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革命成因问题是英国史研究的经典课题.关于英国革命成因的史学流派的演变基本上反映了英国近现代史学的演进趋势,从克拉伦敦伯爵为首的保王党史学到以休谟为首的托利派史学以及以马考莱、伽狄纳为首的辉格派史学,从20世纪的社会经济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再到20世纪70年代的修正派史学,历史学本身的质疑特质在英国革命成因的史学演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晚明史研究 ,回顾梁启超《新史学》发表百年来中国“新史学”三次高潮。作者认为 ,新与传统原是相对概念 ,但今“新史学”则多指引进西方史学理论的研究。中国新史学三次高潮均受外来史学理论影响 ,其中不乏经验教训 :一是 2 0世纪 50年代后教条主义对于史学的影响 ;一是近年来中国史研究的西化倾向。作者不反对引进新史学理论 ,但反对教条主义 ;并认为新史学不能抛弃中国史学传统 ,2 1世纪中国史学仍是汉学的史学 ,而非西学的史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环境史学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史学在西方兴起于 2 0世纪晚期 ,在中国也许起步更早些 ,但其受到国内史学从业者兴趣日增的关注 ,则是近年来的事 :一方面是缘于西方环境史学发展的促动 ,一方面是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等现实因素的推动。但环境史究竟是历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还是一种新的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视角或方法 ,或者一种新的史学范式和新的通史观念 ,国内外环境史研究者均未形成共识。这组“笔谈”的发表 ,无疑将有助于人们深化对这一新的历史研究领域的认识。“笔谈”的作者包括老中青三代史学从业者 ,虽来自不同的史学领域 ,但都较早涉足环境史研究 :或早在 1973年就开始涉足沙漠研究 ,并多次深入我国北方沙漠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提出了著名的“沙漠化二重性”论断 ;或长期致力于美国环境史著作的译介 ;或率先在国内高校历史系开设《环境史研究导论》课程 ,培养环境史研究新人 ;或较早运用自然与社会互动关系理论 ,系统地对自然灾害与民国乡村社会变迁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从而拓宽了乡村社会史畛域。因此 ,这组“笔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国内环境史研究者对于环境史的思想认识及其所达到的水平。“笔谈”的组织 ,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梅雪芹副教授的热情支持和全力协助 ,本刊谨此致谢。  相似文献   

4.
宗教改革时期是英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宗教改革时期的政体研究是英国政治史研究中引人注目的一章。最近30年来,英国史学界中以G.R.埃尔顿为首的学派异军突起,大有左右都铎史研究领域之势。埃尔顿关于英国宗教改革时期政体问题的观点可以概括为:  相似文献   

5.
张越  张峰 《安徽史学》2010,(6):127-128
2009年10月,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了李勇教授的新著--<保卫历史学>.这部专著是作者近一二十年来对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进行理论研究的成果.单就书名而言,颇为耐人寻味.全书涉及到了众多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方面的具体问题,而冠名为"保卫历史学",则可见作者对历史学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6.
评章学诚的史学史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 ,“史学史”的概念和学科体系的创建是 2 0世纪初由梁启超明确提出的。但是 ,中国史家的史学史观念却由来已久 ,而且随着史学的不断发展 ,史学史观念的内涵也逐步丰富与深刻。本文初步考察了 1 8世纪中国史家章学诚的史学史观念 ,希望能够引起学界对中国史学史之史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于洪 《史学集刊》2023,(5):108-118
19世纪中后期,在兰克史学的影响下,以斯塔布斯为代表的英国历史学家开始重视对原始档案文献的运用,努力运用“科学化”的研究方法呈现历史真相。历史学成为独立学科后,英国大学培养了众多的专业历史学家,他们超越了原有的历史写作的精英主义传统。学术期刊的创办和学术组织的出现加强了专业历史学家之间的联系,确立了专业史学研究的学术标准,形成了严格的学术评价机制,英国现代史学研究专业化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8.
“理解”:二十世纪西方历史学的追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西方历史学的功能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新史学的成功在于其新功能满足了社会的新需要。 2 0多年来我们一般着重于新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忽略了它所追求的功能 ,实际上其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为新功能服务的。这种新功能就是“理解” ,即各阶级阶层间、各国各民族或各种文化间、现在和过去间的理解。了解西方新的“理解型”史学的成就与不足 ,有助于展望 2 1世纪西方史学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史学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城市史是否是一门学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芃 《世界历史》2002,5(4):98-104
城市史学是自 2 0世纪 6 0年代首先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个历史学分支学科 ,这早已成为学术界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然而 ,同许多事物一样 ,当人们要对这一学科的研究范围进行精确的界定时 ,特别是随着这一学科的发展 ,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宽、涉及的理论越来越新 ,关于什么是城市史学的问题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提了出来。从 70年代末至今 ,这一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 ,而且引发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如 ,宾夕法尼亚大学西奥多·赫施伯格 ① 的文章《新城市史 :走向跨学科的城市的历史》、美国康涅迪格大学的布鲁斯·M .斯塔夫向英国城市史的创始人、列…  相似文献   

