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当“黄香暖席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毛主席邀请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为妈妈洗脚”、“居里夫人给自己的小学老师欧班寄去机票,请她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等一个个动人的感恩故事,出现在一堂又一堂感恩演讲中时,座下听众无不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2.
浅析讲解员与观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著名演讲家李燕杰常说:“听众就是演讲家的上帝。”那么,对于讲解员来说,观众就是讲解员的上帝。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做好讲解工作,使观众乘兴而来,满意而归。这就涉及到讲解员与观众的关系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对别人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藏羚羊与时尚 20多年以前,在一个时尚人士午餐会上,我曾经做过一个关于西藏和野生动物的演讲,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筹集资金,进一步推动在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项目。在演讲中.我向大家展示了一系列迷人的藏羚羊的照片。藏羚羊又被称作“chiru”,“Tsi”。听众可以从这些照片中看到大群藏羚羊的迁徙,母藏羚羊正在哺乳它们的孩子,有着细长黑色双角的雄藏羚羊在没有树木的羌塘草原上行走等等。  相似文献   

4.
杨钧壬  苏晓云 《神州》2012,(21):231
演讲者发表演讲的目的,就是要吸引、说服、鼓动、感召听众,因此,如何使自己的演讲唤起听众的共鸣,从思想深处征服听众,就成为演讲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公众演讲是指说话人将自己的观点,看法通过语言表达的形式传递给听众。口译活动是口译员用目的语将从说话人那接收到的信息传递给听众。因此,公众演讲与口译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将信息与感受传达给听众的交际活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交际过程相似,演讲者与口译员在交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相似。这些相似性是探讨将公众演讲策略应用于口译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公众演讲与口译的相似性,归纳了两种可用于口译训练中的公众演讲策略,语言策略和非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6.
吴留芳 《世界》2005,(9):54-57
在中国很多中小学甚至大学的网站上,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自发地将冯恩洪先生在国内重要的教育论坛的长篇演讲词录入并做成网页,近10年来,冯恩洪先生在中国教育系统做过600多次千人听众的报告,有些演讲词还将演讲过程中听众的掌声和笑声的次数也记录在内。查询因特网搜索“冯恩洪”,会发现有1800条记录,主要的是国内各级教育机构和新闻媒体登载的冯恩洪先生的演讲词和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7.
本刊追踪     
《环球人物》2012,(25):9
米歇尔演讲"爱意"浓9月4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举办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了情真意切的演讲,令现场不少听众热泪盈眶。在演讲中,她将奥巴马的亲身经历与数百万选民的生活联系起来,传递了政治演讲中很少出现的情感——爱,包括她自己对丈夫  相似文献   

8.
做官与发财     
“你们剑南春酒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长多了!”克林顿西装革履,笑容可掬地对着台下的听众说。这是2003年11月9日,一个阴晦凄冷的下午,地点是四川省绵竹市剑南春集团的厂区内。在热烈的掌声中,克林顿仿佛回到了他主政白宫的风光岁月。克林顿此次访华,日程安排一如他在位时紧张充实。但是会见中国国家领导人也好,出席清华大学的艾滋病主题演讲也罢,都不能掩盖前总统先生四川之行的商业目的。据2003年11月10日四川当地媒体的报道,克林顿的出场费为40万美元。联想到其“年纪轻轻”就卸任返乡,精力充沛,一贯开朗率真的行事风格,以及因“拉链门”事…  相似文献   

9.
李娜 《神州民俗》2010,(6):102-105
演讲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受到关注。严格讲,演讲并不是一种纯艺术。它的本质是“当众讲话”。但它又带有“演”的成份,这就让它和“表演艺术”沾上边。所以,“演讲”完整的定义应该是:“当众艺术地讲话”。  相似文献   

10.
在吉姆·罗杰斯的演讲中,有两个内容是雷打不动的:他的两次环球旅行经历和两个可爱的女儿。“他每次用的都是同一个PPT,我几乎都会背下来了。”一位聆听了罗杰斯3次演讲的同行告诉本刊记者。  相似文献   

11.
佛教与环保     
去年中日韩三国搞“黄金纽带”,集三国佛教青、壮年在北京演讲,其题目是“佛教与环保”。 谈到佛教与环保,很容易想到唐诗在念,油然而生:“不知香积寺,十里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英语已然成为人们生活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来“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为中国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展示的舞台,使他们在发掘个人潜能的同时也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碰撞洗礼。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而演讲作为语言的最高级形式直击听众心灵,在流利英文的外壳下传递思想,交流文化。  相似文献   

