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探索:以苏南三镇为例   总被引:97,自引:5,他引:92  
陶伟  戴光全 《人文地理》2002,17(4):29-33
本以苏南三个水乡古镇的旅游发展为例,以提高区域旅游发展的整体吸引力为目标,提出主导旅游资源相似的临近地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C-C模式),试图对协调旅游空间竞争和空间合怍的关系作一探讨。章分析了竞合模式的内涵及其实施条件,并在论证苏南三镇实施竞合模式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实施竞合模式的三大战略。  相似文献   

2.
辽西地区是典型依靠不可再生资源发展的城市,发展与辽宁省其他地区相比较为落后,目前面临经济转型的严峻态势。另一方面辽西区域内五市:锦州、盘锦、葫芦岛、宁新、朝阳均蕴含丰富的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各地区资源差异互补,是辽西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优势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有效区域合作是辽西旅游发展当下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辽西地区旅游资源现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旅游合作实施对策,为辽西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在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探究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葫芦岛文化旅游为例,分析其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增强传播效力;深化品牌创新,增加价值属性;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整合文旅属性,打造文化旅游核心地标景观等建议,希望可以提高葫芦岛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系统视野中的上海节庆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上海节庆旅游资源因其所扮演的促进旅游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引起各方关注。本文试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以都市旅游为背景,探讨节庆旅游资源的涵义和上海节庆旅游资源作为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联系性、有序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金鹏 《风景名胜》2021,(2):0396-0396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6.
马惠娟 《风景名胜》2021,(2):0083-0084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依托跨区域的自然山水和完整的地域文化单元,培育一批跨区域旅游功能区,构建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区域旅游业发展增长极。深入挖掘和利用音乐类“非遗”资源特色优势,加强音乐类“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对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拓展旅游消费空间、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保护、传承、创新、发展音乐类“非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域旅游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本文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分析吉林省松原市旅游发展现状,总结松原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发展特色产业、开展工业旅游、优化旅游供给、完善旅游设施和以农促旅以旅带农等建议,以期促进松原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旅游区划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科学的旅游区划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在进行旅游区划时,要考虑到: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措施的相对一致性、自然地域与行政区划的相对完整性、旅游中心地与旅游活动完整性、主导因素分析(相似性)与综合分析(差异性)相结合等。根据旅游区划的目的和原则,依据河南省的旅游资源状况和旅游资源的优势,以根文化为主将河南省划分为6个分区,即:沿黄(三点一线)重点旅游区、豫北旅游区、以楚文化为主的豫西旅游区、以商文化为主的豫东旅游区、以茶文化为主的豫南旅游区、以三国文化为主的豫中旅游区。并对各分区提出了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9.
锦州市旅游发展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随着2013年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的召开,锦州市将会成为万众瞩目的旅游目的地。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锦州市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笔者从锦州市旅游发展现状和旅游资源出发,分析其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锦州市旅游发展状况及锦州世园会对锦州市旅游发展策略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全域旅游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本文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分析吉林省松原市旅游发展现状,总结松原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发展特色产业、开展工业旅游、优化旅游供给、完善旅游设施和以农促旅以旅带农等建议,以期促进松原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旅游线路中旅游地角色分析——以黄山市屯溪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了解旅游地在相关旅游线路中的角色和作用,不仅对于该旅游地的市场定位、产品开发、营销策略至关重要,还有利于旅游区内各旅游地之间空间竞合策略的选择。本文试图对Alan Lew和Bob McKercher构建的五种旅游目的地类型,进行相应的修正,并以黄山市屯溪区为例,分析了屯溪旅游线路中各主要节点的角色和作用,探讨屯溪区在皖南旅游区的地位和作用,以期有益于屯溪区以及其他同类型旅游地的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工作的拓展。  相似文献   

12.
李想 《旅游纵览》2015,(1):214-215,218
民俗旅游是当今旅游业的一大热潮,我国地域广阔,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打造区域旅游特色,是每个旅游大省急需解决的问题。西安市作为路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文化资源,随着联合申遗的成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深入,未来西安市民俗旅游业市场将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首轮志书中的旅游志多是记载旅游资源、景区开发、旅游产业、旅游规划,但在记述时一般比较简单,内容也存在缺项,不能反映出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续修旅游志应该有一个新的面貌,正确记述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旅游业面临的政策环境,正确评估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产业建设的成就与不足,反映出旅游业的资源开发、产业建设、行业管理与体制改革。在编纂体例上,也需依据现实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刘哲  王宽  严铖磊 《旅游纵览》2022,(22):147-150
湖南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现已经成为湖南省的支柱型经济产业之一。如今,旅游业发展日趋完善,各区域旅游产业联系愈发紧密,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成为推动未来旅游业可持续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湖南省为例,深入分析湖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必要条件,找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支持、设计提升和生态保护三个角度提出湖南省区域旅游联动发展优化策略,以期能够为全国其他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泰  张捷  解杼  刘泽华 《人文地理》2003,18(2):49-54
本文强调了旅游资源"集中性"的功能属性,并区分了地域、线性、等级、节点四种集中性,揭示了旅游资源经济、交通指向性的空间布局特征。通过分析旅游地域系统同区域城市体系在要素、结构及功能上的多层耦合关系,归纳出一定区域城市支持下的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组织---地域旅游城市网络等级体系模式。并通过分析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城市旅游功能结构,结合旅游业产业特性,划分出三个等级构成:中心旅游城市、旅游城市、特色旅游城镇或旅游景区。最后给出了江苏地域旅游城市网络体系空间组织。  相似文献   

16.
王晶莹 《旅游纵览》2013,(11):161-162
呼伦贝尔市作为内蒙古核心旅游圈,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和地域文化,如何正确认识本地文化资源的特色,使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整合区域旅游业,调整产业结构是当地旅游开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要协调合作机制加强合作;还要调整产业结构培养本土专业人才;同时还要充分认识本地的特色资源,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市的旅游业在多年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对照"大旅游"的发展理念则还有一些差距,大旅游的发展模式强调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市旅游与区域旅游。哈尔滨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先天条件极为优越,以大旅游发展战略为指导,能够促进哈尔滨市旅游业迈入一个更高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引导旅游消费不仅是旅游业本身的需要,而是其与生俱来所具有的特点;实现创造性引导旅游消费,要受到时代、民族、地域等因素的制约;创造性引导旅游消费的七项可选择的战略:目标战略、连续开发战略、协作战略、功能转换战略、角色转换战略、通达性战略、个性与协调战略。  相似文献   

19.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陕西省汉中市为研究地,从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地质旅游资源三方面总结其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依次提出汉中市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以期推动汉中市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域的地理、历史、经济、社会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地方特点的文化。《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区域竞争,将以文化论输赢。”地域文化是旅游文化开发的基础.使旅游更有意味,而旅游可以使地域文化得到承载和传播,让文化与旅游发展共赢。因此,作为旅游文化资源的地域文化的开发越来越显示了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