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年代伊始,日本通产省产业结构审议会在其《八十年代通商产业政策构想》的咨询报告中,提出了“科学技术立国”的主张。“科学技术立国”亦简称“科技立国”或“技术立国”。众所周知,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50年代初起,长期提倡的是“加工贸易立国”。那么,为什么,当前毅然转变立国战略?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与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确立“经济立国”的国家目标,避免涉及国际间的政治事务,在对外关系中回避有争执的问题。这是以吉田茂为首的日本政治领袖为适应战后国际秩序而选择的机会主义道路。冷战结构下的国际政治使日本能够在依赖美国保障其安全的同时保持国际间自由贸易的秩序,任由日本实施经济第一主义的对外政策。本文试图考察战后日本宪法第九条“放弃战争”条款的制定和吉田茂在日本重整军备和建立多边军事安全体系问题上的外交政策和活动,揭示吉田茂在战后对美外交(1946~1954)中通过对《日本国宪法》第九条“放弃战争”条款…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曾盛行所谓“教育投资论”。这一理论思想不仅对日本经济,而且对日本教育,都产生重大影响。探讨一下这一理论思想在日本经济与教育中的作用,是有意义的。一“教育投资论”一词,大体上是在一九六○年前后在日本开始被比较广泛使用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在东亚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直接投资,执意要确立梦寐以求的、以日本为领头雁,带动亚洲NIES,由ASEAN和中国作为后盾的“雁行模式”。这种三位一体的投资地区分布和产生结构的梯度转移,虽然在短期内有利于日本在亚洲乃至世界保持经济、技术上的优势,有助于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从长期效应来看,由于“雁行模式”所具有的致命缺陷,对东亚等发展中东道国乃至日本本国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将带来深刻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八十年代开始,日本经济的发展采取“技术立国”的新战略。这是由当前日本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国际地位决定的。日本战后几十年来,大量引进了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加以改良和提高,并应用于发展新产品,使许多部门的出口产品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一位,质量上也居世界第一流,促进了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并在国际上成为“经济大国”。但从1973年石油冲击以后,能源成本不断提高,使过去支持日本经济迅速增长的化学、纤维、钢铁、造船、炼铝等工业走下坡路,其产品逐渐失去了竞争能力,占世界市场50%的汽车工业前景也并不乐观。只有电子、电脑、咨询、机器人等工业继续增长。近年  相似文献   

6.
杨宗亮 《史学月刊》2002,(11):121-123
近代中国所遭受的经济侵略中,来自东亚“蕞尔小国”日本的侵略尤为值得研究。学界对于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往往注重其直接的“经济掠夺”,对间接的“对华投资”未有足够重视。并且,日本是一个刚刚摆脱西方列强侵略的东亚国家,是一个尚未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尚未真正完成“工业革命”的“没有资本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投资”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当有重要区别。弄清这一问题,我们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特征将会有更为完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日本在对外贸易收支中“黑字”不断扩大,成为“黑字大国”,给世界经济带来深刻的影响,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日本本身也不得不考虑实行政策调整。探讨当前世界经济中的这一重大现实问题,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出现跳跃式增长,海外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国际化的关键。中国企业的对日投资在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渐大的缓慢增长历程后,随着中日经贸关系的好转,开始出现新的发展势头。本文将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大环境为背景,以中国企业对日投资的战略推移和演变为方向,结合近几年投资现状和具体案例,探讨中国企业对日投资的最新进展及态势。  相似文献   

9.
日本经济空洞化是一个老议题,中日两国的专家学者对于此议题的各类观点众说纷纭,相应的著作和论述也十分丰富,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定论。本文试图在总结前人所得出的结论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理顺观念,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日本经济的整体运行为背景和依据,对于空洞化不再单纯地认为有或者没有以及一概而论地把空洞化定性为善或恶的片面认识,而是一分为二地把空洞化划分为“微观空洞化”和“宏观空洞化”以及“良性空洞化”和“恶性空洞化”,力图把一个真实而客观的日本经济空洞化较为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0.
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开篇前五首(《立国》、《开辟神话》等)诗吟咏的是日本神话与历史,可称之为“神话诗”。神话、历史、政治三者在这部诗集中是紧密结合的。结合当代神话学与神话历史理论,通过对诗中日本神话与历史的分析,可以透视出作者以诗歌传达政治理想的意图与叙事策略以及内含的“天朝”心态。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当今世界贸易和海外投资强国。1990年其贸易额为509905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8%;海外债权总额1400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同年,国际收支顺差再创历史最高记录,超过1000亿美元大关。日本在贸易和海外投资方面取得如此巨大成绩,令世界瞩目。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学者纷纷探求其中奥秘。但至今日,从保险制度上分析日本贸易与海外  相似文献   

