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34年成立的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在其存在的八年时间里,为民国西安的市政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极其艰苦情况下所进行的城区道路修筑工作,初步改变了西安历史时期道路的路面面貌,是西安城区道路近代化的开端,且对当今西安城区交通布局有重要影响.随着城区道路工程建设的推进,道路排水工程也相继进行,初步形成了近代西安城区排水系统网,在养护西安城区道路的同时,也推进了城市水环境景观的改善.本文主要利用西京筹备委员会时期的档案及其相关的民国期刊资料,从道路规划、工程组织管理、人员物资准备、工程实施等方面对该问题展开具体论述,分析传统商业区、新式工具和行政中心的转移等因素对道路布局的影响,并以地图的形式直观展现西安城区新修道路的成果及布局状况,以求人们对这一时期的西安城区道路工程建设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西京筹备委员会的城市绿化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有关民国档案资料 ,细致论述了抗战时期西京筹备委员会在西安城内与郊区的行道树栽植、风景林建设、果园种植、乡村绿化、苗圃经营、林木养护诸方面所做的一系列绿化工作的实绩与贡献 ;认为中国历史上一直有重视城市绿化的优良传统 ,而抗战时期西京筹备委员会在西安城内与郊区所作的一系列绿化工作 ,就官方的重视程度与实践力度而言 ,较之汉唐时期也毫不逊色 ;指出在西北干旱地区植树绿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重视城市绿化的优良传统值得继续保持和发扬光大 ,抗战时期西京筹备委员会积极务实、努力创新的精神 ,坚持不懈进行城市绿化的作风 ,植树与养护并重的工作方法 ,应当说时至今日仍然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以武力侵占了我国东北广大地区 ,数月之后 ,日军又进攻上海 ,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迁都洛阳。痛定思痛之后 ,开始注重经营西北 ,作为未来的战略。西安曾是十三代王朝的古都 ,创造过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 ,而今又以西北的门户和第一重镇而倍受关注。1932年3月5日 ,国民党第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大会决议决定以西安作为陪都 ,改名为西京 ,同时设立西京筹备委员会 ,由张继任委员长 ,负责西京建设。从1932年4月至1945年4月 ,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 ,西京筹备委员会秉承其创设宗旨 ,在推进西京…  相似文献   

4.
研究中华民国陪都史,最主要的是研究重庆陪都的历史。 民国时期,除了重庆以外,长安和北平也曾被国民政府定为陪都。长安虽然被称为陪都10余年,但它自始至终只是名义上的陪都,有其名无其实。被定为陪都的“西京”市,始终停留在“筹备”阶段,并未成为现实,既未具备作为陪都的功能和规模,也未有过国民政府及其主要机构移驻的历史。即使在名义上“西京”陪都也未取得“永久”的地位,所以在明定重庆为陪都后,1943年“西京”改称西安,  相似文献   

5.
《炎黄春秋》2001,(8):21-27
两年前,我将1936年12月西安事变中几位前共产党人的事写成论文,提交学术研讨会讨论,一家学术杂志报道了这件事,国内史学界开始注意到原“中央非常委员会”在西安事变中的活动。后应西北大学西安事变研究中心之约,写出了《西京兵变与前共产党人》一书稿,由香港一家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罗宏才 《文博》2001,(2):78-79
1930年前后 ,国民政府为加快西北建设 ,决定将陇海铁路自河南省界西移陕西 ,开始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按照当时铁道部指令 ,西移陕西的铁路工程归属于陇海铁路潼西段 (潼关至西安 )工程局管辖 ,其具体工程业务又划归陇海铁路潼西段工程局第二工务总段 (简称铁路工程处 )负责。1 931年以降 ,潼西段铁路实施开挖之后 ,沿线各段屡有文物发现。为保护铁路工地出文物不致湮没、破坏 ,陕西省政府有关部门及 1 932年以来相继成立的西京筹备委员会、陕西考古会采取了切实、具体的保护措施。1 934年 3月下旬 ,铁路工程处在西安火车站工地接连发现唐汉…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是西安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过渡阶段,作为城市发展先导性基础设施的道路系统,也在这一时期实现了由"马车时代"向"汽车时代"的转型发展。本文的前三部分内容即是对这一转型发展过程的系统梳理,包括民国前期(1912-1930年)西安城市道路系统的初步变革、筹建陪都西京前期(1931-1938年)碎石马路系统的建立、全面抗战爆发后(1939-1941年)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对城区道路系统的勉力维持和民国后期(1942-1949年)西安市政处—西安市政府治下道路系统演变的尾声四个阶段。第四部分内容按道路系统的组成对碎石马路、煤渣路、碎砖及主要土路在城区的分布进行复原。最后结合前文的论述对民国西安道路系统演变的近代化表征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民国西安城市转型发展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薛毅 《湖北文史》2004,(2):18-27
谈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经济,资源委员会是必然提及的机构。资源委员会(英名称为The National Resuorces Commisson of the Ministry of the Economio Affairs)是南京国民政府属下的一个专门负责工业建设的机构,它的前身是国防设计委员会。该机构自1932年成立至1952年撤消,先后隶属于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军事委员会、经济部、行政院。初成立时,该会是一秘密机关,  相似文献   

