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政府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摸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制定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范围推而广之。这种被称为"由点到面"的工作方法是中国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独特之处,通过这种中央和地方互动的方式,地方的创新精神被有机地融合到中央主导的政策制定过程中,从而提高了中国政府整体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中国这种独特的政策制定模式可称为"分级制政策试验"(experimentation under hierarchy),构成这一模式的核心部分是"试点"和"由点到面",这两种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经过反复实践确定下来的,并在吸收当时非共产党人士所进行的社会实验的经验基础上逐步完善成熟。探索这一历史根源,还原其发展过程,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独具特色的政策制定方式。  相似文献   

2.
围绕与新中国进行贸易的问题,从1956年底开始,美国舆论界发生了一次大论战。一派以"百万人委员会"为首,反对对华贸易,主张不接触、不承认新中国;另一派由部分宗教领袖、记者、学者、商人与政客组成,主张扩大对华贸易,与新中国积极来往。"百万人委员会"从经济、道德、国家安全等多个角度发动舆论攻势,宣扬与新中国进行贸易"百害而无一利";支持对华贸易者的声音虽然弱小,但他们利用媒体针锋相对地进行论辩。这场论战的结局是"百万人委员会"获得胜利,但是这场论战却是"百万人委员会"由盛转衰及美国对华舆论与对华政策转向的肇始。  相似文献   

3.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对中国实行全面贸易禁运,企图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但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判断美国贸易禁运是否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并减弱了参加朝鲜战争的能力可以考察中国1950~1959年的GNP或GDP。把1959年作为考察截止日期是因为那一年西欧和日本实质上已放弃了贸易禁运而急切地恢复了对华贸易。1950~1952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没有受到贸易禁  相似文献   

4.
1784年,第一艘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西洋参是其打开中国市场最主要的产品。随后,在中国迅速掀起一股西洋参热。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人参难求;西洋参有中国人参不可替代的药性;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华贸易的需要;西洋参价高利重,商人乐于贩卖。18世纪末西洋参热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文利用俄罗斯联邦移民局和联邦统计局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法,探讨近年来俄罗斯移民尤其是劳务移民的数量、结构、地区分布、从事行业以及中国移民在俄罗斯的发展状况,指出了俄罗斯在制定移民政策存在的弊端,并从"现有移民政策的局限"和"有效管理外国劳务移民"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认为一国移民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应符合该国经济和人口发展的大局,而且要认识到移民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翟新 《史学集刊》2008,(2):68-74
岸信介内阁虽在对立的中美之间选择了后者,但也并未完全追随美国的对华政策,以体制与意识形态包装的"政经分离"政策则是其对华政策的核心.该政策通过拒绝承认中国大陆,以巩固日美台关系;另借以维系对华贸易渠道,在满足本国市场需求的同时,发挥其在解决国内政治及外交问题上的工具价值.然长崎国旗事件等致中日交流断绝,及日方在打开局面上的无作为,则无不根源于该政策的非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1948—1950年,美国政府制订并实施了发展有限日中贸易的政策。中国东北作为日本传统的贸易对象,成为美国复兴日本经济的政策中对外贸易的一个重点。美国政策制订者认为,发展与共产党中国的贸易,不仅对重建日本经济十分重要,同时能减轻美国的财政负担,更有可能借此制造中苏分裂。日本与中国东北的贸易在这一政策下有所恢复。但是,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这一政策匆匆收场。其原因首先在于政策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美国国务院和军方之间始终存在着意见分歧。其次,东北解放区优先发展同苏联贸易的政策也决定了东北与日本的经贸关系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南方人物周刊》2011,(7):11-11
几个月前,卡梅伦携两百多年来英国最大的贸易团队奔赴中国,希望用“增长伙伴”的口号推动对华贸易关系。不过,英国首相并非唯一一位而临经济困难并试图瓜分更多中国经济奇迹蛋糕的欧洲领导人。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作为中国的主要出口贸易国,美国的经济衰退导致中国对美出口贸易大幅减少,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缓慢。鉴于对美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本文运用四部门国民收入核算的理论,研究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以及国内经济的影响,认为其影响机制主要有汇率、价格、需求、贸易政策四种,并阐释了四种影响机制的传导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陈茜茜 《沧桑》2010,(1):10-11,25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作为中国的主要出口贸易国,美国的经济衰退导致中国对美出口贸易大幅减少,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缓慢。鉴于对美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本文运用四部门国民收入核算的理论,研究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以及国内经济的影响,认为其影响机制主要有汇率、价格、需求、贸易政策四种,并阐释了四种影响机制的传导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桂系在1931年重掌桂政后,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致力于广西的经济建设。他们根据“三自政策”确定广西的经济建设目标,并在生产恢复、社会安定的条件下,着手全面规划广西的建设,制定经济建设的政策和方针,设立和完善经济管理部门的机构和职能,全面推进广西的经济建设。新桂系的这些措施是富有成效的,对推动当时广西的经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东南亚华侨问题与美国对华遏制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中美对抗格局的形成,使原已存在的东南亚华侨问题更加复杂。美国旋即从遏制中国的角度介入该问题,并制定了详尽的政策。例如,鼓励台湾当局争取华侨支持;排斥中国在华侨教育中的影响;鼓吹“中国威胁论”,破坏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充分发挥香港在华侨政策中的独特作用;等等。1960年,美国又根据形势发展,调整了它对东南亚华侨的政策。但是,不管美国的政策如何变化,其遏制中国的基本目标却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13.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局混乱,商品经济发展趋于停滞,"恶钱"泛滥是其特有的经济现象。"恶钱"作为一种质量低下的货币大量流入市场,会极大地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历朝历代都予以打击和遏制。但是在南朝时期"恶钱"却屡禁不绝,有时朝廷甚至予以放任。梳理"恶钱"的发行过程和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并运用现代经济学原理加以分析,探究剖析南朝"恶钱"泛滥的政治和经济原因,为未来货币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小美国人”是指中国新移民在美国生育的、具有美国国籍并于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回亭江寄养的婴幼儿。本研究以位于闽江口的福州市著名侨乡亭江镇为调查点,追溯小美国人在当地跨国寄养这一现象的产生,考察小美国人在当地的寄养现状,分析小美国人的跨国寄养对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文章认为,这些跨国寄养的小美国人兼具了作为传统意义的亭江人和作为法律意义的外国人的双重身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侨乡的跨国寄养,是国际移民网络的组成和延伸。作者建议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视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制定相关政策,帮助这批特殊的小美国人在当地健康成长。从长远看,这将有利于这些小美国人回归美国长大成人后,成为促进中美友谊的民间桥梁。  相似文献   

