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发生于清朝咸同年间的杜文秀、李文学、田政等农民起义,有力地配合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震撼着腐朽、反动的清王朝。这些少数民族的农民大起义,在云南近代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时间流逝了,但当时各族劳动人民对领导人民反抗强暴的起义军的热烈歌颂——歌谣、传说、故事,至今还流传在人民的口头上。本刊于八○年第二期发表了一组杜文秀的故事,八二年第六期及本期连载了田四乱的传说。这些传说和故事,直接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民族民间文学的可贵资料,对研究历史,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希望收到更多的有关这些农民起义的故事,让这些民族民间文学的珍宝,更多地放出灿烂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南方广袤的大地上,群居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其中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而古老的神话传说。在这些色彩各异的神话传说中,有一组从内容到形式都极其相似的故事为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所共有——这便是关于葫芦与人类关系的传说。这组传说故事从古流传至今,几乎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它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国北方的古代神话,而且在越南、缅甸、泰国以及印度也能见到它的踪迹。象这样传播广泛、影响巨大的民间文化现象,在世界神话史上并不多见,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3.
林琳 《神州》2014,(9):3-3
梁祝故事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在长久的流传过程中,逐渐具备了完整的情节,形成了凄美动人的爱情传说。还原这一故事的本来面目,可以为我们后世的创作和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提供更为详实的资料。因此,对梁祝故事的源头、化蝶传说的由来、同题材作品的考证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吕洪年 《古今谈》2004,(1):27-30
因研究工作的需要,我曾率民间文学采风队,到富阳市“吴大帝故里”采集孙权的传说和故事。经整理计得二十四则,加上原有的六则,一共三十则。我们又向当年孙权活动地征稿,先后从湖北、河北、江苏、上海等地征得孙权传说二十五则,合计共有传说故事近六十则,约计八万余字。从史学与文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些传说故事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与其他四个爱情故事相比,它流传更加广泛,影响更为深远。它通过牛郎和织女成婚、离别、抗争而每年七夕相会的情节组成的故事,进而形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七夕文化,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体现了人们对幸福家庭的期盼,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作为民族文化大观园中的瑰宝,牛郎织女传说的发生地到底在何处?其民族文化内涵是什么?就这些问题,我们经过一年多的田野调查和资料查阅,对此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山茶》2009,(8):27-30
久惯于城市的我们初看到少数民族的服饰时,无不对其在配色上的绚丽而惊讶。那种对近乎纯色的大胆使用,让我们再次体味到一种古老的纯净,而这种纯净,已经离我们太远了。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有多少颜色,每种颜色背后又有多少传说和故事,当这些传说和故事逐渐消失,颜色只是颜色,无法言说更多。  相似文献   

7.
红军在艰苦的长征途中,有时竟能下馆子吃辣子鸡,住洋房,同女学生跳交谊舞……这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出现在《红军长征记》这本书中,但这部书已被尘封了七十多年。而近几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发现的此书孤本,引起了各方关注与再版。南此这部“来自红军长征者的原始记录”及其写作故事浮出水面,我们也领略到一个真实而感人的长征。  相似文献   

8.
贵州发现了旧石器和人类、熊猫、大象、犀牛、黄牛、水牛等化石,这说明在上古时期这里就有人类居住。贵州还发现新石器,如磨光的石斧、石锛等物,这是原始社会的用具。夜郎王传说生于大竹,为洗衣女子所得,这就是说夜郎族也经过了一段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母系社会。苗族和其他一些兄弟民族,都有兄妹结婚(伏羲、女娲)和洪水滔天的传说。这些原始社会的故事,在贵州兄弟民族中流传,说明贵州也和其他地区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这个社会到何时才出现阶级,很少明文记载。殷武丁伐鬼方(虎方),妇好伐巴,春秋时期齐桓公九会诸侯,与会的有牂柯国,当时这些国家究竟是氏族部落国家,还是奴隶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自己民俗的认识,并不比对自己语言语法规则的认识更多.当我们像过去那样,以非正式的"学识"传播方式--即将智慧、知识或认可的行为方式口口相传的时候,我们并不注意民俗的内容或形式,只是听取别人告诉我们的信息,然后再准确程度不一地传达给其他的听众.在这一不自觉的口头传统流程中,具有清晰故事线索的信息被称为"口头民俗",那些据称是实有其事的故事叫"传说".大致而言,这就是自古至今传说形成和传播的典型过程,不管传说的情节是有关洞中恶龙的还是有关可口可乐瓶子中老鼠的,这一过程是大略相同的.  相似文献   

10.
正因为80多年前红军部队的一次短暂停留,作为红军长征路上的"加油站",甘肃哈达铺因此成为中国革命历史文化名镇。当我们慕名而来,走进哈达铺时,看到这座在历史上曾有"陇南商贸重镇"之称的小镇已没有往日的繁华景象,我们眼前更多的是土坯房,感受更深的是宁静和安详。置身于哈达铺,跟着身穿红军服装的纪念馆讲解员,聆听红军故事,仿佛时光倒流,80年前红军长征驻留在哈达铺的场景一幕幕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们决定在"长征第一街"进行一次红色导梦之旅。  相似文献   

