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做了60年皇帝和整3年太上皇的乾隆帝驾崩了.初四,嘉庆皇帝褫夺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初八,和珅与亲信户部尚书福长安双双下狱,被查抄家产.十五日,嘉庆皇帝向天下宣布和珅的二十项大罪,公布查抄的财产.一时之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传闻在京城家喻户晓,并传遍全国.稽之史籍,对"和珅跌...  相似文献   

2.
世人皆知,和珅是清朝第一号大贪官.人们甚至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但跌倒的和珅,真正的罪名,其实不是贪腐,而是逾制和僭越.嘉庆就是要通过这个罪名,来突出和珅对父皇的不敬,从而伸张他惩罚奸臣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3.
历代被处死的贪污犯中,和珅的死是最从容、最雅致的一个。 嘉庆四年(1799)正月十八日上午,皇帝派人送来一条白练。和珅见到白练之后,索笔题诗一首:  相似文献   

4.
在贪腐横行的专制时代,有几个官吏出污泥而不染!王杰之辈,实属凤毛麟角;和珅之流,则如过江之鲫。从明朝就被誉为"小北京"的陕西小城韩城,不仅诞生了二千多年来受到文人学士拜摹的唯一史圣司马迁,还有清代状元王杰。王杰历经清朝乾隆、嘉庆两朝,以直道立身,被誉为人瑞。尤其在他与和珅同殿列朝  相似文献   

5.
正康熙皇帝晚年身体不好,工作积极性不比当年,特别是对官员过于宽容,奉行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政策,埋下了官场风纪滑坡的种子。乾隆皇帝宠信和珅之后,纲纪废弛,吏治败坏,官员们逍遥自在,康乾盛世便走到了末路。自嘉庆时期开始,各种规矩都不作数了,于是大清国运一路下滑,所有皇帝没过过一天安生日子。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除荧屏上不断花样翻新地推出清王朝的故事之外,一些报刊杂志也连篇累牍地登载反映辫子官吏的轶事。有的文章认真一读,就发现了矛盾。中国历史上的大贪和珅的寿命,居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数据。其悬殊之大令人茫然。例如《文史天地》2002年第5期,李国文著的《和珅跌倒》一文介绍:“乾隆三十四年(1769),和珅30岁。……按说,结党营私,羽毛丰满,盘根错节,上下呼应的他,要想政变夺权,难保不能成功。可是,年届花甲,双足萎顿的和珅,再也没有力气和勇气,去冒什么险了。”所谓“花甲”,即60岁也。就是说,和珅当时已活到60个年头了。经查阅有关史料:乾隆的儿子禺页琰(嘉庆)于1796年登基,在位25年。嘉庆四年(1799),乾隆逝世,和珅被逮捕。然而,同是《文史天地》2002年第8期,在万义文著的《贪官们的自白》一文中却断定“清朝生员出身的和珅,满州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字致斋,活了49岁(1750-1799)。”一说和珅活到了60岁,一说他只活49岁,到底谁说了准,又谁说了算?!看来,著文论史,应当严谨再严谨一些才好。不然,姑且不言贻笑大方,至少于读者是一种误导。和珅到底活了多久@石荣乾  相似文献   

7.
有关和珅家族与皇室联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珅是乾隆帝的宠巨,从乾隆四十年(1775年)被破格提拔为御前侍卫兼副都统起,一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初,乾隆帝死前的二十四年间,他官运亨通,“骎骎向用”,“宠任冠朝列”。和珅曾以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一等公等荣职,掌管吏、户、刑三部及三库、内务府、  相似文献   

8.
鲁宁 《收藏家》2007,(8):51-54
恭王府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原为清朝贪官和珅的居所。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贪情败露被抄家并赐死,嘉庆帝遂将和宅赐予其弟——乾隆十七子永磷,成为庆亲王府。咸丰元年(1851年),奕訢被封恭亲王,1852年入住府中,改称恭王府。此后将近40多年,奕訢历经三起三落,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恭王府去世。  相似文献   

9.
和珅利用文字狱打压异己,守卫权势,邀讨圣宠,将文字狱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和珅与文字狱之间俨然是一种相互助推的关系。纵观乾隆朝时的文字狱,和珅已然是文字狱中最大的赢家。  相似文献   

10.
<正>说起和珅,恐怕大多数的中国人都知道他是清朝的大贪官,然而,和珅毕竟是一个人,他也有自己的感情世界,尤其在男女之情方面,和珅也是有着无限柔情的。和珅的结发妻子是当时的宰相英廉  相似文献   

11.
今文经学是清代的一个重要学术思潮和流派,至今仍是海内外学术界研究的话题,且在有关问题上存在着不同意见。美国著名汉学家艾尔曼教授对于清代今文经学复兴的原因有其独到的见解,提出庄存与晚年转而研究和复兴今文经学是为了反对当权的和珅,把握庄存与与和珅的斗争是"理解常州今文经学兴起的政治内涵。"值得注意的是,艾氏的观点为不少论者吸收和利用。本文依据大量原始史料分析了庄存与同和珅之间根本形不成对立和斗争;同时,还论证了庄存与治经贯穿其一生,绝非到晚年才转入治《公羊春秋》;进而指出,对于海外中国学的研究成果,既要勇于吸收,又要善于吸收,切忌不加分析盲目引用。  相似文献   

