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支纪时与古籍整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纪时方法.所谓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天干顺序的单数与地支顺序的单数、天干顺序的双数与地支顺序的双数,依次排列组合出六十种不同的配置形式,然后再依次循环,周而复始,以至无穷.由于甲子分别为天干、地支之首,所以一般把一周六十个单位称为“六十甲子”.由于这种排列组合的方式是固定的,所以十天中的每一“干”在一周中可以配置六次;十二地支中的每一“支”在一周中可以配置五次,因而出现了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从天干说,有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从地支说,有甲子、戊子、庚子、壬子,却永远不会出现甲丑、乙寅、丙卯、丁辰等等天干单数与地支双数或天干双数与地支单数相互排列组合的配置情况.所以,六十甲子中的每个“甲子”的干支是固定的.  相似文献   

2.
张宏林 《收藏家》2013,(6):31-36
2013年是我国农历癸巳年,也就是生肖民俗中所称的蛇年。生肖中的“生”指出生年,“肖”是说相似,故也叫属相。所谓癸巳年,是以干支纪年的一种方法。干为天象,支为地象,故又称天干、地支。天干,又称十干,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的总称,通常用来表示次序。地支,又称十二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古代用以记时。  相似文献   

3.
晓理 《文史天地》2002,(6):55-56
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历法,它起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代。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把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搭配在一起称为干支。  相似文献   

4.
《神州民俗》2006,(12):55-55
天干地支,是我国古代用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一种方式。在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戌、亥叫做十二地支。两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那么天干、地支代表的意思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辽代的纪时法建立在中原历法基础之上,由于史料缺略,其记载多见于金石文字中,但其种类繁多、错误不断,究其原因,是碑志铭记的作者多为下层知识分子。辽代的纪时法由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和纪时法四部分组成。纪年法主要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还有十二辰纪年法、太岁纪年法和生肖纪年法;纪月法分为:四季纪月法、序数纪月法、十二支纪月法、干支纪月法、律吕纪月法、专名纪月法及其他异名纪月法;纪日法共分为干支纪日法、蓂荚纪日法、月相纪日法和五行纪日法;纪时法有三种:地支纪时法、特殊的天干纪时法和干支纪时法。对碑志铭记中的纪时法进行研究,对了解辽代"纪时内容"作用巨大,也能纠正因碑石残泐而产生的误释现象。  相似文献   

6.
正元代银锭,分有铭文和无铭文两类。有铭文的在年代标注上分三种情况,一是年号纪年,二是干支纪年,三是无纪年。我们根据实物和文献,考证一下元代银锭上干支纪年的具体年份。已发现的干支纪年银锭有:1."山东东路,宣科(课),庚子,益昌库官,李孙,库子官刘,王荣,匠张X"。2002年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出土①。2."辛丑年,真定路,盐榷胡囗,库使孙向,库副冀田,匠囗囗"。2002年新疆博尔塔  相似文献   

7.
一、12生肖的的渊源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灿烂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早在史前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大陆的先民就发明了表示次序的符号——天干和记录时间的符号——地支。由于实践应用和生活、生产的需要,人们又把天干与地支组合成为干支并循环使用,用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每60年为一个周期,称为一个“甲子”。下一个轮回又从新的甲子开始从头排列,即60年后,又进行新的循环。如表1、表2。  相似文献   

8.
由于各国的历史沿革、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原因,其纪年方法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国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纪年方法。这种混杂使收藏者难以判断钱币的正确发行年代。现将钱币上常见的纪年以及如何换算到公元的方法,综述于下。豆.东方许多国家,如中国、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在相当一段时期中均使用当时帝王年号纪年。日本至今仍只用平成X年。这是无规律可循的纪年法。只有查对照表才能换算到公元。2.欧美澳各国和其海外殖民地普遍用公元(AD人但欧洲梵蒂冈至今使用当今教皇任期起点纪年是个特例。3.回教影响很大。中东、北非…  相似文献   

9.
卫出公于公元前470年第二次出奔后,南文子立公子黔为代理国君,但卫国仍沿用出公纪年,直到公元前456年出公去世,次年为卫悼公元年。《史记》记载卫出公后元共21年是可信的。"清华简"《系年》二十二章的"卫侯虔"是卫慎公的父亲,是《史记》记载缺漏的一代卫侯。卫嗣君"贬号曰君,独有濮阳"之事当发生在卫嗣君末年,而非五年。这也可从侧面佐证《史记》所载卫出公后元纪年不可缩短。  相似文献   

