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渚文化发现已历五十余年了。长期以来,由于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资料缺乏,其文化面貌和社会性质一直若明若暗。近几年发掘了良渚文化几处重要遗址和墓地,特别是1988年《文物》杂志第一期发表的《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地发掘简报》和《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发掘简报》,使人们对这些间题有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良渚文化的社会性质明朗化。本文仅就反山墓地和瑶山祭坛的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见解,并论及良渚文化的社会性质。一、关于反山良渚文化墓地性质根据发掘简报的资料,此处墓地是就  相似文献   

2.
关于良渚遗址群衰落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文杰 《文物世界》2009,(1):10-12,22
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考古学文化。良渚遗址群则是良渚文化最为辉煌的遗址。自良渚文化发现以来,考古工作者对良渚遗址群进行了多年的调查和科学发掘,陆续发现了良渚文化的村落、墓葬、土筑高台大墓葬群、祭坛和大墓复合遗迹及遗址分布情况。积累了丰富的考古材料,也获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近来的研究也逐渐趋向从遗址的整体宏观人手。近年来随着良渚遗址群众多考古资料的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3.
姬山遗址是近年江苏境内发现的一处保存比较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其以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主要内涵,遗址形态及遗存与著名的寺墩、赵陵山遗址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4.
姚家浜遗址位于浙江省海宁市海昌街道勤民村南部和西部,是一处典型的台地型遗址,时代从良渚文化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2014年的发掘主要位于遗址的南部,发现了一批比较丰富的良渚文化遗存,为了解杭嘉湖地区良渚文化的聚落分布和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马竹山  方向明  陆敏仙  程杰  杨根文 《文物》2012,(6):4-16,1,2,97
戴墓墩遗址位于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镇,遗址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2001年3月,平湖市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小范围的发掘,已发现1处良渚文化红烧土堆积和5座良渚文化墓葬,随葬器物有陶器、玉器、石器等。发掘表明,这是一处良渚文化祭坛和墓地的复合遗址,5座墓葬的年代为良渚文化中期。此次发掘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陶器,其中带盖宽把陶杯是良渚文化陶器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6.
浅论良渚文化的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渚文化在浙江发现至今六十多年。六十多年来,专家们对良渚文化的研究已十分深入和广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已发表的研究材料看,对良渚文化的墓葬、丧葬制度,以玉器为代表的手工业,发达的水稻为主的农业的及宗教信仰的论述较多,而对建筑遗迹的研究甚少,其主要原因是建筑遗迹发现不多,材料比较零碎,很难全面论述该文化的建筑风貌。本文围绕该文化的村落和房屋建筑,水井和“窖藏”建筑以及礼仪和祭祀建筑作一简单论述,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史前文化     
1999年广富林遗址和2005年钱山漾遗址的重新发掘是近年来浙沪地区重大的史前考古工作,为我们深入了解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学文化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和研究视角。本刊此次集中刊发的由发掘和研究者撰写的相关研究文章,对这两个遗址的有关遗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中《广富林遗址良渚文化遗存》一文认为广富林遗址良渚文化遗存的年代处于良渚文化结束阶段,相当于山东龙山文化中期偏晚阶段,以往研究者很少注意到良渚文化这个阶段的遗存。《广富林遗址广富林文化的分期和年代》和《广富林文化初论》两文都认为广富林遗址晚于良渚文化的…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4,(1)
<正>自从良渚文化年代的下限得到基本确认以来[1],关于良渚文化与马桥文化之间的年代缺环就一直是长江下游地区史前考古学研究探索的一个重点。而世纪之交在上海广富林遗址的新发现,为填补这一空白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位于今上海市松江区的广富林遗址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被发现,随后又进行过小规模发掘,成为上海地区良渚文化遗存最早的发现之一[2]。1999年以来,上海博物馆考古研  相似文献   

