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郫县犀浦出土的东汉残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 1966年4月,四川省郫县犀浦公社社员在二门桥附近改良土壤的工程中,发现五座残墓,其中的一座,墓碑及石门上均刻有文字及图像。经清理,从残留的砖壁看来,这座有文字及图像的墓是一座砖券墓。墓的后壁墙外,横立放着一块石碑作为护壁,这种形  相似文献   

2.
1997年南昌火车站前广场发现东晋墓,3号墓出土一块古墨,扁圆条状,两端切平。一面阳刻长方框,框内隶书直行“雷寿”2字,框外加曲线纹。长5.5、宽4.1、厚2厘米,(江西省物考古研究所、南昌市博物馆:(南昌火车站东晋墓葬群发掘简报》,《物》2001年的2期)。这块墨的发现在墨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北平山北齐崔昂墓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墓的发现与调查经过平山县是个半山区,境内山峦起伏,只有东南部靠县城附近的地方是一块小小的平原。在城北约6公里东、西林山南麓,滹沱河北岸的耕地上散布着几个大土丘,群众称之为"将台",其中靠近上三汲村南约300米的圆形土丘,就是北齐封建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祠部尚书赵州刺史崔昂墓(图一)。  相似文献   

4.
山东莒县东莞出土汉画像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莞镇位于莒县城北55公里。1993年5 月底,东莞镇文化站站长李永英在东莞村西南 约1.5公里处发现石刻一块。莒县博物馆闻讯 后派人前往察看,发现是一座古代墓葬,随即 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图一)。 该墓早年被严重破坏,墓上无封土,墓圹 已残。为一座长方形土圹竖穴砖石合建墓,方 向南偏东15°。墓圹残长7.8、宽3.8、深1.7米, 填土中夹杂着大量的残砖块。墓内的画像石表 面全部用白灰涂抹,…  相似文献   

5.
1980年冬山东省枣庄市文物管理站普查文物,在台儿庄区张山子公社官墓村发现残损的东汉纪年墓碑一块。碑残长86、宽32、厚13厘米。碑文残存五行,自上而下,除第二行十三字外,其余四行均十四字,共计六十九字。书体属于汉隶,字行间有界格(见图)。录文如下: 熹平三年五月癸酉朔廿四日丙□  相似文献   

6.
徐州北洞山汉墓,自发掘迄今已二年有余。该墓葬式特殊、规模巨大、结构复杂,海内外报刊多有报道。江苏省钱币研究会曾就该墓出土的半两钱作了专题讨论。但是,对该墓及半两钱的断代问题,皆无确说。据笔者所知:1986年秋发掘时,徐州师院秦汉研究室的王健同志曾见到在一块塞石上有朱笔书写的“辛酉”二字。这是一个重要发现。由于发掘者没有充分注意到这一事实,又因该墓早年曾多次被盗,所以参加省专题讨论会的人(曾参与发掘  相似文献   

7.
扬州近年发现两方五代墓志。分述如下: 《徐常侍墓铭》(图一) 发现于邗江县八里乡荷花村扬子桥附近河中,1984年由扬州博物馆征得。墓志青石,无盖,正方形,边长43、厚8厘米,志文21行,行15至24字不等,共433字,楷书。首行题“□唐国永贞县徐常侍墓铭”。志文称徐常侍讳延佳,籍隶东海。卒于“甲寅岁仲夏十二日”,至“乙卯岁仲春”下葬。志中并称  相似文献   

8.
兴仁县马岚山下有一座乱石砌成的清季坟墓,传说是太平天国军师“钱江”隐居埋骨之所,当地人称之为“钱江墓”。民国《贵州通志》载: “相传普安县属马岚山(按:今属兴仁县)有钱江墓,附近石墙上有钱江事迹十二字曰:‘月移花影到朗西乐一过终期’。诵读不成句读,文义不明,人皆谓为佛家隐语。  相似文献   

9.
1985年11月22日,成都市金牛区青龙乡机砖厂取土时掘开一古代砖室墓,市博物馆考古队于24日派员进行了清理。该墓位于青龙乡机砖厂附近的一块高地上,周围是农田,附近曾多次发现过汉墓。墓葬为单室券拱结构,墓向118度。墓室长方形,内长4.03、宽2.14米,墓底以3.5度的坡度自东向西倾斜。室内严重扰乱,出土物以陶器为主,另有少数铜器和木制品,在淤泥中有大量极破碎的卷云纹朱红漆片。尸骨严重腐朽,葬具不明。陶器19件。  相似文献   

10.
1975年,在福建福州和江苏金坛发现的两座南宋墓内,都出土了不少随葬品,其中以纺织品最多。金坛周瑀墓内有男式衣裳三十三件。福州黄昇墓内有女式衣裳、衣料、被褥等三百三十四件,两块衣料上还有墨书题记:一块题"崇正坊染金丝绢官记",另一块字迹模糊,但尚有朱文篆印"赵记"二字可辨。这些纺织品,在质量上,在当时也算得上乘。金坛和福州都是南宋纺织业比较集中的地方。衣料上的墨书题记和篆印,说明这  相似文献   

11.
邹县元代李裕庵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5年3月,在邹县火车站扩建工程中,发现了一座元代至正十年(1350年)的墓葬(图一)。过去,这一带有封土堆数个,石碑两块。因长年雨水冲刷及耕作取土,封土渐消,碑刻也已破坏。这两块碑一是李裕庵墓碑,据《邹县新志》载:"元裕庵李先生墓碑铭,西门外车站东。"一是李之英墓碑,据《邹县志》载:"李之英墓在城西北三里有碑,元锦州同知。"清朝光绪年间文献记载,李姓是土居世族:"李氏自元、明至今有显传者二十一代。"由此推测,李姓家族的祖茔文,也就在这个地段附近。我所清理这座墓葬时,在封土中发现了几块破碎的碑石,其中一块刻有:"……山县儒学……府君之墓"(图二)。在附近苗圃内  相似文献   

