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初,美国纽约州共和党分裂成鹿尾党与克林顿派,形成了一种新的两党体制。不同于纽约州的传统政党,鹿尾党强调政党纪律和民主原则,建立了通信委员会和政党核心会议这样的组织机构,用政治分肥制来提高党员在竞选中的积极性,同时拥有了自己的政党报纸,革新了政党观念。这些新特征帮助鹿尾党很快在纽约州的政治中确立了优势地位。1824—1840年,美国其他州也相继出现了相互对立的两大政党,美国第二政党体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讲,鹿尾党的成立及其与克林顿派在纽约州的并立,对美国第二政党体制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源头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小娟 《攀登》2006,25(4):58-62
本文对日本“55年体制”进行了解读,阐明“55年体制”是在保守政党和革新政党各自整合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进而分析了“55年体制”的三个特点及其对战后日本经济、政治、国家安全战略诸方面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准确地把握战后日本的政党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3.
李翔 《民国档案》2016,(3):67-77
苏俄开创的以党领军的军事体制,高度重视军队政治工作,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驭军模式。共同的革命利益,使苏俄和国民党逐渐走到了一起。苏俄顾问诊断出国民党军事运动和党务建设的多重弊病,努力劝说孙中山改组政党,加强军队政治工作,以党领军。苏俄及其在华顾问为党军体制的东输做出了贡献,助推了中国军事、政治的现代化。党军体制的东输,对国共两党的政党与军事建设,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幕藩体制下日本武士阶级的精神观念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近代进程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旧体制权力中心的幕府,虽然在被迫开国之时还有相当大的权威和实力,但在短短的15年之后即被武力推翻;而武力讨幕的政治主体,则是旧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得到部分藩上层领主支持并掌握了藩权力机器的中下层武士。 旧体制权力中心的早期崩溃及旧统治阶级内部改革派势力政治中心的早期形成,这一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其后的日本近代进程形态,而它的出现,是跟幕藩体制结构下形成的武士  相似文献   

5.
日本自民党是一个特殊的复合政治结构,其对政治资金的需求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划分为党的正式组织、派阀和党属议员三个方面。在资本主义竞争型代议制民主政治体制下,政治资金的来源有国家供给和政党或政治家自行筹措两种基本模式,但两种模式都无法保证所谓的“公正”。在1994年《政党助成法》通过之前,日本政治资金筹措制度不仅不能保证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公正”,还引发出政治体制的生存、执政党的组织整合以及统治效能方面的问题。日本统治集团对政治资金管理法制进行改革主要是为了维护保守政治统治,提高其效能。  相似文献   

6.
朱汉国 《史学月刊》2006,3(5):49-54
孙中山在探索中国政党政治模式的过程中,尝试和实践了三种政党政治模式,这就是西方的两党政治模式、“一党治国”模式和国共合作治国模式。孙中山关于中国政党体制三种模式渐次否定的发展过程,既代表了他对中国政党体制的探索过程,也反映了他政治思想的发展过程。孙中山对政党体制的认识发展,与他的政党观念以及三民主义的发展都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杨钊 《世界历史》2023,(1):110-123+163
美国弗吉尼亚州具有极端保守的政治传统,政党政治的现代转型落后于北部和中部各州。弗吉尼亚州的第一政党体制发展得并不完善,政党组织相对松散,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而且普通党员处于相对边缘化的地位,政党整体上要服从少数精英的利益。里士满集团是弗吉尼亚州共和党内的核心派系,长期控制着该州的政党政治,在传统的历史叙事中被塑造成腐败、神秘的精英政治集团。然而,里士满集团通过自身的政党机制建设,确立了政党的政治原则,既在基层拥有坚定支持者,又具有全国性的政治影响力,还拥有自己的政党报纸,带动了全州政党政治的现代转型,对第二政党体制在弗吉尼亚州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弗吉尼亚州在老南部地区政治影响力巨大,发挥着政治方向标的作用,通过示范效应促使老南部各州建立了第二政党体制。随着奴隶制的进一步扩张,老南部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急剧扩大,只有以弗吉尼亚州为代表的老南部州实现政党政治的现代转型,第二政党体制才算真正在美国全国范围内确立。  相似文献   

