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渤海史与渤海使为研究的视点 我的研究视点是从日本史的角度出发,追寻奈良、平安时代频繁出使日本的渤海使的足迹,以此来验证其交流史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魏国忠 《北方文物》2014,(1):108-109
正癸己年仲春时节,一个偶然机会,缘于工作原因我拜访了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适逢李陈奇所长向我推荐所里最新出版的《渤海上京城考古》(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我欣然接受,将其带回家来,因手头学术工作较忙,没来得及读,便搁置了。日后我突然想起此事,赶快翻开细看,此书居然让我爱不释手,我用了一个下午时间一口气读完。由于我一直从事隋唐渤海史研究工作,有关渤海研究的论著论文看到的就多些,那些作者我也熟悉。对于本书的作者赵虹光,虽认识  相似文献   

3.
语言具有文化性,是文化的镜像,其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渤海国作为唐代的地方政权,偏安东北一隅,渤海国人名有"姓+名"及音译名字两种形式。在渤海国前期,虽以"姓+名"的形式为主,但音译名字占较高的比例。到了渤海国的中后期,渤海国人音译的名字逐渐被"姓+名"的形式所取代。渤海国人名字的某些用字反映了渤海国人对形容美的祈望、对德性美的追求、对福禄寿的憧憬及对儒释道的尊崇。渤海国人名的用字及其文化内涵充分反映了其对中原文化的"宪象"及认同。  相似文献   

4.
与渤海国同时代,在唐内地还有一个渤海县,而且还存在以渤海为郡望的豪门大姓渤海高氏,并在大柞荣之前,就有许多渤海高氏已经受封渤海郡王等爵号。因此渤海史研究者常常将两者混淆。唐朝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的确与渤海高氏、渤海郡望有关,但这只是唐朝的一项政略,其目的在于利用渤海高氏、渤海郡望从对外宣传上切断与其关系密切的高句丽之间的关联。唐朝真正关心的,不在于大祚荣是高句丽人还是靺鞨人,而在于大祚荣的政权会不会再像高句丽一样对其天下秩序构成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说,渤海国号的确定,实际上反映了唐朝对渤海的基本态度。在中原典籍中,唐对内地渤海人,与渤海之前的靺鞨以及渤海建国之后的渤海人都自有一套固定的表述系统,旨在区别华夷。  相似文献   

5.
渤海国作为唐王朝管辖下的地方政权,其教育形式也与唐朝的教育形式基本相同。渤海国教育主要分为官学和私学,同时还有派人赴唐朝接受教育等。其官学有中央和地方之分,私学有私塾与家学之别。教育极大地加速了渤海国文化的发展,为中原先进文化及思想的北传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使渤海人迅速地接受了中原汉族高度发达的封建文化及宗教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6.
渤海国位于东北亚的核心位置,是一个被唐朝、新罗、黑水靺鞨、突厥及诸多部族包围在中间的地方政权,从建国至覆灭都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军事威胁,也曾数次卷入周边的军事冲突及防御战争之中。因此,从建国起,强大的军事装备便是保证其生存发展下去的重要保障。在历史文献中,基本没有给我们留下较为完整的关于渤海国军事装备的文字材料,但是,笔者试图通过分析有关渤海国军事战争等材料,配合考察研究渤海国遗迹出土文物,对渤海国军事装备的基本情况作大致的了解和分析。藉此来证明当时渤海国高超的军备技术水平,侧面反映了其与先进地区手工技术的频繁交流,由技术流动看出的人才流动及人口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7.
勾海燕 《北方文物》2018,(1):98-102
渤海国是唐朝管辖下的地方政权,与汉代所置的渤海郡并无关系。渤海国的称谓是有变化的,如建国初称“振国”或“震国”,唐朝册封后称“渤海”、“忽汗州”、“渤海都督府”、“渤海国”等,辽灭渤海后称之为“东丹”、“东丹国”等等。在这些称谓中,并没有“渤海郡”一称,在此通过查找史料中对渤海国事例的相关记载,来阐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8.
渤海国是在我奈良、平安之际建立于中国东北的一个独立的国家,(渤海,六九八至九二六年,是我国唐朝忽汗州都督府亦即渤海都督府辖区,并非“独立国家”。——译者)在中国被称作“海东盛国”,这是尽人皆知的。作为概述渤海国历史的著作,鸟山喜一教授的《渤海国小史》被视为佳作,在此无须赘言。我也曾对渤海的上京龙泉府址进行过调查,还主持  相似文献   

9.
渤海墓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墓葬是渤海遗迹的组成部分,要探讨渤海文化,墓葬是重要的资料。自一九四九年在敦化六顶山发现贞惠公主墓以来,经过吉、黑两省考古工作者三十多年的努力,调查和发掘了很多渤海时期的墓葬。截至目前,已报导的主要墓葬有:吉林省的敦化六顶山墓群、和龙县八家子北大墓群、龙头山墓群、龙海墓群、河南屯墓葬,黑龙江省的宁安县大朱屯、三灵屯墓葬,海  相似文献   