9.
2006年4月在浙江海宁市抢救性地发掘了一处马桥、良渚文化古遗址,发现宋墓1座,马桥文化灰坑3个,良渚文化墓葬9座,共获遗物70余件。遗址的发现为研究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古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马桥文化自身的内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研究良渚文化末期的社会面貌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浙江桐乡新地里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地里遗址位于浙江省桐乡市留良乡湾里村。2001年3月-2002年1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桐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新地里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2500余平方米,揭示了一处良渚文化高上台的背建和使用过程,清理良渚文化墓葬140座,还发掘了灰坑、灰沟、井、祭祀坑、红烧土建筑遗迹等良渚文化遗迹,出土有陶、石、玉、骨、牙、木等各类质料的良渚文化遗物1800余件(组)。新地里遗址所在的嘉兴地区是良渚时期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在良渚文化的演进历程和文化面貌上,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1.
黄路头遗址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是良渚古城遗址的一处城外遗址,为良渚古城大型聚落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2016-2017年的考古发掘清理了黄路头遗址中一处墓地的局部区域,发现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共34座.其年代上限不晚于崧泽文化晚期,即早于良渚古城的兴建.该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良渚古城建城之前该区域内的本地文化面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第三次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3~6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湖州博物馆联合对钱山漾遗址进行了第三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400平方米。此遗址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即钱山漾一期文化遗存和钱山漾二期文化遗存,出土遗物较为丰富,主要为陶器、石器,还有部分玉器、骨器等。钱山漾一期文化的年代为距今4400~4200年,钱山漾二期文化的年代为距今4100~3900年。钱山漾一、二期文化填补了良渚文化到马桥文化之间的缺环,从而使太湖地区古文化的发展序列更趋完整。  相似文献   

13.
<正>常州地区的良渚文化遗址较为丰富,目前探明的主要有寺墩遗址、姬山遗址、象墩遗址、城海墩遗址和青墩遗址,当前工作做得比较完备的主要是寺墩遗址,其他遗址大多只是经过了考古调查,尚未进行正式的发掘。1978年和1979年,南京博物院对寺墩遗址进行了两次试掘,发现了M1、M2两座墓葬,其中M1为良渚文化墓葬,出土了一批良渚文化玉器。1982年南京博物院又对寺墩遗址进行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文物》1997,(7)
1990年,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余杭发掘了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祭坛为长方形覆斗状,面积约1500平方米,中部偏西有一道灰土围沟,与瑶山祭坛极为相似。在祭坛的西南部还清理了4座良渚文化墓葬,其中M4有一棺一椁葬具,北端外棺内随葬一组陶器,这种葬式为目前仅见。汇观山祭坛遗址被评为1991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本期刊布了这个祭坛遗址的发掘简报。同期还发表了研究良渚文化的玉冠状饰和锥形玉器的文章,不乏新见解。  相似文献   

15.
<正>良渚文化玉器的出土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但良渚文化玉器的辨识则是自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的。1973年在江苏草鞋山遗址良渚文化M198中发现了琮、璧、钺等玉器与陶器伴出的事实,首次从层位关系上确认了琮、璧、钺等玉器的良渚文化属性,使人们终于摆脱了传统史学观的束缚,开始对良渚文化玉器的年代与文化面貌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1986年浙江余杭反山和瑶山良渚文化墓地的发掘,数以千计大量玉器的集中出土,不仅解决了一些玉器的名称、用  相似文献   

16.
2013年5-11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杭州市拱墅区祥符镇的吉如遗址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发现了良渚文化时期人工营建土台、房址、墓葬、沟、灰坑等,出土玉器、石器、陶器等。该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良渚文化遗址分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杭州城区北部良渚文化遗址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1月初至2013年12月底,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朱墓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通过发掘确认朱墓墩为良渚文化时期人工堆筑的祭坛与高台墓地,朱墓村遗址是与此墩同一时期的聚落遗址。此次发掘揭示出四周环河的聚落中心与水稻田遗迹,另发现高土台、墓葬、灰坑、水井、水沟等遗迹共计300余处,为研究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发展、聚落形态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正>一、《姜寨:中国一座新石器中期村落的社会与经济结构》仰韶文化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也是研究时间最长,认识比较充分的史前文化。随着考古材料的积累,它在时空分布的关系和变迁过程也日益清晰,展示了波澜壮阔的演进历程和互动场景。姜寨遗址被公认是仰韶文化发掘最为完整和研究比较深入的一处聚落遗址,它出土的遗迹、遗物和空间关系常被用来解读仰韶时期的生计、技术和社会结构,并  相似文献   

19.
吴江梅堰龙南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第三、四次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吴江梅堰龙南遗址第三、四次发掘所出土的器物表现出明显的良渚文化晚期特征,极大地丰富了该遗址的分期资料。第三、四次发掘所发现的以木桩为基础的干阑式房址与该遗址以往发现的浅穴或半地穴式的建筑风格迥异,反映了水网地区原始先民为适应环境在居住形式上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1月初至2013年12月底,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朱墓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通过发掘确认朱墓墩为良渚文化时期人工堆筑的祭坛与高台墓地,朱墓村遗址是与此墩同一时期的聚落遗址.此次发掘揭示出四周环河的聚落中心与水稻田遗迹,另发现高土台、墓葬、灰坑、水井、水沟等遗迹共计300余处,为研究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发展、聚落形态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