9.
195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30周年时,遵义地委、行署专门开会研究成立了遵义会议纪念建设筹备委员会,抽调时任遵义县枫香区区长的孔宪权担任遵义会议纪念馆筹备委员会秘书,具体负责遵义会议纪念馆建馆筹备  相似文献   

10.
潘飞整理 《纵横》2014,(1):4-10
1949年5月,我还在清华大学建筑系读书。当时北平刚解放不久,就成立了城市规划的机构——都市计划委员会,也叫“都委会”,比新中国成立的时间还早。  相似文献   

11.
何燕  杨新军 《人文地理》2007,22(4):59-63
旅游城市可进入性通常被诠释为城市交通通达性,本文将这一概念延伸解构为旅游城市的交通通达性、硬件环境适应性和文化接纳性等多维要素所共同决定的一个有机集合体,并将其与游客行为相联结进行实证研究。在对西安市部分景点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安市国内游客旅游行为前后的障碍因子感知。论文首先对游客原始障碍感知度进行评析,运用PATTERN法对影响西安市城市旅游可进入性的16个因子进行分级评价,得出影响西安市城市旅游可进入性的因子权重值,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西安市预期-实际可进入性的旅游城市营销-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2.
《西京杂记》中的汉代科技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京杂记》是一部杂史类著作,对于汉代的科学技术有许多记述,有些材料曾被科技史研究者引用。本文将《西京杂记》中科技史的全部内容按照科技史的观点进行了分类,并进一步对有关机械、物理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学城对未来西安市城市空间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简单介绍了西部大学城及西安市城市空间扩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西部大学城对未来西安市中心城区用地面积,教育空间,人口空间,产业空间等方面的城市空间扩散的影响,并提出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对策,为促进西安市城市空间有序扩散提供一种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京军本为守御京师(畿)而设,但随着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皇亲贵戚的生活越来越奢华,京城内的工程修建越来越多,大批京军被抽调借拨到建筑工地,一部分京军竟然演变成职业建筑工人。京军参与修筑的建筑物主要是宫殿庙宇。京军修筑虽然组织方便、节省费用,却严重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加速了军队的衰败,这也是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江金波  赫瑞娜 《人文地理》2015,30(3):130-136
本文借鉴较为成熟的量表,结合专家与游客访谈,拟定测量变量及其项目。通过对西安市主要旅游景区(点)和酒店游客的问卷调查,获取相关的数据,进而运用SEM方法,拟构建目的地形象认知、情感形象、感知成本以及满意度(总体形象)组合的城市旅游形象影响路径的理论模型。根据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具有测量意义的路径关系。研究表明游客对西安城市旅游形象的评价影响有五条显著路径,其中形象认知对总体形象、情感形象和感知成本均有正向影响,但显著性差异不大,特别是对感知成本和总体形象影响较弱;情感形象对感知成本和总体形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成本对总体形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研究部分印证了前期相关研究结论,但也反映出文化旅游城市形象影响路径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相关史志资料 ,深入探讨了明代西安城及其郊区园林绿化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水源基础、园林绿化的基本类型、景观特征以及城市街区的绿化概况 ,充分展现了明代西安在园林绿化建设上的辉煌成就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明代西安作为西北重镇的园林景观面貌与人居环境状况 ,旨在为西安城市与环境的长期协调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西安城市交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使西安市城市交通发展与城市地位、形态、规模相适应,积极应对新世纪西安市交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分析西安市目前城市交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安市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政策及对策,建立规划、建设、管理的一体化体制等。  相似文献   

18.
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的结构优化及其方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保平 《人文地理》2007,22(5):38-42
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的新形态,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发展极"。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已经形成了西部经济"发展极"的初始条件,成为了西部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的基本现状是:城市群总规模较小,中等城市数量少,小城镇发展滞后。从目前提高竞争力和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目标来看,面临着完善空间结构、功能结构和时序结构的任务。在空间结构优化方面,要强化西安中心城市的作用,培育二级中心城市,完善小城镇建设体系,以西安为中心构筑四大城镇群。在功能结构完善方面,要强化城市群区的联系,进行城市群中各个城市功能和性质的重新定位;从时序结构的完善来看,要以增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为目标,从近期、远期和远景三个方面安排时序结构。  相似文献   

19.
吐谷浑政权后期以青海湖西南岸的伏俟城为王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变化有一定关系,通过对自然地理、地缘政治、交通路线、区域经济、军事地理等几个建都选址的要素分析后发现,各项历史地理因素在吐谷浑设置王城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农耕民族建都选址所遵行的原则多有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取了城的形式,实质上仍以游牧民族的自身社会生活特征为主导,反映出游牧民族建都选址的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