12.
成都永陵附近于1990年发现的一座大型五代墓葬,有人认为是前蜀后妃墓。本通过对墓室规模和出土器物的研究,认为此墓应是前蜀周皇后墓。  相似文献   

13.
1997年南昌火车站前广场发现东晋墓,3号墓出土一块古墨,扁圆条状,两端切平.一面阳刻长方框,框内隶书直行"雷寿"2字,框外加曲线纹.长5.5、宽4.1、厚2厘米,(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昌市博物馆:(南昌火车站东晋墓葬群发掘简报>,<文物>2001年的2期).这块墨的发现在墨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登善 《炎黄春秋》2004,(10):15-15
我第一次看见陈独秀在安庆的墓,是在1998年。那时我到安庆市开会,会后,集体到北郊十里埠参观。那个墓实在是简朴、荒凉。在一片小树林里,有一个小小的土丘,立着一块小小的墓碑,碑的正面只有“陈独秀之墓”五个字,背面刻着陈的生卒年月及与原配高夫人合葬等字。这个简单的小碑,有一件事引起了我们的惊讶。  相似文献   

15.
东汉永寿元年徐州从事墓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我们在邳县燕子埠乡青龙山南麓清理东汉彭城相缪宇墓时,当地农民反映,早年在附近曾拆除过一座汉画像石墓。经调查,在当地的一座石桥上发现完整墓门门楣石一块,门楣镌刻永寿元年墓志(见图),无画像。永寿元年墓原坐落在缪宇墓东南约120米处。据反映该墓规模大体与缪宇墓相当,原有几块画像石已被农民截成若干小块改作建筑材料。墓内前室右侧放置石祭案一件,形制,尺寸与缪宇墓所出石床大致相同。墓门门楣石长152、高37、厚17厘米,质地为砂岩。墓志镌刻在门楣正中偏右的位置上。根据该石的形制,并参照缪宇墓  相似文献   

16.
1977年,江苏建湖县庆丰乡瓦荡大队永利生产队社员做河圩时,在被称为”花园垛”的场头附近距地表约为1米深处。挖到一块巨石,长约1.5米,宽厚各0.3米。横向排列,挖出这些条石后,发现下面有一座古墓。此墓位于庆丰乡直东约六华里,观音阁西二华里,盐建公路北侧一里,是一座一夫与妻妾三人合葬墓,由于早年被盗掘,棺盖被锯去一半,中间墓主人骸骨已移至棺外,随葬品以瓷器居多,有罐瓶、壶、盂、铜撑及及墓志铭等数十件。1.墓室结构:该墓以石、砖、木层,分内、中、外套椁组成(图一)。墓室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79,(10)
《文物》编委会: 《文物》1979年第6期《酒泉、嘉峪关晋墓的发掘》一文,考证亭侯之制,引《通典·职官》十三:"至献帝建安初,封曹操为亭侯。亭侯之制,自此始也。" 读者另在《文物资料丛刊》第2辑见到《安徽亳县发现一批汉代字砖和石刻》一文所引属于(汉灵帝)建宁三年(170年),编号140的一块阴文墓砖,有"?费亭  相似文献   

18.
周波  刘聪  周黎 《四川文物》2020,(3):60-65
殉人现象在西汉诸侯王墓葬中时有发现,如徐州的狮子山楚王陵墓、广州的南越王墓等。狮子山楚王陵墓墓道内发现陪葬墓1座,墓室内2座。其中位于墓道内陪葬墓未被盗扰,出土印文为"食官监印"的铜印一方。据此,发掘者及相关研究学者多将其称为"食官监"陪葬墓,认为墓主为负责楚王饮食的食官监。该陪葬墓出土铜鼎、铜印、玉枕、玉璧、玉璜、铁剑、无字玉印等随葬品,出土器物数量及组合说明墓主生前具有较高的等级地位,与"食官监"一职不甚相符。因此,墓主生前当有更高的职位。墓葬内出土一方无字玉印,玉印原应朱书或墨书官职名称,此印或能代表墓主生前最高身份。  相似文献   

19.
1978年12月,山东肥城县石横公社北大留村社员发现一座画像石墓,泰安地区文物局与肥城县文化馆对此墓进行了清理发掘,现简报于下。这座画像石墓在北大留村北600米,凤凰山南3公里的坡地上(图一)。墓门朝北,方向9度。墓室全用石材砌筑,南北长4.6、东西宽2.98米。分前室、耳室、后室三部分(图二、三、四)。墓门:墓外有挡门石两块,高1.18米。东边一块宽0.48、厚0.09米;西边一块宽0.83、厚0.14米。墓门高0.97、宽1.10米,由门槛、门框(有上、下门枢及门臼)、门楣和两扇门扉组成。门的掩口及门与门框之间用石灰抹缝。门楣刻有画像(画像石一)(图五)。  相似文献   

20.
山东嘉祥英山二号隋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6年5月,山东省嘉祥县满硐公社杨楼大队社员取土时,发现一座隋开皇四年(584年)墓。我所闻讯后,派人进行了清理。由于同年2月山东省博物馆在此墓附近发掘了一座编号为"英山一号"的隋墓,故将此墓编为"英山二号"。英山二号隋墓位于英山一号隋墓西南约12米处。墓系圆形单室砖券,穹形顶,白灰抹面,墓壁个别处隐约有壁画痕迹。墓室破坏严重,除发现少量陶片外,出土遗物仅有石门吏两件和石墓志一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