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期楚文化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地区的早期楚文化遗存最早出现于夏商时期的盘龙城遗址,以鼎式鬲为代表,主要分布于鄂东地区。晚商至西周早期汉水东北地区出现柱足鬲遗存。西周中晚期时早期楚文化正式形成,出现早期楚式鬲和完整的早期楚文化陶器组合。此时早期楚文化遍及江汉地区,重心则在鄂西地区。夏商时期的早期楚文化与楚国无关,西周时期的楚国也只是早期楚文化中很小的一支。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早期楚文化探索中紧密相关而亟待解决的早期楚国与楚族、早期楚都、楚式鬲及早期楚文化面貌、性质等问题进行了学术史的回顾与思考,就今后早期楚文化探索的思路与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试论楚国青铜器与江南古铜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楚国青铜器与江南古铜矿的关系后德俊在铁器出现及较广泛地使用之前,铜及铜与锡、铅的合金是人们早期使用的主要金属.形成于春秋中期前后的楚文化,其青铜器的数量、形制等,作为一种文化形成的重要标志,是研究楚文化的一项主要内容.在诸侯割据、战火纷飞的春秋战...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考古学方法,从青铜器、陶器、漆器、葬俗等方面,探讨了楚文化对晚期蜀文化的影响。认为以楚式青铜器对晚期蜀文化的影响为主,楚式漆器次之,陶器的影响微弱。楚国的部分葬俗也被蜀人所借鉴。秦灭蜀以前,在当时各列国中,楚文化对晚期蜀文化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围绕早期楚文化问题进行论述,先从楚国的历史发展明确了早期楚文化的概念,再从楚国早期活动中心"丹阳"地望的考证与考古学的探索相结合提出了探索早期楚文化的思路,另外从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论述了探索楚族渊源问题。  相似文献   

6.
薄家湾遗址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浪河镇薄家湾村一组,属汉水流域。遗址年代大致为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陶器以红陶为主,出土大量楚式鬲。该遗址的发掘为探讨丹江口库区楚文化面貌增加了新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目次一典型楚系铜器群二典型器物的型式分析三楚系青铜器的分期四各期青铜器的年代及特征五结语楚系青铜器是指东周时期楚国及其附属国出土的、具有楚文化特征的青铜器。迄今为止,楚系青铜器发现的数量之多,年代序列之完备,已位居东周列国之冠。对楚系青铜器年代序列的考订不仅是进一步研究楚文化的基础,而且也可为东周列国青铜器的年代研究提供参考标尺。以《楚系青铜器研究》一书为代表的多项研究~([1]),标志着楚系青铜器的年代序列已大体建立。在《楚系青铜器研究》一书出版之后~([2]),二十多年来又出土了大批楚系青铜器,极大地丰  相似文献   

8.
2015年10~1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蛮河流域楚文化遗存进行了考古调查。本次调查是配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华简《楚居》与楚国都城研究"进行的,其目的是寻找与楚国早期都城有关的楚文化遗址,并对已知楚文化遗址进行复查,以探索楚国聚落遗址的环境构成与形制特征。采取实地踏查方式,对蛮河及其支流清凉河、黑河等河流两岸2公里范围内的台地和岗地进行调查,新发现遗址13处,复查大型遗址10余处,为早期楚文化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南阳市近年出土了4件有铭青铜器,据相关资料,断定其年代应为春秋晚期。这批青铜器的出土为研究养国、许国特别是楚国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楚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湖北襄阳余岗是汉水中游地区楚国的一处重要墓地。该墓地出土的青铜器早已被学术界所重视。而陶器是更能反映考古学文化年代、性质、面貌的器物。襄阳余岗楚墓除出土大量青铜器以外,还出土一批年代序列比较清楚的陶器。这些陶器虽较残碎,但仍能辨别器形和基本形态。对这些陶器进行深入研究,是目前襄阳一带及汉水中游地区楚文化探讨工作的重要部分。本文以笔者编写的山湾、蔡坡楚墓发掘报告中所作的墓葬年代序列为基础,对余岗楚墓陶器提出一些分期研究意见,也可作为发掘报告墓葬分期的补充或说明。  相似文献   

11.
铜浴缶是东周时期楚系铜礼器组合的基本器种之一,学界以往一般将它初现的年代定在春秋中期。根据形制特征,铜浴缶可分为三型七期,其起源可追溯到两周之际至春秋初期的江淮地区,春秋早期随着楚国东进经略江淮始被引入楚文化系统,成为楚文化的重要因素,这对于准确揭示楚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江淮地区在此过程中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择其吉金”是春秋中晚期流行于楚国的金文辞例,春秋晚期传播至楚系国家以及吴、越等国。“择其吉金”与另一辞例“用其吉金”关系密切,它们最初可能都是起源于周文化中心区域,而后在豫南鄂北地区流行,并同时为楚国青铜器铭文所采用。这一文化现象说明,早期楚文化因素的形成并非只是通过楚国一个国家而是经由一个区域来完成的,而这个区域应当在豫南鄂北。  相似文献   

