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史志》2008,(5):63-63
8月11日.省方志委主任张剑珍一行到建瓯市指导地方志工作.受到建瓯市委书记卓立筑的热情接待.并在建瓯市市长余坚和副市长叶国壮的陪同下,考察建瓯市方志委新建成的地情中心,看望全体修志人员。  相似文献   

2.
《福建史志》2006,(5):F0002-F0002
9月5日,2006年全省第三次设区市方志委(办)主任联席会议在建瓯召开。省方志委主任张剑珍,副主任杨建国、苏炎灶,全省各设区市方志委(办)主任及省方志委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前。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邦才.建瓯市委书记卓立筑,建瓯市市长余坚看望全体与会人员。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邦才.建瓯市市长余坚莅会指导,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相似文献   

3.
《福建史志》2007,(5):64
为了充分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辉煌成就,7月20日,建瓯市方志委制订并印发《关于在部分村(居)编篡社会主义新农村系列村志的通知》。  相似文献   

4.
关于第二轮地方志编纂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支优势互补、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史志队伍,是完成志书编纂任务和不断提高志书质量的关键。建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在邀请专家顾问、聘用特约编审、借调优秀教师、选拔兼职编辑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东岳庙又称东岳行宫,圣帝殿是东岳行宫中最为主要的建筑。它是福建寺庙建筑的瑰宝,也是八闽大地上一座独特的殿堂建筑。圣帝殿位于福建省建瓯市城东,距市区约1.5公里,是建瓯市三大名刹之一。东岳庙依山而建,座北面南,在东岳庙建筑的中轴线上,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已毁)、天王殿、阎王殿、拜亭、圣帝殿和寝殿。由阎王殴至圣帝殿东西两侧,还建有厢廊、观音殿等建筑物。圣帝殿面阔五问,四周回廊。重檐歇山顶,屋面铺盖阴阳板瓦。  相似文献   

6.
《福建史志》2008,(4):14-14
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方便各界人士查阅使用全市地情资料,6月,建瓯市方志委决定设立市地情中心,争取在短时间内,把方志陈列室建成门类广、时限全、文化含金量高、资料具权威性的地情中心。  相似文献   

7.
关于如何编纂一部精品佳志,本人结合主编《建瓯市志(1989—2005)》,总结了四点认识和三点探索.一方面是为了总结经验,另一方面也希冀对第三轮地方志编纂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福建史志》2009,(3):64-64
开编村志载盛世,关注民情谱华章。4月8日,建瓯市首批新农村村志评审会议召开。迪口镇可建村,吉阳镇巧溪村,水源乡王厝村村支书及村志主笔,新农村系列村志特约编审代表及市方志委全体成员等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建瓯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在闽地的地位是别的城市无法替代的。因为先秦有关建瓯文献的记载比较缺乏,本文着重从入汉以后,以翔实的史志资料来剖析和解读建瓯素称“八闽首府”的历史由来及其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全国各地读志用志的实践表明,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各界对地方志地情资料、信息资讯、文献资料的有效开发利用寄予厚望。如何把志书推向社会,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教化”的作用,福建省建瓯市地方志编委会在开通地情网站、创办地情专刊、编印地情丛书、刻录地情光盘等八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福建史志》2008,(4):39-39
6月23~24日,漳平市委、市政府召开《漳平市志》(1991~2005)评稿会。省方志委原副主任唐天尧、市县志辅导处副处长李升荣,龙岩市方志委主任林汉扬,漳平市委常委章锦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维民,安溪县、龙海市、清流县、永安市、建瓯市以及龙岩市各县(市、区)方志委(办)的修志同仁及市志承编单位主笔等共100多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具体、有效地指导市志各分志的编纂,福建省建瓯市方志委创新思路,在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进行尝试。对分志志稿评审的前提条件、步骤要求、评审方式和评审标准等方面提出看法,通过探讨,积极推进分志评审工作,把编纂问题解决在评审过程中,把编纂规范贯彻在评审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建瓯茶事,历史悠久。在漫长的茶史上,留下了令人惊奇的熠熠光芒。历史上,象福建省建瓯市这样熔茶品(“北苑”龙凤团茶)、茶具(建安“建窑”所烧制的“建盏”)、茶艺(建安“斗茶”习俗)、茶神(凤山茶神张廷晖)、茶业(前丁后蔡詹金圃)以及荟萃众多名家的颂茶诗文和研茶专著于一炉的茶文化发祥地,可谓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14.
全国各地读志用志的实践表明。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各界对地方志所储存的地情情报、信息知识、资料文献有效开发利用寄予厚望。如何把志书推向社会。让全社会广泛地读志用志,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教化”的作用,建瓯市方志委在开通地情网站、创办地情专刊、编印地情丛书、刻制地情光盘等读志用志方面做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70~90年代,建瓯市小桥镇黄窠山、南雅镇丘坑山、小桥镇蜈蚣山陆续出土了10多件商周青铜器,种类有青铜大铙、甬钟、觚、提梁卣等礼器,青铜剑等兵器,青铜凿等工具。尤其是小桥镇黄窠山陆续出土的青铜礼器为全省罕见,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对建瓯出土商周青铜器的种类、年代、性质、产地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对于研究福建青铜文化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福地政和     
<正>政和县地处闽浙两省三市交界处,与浙江省丽水市的庆元县、福建省南平市的松溪县、建瓯市、建阳市、宁德市的周宁县、屏南县、寿宁县等7个县(市)毗邻。全县境内东西最大距离7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46公里,县域面积174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23万亩,耕地面积22万亩,基本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分布。全县辖5乡4镇1街道,127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总人口23万,其中农业人口近18万人。  相似文献   