10.
公元781年——公元848年,敦煌处于吐蕃统治之下。这期间绝大多数敦煌便贷契以独特的十二地支纪年法纪年,这是这时期汉文化与吐蕃文化交融的结果。借贷方以各大寺院为主,借贷物多是粮食种子,反应出这一时期敦煌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极大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从公元纪年与伊斯兰教纪年的换算谈伊斯兰教历法刘金毅近几年连续教高三文科班历史,相互交流了不少试卷。在交流来的试卷中,我发现有这么一道选择题被数次采用,还有人把它收录在编著的书刊中。这道题的原文如下:公元1258年;西征的蒙古军灭掉了黑衣大食。这一年是...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1978年河南泌阳官庄发现了一批秦墓,其中M_1为同穴双棺椁夫妻合葬墓。由于该墓出土器物多有纪年铭刻和墓主署铭,所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对其年代、器物的国别等问题尚有不同的看法。原报告称铭刻字体为秦篆,三十七年应为始皇纪年(前210年),在秦末。李学勤先生经多方考证,认为纪年应为卫嗣君纪年,二十八年为公元前297年,三十七年为公元前288年,鼎和漆器都是卫国文物。其实上述两种观点均值得商榷。平安君  相似文献   

13.
藏历阴历历法以十二年为一小循环,每年都以十二地支属相配以五行来纪年。 十二地支属相: 1、子鼠 2、丑牛 3、寅虎 4、卯兔 5、辰龙 6、已蛇 7、午马 8、未羊 9、申猴 10、酉鸡 11、戌狗 12、亥猪 五行: 1、土 2、水 3、火 4、金 5、木 星相学家可以详细地解释十二地支属相及与之对应的五行的意义,但是任何一位藏族老人都能给  相似文献   

14.
杨恒 《中国钱币》2013,(3):62-63,I0003,I0004
2013年春节起为我国传统蛇年。蛇在十二生肖中居第六位。以生肖排序纪年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中国历代颁行的阴阳历称为夏历(也称农历),而夏历的年月日时是用干支计算的,即用十天干配十二地支进行循环: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  相似文献   

15.
1990年9月23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条文摘:安徽省颍上县农民李式先,经过三十多年的钻研,写出了《论公元前3517年是中国干支纪历的第一个甲子年》的论文,为研究中国古代史提供了年代的座标。李式先在这篇论文中讨论了干支的起源与结构,早期岁首、月首变化的原因;并根据黄帝命大挠作干支的传说,论断当时必为甲子年,且年首应为甲子月甲子日。由此推导出大挠作干支是在公元前2517年。据此可知,中国有史料可查的天文史,至1990年,已有4507年。而中国先民们积累干支纪历资料的天文活动,必然早在公元  相似文献   

16.
晋侯的世系及其对中国古代纪年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天马—曲村晋侯墓地的晋侯苏编钟问世以后 ,铭文的历法问题引起中国及海外学术界的兴趣。本文提出两种新的观点 :( 1)铭文所载“三十三年”年代必指宣王在位年 ,即公元前 795年 ,可是所载四个月份、月象和干支具备的历法记载却与此年不合 ,而合乎次年公元前 794年。本文提出两个解释以说明这一点。 ( 2 )“晋侯苏”即晋献侯无疑 ,可是《史记·晋世家》以其在位年为公元前 82 2—公元前 812年 ,与公元前 795或公元前 794年不合。因为在《史记》所载晋侯的世系里 ,献侯的儿子为穆侯、穆侯的孙子为昭侯 ,与周礼昭穆制度相矛盾 ,所以本文推测献侯和穆侯的世系被颠倒 ,献侯实际在位年是宣王三十三年到四十三年 (公元前 795—公元前 785年 )。如此不仅与晋侯苏编钟铭文所载历法记载全合 ,并且也可以说明一系列中国古代年代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黄帝立国到西周末年的历史纪年初探王玉珠,刘春阳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光辉灿烂。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确切历史记载的年代算起,至今已有2800多年了。但是在从黄帝立国到西周共和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当时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是靠人...  相似文献   

18.
七面纪年镜(居摄至元兴)的真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见于著录的有汉居摄元年至元兴元年(公元6-105年)纪年铭文的7面铜镜,均有各种可疑之点,有的可能是在真镜上伪加铭文,有的镜与铭文皆可疑为伪作。由此可见,传世纪年镜的真伪需要深入研究,利用此种材料来推定年代更应慎重。  相似文献   

19.
曲永建 《收藏家》2002,(8):68-68
北京出土后周(公元954-960年)“显德年制”纪年款残片,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正式的以皇帝年号纪年款识。它不但开启了“永乐年制”的先河,也填补了唐、宋之间陶瓷研究的一个空白。此款识(图1)为碗内底心模印单圈宋体字,圈栏直径33-34毫米,周围模印完整的勾花图案,碗边饰以回文。圈足外直径64毫米、内直径51毫米,内足墙离心,外足墙向心(图2)。陶胎质松软、较白,吸水率高,胎表面无化妆土。孔雀蓝色低温铅釉,釉面呈现蛛网状片纹。  相似文献   

20.
梁惠王改元为“后元”是他政治生涯中的大事。“后元”之年的确定对于根据古本《纪年》来订正战国后期纪年是一重要的标尺。由于文献记载与后人引《纪年》之说的差异,所以在“后元”年数的确定期上尚有歧异之处,我们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可以看出,梁惠王“后元”应是从他在位的第三十六年开始的。梁惠王“后元”一共十七年,其年代是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1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