13.
为初步探究安徽地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对金属加工技术与合金配比的掌握程度,文章对寿县和六安市区的几处楚文化遗址、墓葬出土青铜器的样品进行初步科学分析。金相观察微观组织并配合扫描电镜能谱仪进行微区观察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青铜器样品的制作加工工艺主要有铸造、热锻、铸造后加热处理及热锻后冷加工等多种加工方式;合金成分主要为铅锡青铜,配比较为科学,并存在铁、硫等其他杂质元素。以上结果显示了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较高的冶金技术水平,也为这一地区楚国青铜器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河南楚文化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学上的楚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古代楚人所创造的一种有自身特征的文化遗存,别的一些族属或国别的遗存,只要与其文化面貌特征基本一致,也应该纳入楚文化的范畴。楚文化是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的一种先秦区域文化,它同东方的吴越文化和西部的巴蜀文化一起,被誉为盛开在长江流域的三  相似文献   

15.
湖南已发现的羊纹青铜容器主要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且多在尊、、瓿、鬲、爵等器形上出现,出土地域较为集中。本文对这批羊纹青铜器进行类型学分析,探讨其来源及青铜器装饰羊纹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中台子遗址地处鄂西北与四川、陕西的交汇地带。遗址包含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周文化以及唐代遗存,其新石器时期文化既有中原文化特征又有江汉地区文化因素,反映出汉水中上游文化与周边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发展成具有一种区域文化特征的地方文化。其周文化面貌属于楚文化范畴,文化因素乃承袭中原周文化风格发展而来。鄂西北地区是楚文化早期形成的重要区域,随着楚文化势力的不断增强,逐渐向南扩张形成了典型的楚文化。中台子遗址出土的陶豆柄上君市陶文,很有可能是楚国封君官市上的一件流通商品,对于探讨楚国官市职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观音坪遗址是鄂西北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其文化内涵主要包含屈家岭文化、周文化和汉代三个时期遗存。从观音坪遗址发掘的情况看,屈家岭文化仍承袭仰韶文化发展而来,陶器特征个体较大,鼎足形态较丰富,器盖钮多花边,器物腹部多按鸡冠状銴,其文化面貌既有中原文化特征又有江汉地区文化因素,反映出汉水中上游文化因素与周边文化此消彼长、相互交融发展,形成一种混融性地域文化特色。西周文化以包制鬲足、瘪裆鬲为特色,较多的保留了中原周文化风格,其文化因素的主体应源于中原周文化,属于周文化范畴,这充分反映出中原周文化对此地有较深的影响。东周时期出现了具有楚文化典型特征的联裆鬲和盂,反映出中原周文化对南方统治势力逐渐减弱,楚文化势力不断增强,形成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通过本次发掘,进一步了解到观音坪遗址的文化面貌,对研究屈家岭文化的传承、中原周文化南渐以及楚文化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幅员辽阔、国力强盛的超级大国。在精神文化中,楚文化独树一帜。在物质文化中,其青铜器因具有独特的形制而自成一系。楚国的青铜冶炼技术和铸造工艺,是在继承中原商周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它用复杂的铸造工艺,铸造出了先秦时代其他诸侯国不能与之比拟的青铜器。精美、繁缛、夸张、华丽的艺术风格,反映出了楚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想象  相似文献   

19.
鬲,是楚文化遗存内极为常见,且延用时间较长的器类之一。其数量众多,且型式繁复,大部份在形态上又有别于中原流行的“殷式鬲”或“周式鬲”,而独具鼎式鬲特有的造型和风格,这即是考古学上著名的所谓“楚式鬲”。无疑,“楚式鬲”是楚文化鬲中最富于个性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  相似文献   

20.
宝塔河遗址出土的东周时期遗迹有灰坑、陶窑和墓葬,遗物仅见陶器与石器,器类包括鼎、釜、罐、鬲、盂、豆等。这些遗存分三期,时代跨度从春秋早期至战国早期。内涵分为两组,一组以鼎、釜、罐为核心,代表着峡江地区一支传统的鼎釜文化;一组以鬲、盂、豆为核心,为楚文化。春秋早期以传统鼎釜文化为主,春秋中期以后,楚文化逐渐介入,春秋晚期以后,楚文化在这一地区已成为主导文化。这一过程为我们研究峡江地区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楚文化的扩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