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宣纸的技术渊源看“宣纸”概念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泾县宣纸是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作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专用纸蜚声海内外。由于对宣纸概念的理解不同,学术界对宣纸的起源问题存在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拟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探讨宣纸的技术渊源,在此基础上阐明宣纸概念的内涵及由来。  相似文献   

2.
宣纸是我国的文房四宝之一,产于皖南泾县。泾县有多处生产宣纸,但最早生产的是小岭。勤劳的小岭人民充分利用了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汲取前人的经验,造出了无与伦比的“宣纸”。宣纸的制造,与小岭曹氏分不开。据传,在曹氏到达小岭定居前,小岭己有金、门、许、方、汪等姓人氏居住,但没  相似文献   

3.
汪青云 《江淮文史》2016,(6):156-160
正宣纸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珍贵遗产,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实践中,不断探索研制所创造出来的手工艺术产品。在中国宣纸发展史上,泾县"汪六吉"牌宣纸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质地被尊为"纸中之王"、"东方稀有艺术瑰宝"。林散之大师赞道:"汪六吉宣纸质地精良,寿逾千年。"当代书画家钱松岩在《砚边点滴》中写道:  相似文献   

4.
新四军与中国宣纸曹天生宣纸,是我国文房四宝中的一宝。它以质地上乘、宜书宜画,并以耐久性、润墨性、吸附性俱佳而著称于世,为历代书画家所搜求、使用和珍藏的纸中精品,享有“纸中之王”、“纸寿千年”之美誉。郭沫若先生生前曾挥毫盛赞:“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16,(5)
正2016年4月20日,由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由中国宣纸博物馆承办的"书画同春·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家作品展"在安徽泾县中国宣纸博物馆开幕。中国宣纸博物馆是保护和弘扬宣纸文化的重要基地该馆建筑面积近一万平方米,除专门对宣纸工艺  相似文献   

6.
图片新闻     
正宣纸,质地纯白细密、纹理清晰、绵韧而坚、百折不损,有“轻似蝉翼自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之誉:光而不滑、吸水润墨、宜书宜画、防腐防蛀,有“纸寿千年”、“纸中之王”之称。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有100多道工序,对水质、原料制备、器具制作、工艺把握都有严格要求。2009年9月30日,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  相似文献   

7.
正宣纸产在泾县,又集中生产于泾县的小岭中。当地造纸的老艺人曾经说过,做原料得老天爷合作,必须要经风吹日晒,携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也因此轻似蝉翼白如雪的宣纸,能承载文字的深远和厚重。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可以作为宣纸发展的分水岭,在概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通过翻查古代文献和学者的讨论,结合制纸工艺发展特点,发现真正与现代意义最为接近地宣纸出现较晚,宣纸的产地一直在泾县地区。  相似文献   

9.
清内府刻书所用"开化纸"的来源和纤维成分在学界一直有很大争议,近年有学者将档案和现存古籍比较,发现清代"开化纸"实为"连四纸","开化榜纸"实为"泾县榜纸",皆出自安徽泾县。通过分析4种清代"开化纸"和1种"开化榜纸"残片样品的纤维显微图,从纤维形态、纤维宽度、纤维纹理、胶质膜、晶体形状等各个角度鉴别古纸样品和对照样品的微观特征。结果表明:5种残片样品纤维成分皆为纯青檀皮,这一结论跟文献史料考证结果相吻合;清代内府刻书用"开化纸"和"开化榜纸"很可能为来自安徽泾县的纯青檀皮纸。  相似文献   

10.
天台传统纸产品有玉版纸、花笺纸、南屏纸、长连纸、小白纸、谱纸、皮纸等,其中玉版纸最为出类拔萃.玉版纸是一种光洁坚厚的宣纸,由于做工精细,品质精粹,盛  相似文献   

11.
雷虎 《风景名胜》2015,(1):86-97
在中国数以百万计的村落中,小岭,是一个不起眼的名字。全国叫小岭的村庄,可能有成百上千个。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小岭却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地名——这里是中国宣纸的发源地。作为宣纸发源地的小岭位于安徽泾县,无论走在何处,人们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宣纸气,就有了"不辞常做小岭人"的打算。2014年春,我和老婆一起辞去工作,她扛着相机,我拎着键盘,开始闯入小岭。试图和小岭人一起生  相似文献   

12.
汪谦干 《安徽史学》2006,(4):128-128,95
近日我拜读了曹天生教授点校、整理的<王茂荫集>,颇有感慨.我与曹教授是1990年相识的,那时我们作为研究中共党史的同道,共同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此后,我们又同受徐则浩先生邀请参加<新四军军部在皖南>一书的编写,学术上相互有更多的了解.我知道曹教授过去主要研究中共党史,在此领域颇有成就,发表过不少论文.但近年的学术视野进一步开阔,先后撰写、出版了<中国宣纸>、<中国商人>、<19世纪俄国布道团驻北京人员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著>等著作,这次又点校整理<王茂荫集>.从这些书里我发现曹教授有浓重的家乡情结.他是皖南泾县人,所研究的课题大多与皖南有关,或由此延伸.如他以较多精力研究新四军,是因为新四军发展初期集结皖南、军部也在皖南;他研究宣纸,是因为宣纸主要出产皖南,特别是泾县;他研究中国商人,是因为徽商曾独树一帜,影响中国几百年;而王茂荫也是皖南歙县人.  相似文献   