10.
系统梳理了中国境内渤海未成年人墓葬的考古发掘材料,并对其埋葬习俗进行了初步讨论。渤海未成年人埋葬方式可分为单人葬和多人葬。未成年人单人葬数量较少,随葬品及墓葬形制较为简单,埋葬方式以一次葬为主;多人合葬中的墓葬形制及随葬品均较为丰富,以二次葬为主。根据墓葬形制的规律,认为埋葬未成年人的墓葬中单人葬早于多人葬。未成年人与成年男女共同埋葬是渤海未成年人埋葬方式的特点之一,由此认为,家庭是构成渤海社会的最小单元,并体现出渤海社会牢固的亲情观念及稳定的家庭结构。  相似文献   

11.
徐佳禧 《黑龙江史志》2013,(19):299-300
渤海国的"五京制"是我国古代都城建置形式"复都制"的一种。"五京制"起源于唐朝,被渤海国效仿,并得以发展和完善。渤海国的"五京制"不仅巩固了地方的统治,促进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东北城市群的发展。并且被辽、金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渤海婚俗考     
渤海国是唐王朝的地方民族政权,渤海人锐意进取,师法盛唐,使渤海成为“海东盛国”,史有“小中华”之称。在其传世的229年间,婚俗的演变,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钦茂是渤海国第三代王.其统治时期渤海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并积极与唐王朝及周边国家和部族发展关系.本文试图对大钦茂时期渤海国与唐王朝及日本交往的史实进行分析,来探求渤海"朝唐聘日"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渤海国的归属问题,主要是讲渤海与唐朝的隶属关系。而这种隶属关系,是靺鞨族与中原就已形成的一体关系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并采取了新的形式,赋予新的内容,从而使双方的隶属关系更加完善,更加巩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已发表的考古材料的基础上,对敦化、西古城、八连城、上京城及附近地区,以及俄罗斯滨海地区各类渤海佛教遗迹做一系列性研究,总结出渤海佛教遗迹的分布规律及渤海佛寺遗址的平面布局特征,认为渤海的佛寺址总体特征与中原唐王朝是一致的,但也有其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引言渤海王国(公元698——926年)是唐王朝隶属下的区域性地方政权,史有“海东盛国”之称,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创造的“海东文化”,是盛唐文化的组成部分。渤海领土辽阔,地方五千余里,属于我国的历史疆域。它建立初期即仿唐制建置府、州、县,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统一建制,完善统治机构。渤海时期是我国长白山、牡丹江以北以东,尤其是乌苏里江、黑龙江流域开发史上首创郡县制统治的地区。这对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渤海设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和一百三十多个县,分布在其广阔封疆之内。由于千余年的沧桑之变,文献记载极为阙略,而渤海又未留下系统的文字史料,因此渤海历史地理问题,成为近代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对渤海历史地理的研究已有长久的历史,成绩卓著,为外国学者称道。从清初的另散考证到近世  相似文献   

17.
渤海陶器研究 ,是上个世纪 80年代以来从事渤海文化研究的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重点课题。本文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考古发掘资料 ,对渤海陶器进行分类、分期方面的系统研究。并在分期的基础上 ,将渤海陶器的传承渊源分为粟末系、黑水系、高句丽系、中原文化系等 4个主系来进行科学研究 ,期望引起学术界对渤海陶器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目前史学界多将渤海建国伊始称之为“震国”或“振国”的现象进行了探讨。根据中外文献及考古资料 ,作者认为渤海建国之初的国号应为“国” ,而“震国”或“振国”只能是它的俗称。  相似文献   

19.
辛时代  郭威 《北方文物》2022,(2):95-101
服色制度和佩鱼制度是渤海国章服制度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中,服色制度分紫、绯、绿三等服色,直接借鉴了唐中后期三等服色制度的成果。与唐前期服色相比,绯服和绿服的适用范围呈现扩大的趋势。佩鱼制度主要涉及随身鱼符和鱼袋制度,俄罗斯远东地区出土的青铜鱼符,与渤海国关系不大,应是唐或五代授予朝贡的靺鞨人的。渤海国鱼袋制度也效仿唐制,分金鱼袋与银鱼袋两种,与服色制度一同是渤海王赏赐的重要手段。探讨达能信的真实身份、考察渤海国笏制以及渤海国接受唐朝服色制度的背后考量,有助于深化渤海国章服制度的有关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渤海国(以下简称渤海)存世的两个多世纪(公元698—926年)的时间里,渤海派使者访日35次,日本派使者访问渤海13次,渤日双方共交往48次。如此频繁的往来,是中日关系史上辉煌的一页。这些交往是通过航海来完成的。渤海使者访日启航的港口,经中外一些研究者的考古调查和对文献的考证,认为是渤海东京龙原府(今中国珲春市八连城)境内的盐州(今俄国沿海州波谢特湾的克拉斯基诺古城)。近年来,国外有的研究者对渤海使者访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