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觉得《中国民俗史》这六册是多学科合作的结果,也是实现钟先生“建立中国民俗学派”思想的具体作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特别是我们知道这个事情是钟先生生前已经开始主持的工作,但是由于他的去世,这个工作只能由弟子们来完成。  相似文献   

2.
钟先生策划和主持的《中国民俗史》这部六卷本大著,前后历时八年,现在出来了,完满实现了钟先生生前的设想和计划,可以把这本书看作是钟老晚年学术思想的一个结晶。这本书理应是我们民俗学学科的一部支柱性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民俗学史的研究,自来都存在民俗学史的界限、范畴与领域之争,也就是说,中国民俗学史到底可以包括哪些内容,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本文就此问题,分三个时段进行考察,在总结了各个时期“名与实”之争的特点基础上,对中国民俗学史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今年春节过后召开的中国钱币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拟吸收“中国民俗钱币学会”为中国钱币学会会员单位的报告》。这是中国钱币学会1982年成立以来吸收的第一个民间钱币收藏团体,既是中国民俗钱币学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是当代民俗钱币文化研究发展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民俗学史至少有两条并行的推进线路:本土的和西方的。综合考虑学科意识及与中国学界之关系,西方现代中国民俗研究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确立期(1872-1892),延伸期(1893-1923)和交融期(1924-1949)。现有中国民俗学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本土一线,发掘并建构出这被忽略的第二条线,不仅能够丰富我们对学术史的既有认知,亦可从两条线的分离与聚合看中西文化交流,观照本土民俗学的立场,还有助于考察学科内在理路发展的诸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萧放 《民俗研究》2000,(4):174-177
有人不相信奇迹,但奇迹却时有发生,钟敬文教授就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在世纪之交,在他98岁高龄的时候,他出版了册页不厚,却意味深长的新著《建立中国民俗学派》,提出了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的理论主张.正如一家权威大报的新闻报道所说,"百岁老人建立民俗学派".这能说不是学界奇迹?当然,如果我们了解这位在民间文学民俗学园地躬耕80余年,仍为当今民俗学界领军人物的钟先生,就会觉得由他提出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的理论主张,是水到渠成,实至名归.今年3月25日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研讨钟敬文教授新著《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的座谈会,季羡林、金开诚、童庆炳、王宁、赵诚、何九盈、张恩和、程正民、程毅中、陶立瑶、周星、程蔷等十几位学术专家出席了会议,并作了发言.本文结合各位专家评议提出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前言     
《神州民俗》2010,(4):1-1
“21世纪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任务,在钟老百年离世之后的今天,十分紧迫而沉重地压在了全国民俗学者的身上,自然也顺理成章地压在了中国民俗学会的双肩。今天的中国民俗学会和它的全体成员,能否挑起这副重担并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确实是具有历史性的一次重大考验和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由钟敬文先生担纲主编,萧放担任副主编的《中国民俗史》终于出版,实现了钟老生前的宏愿。这部著作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被中宣部、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确定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标志成果,说明目前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学科地位得到提升特别是在当前全国出现非物质文化保护热潮的时刻,它的出版,具有检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史的意义,也标志着中国民俗学学科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钟敬文主编六卷本《中国民俗史》在2006年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确定为哲学社会科学标志成果,纳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200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6月14日,北京师范大学、人民出版社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三会议室联合主办了六卷本《中国民俗蚴首发式暨钟敬文历史民俗学思想研讨会,众多学者就《中国民俗史》与历史民俗学诸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0.
《巴蜀史志》2011,(5):63-64
《中国民俗志》(县卷本)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的“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的重大项目,是我国第一部以县立卷的民俗丛书,该项目已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钱币》2008,(1):76-76
2007年7月,由国内外中国民俗钱币研究者、收藏者和爱好者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的学术团体“中国民俗钱币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学会”成立的目的和宗旨是为了进一步扩大民俗钱币的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同时对民俗钱币爱好者的收藏、研究提供正确引导及系统服务;“学会”将致力于更加深入地挖掘民俗钱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通过组织国际、国内民俗钱币研讨会、交流会,通过网络、刊物等多种媒介平台不断推动民俗钱币收藏事业的发展,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中国民俗钱币学会”成立  相似文献   