13.
拓碑作为保存文物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将碑上的文字或图像,用宣纸紧覆在碑版上,用刷、墨打拓,然后将纸揭下,纸上留下碑版上的文字或图形。拓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历史化名城山西省平遥县的清虚观内,收藏着一组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该城纸扎店铺六合斋许立廷制作的纱阁戏人。这组纱阁戏人原为36阁,现存28阁,是在木阁内摆设稻秸泥和洒金宣纸扎制的戏人而成的,每阁一剧。洒金宣纸的韧性、弹性及表面张力都很强,扎成的服饰挺拔阔展,衣褶清晰自然,着色后尤其显得鲜艳亮丽,就像真纱一般。“纱阁戏人”之名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5.
书画上“狐斑”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书画所用的宣纸上常常会出现黄褐色的斑点“狐斑”。为探讨“抓班”的成因,通过对这些斑点的紫外光检测,pH检测,糖、有机酸、氨基酸含量分析,AES、SEM—EDS金属元素分析,黄褐斑纸片的培养,SEM观察等表明,从宣纸样品上的“狐斑”区与非“狐斑”区在金属元素铁、铜的含量无明显差别;在“狐斑”区培养出黄褐色的菌丝和孢子,并且从菌的分离、接种、再培养出现了黄褐色水珠;有机酸、氨基酸含量在“狐斑”区的异常等等结果,有充分理由证明宣纸样品上的“狐斑”与菌有关。这些菌有多种形态,其中二种菌当属曲霉属、青霉属。长有“狐斑”的宣纸酸度增加,纸张纤维素酸性水解的危险增大,这对书画的保护非常不利。“狐斑”问题必须加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宣纸是我国传统书画装裱重要的修复用纸,近年来由于生产工艺的改变造成宣纸性能的改变。为了解不同宣纸书画装裱的适用性,对02红星棉料单宣、08红星棉料单宣、14红星棉料单宣、13汪六吉棉料单宣、红星特净和红星古艺宣六种宣纸的基本性能、尺寸稳定性、柔软度和耐久性等进行评测。分析结果表明:几种常用书画文物修复宣纸pH值符合文物保护用纸中碱性的要求;棉料单宣中以02红星尺寸稳定性、柔软度及耐久性好;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古艺宣纸尺寸稳定性和耐久性能是所选纸样中最好的,柔软性低于棉料单宣,但比同样材料的特净皮单宣柔软度好。综合考虑修复纸的应用性能和耐久性,需要进一步开发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古艺宣的原料种类,以满足书画文物保护修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书画所用的宣纸上常常会出现黄褐色的斑点“狐斑”。为探讨“狐班”的成因,通过对这些班点的紫外光检测,PH检测,糖,有机酸,氨基酸含量分析,AES、SEM-EDS金属元素分析,黄褐斑纸片的培养,SEM观察等表明,从宣纸样品上的“狐斑”区与非“狐斑”区在金属元素铁,铜的含量无明显差别;在“狐斑”区培养出黄褐色的菌丝和孢子,并且从菌的分离,接种,再培养出现了黄褐色水珠,有机酸,氨基酸含量在“狐斑”区的异常等等结果;有充分理由证明宣纸样品上的“狐斑”与菌有关。这些菌有多种形态,其中二种菌当属曲霉属,青霉属,长有“狐斑”的宣纸酸度增加,纸张纤维素酸性水解的危险增大,这对书画的保护非常不利。“狐斑”问题必须加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在宫廷御用纸的品种方面,清乾隆年间生产出刻花透光笺,这是当时较为新颖的时尚。它的出现实质上是历代砑花纸的派生,比砑花纸制造便利,比砑花纸的暗纹形象更为清晰,十分引人注目。从传世的作品来分析,大都是乾隆前后所生产。刻花透光笺系三层宣纸所成,中间层是用刀刻剔出各种人物、花卉、山水等图案,然后两面各用一层纸封合而成。笔者几十年前曾在申城见到不少此类物品,印象颇深。其中“二龙戏珠刻花透光笺”和  相似文献   

19.
盐亭馆藏文物较为丰富,兹择要介绍三件:一、“陆游砚”(图一)端砚,是我国传统名牌实用工艺品之一。在历史上,它同宣纸、徽墨、湖笔一起被誉为“文房四宝”。苏易简的《文房四谱》写道:“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收索,可终身与俱者,唯砚而已。”盐亭馆藏文物明代“陆游砚”具有与众不同的优美石质:“端溪下岩旧印石黑如漆,红润如玉叩之无声,磨墨亦无声(《古砚辨》)”。陆游砚为长方形,棕黑色,长38.9厘米,宽26.5厘米,厚8.4厘米。  相似文献   

20.
戴治中 《江淮文史》2006,(5):149-150
1939年6月,安徽省地方银行泾县办事处遵照总行电令,向屯溪运送一批金、银硬币,商请新四军派兵护送。安全抵达后,该办事处负责人专程赴云岭新四军军部慰问,盛赞新四军吃苦耐劳、军纪严明,一时传为佳话。最近,笔者在泾县档案馆保存的安徽省地方银行泾县办事处档案中发现记录该事的一组文电。从泾县办事处给总行的电文得知,这次运送的金银硬币计有“硬币壹万捌仟肆佰元、旧钞券陆仟贰佰元,又饰金柒拾叁两柒钱壹分贰厘、饰银捌拾壹两贰钱”。因是战乱时期,且路途遥远,为安全防范,泾县办事处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到云岭商请新四军派兵护送;二是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