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光宗朱常洛,可谓中国历史上一个苦命的皇帝。他虽是明神宗长子,却遭到父皇的百般鄙薄。在正位东宫太子的过程中,经历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岁月,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难产的超龄太子。他福浅命薄,在位刚刚一个月,便撒手人寰,是名符其实的“一月天子”。为何他的人生之旅如此曲折艰难,他的命运如此多舛而悲苦?个中缘由还得从波谲云诡的万历后宫说起。  相似文献   

2.
戊戌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既是政治事件又是化运动。作为化运动,它的中心并不在皇宫大内,而在一批士人学子之间,它兴起和活动的地域主要在北京外城的西部,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宣南地区。为什么宣南会成为戊戌维新的策源地,为什么在天子脚下会有这样一块涌动着新思潮的土地,这要从宣南士人化的空间结构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轴线布局是中国古代都城的一大特色。随着历代都城建制的不断完善,中轴线的布局特点亦愈加凸显,乃至成为古代都城规划之圭臬。那么,中轴线布局在古代都城规划中究竟形成于何时?其发展演变又如何?这些问题就不能不深究。  相似文献   

4.
齐廉允 《文史天地》2012,(12):30-33
唐高宗李治作为一代圣君李世民的儿子和千古一帝武则天的丈夫,被后世人无休止地谈论着、评说着。但除此之外,人们似乎对他知之不多。一、幸运儿:飞来的太子之位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当他还是晋王的时候,有人在太原发现一块奇石,纹理天成,呈“治万吉”三字,一时传为佳话。不过,当时李世民尚未有立李治为嗣的考虑,所以并未过多关注。随着形势的发展,瑞石之兆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李世民也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件事蕴含的神秘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留春 《文博》2000,(5):24-25
1987年,笔者于许昌博物馆主办地方历史陈列时,借展了临颖县文化馆在汉魏许都故城南郭城遗址(现临颖县城南董村)中出土的四方龟钮铜印。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历史上,帝王对功臣殊勋们有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褒奖办法,一般的有加官进爵、赏赐金银、绸缎、府邸等,除此而外,还有几种特殊的奖赏办法,足以使功勋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当然,也有因此而酿成朝廷之祸患的情况,这是古代帝王始料未及的。今天是历史的延续,因此有继承性,之所以是新社会,在于它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创新,这就是历史的发展进步,如党和国家对英雄模范授。  相似文献   

7.
研究《穆天子传注》对当前的古籍整理工作意义重大。确立凝练完善的训诂术语体系、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训释古书、重视当下的活的语言材料,是郭璞《穆天子传注》对古籍整理的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穆天子传》为切入点,依据《穆天子传》所载及其相关文献论述了先秦时期丝绸之路的存在,并且论述了战国时期因运输和买卖丝绸而形成的丝绸之路对中西物资交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古代的帝王出于种种政治原因大赦天下,以示仁政。但通观大赦历史,罕赦贪官污吏。唐 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下诏大赦最频繁的朝代之一。唐太宗(李世民)时,国力强盛,四夷臣服,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各族君长推唐太宗为“天可汗”,而且农业丰收,一斗米价仅三四钱,百姓安居乐业,“外户不闭”。  相似文献   