12.
刊中人     
《南方人物周刊》2010,(42):10-10
爱尔兰的惩罚 38岁的西蒙·凯利和父亲帕迪·凯利曾是爱尔兰最大胆的房地产开发商,可今天.他们欠债达8亿欧元.资产被“坏账银行”买下。1990年代.爱尔兰通过低税率吸引海外投资,跃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战前,日本把“强兵”作为最高国策,依靠军事力量张扬国威,利用军事手段向外扩张。战后,日本奉行“经济第一主义”路线,从战败国到“亚洲一员”、“西方一员”、再到日美欧构造“世界新秩序”?体现了日本经济力量不断膨胀的过程。商品、资本、援助是日本经济力量向外扩展的三种重型武器,日本在很大程度上是把对外援助作  相似文献   

14.
本组史料选自国民政府实业部档案,它反映了南京国民党政府对华北地方行政当局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商订“中日经济提携八项原则”,进行所谓“华北经济开发”一事提出相应对案所持的否定态度,表明了国民政府此期对日态度逐步转向强硬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日本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堪称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日本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日本历来重视教育工作。日本开始实施全民教育是在1872年,距今已有近130年的历史了,因此,其影响已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及思维方式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战后,日本政府更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先后在不同时期提出教育立国、科技立国等口号。日本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日益提高。高中的就学率在1948年开始实施新的教育制度时是40%左右,60年代开始迅速上升,1975年增至90%多,1990年达到94.4%。高中阶段虽然不属于义务教育,但是日本年轻一代实际上绝大…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战后日本一直把贸易立国做为基本国策,并形成了外需主导型经济结构。在这一基本国策的带动下,日本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八十年代以后,以外需为主导的日本经济遇到了新的挑战。1986年,日本开始实行经济结构的历史性调整,把外需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调整为以内需为主导的国际协调型的经济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相适应,日本企业的经营战略也在逐渐转移。以前日本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从海外进口原料、能源,然后从零件到成品全部在国内加工,最后把制成品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的日本,对外竭力强调和平立国,其自卫队很少让人参观,武装力量的真实面貌外界往往知之甚少。笔者应日本自卫队之邀,实地访问了现代日本军校和考察了部分日本军人的情况。访谈时间虽暂短,我们可从中窥见日本军队现状中的一斑。作为一个中国军人到现代日本旅行,立即感到这是一个外界难以看到军事痕迹的国度。世界上许多国家平时在社会上大力宣传和突出军人形象,并以此荣耀来动员年轻人服役,但在日本城市街头不仅看不到穿军装的人,甚至在普通人的便装中,也难找到我们在看电影时熟悉的那种“皇军”军装的颜色。我曾留意过日本自…  相似文献   

18.
成玉玲 《史学月刊》2007,(7):123-125
“以农为本”“重农抑商”作为古代中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历来为统治者所重视,而作为一项重要国家经济政策至迟在秦汉就得以确立。小农经济作为立国的经济基础,尤受重视。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不仅是汉代集权统治的社会基础,也是其政权巩固的重要基石。因此,  相似文献   

19.
李莹 《世界历史》2007,(2):75-84
从1952年日本媾和独立到1960年由“政治主义时代”转入“经济主义时代”,是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由“占领体制”向“独立体制”过渡的时期。“独立体制”的构建过程主要通过“逆流”表现出来,其具体内容包括政治上的“一党优位制”、外交上的日美安保体制、经济上的自由经济体制、行政上的中央集权制等。日本政治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权威主义、保守主义及政治主义的追求,决定了日本战后政治体制的性质及其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0.
认识“九·一八”至“七·七”时期的胡适,是一个复杂而又缺乏深入研究的问题。“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都逐步调整了自己的行动方针。作为知识界的泰斗,民族资产阶级右翼的代表,胡适的眼光也从前一个时期注意国内政治改良和文化革新,转向集中探讨如何对付日本的侵略,并以此为中心议题,发表了大量的言论。在对日武装侵略上,他主张取“委曲求全”的态度,通过同日本的直接交涉,避免对日作战,以待国际形势有利于我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