17.
赖少波 《广西地方志》2007,(5):12-17,47
建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创新工作思路,在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进行有益尝试。对市志各分志志稿评审的前提条件、步骤要求、评审方式和评审标准等方面提出初步的看法,积极推进分志志稿评审工作,更具体、更有效地指导市志各分志的编纂工作,把编纂问题解决在评审过程中,把编纂规范贯彻在评审过程中。同时,制定试行了具体的评审项目、评分等次、评审等级和量化评分标准。在建立和完善地方志书编纂质量体系上作一点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正>据考古调查和史料记载,北苑御焙遗址位于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裴桥村焙前自然村一带,是中国宋元时期贡茶产制中心,独领风骚数百年。北苑鼎盛时期,焙前一带修建过不少亭台楼阁和官家宅院。曾设有官署行衙,建有御茶堂、御泉亭、乘风堂、凤味亭、星辉馆、贡茶院等及乘风堂记、御泉亭碑、御茶堂碑、北苑五咏碑、御茶园诗刻等众多碑碣石刻。1994年至1995年,福建省博物馆考古部(现福  相似文献   

19.
<正>葛应忠,字敬义,号吉水,今建瓯市吉阳镇玉溪人。生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卒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享年118岁。生有六子:国辅、国轫、国轮、国轼、国辙、国軏。妻范氏,享年97岁;父葛荣善,享年108岁。明崇祯丙子九年(1636年)十一月迁居城内义学前(今西大街)杨宅,一家共计58口。他是当时建州的首富,在城内开有钱庄、货栈,几个儿子还在苏杭一带做生意。至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葛应忠的大家庭已经是五代同堂,全家男女老少100多口人。  相似文献   

20.
鄢智 《中国钱币》2013,(1):19+3-19,I0002
据《宋史》、《元丰九域志》、《嘉靖建宁府志》记载,“丰国监”始建于北宋咸平三年(1000),至南宋绍兴三十六年(1156)停铸,历时156年,是北宋初四大钱监之一。北宋熙宁间(1068—1077)全国计有十七监铸铜钱,每年共铸百万贯,二十万贯铸于建州(今建瓯)“丰国监”;大观年间(1107—1110)江、湖、闽、广计有十监,每年铸铜钱二百八十九万贯,其中二十四万贯由“丰国监”铸出。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凡铸钱用铜三斤十两,铅一斤八两,锡八两,得钱干,重五斤,唯建州(丰国监)增铜五两,减铅如其数。”“丰国监”除铸钱外还铸镜。笔者近期在建瓯市博物馆的建州镜展中,亲眼目睹两枚罕见的建州镜。镜呈方形素缘。钮座外主纹饰为双凤舞蹈图,上下两只凤凰绕钮飞舞。工匠对凤凰的长尾作了夸张的表现,尾羽如同花枝飘逸,撩人眼目。其中一面为四角处分布10字手书范铸铭文,连读为“匠人蓝文,丰国监造官(押)”,另一面旋读为“崇宁四年丰国监匠人黄十九黄小五铸造官”(彩2上),这手书范铸18字铭文给我们提供以下信息:1.铸有确切纪年,它可以把文物定格在具体的时空中,特别能体现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