12.
王宁 《民俗研究》2009,(1):36-38
时光飞逝,钟敬文先生离开我们已经6年了。今天,六卷本《中国民俗史》摆在面前,让我们再次提到钟敬文先生的名字——这是一个真正的学者的名字,一个执著于创建民俗学科、发展民俗学科而永不言败的学者,一个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不断思考、永远进取,为自己心仪的事业一直工作到最后一刻的光辉的学者。  相似文献   

13.
对于民国时期中国民俗学史的书写,学界基本没有突破杨堃早年归纳的文学的民俗学、史学的民俗学和社会学的民俗学三阶段论。在因时应景地更强调前两个阶段并凸显1930年代初期的杭州的中国民俗学会的民俗学运动的同时,也淡化以杨垄为核心的燕京大学师生关于北平的民俗学研究及其明显的理论贡献,更不提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创刊的以传教士为主要作者群的《民俗学志》对中国民俗学的推进。这使得既有的中国民俗学学科史的书写与学科理论建构的探讨长期忽视传教士以及广义上的汉学家们一以贯之对中国民俗的书写及其对中国本土民俗学者的影响。中国民俗学运动的发生发展也就有全方位重新检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中外文化交流史是我国历史研究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国内许多大学的历史系尚不能开设这门课。诚如我国著名东方学家季羡林先生1997年所云:“我总觉得,中外文化交流还没有成为一门有理论、有纲领的独立的学科。我诚恳地希望,我们国家,甚至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志同道合、有识之士,能够多方协作,写出一些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史……。”令人感奋的是,  相似文献   

15.
孟享  耿艺 《中华遗产》2009,(1):24-45
在中国民俗中,有关“钱”的习俗众多:过节有压岁钱、七夕钱、民间有避邪钱、吉语钱,人们用“钱”镇宅,借“钱”祈平安,诸多现象似乎能归纳出一个结论:“钱”有“神力”。那么有没有一位“钱神”?他又是谁?我们试图通过深入的探究来寻求答案,也希望大家共同来思考。  相似文献   

16.
白寿彝先生在中国当代史学史上是一位有重要成就的史学家。这是他的治史业绩和他的学问基本特徵所决定的。他旧史学理论探索的兴奋点、治史的着眼点,也是他的史学工作明显的特点,是冶史为了推动史学的发展,而发展史学又是为使史学工作对社会的前进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先生说总结史学遗产是“为推进史学的发展提供借鉴”,“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赋予它们以新的生命力,使它们为我们的新史学提供营养。”又说;我们要“为开拓、创造中国史学的新局面作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从先生的治史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为发展当代的史学作出了怎样的持久的努力,由此我们也引发出一系列关于发展当前史学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中葡两国史料未通过翻译为对方历史研究人员掌握之前,一本澳门史的编写不可能具有科学性和历史真实性。若不进行此项基础工作,任何澳门史似应冠以“中国澳门史”或“葡萄牙澳门史”。既然我们承认,澳门是中西文化的交汇地,那么她的500年沧桑也应由两国学者根据双方的史料来撰写。这样,才可能有一部不带定语的澳门史,即一部具有共识的澳门史问世。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要上好这门课,需正确处理综述与专题、史与论、“纲要”与“概论”、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育、理论与实际、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等方面的关系,这样才能提高该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章学诚以其著名的“六经皆史”说而为现代中国所知。但是要理解这一说法的全部内涵,我们就必须研究实斋“周孔之辨”的命题,这一命题提出了周公与孔子,谁才是最伟大的圣人的问题。只有考察了这一命题,我们才能在把握“六经皆史”本质含义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实斋的儒学思想。章实斋超越于清代今古文门户之上,力图通过自己颇具独创性的史学,重窥贯通天人、化育文明的完整儒学之道。  相似文献   

20.
我们学会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现代史即20世纪的历史。距今半个世纪以前,我国各大学都没有现代史(包括中国和外国现代史)的课程,也没有教师从事现代史的研究。当时的风气是“竞言古史”,人们不把现代史看作一门学问。今天,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仍有人轻视现代史,觉得它的“史”的味道不浓,或视现代史研究为畏途,认为难以把握。我从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