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沧桑》1993,(3)
一九九三年三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看望出席全国八届人大和八届政协第一次会议的山西代表时谈到:最近,中央和国务院已批准引黄工程,引黄河水入晋,这件事一定要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以缓解山西缺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郭裕怀 《文史月刊》2009,(12):58-63
老一辈领导人中,彭真和薄一波是山西籍人。他们对山西缺水的情况有切身的体会,因此也就特别关心引黄工程的进展。我们每次看望彭老和薄老,第一件事就是要详细汇报引黄的情况。薄老听了引水和修路的情况后,高兴地对别人说:“山西是在踏下心来干实事哩!”彭老在他93岁高龄时,欣然命笔,  相似文献   

3.
邹雅林 《炎黄春秋》2013,(11):80-83
宋平同志于1972年7月25日经中央批准出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他在甘肃工作了10年。他常说:“甘肃是个穷地方,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不能说大话,也说不起大话,所以无论谈到哪方面的工作,都不能把成绩说得太满。”他还说:甘肃有过说“大话、空话、假话”血的教训,在1958年“大跃进”中大刮浮夸风、征过头粮,曾因此饿死过近百万人,想起这件事就让人心里难过!要永远牢记:在这么多饿死者的灵前还说大话、空话、假话是天大的耻辱!  相似文献   

4.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早在这年的3月5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说:“在城市斗争中,我们依靠谁呢?”他批判了“依靠贫民群众”“依靠资产阶级”等糊涂思想后,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因此,武汉一解放,党组织的工作就围绕贯彻党的“依靠工人阶级.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方针来开展。  相似文献   

5.
1954年,诗人高平写了一首献给藏族阿妈的诗,其中有一句:“我们替你种下的青稞要在你的门前发芽”,当时的西南军区文化部部长陈斐琴看后建议他把“替”字改成“帮”字。陈部长说:“我们对于少数民族的事情是帮助而不是代替。”这件事让高平感触颇深,40多年后他记忆犹新,感慨地说:“这样的‘一字师’最可贵,这不仅是一字之易,更是思想的提高和改变。”  相似文献   

6.
老窝 《云南史志》2000,(4):51-56
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就中西部大开发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他说:“现在我们处于世纪之交,应该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抓紧研究西部地区的大开发。”他特别强调:“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到了11月7日,在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上,中央正式把“抓住时机,着手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列为2000年经济工作八项任务之一,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吕彤羽  杨玉珍 《纵横》2014,(11):19-22
父亲曾说过,他一生干了三件事:打日本、修铁路、打网球。我妹妹和他开玩笑说:“人家说你打日本、修铁路是大事,打网球是小事。”父亲当时正在住院,插着异管说话不方便,就在小黑板上郑重其事地写道:“体育是大事!”  相似文献   

8.
白琳 《炎黄春秋》2007,(4):7-11
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要开始用10到15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的过渡。11月,他说,要消灭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工商业。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10年到15年或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9月24日,向全国宣布了这条总路线。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这条总路线。  相似文献   

9.
张懋镕 《文博》2009,(3):27-29
1993年,作者曾提出“周人不用日名说”的论点。1989年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八号墓出土一件应侯鼎,鼎铭显示周武王的庙号为“日丁”,似与“周人不用日名说”相抵牾。本文则认为:十多年来,能证明“周人不用日名说”的青铜器很多,达159件,而“周人用日名”的铜器只有应侯鼎一件,是为特例。况且偶尔使用日名的周人仅限于极少数姬周上层贵族,主要在成康时期,是西周初期殷周文化交流的反映,因此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也不足以动摇“周人不用日名说”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10.
1955年秋,刚参加工作两年、不到18岁的吴明玉提出了“包产到户”,结果成了右派、反革命,被送进监狱;1979年,落实政策的吴明玉重新参加工作。 1980年底,人民代表大会制恢复,42岁的吴明玉当选为芦山县第八届人大代表。28年过去了,70岁的吴明玉依然是人大代表,从第八届到第十五届,一届也没有少。他说:“在我的人生履历中,前20年,我追求理想;后20年,我追求民主。理想和民主伴随我这一辈子。”  相似文献   

11.
郭裕怀 《百年潮》2008,(1):64-66
考察引黄工程坝址 山西缺水,需要引水,这件大事一直萦系在薄一波同志的心间。早在1958年,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在成都会议上向毛泽东主席汇报引黄入晋济京的设想时,薄老就在场,这件事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979年7月底8月初,薄老刚刚平反恢复工作,重新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带着国家计委副主任金熙英、著名经济学家马洪等同志,到山西来考察和研究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问题,就提出要到偏关县黄河沿线去看一看。显然,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是关系全国现代化建设的大事,而水资源紧缺又是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重大制约因素,薄老心中牵挂的是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严怪愚 《文史天地》2004,(11):38-42
1938年春,台儿庄大捷之后,我到了徐州。同旅社住的一位《武汉日报》的记者告诉我,说:“名记者范长江明天便要到徐州来了!”语意中似挟讽诮。我说:“本是名记者嘛!我们欢迎!”他愤愤地说:“什么名记者?!我就不信那一套!未来之前,先创气氛,要别人为他准备住处,安排生活;既来之后,又大宴宾客,到处拉扯,简直像个大  相似文献   