8.
政党内阁与日本政治现代化刍议解晓东日本战前政治现代化和政党内阁问题是日本近代史的重要内容,但却几乎被现行的世界史教材所遗漏。而我国史学界有关日本民主化的著述亦凤毛麟角,且论说不一,值得讨论的问题颇多。本文据有限资料拟就日本民主进程线索、政党内阁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孙镇  邓建华 《攀登》2023,(3):83-89
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政治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方式。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语境考察,可以发现党内集中教育具有特质呈现功能,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使命型”“革命型”和“先锋队”的政党形象;具有价值传承功能,丰富发展了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体系、推动党内政治文化的赓续传承、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发扬提供了强大动力;具有思想凝聚功能,为政党认同的增进提供了思想基础、制度基础和价值基础,增进了广大党员对党组织的政治认同;具有合法性积聚功能,在合法性积聚的过程中,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规范、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化了广大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任;具有权威建构功能,有助于维护政党自身的权威和政党领袖的权威、实现了政党权威的理性化。基于政党理论的视角,可以分析出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所释放的政治功能,进而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政治意旨。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公开地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指明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党。《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7月,纐纈厚著,顾令仪译的《田中义一:日本总体战体制的始作俑者》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纐纈厚是日本总体战和政军关系史研究领域首屈一指的学者。本书是作者20多年田中义一研究的集大成,利用陆军、海军、官僚、政党、宫中等史料,对"总体战国家构想的起源"和"军队现代化的必要性""扩军目标的实现"和"日本的对华政策""日本的西伯利亚出兵"以及"政党与军部的政治动向"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作者通过解读当时各方势力之间不同的立场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民党“党国”体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沛  迟晓静 《安徽史学》2006,7(1):107-115
在西方政党政治潮流及苏俄体制的影响下,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形成了一套颇有特色的"党治"理念,为此后中国国民党执政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初步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党国"体制.1927年4月,伴随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和全国统一,中国国民党继续实施其"党国"体制."党国"体制的核心在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国民党,以党的意识形态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以"党政双轨制"的权力管理体系作为自上而下的行政运作模式.这一独具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既是西方政党政治理念特别是苏俄政党体制进入中国政坛的结果,也是传统中国政治文化与西方现代政党体制及理念相互作用的产物.由于理念与利益的分化,"党国"体制不仅形成了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及其运作模式的重大变革,成为中国国民党统治体系内党、政、军利益纷争的根源,也由于党、政两条管理系统并存且关系滞碍而导致行政成本倍增,进而演变为中国国民党政治制度上的一大顽症.  相似文献   

13.
本篇继前文,论述自1890年行宪至1945年战败,约半个世纪的日本政治体制演变过程。按本人研究心得,这一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藩阀元老政治阶段;桂园体制阶段;政党内阁阶段;法西斯体制阶段。现分别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比较西方政党体制,要对政党体制的类型进行划分。类型划分则需要明确分类法的原则。而通过分类法分析,得出竞争性的有无是区分政党体制的标准,进而展开对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比较,划归各自所属的类型。最后,运用萨托利的"整体与部分"论来比较和推导西方政党体制政治哲学基础,进一步验证各自类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1927年4月,伴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和全国的统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党训政”的党国时代就此开启。蒋介石发动“党化运动”,通过一系列政策,实现了“党化公务员”、“党化司法”、“党化军队”。在中国传统的宣扬“忠”的政治文化,与西方现代政党体制及理念的遭遇中,蒋介石一跃成为了国家的人格代表,甚至进一步取代了国家和政党,造就了历史上的“蒋家王朝”。  相似文献   

16.
李莹 《世界历史》2007,(2):75-84
从1952年日本媾和独立到1960年由“政治主义时代”转入“经济主义时代”,是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由“占领体制”向“独立体制”过渡的时期。“独立体制”的构建过程主要通过“逆流”表现出来,其具体内容包括政治上的“一党优位制”、外交上的日美安保体制、经济上的自由经济体制、行政上的中央集权制等。日本政治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权威主义、保守主义及政治主义的追求,决定了日本战后政治体制的性质及其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7.
试析大正政变的历史地位硕士研究生王健在近代日本政党发展史上,有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政友会的成立和大正政变。前者是藩阀官僚与政党由斗争走向有条件的合作的体制,标志着所谓“1900年体制”的成立;而后者则打破了藩阀官僚与政党的合作,标志着1900...  相似文献   

18.
正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以之为统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的建设理论上的一个重大创新,抓住了党建的根本,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魄力和担当,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遵循。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标志。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以政治建设作为统领是由其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唯有如此才能完成伟大的历史使  相似文献   

19.
国外政党建设中出现新的趋势:从阶级党向全民党转变,以全民族利益的名义整合政党资源;扩大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以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特定的政治生态环境出发,选择合适的制度模式;发挥兼容和同化的政治功能,规范政治参与制度;从法理上理顺各政治要素之间关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我国政党现代化建设必须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从具体国情出发,巩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20.
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瑞平 《攀登》2004,23(5):6-9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要注重研究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的实践领域,叉要注重研究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的精神领域。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内核和化品格.它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先进思想、远大追求、科学态度和坚强意志,是党的事业生动实践中的理性升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结晶,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强大动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党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的具体形态由党所处时代条件、肩负使命和面临任务所决定。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的创建与形成有其内在的辩证发展逻辑,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需要重点创建、培育与弘扬“四种”政党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