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世俗政府与宗教教会之间的关系是异常复杂的。从宗教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来看,政府与教会之间的关系如何呢?美国民众间存在着3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宗教的利益应大于世俗的利益,宗教的精神作用影响着世俗政策的制定。另一种观点认为,政府不仅可以不考虑宗教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政教分离制度的历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政教分离制度的历史思考董小川18世纪末期,刚刚独立的美国通过立法确定了政教分离制度。作为欧洲文明的继续和发展、欧洲文化的亚文化,美国没有实行欧洲传统的政教合一制度而实行政教分离,这是一种历史的选择。事实证明,美国人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美国政教分...  相似文献   

3.
蒋宏 《文史月刊》2012,(Z3):50-51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异端的权利》一书将加尔文描绘成君临日内瓦的独裁者,借助其掌握的政治权力,才取得了比路德更为深刻彻底的宗教改革。大多数人对此深信不疑。而笔者虽不认为此说完全错误,但通过对其在日内瓦一系列宗教改革行动的考察,却发现加尔文并非主张政教合一的,而是有着政教分离思想在内的。在日内瓦教会改革过程中,加尔文在圣餐、开除教籍等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其实正是"政教分离"思想的先声。本文主要对其这一思想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4.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中期,咖啡与茶传入北美殖民地后,从昂贵的消费品发展成为大众饮料。然而,到北美独立革命前夕,北美人民掀起了反茶浪潮,将茶看作英国压迫的象征,茶的消费因此受到冲击;相反,咖啡被北美人民视为爱国和自由的象征,咖啡馆在北美独立革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北美人民反对《印花税法》的斗争、波士顿倾茶事件后的抵制英货运动、大陆会议的筹备以及保证大陆军取得革命胜利等方面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因此,咖啡在美国独立后深受美国人民喜爱,喝咖啡成为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北美独立革命前后,茶和咖啡所具有的不同意义及其在革命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折射出饮食与政治革命之间的关联,表明将政治革命置于社会生活的框架中,有助于从一个新的维度更好地理解北美独立革命。  相似文献   

5.
安徽是辛亥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武昌起义爆发后,安徽革命党人立即由秘密发动转为公开夺取政权。1911年11月5日,寿州革命党人发动起义获得胜利,8日安徽宣布独立,9日庐州、芜湖同时光复,接着各县也先后光复。仅20天时间,除亳县外全省均脱离清王朝的统治,革命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纵观安徽辛亥革命,我认为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6.
略论美国内战在经济上的代价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铁 《世界历史》2002,2(2):11-22
查尔斯和玛利·比尔德在他们的名著《美国文明的兴起》中把内战称为“第二次美国革命”。这不仅仅是因为内战解放了 40 0万黑奴和废除了奴隶制 ,而且是因为比尔德夫妇认为内战推动了美国工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路易斯·海克后来对此作了进一步阐发。他认为内战中的政治权力转移替“工业资本主义的代言人”提供了完成其经济蓝图的机会。海克引述为证的战时措施包括关税、《银行法》、铁路土地赠与、《宅地法》、《莫里尔法》以及《契约劳工法》等等 ①。在比尔德和海克看来 ,内战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分水岭或者说转折点。他们这…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年,中国进步的学术思想界学习、介绍和宣传美国独立史,以美国独立史作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自由独立的一种借鉴,对于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以至建立民国,有积极的影响,成了当时波澜壮阔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革命期间各州的立宪中 ,马萨诸塞立宪运动以成就最为突出、意义最为深远而著称。马萨诸塞立宪开创了专门制宪会议和人民批准宪法的先例 ,设计了以分权制衡为特色的新型共和政体 ,在宪政思想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展现了革命期间美国政治文化的一个精彩侧面 ,尤其是推动了外来政治理论的本土化 ,并对英国宪政经验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所有这一切都对联邦立宪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为美国宪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相似文献   