15.
作为"缓和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尼克松政府对东西方贸易政策做出了战略调整。在"贸易自由化"政策的指导下,尼克松政府不仅全面推进和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以及同中国的贸易,而且从一般商品物资的"自由化"进一步扩展到战略性的技术贸易领域,放宽和取消了对巴统战略性敏感技术所实施的严格出口管制的政策。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自由化"政策是尼克松时期美中和解的具体表现。在美国取消对中国贸易管制、取消巴统对中国的战略禁运以及取消"中国差别"的背景下,中国开始从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大量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这些先进设备的引进、建设和投产所产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政策、技术和物资的基础,打开了中国重新融入国际体系的大门。  相似文献   

16.
林华 《世界》2005,(9):58-60
近些年来,中国企业在众多领域遭遇跨国企业发起的“专利大战”,并频频“中弹”。据权威人士预测,我国的汽车和手机很可能与DVD行业一样,成为遭遇跨国企业以“知识产权大棒”围剿的下一个目标。为减少和防止知识产权纠纷的发生,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制定一套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及时向企业提供可能发生知识产权纠纷的相关信息,提前为企业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7.
用经济学中的资源配置理论解释城镇土地非均衡扩张,根据城镇土地扩张的机理不同,把城镇土地分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并分别考察了其非均衡扩张路径,在此基础上,从"制度环境-政绩目标-政策工具"三方面提出了非均衡扩张的治理策略。结果认为:招商引资过程中竞相以低地价供地导致了工业用地非均衡扩张;对土地财政的过分追逐导致了居住用地非均衡扩张;地方政府为攫取政治晋升资本,大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了基础设施用地非均衡扩张;为系统控制城镇土地非均衡扩张,应在"制度环境-政绩目标-政策工具"三个层次上制定相关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美国政府为支持清末禁烟运动,发起上海国际鸦片会议,并与中国代表一道,促使会议通过声援中国禁烟的决议。这既与当时美国国内兴起的反麻醉品运动和治理菲律宾有着直接关系,又与美国对华鸦片政策及美国扩大对华贸易有关,同时也是因为出现了有利于中国禁烟的国际背景。美国政府在清末禁烟运动中与中国的合作,不但有力地推动了清末中国禁烟运动和国际禁烟运动,同时也是晚清中国参与多边国际外交活动的一个成功范例,是晚清中美特殊关系的一个具体表现;它表明晚清中外关系除了侵略与反侵略主题之外,尚有正常的国家关系和国际合作之内容。  相似文献   

19.
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国国务院暨陆海军部共同制定了《美国对日投降后各项初步政策》分发各同盟国,该政策从维护美国长期利益的角度出发,对战后日本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占领目标和处置方式作出了具体规定。在蒋介石的要求下,国民政府外交部将其全文翻译,并几经易稿撰写了《对美国对日投降后各项初步政策之意见书》,对美国的占领目标和各项占领政策进行了分析评论,敏锐地指出了该项政策所反映的美苏分歧。本件史料对战后美国占领政策和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0.
蔡成喜 《百年潮》2002,(6):47-50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中日两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两国贸易只能以民间形式进行.1955年中日第三次民间贸易协定签订后,两国贸易往来渐趋频繁,至1957年,双边贸易额已达11400万美元.但日本岸信介政府上台后,对中国奉行"政治上敌视,经济上捞一把"的错误政策,致使双方关于第四次民间贸易协定的谈判出现了波折.特别是1958年5月,日本政府在长崎纵容暴徒侮辱中国国旗,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政府被迫宣布中断对日贸易.进入60年代,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日本池田内阁对华政策的调整,周恩来总理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中日贸易三原则(即政府协定、民间合同、个别照顾),打开了中日贸易的僵局.友好贸易就是在该原则指导下最直接的成果.所谓"友好贸易",是指所有愿意发展对华贸易的日本商社必须对新中国持友好态度,只有经过有关部门认定的日本友好商社才能同中国外贸部门开展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