11.
容恭是哪位?     
《百年潮》2017,(9)
正李生玉,陕西宝鸡人,曾经担任中央统战部副秘书长。抗日战争时期,他还在童年,经常听村里人讲红军长征路过南山的故事。在乡亲们的传说里,还有一位本地青年参加了红军,这位青年名叫容恭,据说国民党特务悬赏抓捕他。容恭,这名字深深印在了李生玉的脑海里。宝鸡地方姓容的不少,李生玉后来上了学,参加了革命工作,但凡遇见有姓容的,就会打问容恭的下落,  相似文献   

12.
潘黎明 《丝绸之路》2007,(10):49-52
这里,没有历史的脚步,却有传说的种子。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岁月,传说长成了茂盛的苇丛,把根深深扎进自己的梦里,借天地之手,把一条山谷写成了一个如歌的故事。我要穿越这条山谷,穿越所有的情节,直到看到故事的尽头,看到草原,看到另外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浩如烟海的传说故事,实际上是汇聚着各种知识的百科全书。古时人们讲故事和记录故事,并不是作为一种纯粹的文艺活动来看待的,在故事中也讲历史,讲科学技术,讲可以理解和难以理解的种种奇闻异事。这些故事里,除了那些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心理,颂扬他们种种美德的优秀之作,可作为一份重要的精神食粮提供给青少年之外,具体还包含着对我们今天研究文艺学、历史学、民俗学乃至科学技术等等具有参考价值的重要资料。也许在那些被目为荒诞不经之说的古老传说里,还潜藏着某种我们至今尚未认识的关于自然与社会的奥秘,如同未被发掘的地下文物一样。英国李约瑟博士多年来撰述《中国科学技术史》,就很  相似文献   

14.
一山水名胜传说,是民间风物故事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讲山水名胜的由来和命名,其间穿插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山水名胜传说不仅帮助人们欣赏祖国各地丰富多采的风光,而且给人以很好的思想教育和艺术陶冶。可是长时间以来,山水名胜传说都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过去搜集和出版的各类民间传说故事中,山水传说故事搜集得最少。我国有五大名山(或十大名山),却只偶尔发表过一、两篇名山传说故事;著名的黄河、长江、五湖四海,有丰富的传说故事,书刊上也只偶尔发表过一篇两篇关于它们的传说。山水传说受到重视,只不过是近两年来的事。山水名胜传说,究竟反映了社会生活没  相似文献   

15.
传说之一我们彝族人民爱唱歌,心里的山歌比牛毛还要多。唱了三年六个月,还没有唱完一只牛耳朵。山歌比牛毛还要多,有一半是唱阿达尼罗。他是我们面前一朵花,他是我们心上的一团火。这是个流传了不知多少年的故事了。传说在大山里,有一户彝族人家,生下了一个男孩。父母  相似文献   

16.
正红军长征闻名于世,有关长征的各类书籍材料层出不穷,也产生了有关种种"故事"。在各种"故事"当中,所谓的红军长征路经茅台镇,红军战士用茅台酒洗脚,就是风传甚广的"故事"。这则"故事"后来实际上成为一种"茅台酒传闻",其真实性可靠与否,需要依据史料文献来辨证,因为这个传闻涉及长征中红军军纪的问题。近期笔者偶得一册珍稀残本,书名《二万五千里长征记—从江西到陕北》(简称《二万五千里长征记》),  相似文献   

17.
<正>在伟大的长征途中,红军两次经过昆明。第一次是中央红军,第二次是红二、六军团。红军沿途留下的标语、宣传品、读物及其他遗留物品,红军当年战斗过的遗址及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烈士墓等一处处红军长征遗址都联系着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真实历史、铭记着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述说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成为昆明人民教育后代、激励斗志的生动教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1987年,是《山茶》故事丰收的一年。这一年出的六期中,三期是故事专号,全年共发表我国22个民族的神话、传说、故事、童话、寓言、笑话194篇,外国民间故事9篇。信手翻阅这些故事,就象漫步在各民族的百花园中,一会把人带进原始初民想象的奇幻世界,一会又把你拉回人间的现实生活;一会  相似文献   

19.
陈宇 《神州》2006,(11)
70年前,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血色征途上,有近5万人倒下,这是一条生存条件最为艰苦卓绝的道路,他们以200米一个人作“永远的路碑”的密度,站成了一条首尾相接的路标,从赣南一直铺到了陕北。70年间,这是一个讲述不完的故事,是一部读不完的书。当年那些历经血与火、生与死重重考验的红军指战员们可能没有想到,他们行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从一开始就为全世界所关注,而且70年来一直备受国外人士的瞩目。这些外国朋友中,有的亲自慕名重走长征路,有的虽然未到长征路却终生在研究长征路,他们都试图充分挖掘史料,强调全面、客观、合理、公正地展现长征历史,著文评述,诠释长征。在经过考证和严肃的思索后,他们后来大都成为了长征的赞颂者和崇拜者。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川滇黔三省交界"鸡鸣三省"一个叫石厢子的地方,有一间长征时期毛泽东居住过的屋子,一根被柴烟熏得乌黑乌黑的房柱裂缝中间,镶嵌着三枚铜元。三枚铜元外露的边缘,经过打磨后光亮无比,阳光照射,熠熠生辉。这三枚铜元,已经镶嵌在房柱里面80周年了,这是红军长征途中关于伟人毛泽东的故事。这个得从1935年的遵义会议说起。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