9.
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徐德荣现代战争是"经济型"战争。为了满足战争需要,就得进行战时经济动员。战时经济动员是一个国家为实现战争目标,将国家经济由平时状态转向战时状态的过程。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它不仅是一种转化机制,而且是一种控制...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共和体制下的国民政府为消除西藏在国家行政上的"特殊之形式",谋求对其政教合一制度进行改造,实施政教分离,改变长期以来西藏政教合一、宗教至上的社会状况,实现西藏与内地的政治一体化,从而巩固边疆。但由于民国时期西藏地方对中央若即若离,因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国民政府在处理西藏政治与宗教关系的政策层面上进行了诸多调整,反映了其在推行政教分离和维护政教合一制问题上难以取舍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1.
二战之中兴起的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物理、化学、航天和电子等领域的飞速发展,推动美国整个社会生产突飞猛进地全面飞跃。美国也完成了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但是,科技革命的发展也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一是造成了"丰裕社会"中的贫困;还使人们也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甚至成为技术的附庸,丧失了人的自主性,人性在技术的压迫下,人的精神世界日益受到来自外界技术力量的异化。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历史上,约翰·亚当斯(1735——1826年)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历来史家对其褒贬不一。但是,当谈到他在美国革命期间的活动时,人们无不投之以敬慕之情。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建国之父,他与华盛顿、杰斐逊等人齐名。在我国史学界,有人笼统地把他贬斥为“一个十足反动的政客”。在不少世界史教科书上,亚当斯受到除名之罚,长期湮没无闻。对此,笔者觉得有必要澄清事实,填补美国革命史研究上的一项空白。笔者无意于掩饰他后期犯下的  相似文献   

13.
14.
1980年前后,一位老同学从美国回皖探亲。赠我10余枚美国硬辅币:壹美元2枚、二分之一美元2枚、四分之一美元2枚、10美分1枚、5美分2枚、1美分3枚。其中有3枚币面铸有“1776-1976”字  相似文献   

15.
李剑鸣 《历史研究》2007,(1):130-157
美国革命时期,关于“民主”的界定和评价是复杂多样的,其中既反映了古典政体理论和殖民地时期民主概念的影响,又呈现出新的演变方向。当时人对民主的理解很不一致,对民主的价值评判也存在尖锐的分歧。这种基于不同的民主定义而产生的意见交锋,推动了对新型政体的探索,促成了“代表制民主”概念的出现。“代表制民主”的概念既是美国人对革命时期政体实验的观察和总结,也是民主政治“精英化”和精英政治“民主化”这一双向过程的产物。它对古代民主的原则和机制均做了改造,吸收了许多贵族制和君主制的因素。但这与其说意味着“反民主派”的得势,毋宁说是“民主派”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是十八世纪末美国革命时期涌现出的最杰出人物之一,他对北美独立事业的卓越贡献已被永远载入美利坚合众国的史册。由于《常识》和《美国危机》号召鼓动群众的巨大历史功绩,资产阶级学者也不得不承认:“潘恩对宣传方面的贡献,可以与富兰克林在外交上和华盛顿在军事上对美国革命的贡献相媲美。”然而,在西方资产阶级史学著作中,贬  相似文献   

17.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革命往往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事件,而革命史写作与意识形态之间有着复杂的关联。美国史学界关于美国革命的历史叙事,经历了从辉格主义范式向新美国革命史学的转变,这场革命也从建国之父领导的政治革命,被改写成了一场由普通民众和边缘群体扮演主角的全面变革。在这一转变中,平民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女性主义等思潮与革命史写作之间发生了微妙的互动。这种经过重构的美国革命史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已经从学术的边缘走向了中心,并为当前美国社会各种激进的意识形态提供了新的能量。但它仍只是美国革命史的众多相互竞争的版本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8.
我于一九八四年七月二十七日至一九八五年二月四日,应美国芝加哥大学远东研究中心的邀请,由美国卢士基金会(Luce Foundation)资助,以访问学者身份,进行了为期半年多的参观、访问、研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对美国研究中共党史、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问題以及积累中共党史、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问題资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普通法法院自13世纪逐渐成为英国司法体系的主体。中世纪普通法法院拥有一种相对独立的地位,国王很少干涉法院的司法活动。但在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历任君主不断加强对普通法法院的控制,力图将之驯服为王权的政治工具。在17世纪英国革命的推动下,法官的遴选与任职保障、固定高薪制和司法豁免权等制度相继建立,同时君主的法律特权受到严格限制。由此,普通法法院得以独立于王权。在此基础上,一套具有英国特色的司法独立模式得以成型,其最大特点在于:法院司法权的独立与"议会主权"原则的有机结合。这种模式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基于"权力分立"原则的司法独立模式存在明显差异。作为世界上最早实现司法独立的国家,英国的道路与经验对18世纪以后西方各国的司法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略论陈独秀对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通过论述陈独秀在长期革命过程中对中国社会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认识,以求更为完整地勾勒出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史延展过程。章第一部分论述了陈独秀对国民革命前途的建构,体现了他对民主主义内容在实现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工具性作用的重视。第二部分则提出陈独秀在晚年超越了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简单对立,把民主主义的价值合理成份同社会主义的本质结舍在一起。第三部分通过对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相关比较,突出陈独秀的探索盔历史和逻辑上的先导地位和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