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碛口是一个还不被很多人熟知的名字,作为一座沉默已久的古镇,它的2005年可以说是喜忧参半,这一年,碛口被确定为我国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同年,它还获得了一个级别更高却不容乐观的称号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将碛口公布为世界百大濒危文化遗址。碛口古镇位于晋陕大峡谷中段,吕梁山西麓,山西省临县境内,黄河与湫水河交汇处。黄河在这里陡然变窄,形成一段布满暗礁的河道,大量的商船在这里要靠岸转  相似文献   

2.
碛口古镇     
吴胜九 《世界》2007,(1):54-55
“碛”在新华字典中解释为“水中的沙滩”,黄河将大量的泥沙冲向下游,在河道转弯处淤积形成了碛。从吕梁市北行约40公里便到了秦晋大峡谷中的黄河大碛一大同碛。在大同碛的东北方向500米处有一座古镇叫碛口镇。碛口从清代乾隆年间兴起,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北方著名的商贸  相似文献   

3.
落日古渡     
叶梓 《丝绸之路》2007,(3):57-62
地处山西吕梁山区临县的碛口,是一座倚在黄河东岸吕梁山怀抱里的典雅古镇,曾在明清时期极度繁华,因长期占据北方商镇龙头位置,故有“九曲黄河第一镇”和“水旱码头小都会”之称。碛口历史文化厚重,建筑风格独特,旅游资源丰富。2006年6月,碛口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公布为“2006年世界百大濒危文化遗址守护名单”之一。  相似文献   

4.
山西临县的古镇碛口,沉睡了半个世纪后,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炒作唤醒了。它是黄河古码头,晋商西大门。晋商的发展与黄河水运有着密切关系,“迁有无而化居者,商也”。山西濒临黄河,晋商得益黄河水运,碛口码头作为晋商西大门,成为连接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我们今天研究晋商文化,应为黄河漕运与碛口码头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  相似文献   

5.
郑屹 《丝绸之路》2003,(1):29-33
黄河九曲十八弯。在它奔腾跳跃穿行于陕西、山西大峡谷的中段,有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古镇——碛口。如果从黄河上游的兰州算起,碛口刚好在这条大河的中间点。碛口位于山西省临县县城西南48公里,湫水河与黄河的交汇处,由天下黄河第二碛——大同碛得名。  相似文献   

6.
碛口古镇民居建筑——窑洞的中国建筑艺术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强 《丝绸之路》2009,(14):51-53
碛口古镇的民居建筑继承北方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精神,是抢救古镇文化遗产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于黄河沿岸古镇碛口进行实地考察,从中国建筑艺术精神及艺术传承的角度阐述了保护碛口民居建筑的同时,应如何发现和继承中国民居建筑艺术精神问题。  相似文献   

7.
碛口之名,最早见于《隋书》,是山西面对匈奴的防御要塞。乾隆年间,碛口则是有名的"晋商西大门,黄河大码头"。时至今日,山西碛口镇长在被黄河造就的黄土高坡上,受着繁荣的晋商经济辐射,这里的人们也有了新的生活。摄影师李双喜在山西碛口李家山拍摄到一组图片,借着窑洞、黄土和城墙,记录下历史的脚步,和这里万年未变的黄河交响乐。  相似文献   

8.
走碛口     
天下  网际飞侠  葛亮  吴恒勋 《风景名胜》2013,(1):125-133,124,14
碛口古镇,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百大濒危文化遗址,位于晋陕大峡谷中段的吕梁山西麓。黄河流经碛口的“大同碛”处,400多米宽的河面骤然缩为不足80米的急流浅滩,河道暗礁密布,商船无法继续通行,只能在碛口靠岸转运货物,  相似文献   

9.
碛口之名,最早见于《隋书》,是山西面对匈奴的防御要塞。乾隆年间,碛口则是有名的"晋商西大门,黄河大码头"。时至今日,山西碛口镇长在被黄河造就的黄土高坡上,受着繁荣的晋商经济辐射,这里的人们也有了新的生活。摄影师李双喜在山西碛口李家山拍摄到一组图片,借着窑洞、黄土和城墙,记录下历史的脚步,和这里万年未变的黄河交响乐。  相似文献   

10.
五月走碛口     
丛绿  李玉祥 《中华遗产》2006,(4):106-117
在千沟万壑、草木难生的黄土高原,却因黄河及两岸山水造就出曾经商旅云集、富甲天下的碛口古镇,它在二百多年间的繁荣,带动了周边村落的兴旺。当历史在岁月中沉淀,昔日的繁华已凝结在被评为第六批“国保”的碛口古建筑群中,这才有我们五月的漫漫寻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碛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遗产价值、遴选标准等方面着手,运用实地走访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碛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旨在保护古镇,发展古镇。  相似文献   

