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兴隆洼文化聚落形态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ing Long Wa culture,named after the excavation of the same site in Ao Han Banner,Inner Mongolia,mainly distributes in southeastern Inner Mongolia and western Liao Ning province. This culture dates 8200—7600BPo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and surveys,the settlement pattern of Xing Long Wa culture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One was surrounded by a ditch,including the first period site of Xing Long Wa,Bai Yin Chang Han ,Bei Cheng Zi site and so on. Another type such as Cha Hai site,Xing Long Gou and Nan TaiZi site etc,wasn‘t. All houses were semi—subterranean architecure,arranged in rows. Usually, the biggest bouse wa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osition,and the ditch had both protecting and demarcating functions. It‘s certain that hunting—gathering economy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elements determining the settlement pattern of Xing Long Wa culture,which was inherited by Zhao Bao Gou culture,and changed in Hong Shan culture.  相似文献   

2.
1999年秋 ,赤峰市林西县双井店乡公益阁村沟门自然村在治理沙漠大会战时 ,在村西 2公里处的西拉木伦河北岸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文化内涵包括有兴隆洼文化和红山文化 ,出土了 1件石杯 ,经有关专家鉴定 ,该石杯属于兴隆洼文化 ,现介绍如下。杯 ,1件 ,完整 ,宣武岩质。尖圆唇 ,椭圆形口 ,一侧有流 ,直腹较深 ,假圈足 ,平底。无纹饰。最大口径 4 .2、高 8.2、腹深 4 .5、底径4 .5厘米 (图一 )。图一 石杯早在 1 982年林西县冬不冷乡黑水村就出土过此类杯 ,因当时没有地层关系 ,所以不敢妄断。事隔 1 0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内蒙…  相似文献   

3.
王亮 《文博》2009,(6):15-25
自1974年开始发掘秦始皇陵墓周围坑,就认识到陶质军队及所有雕塑品早在成形之时其上都有彩绘纹饰.但是直到1999年,对完整的雕塑品上彩绘漆层进行第一次成功加固后,陶兵俑才首次作为彩绘雕塑品被鉴赏.同时,在陵墓周围新发掘出土的其它类型的雕塑上彩绘保存较为良好,尤其是百戏俑和青铜禽类.从2003年开始,对漆层材料和技术的研究作为中德文化遗产研究项目的一部分在中国已经开展.这些研究使得对技术现状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包括对颜料和粘结剂辨别.他们还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原始色彩.2006年,该研究结果将作为重建色彩和图案计划的根据.从2号坑过洞的一组跪射俑中可以看到作为个人和作为一个编队的彩绘陶俑.显示其总体的图案效果,色彩与效果的生动组合,以及色彩装饰的细节.它也明显的说明了每一件雕塑品的彩绘都不相同,各自独立.装饰品的彩绘图案只限于特别的高级别军人如高级官员和将军.不同类型的复杂图案可以被重建.他们详细的描绘纺织品,以及因为伸展身体而使表面变形的纺织品.另一种类型的装饰是有造型的应用结构.这些单色的结构表面描绘了百戏俑裤子上的精细丝绸,青铜禽类的羽毛或青铜战车上将军的翡翠挂件的突起.装饰图案与真实纺织品之间的关系强烈的令人惊讶.出土的宝贵的丝织品构造可以让我们明白这些陶质雕塑的绘制者想描绘什么样的纺织品,并再次说明陶质雕塑的色彩装饰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4.
粉尘对云冈石窟石雕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云冈石窟大气中粉尘污染的现状,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EDAX)和显微镜对大气中粉尘的主要物质成分进行了分析。选择SO2和粉尘两个标志作为变动因素,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就粉尘对石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粉尘对石雕的影响既有物理作用,又有化学作用,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长期存在,交替作用,互相促进,致使云冈石窟石雕遭受严重的风化。  相似文献   

5.
乾陵石刻内部裂隙的超声波探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岩石与超声波波速之间的相关关系,对乾陵不同截面形状的石刻分别进行了网格法、层析法的超声波现场布点探测,通过测定、计算,估测出所测石刻断面内部各点(或区域)的超声波波速分布及变化规律,并辅以反射波法来进一步确定石刻内部结构情况,从而探测出石刻内部的裂隙或风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内部裂隙发育是威胁石质艺术珍品长远保存的最具破坏作用的病害类型,了解石刻的裂隙发育情况,尤其是其在石刻内部的发育情况,对研究制订石刻的保护措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为此,本研究应用了近年来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超声CT检测技术,对乾陵石刻内部裂隙发育进行了检测。本研究先通过实验室标准试块的检测研究:制作了直径约50cm的两个圆形及两个边长约50cm的石灰岩试样,并在试样上分别制作了直径5cm的圆孔5×15cm的方孔,使用ZBL-U520数字化非金属超声检测仪,用超声CT的方法对四个标准试样进行了检测,基本准确地检测到了缺陷的位置和大小。再利用超声CT的方法对乾陵石刻现场进行了检测,并与内窥镜检测结果对比,验证了超声CT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结果将为乾陵石刻的保护修复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厘清造成茂陵石刻文物劣化的原因和机理,对石刻表面的污染物和析出可溶盐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找出石刻文物劣化和污染物、可溶盐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FTIR)等仪器对采集的茂陵石刻文物表面污染物和可溶盐进行了表征,用离子色谱(IC)分析了可溶盐的离子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马踏匈奴”石刻雕像表面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是CaSO4·2H2O,其形成原因是石材与空气污染物经长期化学反应形成的钙质结壳,或者是地下水中可溶盐的毛细运移造成的;“怪兽吃羊”石刻雕像表面析出的可溶盐有Na2SO4、NaNO3和CaSO4·2H2O,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中可溶盐从砖石基座迁移到石刻文物本体,随温湿度变化反复结晶溶解所造成。可溶盐会引起石质文物表面酥粉、片状剥落、内部结构破坏等侵蚀,是茂陵石刻文物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8.
三星堆文化太阳神崇拜浅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星堆化存在着突出的太阳神崇拜观念,并且有着自己的祭祀形式。各类太阳纹饰和青铜太阳形器具有太阳之形,象征或代表着太阳,反映了对太阳神的崇拜。众多的眼睛造型,表达的也是同一主题。而青铜神树则与“十日”神话有关,其上的鸟应为太阳鸟,即太阳的化身,神树本身即是太阳神崇拜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郭春梅 《文献》2005,(4):66-82
石刻,被人们称之为"会说话的石头".在素有"山西碑刻之乡"的河东,光绪三年(1877),即农历丁丑年,发生了山西二百余年未曾有的重大旱灾,故时人称之为"丁丑奇荒",因这场重旱灾又延续到光绪四年,即农历戊寅年,因而亦称为"丁戊大荒"."丁戊大荒",在正史中的记载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一些正史记载太过简略,对灾情及救灾措施及其留给人们的恐怖心理,略而不详.事实上,大灾结束后不久,河东地区许多村落纷纷刻碑,记述了这次可怕的灾害,从许多方面弥补了史载之空白.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古代石质文物表面上油烟污物的成分及清洗材料的组成,清洗方法及效果。清洗步骤:(1)使用2.5%—5.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洗涤液进行初步的清洗、除去吸附不太紧密的油烟污物。(2)使用H2O2-HF-0π10对顽固的油烟污物进行局部重点清洗。此材料已在四川广元和重庆大足的古代石质文物上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