12.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带大军击败廓尔喀的福康安,受到乾隆皇帝的专宠之甚,几乎是乾隆晚年朝堂上唯一一个可以翻白眼给和珅看的人,也是乾隆——嘉庆年间朝廷的灭火队,甚至受封郡王,恩宠已极。其实,这倒不是福康安一人的实力超群,我们在此小小分析一下福康安的豪华世家,也看看他所在的满洲富察家族在清代驻藏的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高祖父:哈什屯曾祖父:米思翰祖父的兄弟:马齐,康熙朝和张廷  相似文献   

13.
从清朝档案中看和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坤为清代大贪官,和坤被诛为清代大案.清代以"贪鄙成性、怙势营私、僭妄专擅"而被赐令自尽的职位最高的官员便是和坤. 近些年来,和珅的形象频频在戏曲舞台和电视剧中出现,引起广大观众的兴趣.由于这些是文艺作品,难免有"戏说"和艺术加工的成分,历史上的和珅究竟如何,本文拟以清代档案为据,揭示其"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4.
张光宇 《沧桑》2014,(1):61-63
和珅生活的时代,是中朝关系发展较为稳定的时期,朝鲜多次派使团出使燕京,使臣对和珅的印象和评论在《朝鲜王朝实录》中多有记载。这些记录较好地复原了和珅的贪腐弄权、目中无人的性格,也生动刻画了他作为乾隆近臣,从事外事职务的形象,还揭示了他如何一步步走向悲剧结局的过程及其对清朝政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乾隆晚年,和珅擅权,他在乾隆皇帝的纵容默许下,对清朝前期所制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法作了一系列更改,对内阁、六部、军机处等衙门进行了改造。正如洪亮吉所言:“内阁、六部各衙门,何为国家之成法,何为和坤所更张;谁为国家自用之人,谁为和坤所引进,以及随同受贿舞弊之人,……不能一切摒除。”哪些是成法,哪些是和坤的更张,这本身并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要分清哪些有利于专制皇权,哪些不利于专制皇权,这是嘉庆皇帝亲政后整顿国家制度首先是整顿军机处有关制度时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和珅生活的时代,是中朝关系发展较为稳定的时期,朝鲜多次派使团出使燕京,使臣对和珅的印象和评论在《朝鲜王朝实录》中多有记载。这些记录较好地复原了和珅的贪腐弄权、目中无人的性格,也生动刻画了他作为乾隆近臣,从事外事职务的形象,还揭示了他如何一步步走向悲剧结局的过程及其对清朝政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和珅为清代大贪官,和珅被诛为清代大案。清代以“贪鄙成性、怙势营私、僭妄专擅”而被诛杀的职位最高的官员便是和珅。 近些年来,和珅的形象频频在戏曲舞台上和电视剧中出现,引起广大观众的兴趣。由于这些是文艺作品,难免有“戏说”和艺术加工的成分。历史上的和神究竟如何,本文拟以清代档案为据,揭示其“庐山真面目”。 八旗子弟中的出类拔萃者 和珅,字致斋,姓妞枯禄氏,生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满洲正红旗人,出身于一个中等武官之家。其五世祖尼雅哈纳巴图鲁在清军入关的争战中,以军功获三等轻车都尉世职。父亲常保…  相似文献   

18.
正一、节俭成癖如果说"嘉庆中衰",那么道光年代则是持续这一下滑路径。早年嘉庆皇帝雄心勃勃的振作大计最后完全演变成"守成法祖",这个古老帝国的航线在向着太阳沉没的方向驶去。旻宁是嘉庆皇帝也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他备受嘉庆皇帝关怀,要他静心读书,修身养性。旻宁受到完整的儒家教育,"经史融通,奎藻日新",以此自诩,学而有成。他"日与诗书相砥砺",写成《养正书屋诗文》四十卷。亲笔书写"至敬、存诚、勤学、改  相似文献   

19.
和珅本《礼记注疏》直接翻刻自宋十行本,保留了宋十行本的原貌。元十行本同样翻刻自宋十行本,在后代流传过程中递经修补、刷印,本身具有一定的杂糅性。本文从题名、标识、体例、版心、文字等方面将和珅本《礼记注疏》与元十行本《礼记注疏》进行版式对比研究,力图在对比中再现宋十行本的版式原貌,这也正是和珅本《礼记注疏》的版本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和琳(1753—1796),字希斋,纽祜禄氏,隶满洲正红旗,权臣和珅之弟。和琳由笔帖式累迁湖广道御史,历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工部尚书、镶白旗汉军都统、四川总督等职。后被封为一等宣勇伯,加太子太保。嘉庆元年八月卒,晋赠一等公,谥“忠壮”。 从和琳的的地位来看,是够显赫的了,由一笔帖式最终升为一等宣勇公,不能不说与其兄当权有着某种联系。乾隆五十四年(1789),和琳为吏部给事中,他弹劾湖北按察使李天培为一等嘉勇公、两广总督福康安用湖广粮船私带木材、并鞫得福康安索购木材书信、由是福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