10.
乔治忠 《史学理论研究》2020,(1):99-104,159,160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在学科结构中属于同一个二级专业,这其中反映了二者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探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关系,首先应当跨过一个理念的门坎,即区分“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确认史学理论是对历史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研究客观的社会历史。厘清这种概念上的区别与联系,大有利于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的研究。如20世纪80年代中历史认识论研究的兴起,即得益于此。这里,需要防止像西方某些史学流派那样割断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的关系,批判那种取消历史理论研究的说法。在当今,史学史研究的可靠成果,应是史学理论研究的基础。揭示史学发展的规律,是史学史学科与史学理论研究共同的任务,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的探索,大有学术开拓、理论创新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环境史学是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历史学新领域 ,是以历史学为基础的有关人类与环境关系研究的多学科交叉的产物 ,其中 ,人文地理学与环境史学密切相关。从阿·德芒戎的人文地理学思想来看 ,环境史学无论在定义、研究对象还是在方法原则上 ,都与人文地理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基础在于它们都致力于探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但由于它们对这一关系的具体认识和研究目的的不同 ,二者之间又有差异。认清这一问题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环境史研究的对象和侧重点 ,以推动环境史学在我国学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晚近几十年的西方宗教改革史研究经历巨大变化,以往的诠释和迷思频遭挑战与修正。学者们不再受制于19世纪成型的历史目的论,而是发掘新史料,汲纳社会科学的多种理论,推动了宗教改革社会史和宗教改革文化史的兴起与发展。国际学界不再将宗教改革简单视作事件或革命,而是将之与近代早期史联系起来,从长时段分析其生发与影响。宗教改革史也由单数的解释概念逐渐演化为复数的诠释框架。宗教改革史研究焕然一新,解构与重构依次登场。本文一方面概述相关的学术变化,另一方面论析晚近颇具代表性的三种著作,考察其如何解构迷思、诠释历史,以期呈现这一史学流变。同时,本文亦尝试就宗教改革史研究的未来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中国被称作“历史之国” ,史书的丰富令人眼花缭乱。在传统学术中 ,史学的地位仅次于经学。 1 9世纪近代科学的历史学在欧洲建立 ,中国从清末洋务运动时起开始接受它的影响 ,日本则是在明治维新后通过雇用的外国教师致力这一学科的学习。通观 2 0世纪百年间的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发展 ,似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限划分为两个阶段。下面分而述之。一 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建立和成长2 0世纪初的中国古代史研究 ,除了王先谦 ( 1 84 2— 1 91 7)在众多学者协助下 ,将以前的注释集为《汉书补注》( 1 90 0年序 )百卷、《后汉书集解》( 1 91 5年序 )百二十…  相似文献   

