春是清朝著名将领,其一生戎马生涯经历无数战役。道光六年(1826),由于爆发张格尔叛乱,是年杨恰为署理陕甘总督,加之作战经验丰富,临危受命,在平定张格尔叛乱中起了关键性作用,对其仕途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乾隆朝对如何治理新疆没有成熟的方案,经历了从甘肃总督到伊犁将军的探索过程。乾隆二十四年(1759)初开始筹划甘肃总督管辖新疆,将安西提督、安西道移驻巴里坤、哈密,任命杨应琚为甘肃总督,确定甘肃总督的驻地,准备在伊犁、叶尔羌等地添设总兵、道员等文武官员。二十五年(1760)初,乾隆朝又否定了甘肃总督等地方文武官员治理新疆的计划,恢复陕甘总督建置,在新疆设伊犁将军。这一探索过程反映了乾隆朝君臣对新疆认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光绪七年,左宗棠平定阿古柏叛乱后从新疆奉诏回京,出任军机大臣.本文运用清人日记、书信、诗歌等第一手记录,研究左宗棠入直军机处的境遇,同僚与他的交往和观感,其最终外放两江总督的内幕运作,各种派系对左宗棠的关注和利用,以及他的性格特点,弥补了正史记载的不足,也考证了野史笔记的真伪,从而展示了左宗棠生动而丰满的性格和形象,揭示了晚清官场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锦棠是新疆地方近代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历史人物。自从他跟随左宗棠入新剿灭阿古柏起,就显示出卓越的政治军事方面的才华。尽管他是一名武将仍颇具政治家的远见,正确地发展了左宗棠在新疆建省问题上的思想,经过与陕甘总督谭钟麟的多次上奏,终于说服清朝政府同意在新疆建立与内地相同的行省制。1884年11月新疆建省是新疆近代史上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件,一方面建省加强了新疆抗御帝国主义入侵的力量,另一方面又加强了新疆同内地的联系。刘锦棠作为新疆首任巡抚,在新疆建省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往史学界言新疆建省多归功于…  相似文献   

19.
乾隆中期,国力雄厚。由于承平已久,腐败之风日盛,各种贪污受贿的案例屡屡发生在统治者都极为重视的吏治。中乾隆四十六年(1781)甘肃冒赈事发,总督勒尔道获罪,一大批官员受咎,朝野震动。当时实行州县制的乌鲁木齐都统辖区(包括今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昌吉地区及精河、乌苏、沙湾等县)属陕甘总督节制,所以在四十六年九月,大学士阿桂、刚刚署理陕甘总督的李待尧上奏:“监粮捐例章程内乌鲁木齐、巴里坤、哈密三处,额收粮十万五,济木萨、奇台、穆垒、昌吉等处,收五万石”,甘肃捏冒已经直办,“乌鲁木齐等处,亦恐有挪移亏缺…  相似文献   

20.
首任总督钵甸乍爵士,是为历届总督中任期最短者。当时香港居民只有1.5万人,多为农民,渔民及无业游民。二任总督戴维斯爵士。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自取中文名德庇时。任总督宝灵爵士,其自改中文名字包令。在任期间包令强化了香港殖民地性质,颁布了《递解出境条例》、《贩运工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