10.
每年从秋分至春分的冬半年,元朝皇帝在燕山南麓农田之间的大都理政;春分至秋分的夏半年则巡游到燕山北麓牧场之上的上都治国。两都巡游的御道和其上天子的脚步打造出一块生态地貌与民族文化异常丰富的交融之地,成为大元帝国的“腹里”轴心,和光耀历史的世界心脏。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中国古滇地区铜铁农具、兵器和工具的制作工艺,采用金相显微镜组织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的方法,对昆明呈贡天子庙和呈贡石碑村出土的战国至西汉时代11件铜器和2件铁器样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铜器的材质有红铜和铜锡合金两种,相同的器物有较稳定的化学成分。铜器中农具、兵器和工具为铸造制作而成。2件铜柄铁刃剑的材质为亚共析钢,作为兵器,具有优良的性能。本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研究古滇地区铜铁器具的工艺技术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东北经济文化发展几起几落以至后来相对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自然条件外.还有政治中心转移、人口迁徙的影响、统治政策的作用等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阿拉伯文献《中国印度见闻录》中有一段关于阿拉伯商人与中国皇帝的对话,其中提到了关于世界诸王以及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等许多问题。这类记载在古代阿拉伯文献中还有许多,大都是以伊拉克王为中心,包括中国皇帝、突厥王、印度王和拜占庭王在内的"五王说",它反映了古代阿拉伯人的世界观念。在古代印度、中亚及中国也流传着类似的"四天子说"。这种观念最早出现在印度,它认为世界是由人主、马主、宝主和象主四位天子所统治,分别对应着中国、突厥、拂菻(拜占庭)和印度,而印度则是世界的中心,它反映了古代印度佛教的世界地理观。在中亚地区和中国也流行着类似的说法,大都是受其影响。从阿拉伯的"五王说"与印度的"四天子说"可以看出,古代两河流域诸王朝与古代印度在有关世界认知观念中的相互影响。实际上,它反映的是一种"世界观念"在古代亚欧大陆流动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大量收集、阅读、整理、分析国内外相关书籍资料,并对电子文献进行检索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特征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学者给予微薄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常强 《文史天地》2010,(4):39-42
这是一篇中国古代帝王与其保姆的关系简史。帝王制本身就是扭曲人性的,帝王与保姆的关系,自然也就与常人有异。而"立子杀母"制度的惨毒,更是我们历史上一块令人恶心的疮疤!  相似文献   

16.
常强 《文史天地》2009,(9):39-41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君主选择嗣君,主要依据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君主时代君位承袭的最基本原则与标准,它由我国古代西周时期的大圣人周公所开创。除了嫡长子继承制外,古代君主因个人喜好而打破前面的继承原则,主观决定继承人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而在古代,有一群被称为皇孙或王孙的人物,往往也会左右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接班人选择问题。这种现象的缘起是:由于君主特别钟爱某一个皇孙或王孙,而移爱于生下了“好圣孙”的皇子或王子,并坚决地选择了这位皇子或王子为储君,以便保证这些“好圣孙”能够在将来继承大位。那些在皇位(或王位)继承问题上多多少少沾了点儿子的光的帝王有西周先君王季、晋惠帝、明仁宗和清朝的雍正皇帝。  相似文献   

17.
存中国已经申报成功或已被列入国家“申遗”预备名录的项目中,出现三种“联合申遗”的类型:一是逐步扩展型,如明清皇家陵寝、明清皇宫两个系列,它们都是首先有一个或几个项目先行申报成功,然后再分年度逐步扩展;  相似文献   

18.
苗江磊 《民俗研究》2020,(2):124-130
《穆天子传》在历代学界争议中已经逐渐被揭露出它富于虚构性、创造性的文本特征。《穆传》书中存在脱离西周年代却切合战国史实的内容,不可能为西周史官实录;而战国理性精神的兴起以及《穆传》叙事仅以神话传说作为"神名"使用,可知其中虽有神灵信仰,却并非巫觋之作。结合战国时代背景审视,《穆传》应属于士人的托名附会之作,其作者很可能是魏国士人。此书的创作与战国士人参与政事的风尚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9.
唐代帝王旅游活动不仅是唐代旅游活动中重要和引人注目的部分,而且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对地方政治有着深刻和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提高地方行政单位的重要性、提升地方行政单位的级别以及划分新的行政单位;同时使地方官员获得恩赐和加官晋爵的机会等。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古代廉政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廉政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相互融合的体现. 本文从廉政思想的内涵、廉政思想的理论基础、廉政思想的表现形式三方面对中国古代廉政思想进行了论述,并对中国古代廉政思想进行了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