14.
苏珊·卡兰特-纳恩是美国著名的德国宗教改革史专家。她早年汲取社会学方法,受结构主义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启发,并在默勒、斯克里布纳与戴维斯等社会史学家的影响下,投身宗教改革社会史研究,为这一取径的深入发展作出了贡献。卡兰特-纳恩的早期著作探讨萨克森与图林根的乡村和领地城市在宗教改革冲击下的社会变化,可谓宗教改革社会史研究的范本。但其研究方法没能揭示为何在宗教改革爆发后的一段时期内,民众仍旧在日常生活中保留了中世纪天主教的某些信仰敬虔方式,对新教如何重新构建民众的宗教活动亦缺少深刻的解读。卡兰特-纳恩意识到社会史取径无法解决这类问题,转而借鉴和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同时接纳历史学的“文化转向”,从而参与开创了宗教改革文化史研究领域。她撰写多部有关仪式与情绪的史学著作,借由开掘新教与普通信众在宗教习俗与信仰操作方面的互动和博弈,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逻辑,让德国宗教改革史研究别开新境。  相似文献   

15.
杨松涛 《世界历史》2007,(4):123-132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史学的研究领域拓展到社会边缘阶层,罪犯这一特殊群体开始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由此,犯罪史学得以产生。时至今日,犯罪史学已经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成为西方历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研究罪犯这一特殊群体,犯罪史学者向世人展示了一片先前被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的四次实证史学思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20世纪共经历了四次实证史学思潮:世纪初的“为历史而治历史”思潮,二三十年代的“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地质学、生物学等同样’’的新历史考证学,80年代初的“回到乾嘉时代”,90年代的“振兴国学”与“南北二陈”。四次实证史学思潮各有其特点和现实针对性,而学科化建设和科学化道路则是贯穿20世纪中国史学始终的两大主题。但是,考据毕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实证史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变革和学术发展对历史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史学史著作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 ,随着“史界革命”口号的提出和新史学思潮的涌起 ,“史学史”这一学科概念形成。有学者认为 :这一概念“可能是从外文译来的 ,或者可以说相等于英文‘Historiography’ ,俄文‘Историоrрафuа’ ,法文‘Historiographie’ ,德文‘Historiographie’”(耿淡如 :《什么是史学史》 ,《学术月刊》1 96 1年 1 0月号 )。而“中国史学史”这一概念则是梁启超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 (见俞旦初 :《梁启超论中国史学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刊于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史学史资料》1 980…  相似文献   

18.
佩里·安德森 (PerryAnderson)是英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 ,1 938年生于伦敦 ,现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与社会学教授 ,英国《新左派评论》(NewLeftReview)期刊负责人。《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及其续作《绝对主义国家系谱》出版于 1 974年 (伦敦新左派丛书 ,NewLeftBooks) ,是在西方学术界有重大影响的历史学、历史社会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重要著作。安德森青年时代曾在牛津大学攻读历史学 ,并学习掌握了九种外语 ,为其后来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 2 0世纪 6 0年代…  相似文献   

19.
17世纪的英国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确立了立宪君主政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这场革命也成为包括克里斯托弗·希尔在内的一些英国著名史学家关注的焦点。克里斯托弗·希尔是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研究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的权威之一。与英国其他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一样,希尔倡导"自下而上的"史学研究,关注社会底层,强调大众的经验。他在英国革命研究中运用了阶级分析方法,强调这场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同时,他主张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等多个层面看待这场革命,避免简单的分析和粗俗的经济基础一上层建筑解释模式。希尔对英国革命的解释,影响了我国史学界对这场革命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确立于17世纪的英国近代议会民主制是否可以在前一个世纪、即都铎时期(1485—1603)找到起源?这个问题长期为史学界所关注。本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史学家中先后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是出现于本世纪50年代的“正统派”观点。该派代表人物、英国史学家尼尔认为,在都铎末代君主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1558—1603),下院在宗教改革、王位继承、下院权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与女王、枢密院选有不和,议会与王权的“政治对立”颇为尖锐,实际上已经揭开了议会反抗王权、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