13.
周璇出生于1918年,因从小就遭到父母的遗弃,被一周姓妇女抚养,因而姓周.8岁时在某歌舞团学艺,4个月后转到了联华歌舞班,进步很快.1932年“一·二八”前夕,她所唱的爱国歌曲《民族之光》深受听众的欢迎.因歌词中有“与敌人周旋沙场之上”一语,故她即以“周璇”二字为名在广播电视台播唱.后来她所唱的《小小茉莉》一歌为广大的听众所拥戴.因而被选为了“优秀歌手”,并被冠以“金嗓子”的头衔.至此,她又  相似文献   

14.
良渚文化与中国文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楠 《中原文物》2002,(2):11-13
20 0 1年 1 2月 8日 ,由哈佛燕京学社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文化研讨会第十六届年会在哈佛大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考古学与中国文明的再发现———纪念张光直教授学术研讨会”。在“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专题演讲中 ,有六位学者发言 ,他们就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和张光直教授对中国考古学做出的杰出贡献 ,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此次以中文为工具的考古学讲座 ,吸引了大量听众 ,引起很大反响。为了能够让读者及时了解演讲的内容 ,征得作者同意 ,我们特编发这组文稿。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组文稿 ,使学术界对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考古学和中国文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原文化中的东方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 0 1年 1 2月 8日 ,由哈佛燕京学社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文化研讨会第十六届年会在哈佛大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考古学与中国文明的再发现———纪念张光直教授学术研讨会”。在“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专题演讲中 ,有六位学者发言 ,他们就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和张光直教授对中国考古学做出的杰出贡献 ,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此次以中文为工具的考古学讲座 ,吸引了大量听众 ,引起很大反响。为了能够让读者及时了解演讲的内容 ,征得作者同意 ,我们特编发这组文稿。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组文稿 ,使学术界对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考古学和中国文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0 0 1年 1 2月 8日 ,由哈佛燕京学社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文化研讨会第十六届年会在哈佛大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考古学与中国文明的再发现———纪念张光直教授学术研讨会”。在“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专题演讲中 ,有六位学者发言 ,他们就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和张光直教授对中国考古学做出的杰出贡献 ,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此次以中文为工具的考古学讲座 ,吸引了大量听众 ,引起很大反响。为了能够让读者及时了解演讲的内容 ,征得作者同意 ,我们特编发这组文稿。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组文稿 ,使学术界对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考古学和中国文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 0 1年 1 2月 8日 ,由哈佛燕京学社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文化研讨会第十六届年会在哈佛大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考古学与中国文明的再发现———纪念张光直教授学术研讨会”。在“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专题演讲中 ,有六位学者发言 ,他们就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和张光直教授对中国考古学做出的杰出贡献 ,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此次以中文为工具的考古学讲座 ,吸引了大量听众 ,引起很大反响。为了能够让读者及时了解演讲的内容 ,征得作者同意 ,我们特编发这组文稿。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组文稿 ,使学术界对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考古学和中国文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东南沿海的史前文化与南岛语族的扩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焦天龙 《中原文物》2002,1(2):13-16
20 0 1年 1 2月 8日 ,由哈佛燕京学社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文化研讨会第十六届年会在哈佛大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考古学与中国文明的再发现———纪念张光直教授学术研讨会”。在“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专题演讲中 ,有六位学者发言 ,他们就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和张光直教授对中国考古学做出的杰出贡献 ,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此次以中文为工具的考古学讲座 ,吸引了大量听众 ,引起很大反响。为了能够让读者及时了解演讲的内容 ,征得作者同意 ,我们特编发这组文稿。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组文稿 ,使学术界对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考古学和中国文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0 1年 1 2月 8日 ,由哈佛燕京学社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文化研讨会第十六届年会在哈佛大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考古学与中国文明的再发现———纪念张光直教授学术研讨会”。在“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专题演讲中 ,有六位学者发言 ,他们就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和张光直教授对中国考古学做出的杰出贡献 ,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此次以中文为工具的考古学讲座 ,吸引了大量听众 ,引起很大反响。为了能够让读者及时了解演讲的内容 ,征得作者同意 ,我们特编发这组文稿。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组文稿 ,使学术界对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考古学和中国文明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热爱科学的人都欢迎爱因斯坦20世纪20年代,德国出生的犹太裔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已经在狭义相对论的基础上,创建了广义相对论。他断言,时空在大质量面前是弯曲的。1919年,天文学家爱丁顿通过天文观察测量证实了这一点。爱因斯坦一夜之间成为全球最出名的公众人物。当时爱因斯坦在全世界的巡回讲座十分火爆,1920年,在挪威奥斯陆和丹麦哥本哈根,他的演讲超乎寻常地受到公众和报纸的欢迎。各大报纸纷纷发表文章和访谈,强调这位“当今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的巨大意义。1921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听众处于一种莫名的兴奋状态中,他们不在乎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