13.
许进 《纵横》2009,(2):7-8
1975年1月13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祖父许德珩与周恩来总理一同作为天津市的代表出席会议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在一次小组会上周总理问祖父:“楚生兄,你从法国回来后在哪里工作呀?”祖父回答说:“我在黄埔军校当政治教官,那时你已离开了,是熊雄负责。”周总理说:“噢,你还在黄埔(军校)工作过,那要记你一笔。”看到周总理清瘦的面容,祖父联想到当时很多关于周总理患癌症的传言,他沉重地说:“总理,你要保重身体呀。”周总理回答说:“我剩的时间不多了。”  相似文献   

14.
赵征 《古今谈》2005,(1):44-46
2004年春节过后,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来到杭州我家里,一见面他就紧紧握住我的手,动情地说:“我一定要来看看赵福鑫的儿子……你父亲是个好同志,他牺牲时很年轻,太可惜了!”我心头一热,一下子就热泪盈眶,说:“能够见到父亲抗日时期的战友,我心里不知多高兴!”  相似文献   

15.
严农 《文史春秋》2005,(1):31-32
1938年春,台儿庄大捷之后,先父严怪愚到了徐州。同旅社住的一位《武汉日报》记告诉父亲:“名记范长江明天便要到徐州来了!”语意中似挟讽诮。父亲说:“本是名记嘛!我们欢迎!”他愤愤地说:“什么名记?我就不信那一套!未来之前,先造气氛,要别人为他准备住处,安排生活;既来之后,又大宴宾客,到处拉扯,简直像个大官僚!老实说,没有《大公报》这块牌子,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两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一件是“上海通”网站的开通,1.3亿的字信息资料在网上运行,引起社会反响.“中国上海”充分利用这一个资源,及时把它链接到自己的网站上,现在上海地方志资料已经成为全市人民共同享用的财富.另一件是新的奉贤区委书记到任,我们把近年来编纂的几部志书送给他,新任书记看了后非常激动地说:“你们做了这么多有益的工作,外界却不知道,史志工作一定要与宣传奉贤和资政育人结合起来,这篇章大得很.”  相似文献   

17.
雷公 《丝绸之路》2003,(1):47-49
又是一次天意巧合,2002年8月10日晚10时20分,我与家人随“中国小记西部行”至青海后,共八人赴兰州经嘉峪关落脚敦煌。晚10时40分我师潘絮兹之子潘贺打我手机,沉重地说:“你老师刚刚走了,我跟你说一声。”我急问何时,他说是10时20分。所以我们在敦煌呆了一天,便匆匆返兰州回北京。本来我们要走西藏,却鬼使神差到了敦煌,这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先生之意呢(他曾对我们说要最后再去一次敦煌)。  相似文献   

18.
4月14日晚,奔西宁,西安转机。偶遇一位囊谦县的仁波切,他赠给在场每一位记者一件小小的吉祥物。去往西宁的飞机晚点3个小时了,在机场负责人又一次不紧不慢地搪塞后,那位之前一直羞涩地坐在一边的仁波切的弟子,终于爆发:“我们必须要走!死在这里我们也要走!”半小时后,广播登机!  相似文献   

19.
申国昌 《中华遗产》2013,(9):100-109
提到阎锡山,大部分人会立刻想到一个词——“山西王”。我想到的,则是胡适的一段话:“现在有许多人爱批评阎锡山,但是阎锡山确有不可及的地方。他治山西,是有计划的.例如他决心要办普及的义务教育,先做一个分年期的计划,四年的师范不够养成教员,他就设速成的国民师范:这还不够用,他就设更速成的传习所。他依着这个计划做去,克期进行,现在居然做到了义务教育!江苏、浙江还办不到的事,阎锡山在那贫陋的山西居然先做到了!”  相似文献   

20.
1959年至1961年,是我国经济非常困难的时期。1959年秋,毛泽东主席到山东、安勘、河南等地视察,看到久早不雨,庄稼枯萎不收,不禁长叹:“天灾人祸啊!”回到北京,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全国人民都在定量,我也应该定量。是不是肉不吃了?你们愿意不愿意和我一起带这个头?”大家回答:“愿意!”于是主席宣布:“那好。我们就实行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