12.
惠山古镇的原生态保存得很好,有人说过,有本地人生活着的古镇才是活着的古镇,早起的炊烟,饭铺的吆喝声,沿河边喝茶聊天的人们,桌椅沿着长长的石子路摆了过去,桌子上放着大小不一的茶杯,泡着味道各异的茶,聊着相同而又不同的人生.我沿着古镇的一段缓步走来,石板路的街两旁是一座座老宅子,飞翘的檐角,高高耸立的风火墙.白色墙面,青色瓦片,正是江南民居的样子,时不时会路过一座祠堂,转眼又路过一座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浅谈碛口古镇的价值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近年来,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的碛口古镇,名声日益显赫。1999年6月,全国21位著名专家教授联名向山西省政府提出《关于开发碛口的建议》;1999年9月2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碛口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9月26日,碛口作为山西省首个旅游扶贫实验区启动;2003年9月11日,碛口镇被公布为山西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2003年10月8日,碛口镇西湾村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004年9月25日,在山西临县召开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中国·碛口保护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年3月,山西省启动了碛口风景名胜区申报…  相似文献   

14.
"碛口"主要分布在北部边疆地区,唐李靖定襄道行军中所见"碛口"《资治通鉴》"胡注"中将其解释为"大碛之口",却并没有指出"碛口"的具体位置和自然地理情况。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王朝向内收缩,"碛口"便在后世的史籍中不见记载,文章从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北伐突厥时所记载的漠南"碛口"入手,通过梳理、分析两《唐书》以及地志史籍中关于漠南"碛口"的记载,推断漠南"碛口"应该位于今天的白云鄂博(铁山)东北今077县道所经过的谷口。考释漠南"碛口"地理位置及其形制的历史意义,首先在于帮助还原李靖北伐突厥之行军路线;其次可以根据"碛口"的消失过程和原因,划定唐王朝的实际控制区域,考察唐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琴 《世界遗产》2013,(4):84-87
防"黄泛"运河改道 鲁南有句名谚:"运河迢迢跨九州,转舵行船在峄州."峄州就是现在的枣庄.纵贯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唯有鲁南枣庄段呈现东西走向,河水东流,与长江、黄河相向而行.一段弯道,连接了中国南方和北方的运道,成就了运河古镇台儿庄,让古镇与大运河结下不解之缘. 台儿庄古运河位于台儿庄城区南部,全长3千米,是古洳河的一部分.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这段运河经疏浚拓宽后通漕,成为京杭运河沛县至邳州段的新河道.京杭大运河形成洳河这条东西走向的弯道而流经台儿庄,是有历史原因的.洳河开挖前,原京杭运河是从济宁沿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湖西侧,经徐州与黄河交汇,然后借不老河转入邳州.由于黄河改道的影响,元明时代京杭大运河一度借徐州至淮安一段黄河行运.但黄河时常泛滥,导致漕运常常受阻,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6.
《世界遗产》2013,(2):37+36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人的理想与追求。泰宁作为"汉唐古镇、两宋名城",曾经享有"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荣光。然而在历史上,这座闽西北的古镇命运多舛,多次经历刀兵之灾;泰宁文人也似这座古镇一般,在科举和宦海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7.
宽阔的黄河水和环堤而过的湫水河相拥的碛口,犹如一颗宝 珠,镶嵌在卧虎山下。夕阳,抚摸着舒缓的河水,好似一幅软缎涂 满了金色,向来者倾诉着那令人骄傲而无法忘却的记忆……  相似文献   

18.
1948年3月23日中午,毛泽东在山西临县高塔村的下滩里登上黄河东岸后,步入柳林,骑马沿黄河东岸而下,经碛口,当晚住在寨则山村。第二天也就是24日中午,又沿崎岖的山路,溯湫水河上行,到达临县三交镇的双塔村,同住在这里的中央后委会合。中央后委书记叶剑英已先期赶往西柏坡,由副书记杨尚昆主持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五溪地区清水江、渠水交汇的湘黔边境,有一座千年古镇——托口,居住着汉、侗、苗等众多民族上万群众。这里,上可达云贵川,下顺沅水直通洞庭湖,历史上因为水运的便捷,曾经非常繁华。明末清初,江西、广东,江浙等地的油木商贩看准托口两水交汇,上通云贵、下联汉沪的地理优势,纷纷前来投资,托口成了云贵两广地区桐油、木材、鸦片经沅、渠两水汇流的集散地。  相似文献   

20.
龙泉 《丝绸之路》2007,(3):43-44
黄河九曲十八弯,滔滔六千里,上游有一座著名的桥,就是位于兰州段的中山桥。中山桥是黄河上的美丽景致,是今日兰州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它还与彭大将军结有一段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